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59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用的反射薄片以及背光组件;该反射薄片具有降低光的散射作用;而该反光组件使用该反射薄片。
以下针对前述背光组件40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来自棒状灯41向导光板43射出的光线,会受到导光板43背面的反射点(未在图中显示)及各面侧所反射,然后由导光板43表面射出。接着,由导光板43射出的光线会射入光扩散薄片44并被扩散,然后由光扩散薄片44的表面射出。接着,由光扩散薄片44射出的光线会射入分光薄片45,并经由分光部45a以在近法线方向呈尖峰分布的光线向外射出;而该分光部45a于分光薄片45的表面所形成。如上所述,由棒状灯41所射出的光线被光扩散薄片44所扩散,再经由分光薄片45以在近法线方向呈尖峰分布而折射,进而对位于上方的液晶层(未在图中显示)的全面进行照射。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如下诸目的,而在导光板43的背面侧配置反射薄片46。前述目的指在不造成液晶画面闪烁的程度下,把从导光板43的背面所散射出来的光线在其表面侧进行反射,来提高亮度(反射性);以及防止配置于背光组件40的背面侧的装置、框架等显露出来(隐蔽性)。
迄今,先前形式的前述反射薄片46采用如下所述(a)在合成树脂制的薄片中,其氧化钛等白色颜料呈分散;(b)在合成树脂制的薄片中,其用来使光散射的气泡呈分散;(c)薄片的表面形成格子状。
如使用包含前述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46的背光组件40的话,则会产生如下现象反射薄片46会产生经时性黄化,因而导致使背光画面偏黄及使亮度变差等品质的劣化。
有鉴于前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反射薄片,该反射薄片不会引起黄化等经时性劣化;以及背光组件,其使用该反射薄片来提高亮度及防止经时性的品质劣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造成前述反射薄片的黄化等经时性劣化的主因在于微量的紫外线,而该微量的紫外线包含于灯管所发出的光线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反射薄片为可降低光线散射的背光组件用的反射薄片,而该反射薄片包含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薄片层;及紫外线吸收层,其于该基材薄片层的表面侧所叠层而成。
该反射薄片具有如下功效其紫外线吸收层可吸收微量的紫外线,并防止前述黄化等经时性劣化;而该紫外线吸收层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的表面侧;该微量的紫外线包含于灯管所发出的光线中。
前述紫外线吸收层可包含基材聚合物;及紫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于该基材聚合物中。通过该机构,紫外线吸收层可利用其具备的紫外线吸收剂来有效发挥紫外线吸收功能。另外,由于紫外线吸收剂包含于基材聚合物中而受到保护,因此当进行该当反射薄片的保存运搬时、及进行背光组件的组装作业时或使用时,可防止紫外线吸收剂的缺损。
前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对基材聚合物的含有量,以0.1重量百分比以上10重量百分比以下为佳。针对基材聚合物以前述份量来混合紫外线吸收剂的话,则可有效对反射薄片发挥前述黄化防止效果。而该基材聚合物用来构成紫外线吸收层。
前述紫外线吸收剂的材料可从如下各剂群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以上来使用,譬如,柳酸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乙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前述各剂具备良好紫外线吸收功能且与基材聚合物具有良好相溶性及热安定性,因此适合用于防止反射薄片的光劣化及黄化。
另外,前述紫外线吸收层以包含基材聚合物为佳,而该基材聚合物在分子锁中结合紫外线吸收基。通过该机构,与基材聚合物的分子锁结合的紫外线吸收基可吸收紫外线,故可防止前述黄化等经时性劣化。在基材聚合物的分子锁中还结合了官能基,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紫外线吸收功能;而官能基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
此外,在前述紫外线吸收层中以包含紫外线安定剂或如下基材聚合物为佳;该基材聚合物在分子锁中结合紫外线安定基。通过该机构,紫外线吸收层中的紫外线安定剂或紫外线安定基可使紫外线所产生的游离基、活性氧等非活性化(分解、捕捉),因而降低紫外线吸收层乃至于反射薄片的劣化。
前述紫外线安定剂或紫外线安定基以使用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剂、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基为佳。该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剂、安定基具备高度前述紫外线安定功能,且持续性高,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反射薄片的耐久性及耐候姓。
