一种排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218阅读:4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乐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箫。



背景技术:

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管乐器,排箫(也称“排笛”)是一种在继承传统箫基础上衍生出的乐器。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音调(乐音)。

目前,公告号为CN103208276B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排笛”,该排笛公开了一种带有“吹嘴”的排笛结构,该排笛包括8-30个音管,每个音管内塞有笛塞,音管的前部下方设有音管连接边,音管连接边连接有吹嘴,吹嘴包括气流通道和吹嘴连接边,其特征在于:音管连接边中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圆锥式开口槽,吹嘴连接边上设有多个与圆锥式开口槽相匹配的圆锥式插销,音管连接边的上表面前端边缘处设有浅凸台,浅凸台与吹嘴的出气口的下边缘齐平,音管的前端边缘高于浅凸台,音管的前端上内壁上设有收缩式弧形锥体。上述排笛所采用吹嘴的结构,能够确保吹气方向与吹口之间相对位置关系,保证气流的流向,从而降低了吹气难度,更便于吹奏使用或学习。但上述排笛仍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因为,在吹奏过程中,嘴唇要在吹嘴长度方向上不断移动,即要在各个音符所对应的音管之间切换;又因为,上述排笛的吹嘴结构在长度方向的外侧面(用于与嘴唇相贴合,也即“口含部分”)为平面结构。所以,采用上述吹嘴结构不易判别出嘴唇是否与单个音管的吹口正对,并易导致嘴唇沿吹嘴滑动后处在两个音管之间的位置,使得由吹嘴吹出的气流进入到两个音管内,从而导致发音不准或错误。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容易判别嘴唇是否与单个音管的吹口正对,促使演奏发音更为准确,更好地保证演奏效果的的排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容易判别嘴唇是否与单个音管的吹口正对,促使演奏发音更为准确,更好地保证演奏效果的的排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排箫,包括音管和吹嘴,所述音管为并排固定的多根,且多根音管的吹口位于同一端;所述吹嘴为一根,且该吹嘴为与多根音管的并排长度相匹配的条形块状结构,所述吹嘴固定安装在音管上并整体呈下端指向吹口的倾斜状;所述吹嘴在自身倾斜方向的上下端面之间贯穿设置有吹气通孔;所述吹气通孔为与多根音管的数量相等,且沿吹嘴长度方向分布并与每根音管的吹口一一对应的多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嘴长度方向的外侧表面对应各吹气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成的凸起结构。

上述排箫在使用时,因为吹气通孔在吹嘴长度方向的外侧面具有外凸形成的凸起结构,这样一来,不仅可通过该凸起结构来加强吹嘴的结构强度;且在演奏时,嘴唇在吹嘴上移动并会与各个吹气通孔处的凸起结构相触碰,从而通过该触碰来确定口是否与单根音管的吹口正对,促使演奏发音更为准确,更好地保证演奏效果。

此外,因为在吹奏过程中,嘴唇要在吹嘴长度方向上不断来回移动,即要在各个音符所对应的音管之间切换;又因为现有技术的排笛的吹嘴结构在长度方向的外侧面(用于与嘴唇相贴合,也即“口含部分”)为平面结构。所以,采用现有的吹嘴结构演奏时,嘴唇与吹嘴之间为面接触,这样会导致吹奏了几个音符后便因消耗完能够起到润滑作用的唾液,从而出现摩擦阻力忽然增大,并导致含在吹嘴上的嘴唇出现“拖不动”的情况,增大了演奏难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排箫用于演奏时,嘴唇在吹嘴上移动时,含在吹嘴上的上下嘴唇能够微微外张至仅嘴唇与凸起结构的顶部触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嘴唇是否到达相应的音管位;同时,还能够降低嘴唇在吹嘴上移动过程中与吹嘴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的减少了摩擦阻力,使得排箫演奏变得更为流畅、自然、顺心所欲以及音色漂亮。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结构为球冠状凸起。

球冠状凸起表面光滑,阻力小,嘴唇与之接触后的触感明显,故能够帮助嘴唇来更为快速准确地判断是否与单根音管的吹口正对。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平面式的吹嘴结构,本实用新型排箫的吹嘴的上述凸起结构可使得嘴唇在吹嘴上移动时与吹嘴之间为点接触,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摩擦阻力,很好的克服采用现有技术平面吹嘴,使得嘴唇面与吹嘴在吹奏了几个音符变消耗完唾液,从而出现摩擦阻力忽然增大,而产生的拖不动的演奏困难。使演奏变得流畅、自然、顺心所欲、音色漂亮。

此外,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结构为沿吹嘴倾斜方向延伸的凸条,且所述凸条在其长度方向的垂直断面形状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结构。

