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转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660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防盗转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转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许多城市都逐渐推出了智能化和无人化管理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目前,自行车的车铃都是通过扳动扳手,由扳手带动齿轮转动,再由齿轮带动铃盖和打锤转动,使得打锤敲击铃盖,从而产生敲击声,起到警示作用。现有自行车车铃内部配件较多,结构复杂,而且车铃是通过紧固卡固定在自行车的龙头把手前端,转铃上盖则通过螺栓固定在转铃中心螺母上,拆卸紧固卡或者旋转转铃上盖,就能够将转铃或者转铃上盖拆卸下来,车铃很容易被盗,容易丢失。而且转铃的构件安装之间存在间隙,灰尘、水容易进入转铃内部,致使构件生锈,影响转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转铃,包括第一卡圈1、转体2、固定轴3、铃盖4、第二卡圈5、防盗装置6,所述第一卡圈1、所述转体2、所述固定轴3、所述铃盖4、第二卡圈5都一一对应的在其相应中心轴位置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把手16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固定轴3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圆筒部、沿径向往外凸出设置的台阶轴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筒部的第二圆筒部,所述台阶轴沿直径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 有敲击锤15,所述第一圆筒部内部嵌设有与所述把手16卡接的防盗装置6;所述转体2为圆台形筒体,所述转体2套设在所述第一圆筒部上,所述第一卡圈1卡接在所述转体2的短边端与所述第一圆筒部远离所述台阶轴一端之间;所述铃盖4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部上并与所述转体2相连设置,所述第二卡圈5卡接在所述铃盖4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圆筒部远离所述台阶轴的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部内部设置有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把手16一侧的第一凹孔19,开口朝向所述把手16一侧的所述第二凹孔20,连通于所述第一凹孔19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凹孔20的侧壁之间的所述连通孔17,以及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把手16一侧的所述凹槽18,且所述凹槽18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凹孔19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凹孔20的底部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防盗装置6包括弹簧61、按钮62、连杆63、电源64、触针65、金属片66、微控器67、报警器68、定位模块69,所述弹簧61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凹孔19的底壁上,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钮62的一端连接设置,所述按钮62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凹孔19中向外延伸出第一圆筒部,所述按钮62靠近弹簧的一端和所述连杆63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连杆63安装于所述连通孔中,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把手16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连杆63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凸出部铰链连接;所述触针65安装于所述第二凹孔20中,所述触针65的一端为尖锥状,另一端为长方形状,所述连杆63的另一端和所述触针65的中间处铰链连接,所述触针65呈长方形状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壁并且与把手16上的环形凹槽相接触,所述第二凹孔20的底壁上连接设置有所述金属片66,按下所述按钮62时所述触针65呈尖锥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片66接触;所述电源64、所述微控器67和所述报警器68、所述定位模块69均安装于所述凹槽18中,所述触针65和所述电源64连接,所述金属片和所述微控器67连接,所述微控器67和所述报警器68、所述定位模块69均连接。

优选地,所述微控器67与智能手机无线通信。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圈1中心线位置上的内壁两侧各设置有凸台7。

优选地,所述转体2的外壁面上环形均匀设置有沟槽8。

优选地,所述转体2的长边端设置有限位沿9。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部远离所述台阶轴一端环形均匀设置有四个缺口10。

优选地,所述固定轴3的内壁设置有凸块11。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圈5设置有卡沿12,所述第二卡圈5上设置有沿远离卡沿12方向上凸出设置的插片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圈1、所述第二卡圈5都设置有密封圈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防盗转铃,在安装时,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微控器,使得报警电路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按下按钮,将固定轴安装在把手上,触针呈长方形状的一端就卡在把手的环形凹槽内,固定轴就不能轴向移动,然后依次安装好转铃的其它构件之后,通过智能手机启动防盗装置电路,就完防盗转铃的安装,安装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防盗转铃,安装在把手上之后,由于转铃已经被固定在把手上无法移动,必须按下按钮,将触针抬起,才能拆卸下来,但是按下按钮就会使得触针接触到金属片,电路导通,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声,警示盗窃者,同时定位模块也会将定位信息传给微控器,发给智能手机提示车主对转铃位置进行跟踪,防盗性能好。

3、本实用新型的防盗转铃,第一卡圈、第二卡圈都设置有密封圈,提高了转铃的的密封性,可有效防止水、灰尘等进入到转铃内,影响转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卡圈、2-转体、3-固定轴、4-铃盖、5-第二卡圈、6-防盗装置、15-敲击锤、16-把手;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1-弹簧、62-按钮、63-连杆、64-电源、65-触针、66-金属片、67-微控器、68-报警器、69-定位模块、3-固定轴、16-把手、17-连通孔、18-凹槽、19-第一凹孔、20-第二凹孔;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卡圈、2-转体、3-固定轴、4-铃盖、7-凸台、8-沟槽、10-缺口;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另外一个视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其中,4-铃盖、5-第二卡圈、9-限位沿;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2-转体、3-固定轴、11-凸块、15-敲击锤;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第二卡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第二卡圈、12-卡沿、13-插片;