此外,在该当反射薄片方面,其紫外线吸收层中以更进一步分散含有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制的颗粒为佳。通过该机构,在该当反射薄片的表面可形成颗粒状的软质凸状部,因此,在背光组件上,该当反射薄片以前述颗粒状的软质凸状部与导光板的背面呈散点状接触,故可防止对导光板背面的伤害;而该导光板设置于反射薄片的表面侧。此外,在紫外线吸收层中呈分散含有的颗粒具有赋予光扩散性的功能,而紫外线吸收层的光扩散性可提高反射薄片的反射性及隐蔽性。
前述颗粒以采用玻璃移转温度较低、且耐溶剂性、耐热性佳的软质聚胺基甲酸酯粒为佳。
另一方面,在该当反射薄片上,其紫外线吸收层中可进一步分散含有气泡。通过该机构,分散于紫外线吸收层的气泡可在表面形成细微的软质凸状部。和分散含有的前述颗粒一样,其具有对导光板背面的伤害的防止功能,且可提高反射性及隐蔽性。
此外,该当反射薄片包含高隐蔽层,而其叠层于前述基材薄片层的背面侧。该高隐蔽层可利用含有白色颜料的涂料以涂工方式来形成。通过该机构,高隐蔽层可进一步提高反射薄片的反射性及隐蔽性;而该高隐蔽层叠层于前述基材薄片层的背面侧。
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组件具备(a)线状灯管;(b)导光板,其沿着该灯管的表面侧设置,用来把该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导向表面侧;(c)光学薄片,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表面侧,用来把由前述导光板射出的光线概略平均地扩散并使之朝法线方向侧折射;以及(d)前述本发明的反射薄片,其配置于前述导光板的背面侧。如前所述,因其该当反射薄片可发挥经时性黄化的防止功能,故可防止背光画面的经时性偏黄及亮度变差的现象,并提高品质。此外,由于该当反射薄片具备对导光板伤害的防止性,故可防止亮度变差及亮度不均的现象;而前述现象由导光板背面受伤害所引起。而且,也可提高组装等方面的作业性。
图2反射薄片的模式剖面图,而该反射薄片的实施型态与

图1不同。
图3反射薄片的模式剖面图,而该反射薄片的实施型态与图1、图2不同。
图4反射薄片的模式剖面图,而该反射薄片的实施型态与图1、图2、图3不同。
图5一般边光型的背光组件的模式剖面图。
图1的反射薄片1包含基材薄片层2;及紫外线吸收层3,其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2背面。
该基材薄片层2由白色合成树脂所形成。而该白色合成树脂如前所述,包含有白色颜料及内有分散的微细气泡,适合作为该基材薄片层2的合成树脂使用者并无特别限定,譬如,如下所列出者均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荼二甲酸乙二酯、丙烯酸树脂、聚酯酸酯、聚苯乙烯、聚链烯烃、醋酸纤维素、耐候性聚氯乙烯等;其中,尤其是以耐热性优异的对苯二甲聚乙烯为佳。
该基材薄片层2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譬如,可设于50μm以上250μm以下。如基材薄片层2的厚度小于前述范围时,则在针对用于形成紫外线吸收层3的树脂组成物进行涂工之际,则可能容易发生弯曲的现象。相对的,如基材薄片层2的厚度大于前述范围时,则可能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变差;而且使背光组件的厚度变大,这有违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形化的需求。
此外,在包含的白色颜料方面,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一样,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氧化钛(钛白)、氧化亚铅(亚铅华)、碳酸铅(铅白)、硫酸钡、碳酸钙(白亚)等。其中,特别是以提高隐蔽性效果优异的氧化钛为佳。另外,在分散含有的气泡方面,则也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相同。
紫外线吸收层3包含基材聚合物4;及紫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于基材聚合物4中。此外,该紫外线吸收层3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譬如,3μm以上30μm以下即可。
该基材聚合物4所使用的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如下所列示譬如,丙烯酸树脂、聚胺基甲酸酯、聚酯、氟系树脂、硅系树脂、聚亚胺胺、环氧树脂等。在该基材聚合物4中也可混合可塑剂、安定剂、劣化防止剂、分散剂、带电防止剂等。一般而言,该基材聚合物4为透明,但为了和基材薄片层2般,使之具备有反射性及隐蔽性,则可使白色颜料或气泡分散的方式来实现。
紫外线吸收层3中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用于吸收紫外线,并将之有效变换为热能;而该紫外线吸收剂的材料只要是对光具安定性的化合物即可,并无特殊限制,故使用一般所知的材料即可。其中,以使用如下列所述者为佳具备良好紫外线吸收功能且与前述基材聚合物4具有良好相溶性者,譬如,可在基材聚合物4中安定存在的柳酸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乙酯系紫外线吸收剂都很适合;可从前述各剂群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以上来使用。