当凸起结构为上述凸条后,嘴唇在吹嘴上移动时,含在吹嘴上的上下嘴唇能够微张至仅嘴唇与凸起结构的顶部轻微触碰,因凸起结构为上述凸条,这样一来,使得嘴唇与凸起结构之间为线接触,减少摩擦阻力的同时,可使得嘴唇与之接触后的触感更为明显,从而更好的帮助嘴唇定位并准确的发音。

作为优选,所述吹嘴在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一个外侧面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

这样一来,即能够靠单侧嘴唇(上嘴唇或下嘴唇)来触碰吹嘴上的凸起结构,从而快速判断口是否与单根音管对准。

作为优选,所述吹嘴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

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凸起结构后,能够显著降低上下嘴唇在吹嘴上移动时与吹嘴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排箫的演奏变得流畅、自然、顺心所欲、音色漂亮。

此外,结合凸起结构为上述凸条时,能够帮助含在吹嘴上的嘴唇形成“O”型出气孔(而现有吹嘴会使得嘴唇形成细条状的出气孔),从而更利于将吹气对准单个吹气通孔来吹气,使得使演奏变得流畅、自然、顺心所欲、音色漂亮。

作为优选,所述排箫为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双排箫。

相较于现有的单排箫而言,双排箫采用与钢琴键盘相同的十二平均律音位排列时,具有以下优点:音位齐全,可演奏十二个调,且音色共融性好,很好的克服了中国传统乐器音位构造不完善以及音色共融性不好的缺陷;且音域宽广可达到四至五个八度。

作为优选,上述排箫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双排箫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供双排箫的侧端并列插入并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双排箫长度方向两个侧端均套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块。

采用上述连接块来固定双排箫的结构,不仅更便于对排箫和连接块分别单独进行生产,还使得双排箫装配起来更为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上述排箫还包括调音结构,所述调音结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音管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且每根调节杆的上端与对应的音管内的音塞的下端固定相连,下端为调节端。

因为,现有的管乐器如竹笛、笙(高、中音笙)、唢呐(高、中音唢呐)、管子和低音喉管、巴乌、箫、埙等,都富有个性,音响很难融合(参见:吴潇.《关于西洋管弦乐队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融合问题的研究》.2010年12月:11页)。所以,“如何将民族管弦乐队中乐器或乐器组中的突出的民族性个性音响带入西洋管弦乐队是我们当今迫在眉睫要研究的世界性问题”(参见:吴潇.《关于西洋管弦乐队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融合问题的研究》.2010年12月:1页)。

又因为,音准是音响融合的基础,交响乐队演奏中的音准处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参见:吴潇.《关于西洋管弦乐队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融合问题的研究》.2010年12月:17页)。乐器(包括排箫)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都与音准有关。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所以,如何对快速准确地对管乐器音准进行调节是现有技术中存有的技术难题。

而本实用新型的排箫设置了上述调音结构后,可以随时便捷地调节音高音准,从而具有快捷准确地融入乐队统一演奏(因为乐团演奏需要高度统一的音准)的功能,克服了传统排箫调音时间长、速度慢的缺陷;使排箫融入乐团演奏,由不可能变成或不太可能,变成完全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所述调节杆下端的外侧面外凸形成有凸柱;

所述调音结构还包括旋转套筒和固定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和固定套筒均呈圆形套筒结构,所述旋转套筒的外直径小于音管的内直径;所述旋转套筒的侧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长条形的导向孔;所述固定套筒在圆周方向上的侧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为螺旋状的条形孔;

所述旋转套筒滑动套接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固定套筒滑动套接在所述旋转套筒上,所述调节杆的凸柱贯穿所述导向孔和条形孔;所述固定套筒的上端与相邻音管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旋转套筒下端露在所述固定套筒外部并形成旋转调节端。

上述包括旋转套筒和固定套筒的调音结构,将通过旋转调节端来控制调节杆的位移,从而将较大的旋转调节端旋转量转化成较小的调节杆位移量,使得调节杆具有微调功能,也使得排箫的调音更为精准便捷。

上述调音结构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调节任何音管的音准,也可根据乐曲的需要,根据所需乐曲的调式来灵活调节,例如在《演奏告别时刻》曲目时,就可把C调音阶中的B音,调成降B音,从而变成G调音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排箫吹奏时,中和就不需要嘴唇在双排箫中的前后跳动(无需两个排箫之间来回切换),从而使得演奏就变得流畅自然。

此外,上述调音结构,可快速便捷地调节任何音管的音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排箫可达到目前只有电子琴才独有的根据乐曲需要,能把任意调变成白键音阶(即C调音阶)进行演奏,并同时保留可演奏临时升降音的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音管由无毒硬质塑料、金属或木材中任意一种材料所制得。