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二的第二卡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第二卡圈、12-卡沿、13-插片;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卡圈1、转体2、固定轴3、铃盖4、第二卡圈5、防盗装置6,所述第一卡圈1、所述转体2、所述固定轴3、所述铃盖4、第二卡圈5都一一对应的在其相应中心轴位置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把手16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固定轴3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圆筒部、沿径向往外凸出设置的台阶轴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筒部的第二圆筒部,所述台阶轴沿直径方向的两侧分别连 接设置有敲击锤15,所述第一圆筒部内部嵌设有与所述把手16卡接的防盗装置6;所述转体2为圆台形筒体,所述转体2套设在所述第一圆筒部上,所述第一卡圈1卡接在所述转体2的短边端与所述第一圆筒部远离所述台阶轴一端之间;所述铃盖4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部上并与所述转体2相连设置,所述第二卡圈5卡接在所述铃盖4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圆筒部远离所述台阶轴的一端之间。用手转动所述转体2,所述转体2上三角形尖牙拨动所述动架4上的所述敲击锤15,所述敲击锤15击打在所述铃盖5上产生响声,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圆筒部内部设置有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把手16一侧的第一凹孔19,开口朝向所述把手16一侧的所述第二凹孔20,连通于所述第一凹孔19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凹孔20的侧壁之间的所述连通孔17,以及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把手16一侧的所述凹槽18,且所述凹槽18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凹孔19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凹孔20的底部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防盗装置6包括弹簧61、按钮62、连杆63、电源64、触针65、金属片66、微控器67、报警器68、定位模块69,所述弹簧61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凹孔19的底壁上,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钮62的一端连接设置,所述按钮62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凹孔19中向外延伸出第一圆筒部,所述按钮62靠近弹簧的一端和所述连杆63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连杆63安装于所述连通孔中,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把手16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连杆63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凸出部铰链连接;所述触针65安装于所述第二凹孔20中,所述触针65的一端为尖锥状,另一端为长方形状,所述连杆63的另一端和所述触针65的中间处铰链连接,所述触针65呈长方形状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壁并且与把手16上的环形凹槽相接触,所述第二凹孔20的底壁上连接设置有所述金属片66,按下所述按钮62时所述触针65呈尖锥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片66接触;所述电源64、所述微控器67和所述报警器68、所述定位模块69均安 装于所述凹槽18中,所述触针65和所述电源64连接,所述金属片和所述微控器67连接,所述微控器67和所述报警器68、所述定位模块69均连接。所述固定轴3的安装孔的直径略小于自行车把手的直径,通过过渡配合的形式固定在自行车把手上。在安装时,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微控器67,使得报警电路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按下按钮62,将固定轴3安装在把手16上,所述触针65呈长方形状的一端就卡在所述把手16的环形凹槽内,固定轴3就不能轴向移动,然后依次安装好转铃的其它构件之后,通过智能手机启动防盗装置电路。由于转铃已经被固定在把手上无法拆卸下来,必须按下按钮13,将所述触针65抬起,才能拆卸下来,但是按下所述按钮13就会使得所述触针65接触到所述金属片66,电路导通,报警器68就会发出报警声,警示盗窃者,同时定位模块69也会将定位信息传给所述微控器67,发给智能手机提示车主对转铃位置进行跟踪。如果车主自己想拆卸转铃进行维修,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关闭报警装置电路,然后按下按钮13,就能从把手16上拆卸下来转铃。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另外一个视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卡圈1中心线位置上的内壁两侧各设置有凸台7。所述凸台7用于限定所述转动轴与转体2的安装位置。所述转体2的外壁面上环形均匀设置有沟槽8,在用手转动转体2的时候,沟槽能增加手与转体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圆筒部远离所述台阶轴一端环形均匀设置有四个缺口10,用于安装第一卡圈1。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另外一个视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所述转体2的长边端设置有限位沿9,用于限定铃盖4的安装位置。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轴3的内壁设置有凸块11,内壁上的凸块11用于所述第二卡圈5上的插片安装时定位。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一的第二卡圈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卡圈5设置有卡沿12,所述第二卡圈5上设置有沿远离卡沿12方向上凸出设置的插片13,所述卡沿12用于限定所述铃盖4的位置防止移动,所述插片13伸入到所述转动轴的内壁里,用于固定所述铃盖4。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盗转铃实施方式二的第二卡圈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卡圈1、所述第二卡圈5都设置有密封圈14,提高了转铃的的密封性,可有效防止水、灰尘等进入到转铃内,影响转铃的使用寿命。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盗转铃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