上述音管的材质,结合本实用新型排箫的吹嘴结构,能够使得吹气更为缓和均匀,从而使得音管发出漂亮音色,同时,吹出的音色共融性好,能够克服了传统中国乐器(如竹笛、索拉、二胡、三弦、板胡等)音色个性太强,乐队融入性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排箫结构简单合理,演奏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吹奏乐曲的音位和最佳吹奏点;吹出的音色共融性好;且不需要口风训练,降低演奏及学习的难度;含着即可吹奏;适合作为学习乐器或作为乐队演奏乐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箫(十六音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箫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箫的吹嘴的结构示意图(前视方向)。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箫的吹嘴的结构示意图(后视方向)。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箫(二十四音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排箫的调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排箫的调音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中标记为:1音管,2吹嘴,3吹气通孔,4凸条,5连接块,6音塞,7调节杆,8凸柱,9旋转套筒,10固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排箫,包括音管1和吹嘴2,所述音管1为并排固定的多根,且多根音管1的吹口位于同一端;所述吹嘴2为一根,且该吹嘴2为与多根音管1的并排长度相匹配的条形块状结构,所述吹嘴2固定安装在音管1上并整体呈下端指向吹口的倾斜状;所述吹嘴2在自身倾斜方向的上下端面之间贯穿设置有吹气通孔3;所述吹气通孔3为与多根音管1的数量相等,且沿吹嘴2长度方向分布并与每根音管1的吹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吹嘴2长度方向的外侧表面对应各吹气通孔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成的凸起结构。

备注:本实用新型排箫吹嘴2的凸起结构用于供演奏者判断嘴是否与单根音管1正对,至于“移动找音”则为排箫演奏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参见各种“排箫教学”资料可得知),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时,优选所述吹气通孔3的空间为上大下小的锥形。这样更利于提高经吹气通孔3吹出的气流量和气流速度,从而使得经吹口进入音管1的气流更为快速地与音管1内壁撞击而发音,音色更加漂亮。

实施时,优选所述凸起结构在外凸方向上的高度为1至6毫米。这样,不仅节省材料,还使得具有凸起结构的吹嘴2更便于口含。

其中,所述凸起结构为沿吹嘴2倾斜方向延伸的凸条4,且所述凸条4在其长度方向的垂直断面形状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结构。

其中,所述吹嘴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排箫为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双排箫。

其中,上述排箫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双排箫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上设置有用于供双排箫的侧端并列插入并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双排箫长度方向两个侧端均套接有一个所述连接块5。

实施时,优选所述连接块5整体为条形凹槽结构,且所述连接块5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凹槽端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端板,所述限位端板上具有供双排箫的侧端并列插入并限位的两个缺口;所述连接块5的限位端板及其缺口结构共同构成所述限位槽。这样一来,上述连接块5的不仅具有结构更简,节省制作材料,并使得整体更为轻盈的优点;且该连接块5的外侧面还能够构成握持部,从而更便于演奏时握持。

其中,上述排箫还包括调音结构,所述调音结构包括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与音管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且每根调节杆7的上端与对应的音管1内的音塞6的下端固定相连,下端为调节端。

备注:调音后的音准是通过音准仪来测定,音准仪及其使用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所述调节杆7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在所述调节杆7下端的外侧面外凸形成有凸柱8;

所述调音结构还包括旋转套筒9和固定套筒10,所述旋转套筒9和固定套筒10均呈圆形套筒结构,所述旋转套筒9的外直径小于音管1的内直径;所述旋转套筒9的侧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长条形的导向孔;所述固定套筒10在圆周方向上的侧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为螺旋状的条形孔;

所述旋转套筒9滑动套接在所述调节杆7上,所述固定套筒10滑动套接在所述旋转套筒9上,所述调节杆7的凸柱8贯穿所述导向孔和条形孔;所述固定套筒10的上端与相邻音管1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旋转套筒9下端露在所述固定套筒10外部并形成旋转调节端。

实施时,固定套筒10与音管1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采用以下结构来实现:圆形套筒的外直径大于音管1的内直径并小于音管1的外直径,且圆形套筒的上端具有外螺纹,音管1的下端具有与圆筒套筒的上端螺纹相连的台阶孔。

另在实施时,优选凸柱8以及对应的导向孔和条形孔分别为在相应构件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如图9所示)。这样可使得调节杆7的移动更为平稳。

其中,所述音管1由无毒硬质塑料、金属或木材中任意一种材料所制得。

具体实施时,所述排箫的音管1可由乌木、檀木、红木、花梨木、樱桃木、蛇纹木、酸枝木、陶瓷、玻璃、碳纤维、玻璃纤维、亚克力、ABS塑料、铜管或钢管任意一种材料所制得。

上述排箫结构简单合理,演奏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吹奏乐曲的音位和最佳吹奏点;吹出的音色共融性好;且不需要口风训练,降低演奏及学习的难度;含着即可吹奏;适合作为学习乐器或作为乐队演奏乐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上述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