在紫外线吸收层3方面,前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对基材聚合物4含有量的下限为0.1%重量比,尤其以1%重量比乃至于3%重量比为佳。而紫外线吸收剂的前述含有量的上限为10%重量比,尤其以8%重量比乃至于5%重量比为佳。其理由为,如紫外线吸收剂的对基材聚合物4混合量小于前述下限时,则无法使反射薄片1有效发挥对前述黄化等的防止作用;相对的,如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量超过前述上限时,则会对基材聚合物4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紫外线吸收层3的强度、耐久性等的劣化。而前述基材聚合物4用于构成紫外线吸收层。
在该当反射薄片1的制造方法方面,可以有如下(a)、(b)两种制法。(a)制法包含如下工序调整工序,其在基材聚合物4中混合紫外线吸收剂来调整紫外线吸收层3用的树脂组成物;及形成工序,其利用涂工等方法把该树脂组成物在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进行叠层,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3。而(b)制法包含如下工序叠层工序,其利用涂工等方法把树脂组成物在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进行叠层,而该树脂组成物用于构成基材聚合物4;及形成工序,其使紫外线吸收剂浸含于叠层中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3,而该叠层于本工序中形成。
在该当反射薄片1中,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薄片层2可发挥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相同的反射性与隐蔽性;此外紫外线吸收层3可吸收来自灯管所发出的紫外线,并防止黄化等经时劣化现象;而该紫外线吸收层3叠层于基材薄片层2表面。换言之,使用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同样的基材薄片层2,并把树脂组成物在其表面进行叠层,则可使容易且确实地让反射薄片1发挥对经时黄化的防止效果。
此外,紫外线吸收层3也可用如下的基材聚合物来形成该基材聚合物在分子锁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基(譬如,日本触媒公司的「UdableUV」系列等)。如紫外线吸收层3使用前述基材聚合物,则由于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等,故可防止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劣化;而该基材聚合物在分子锁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基。再者,在结合了紫外线吸收基的基材聚合物中,由于还包含紫外线吸收基之故,因此可更提高紫外线吸收层3的紫外线吸收层功能。
图2的反射薄片11和前述图1的反射薄片1一样,包含基材薄片层2;及紫外线吸收层12,其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而该基材薄片层2与前述图1的反射薄片1相同。
该紫外线吸收层12与前述反射薄片1的紫外线吸收层3一样,包含基材聚合物4;及紫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于该基材聚合物4中。该基材聚合物4、紫外线吸收剂及其混合量与前述反射薄片1相同。该当紫外线吸收层12在基材聚合物4中更进一步分散含有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制的颗粒13。由于该颗粒13的上端部凸出于基材聚合物4的外面,因此在该当反射薄片1的表面形成平滑弯曲的软质凸状部14。在背光组件上,该当反射薄片1为软质的凸状部14,其对导光板呈现散点状接触,如此可减小造成导光板背面的伤害;而该导光板配置于反射薄片11的表面侧。
该紫外线吸收层12的表面粗度(Ra)的下限以5μm,尤其是7μm至9μm为佳。而前述表面粗度(Ra)的上限以20μm,尤其是17μm至14μm为佳。其理由为,如紫外线吸收层12的表面粗度(Ra)小于前述下限时,如前述般,对导光板呈现散点状接触以防止导光板背面伤害的效果,就变得困难。相对的,如表面粗度(Ra)超过前述上限时,反而会因较粗的凸状部14而可能造成对导光板背面的伤害。前述的「表面粗度(Ra)」的切开值为8mm,评价长度为40mm。
颗粒13使用由玻璃移转温度低的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由于颗粒13由该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所形成,因此在紫外线吸收层12的表面形成的凸状部14的硬度相对较小,可发挥防止对导光板背面造成的伤害的效果。
具体而言,该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玻璃移转温度低的下限为-100℃,尤其以-80℃至-60℃为佳;而其上限为30℃,尤其以25℃至20℃为佳;其理由为,如构成颗粒13的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的玻璃移转温度超过前述上限时,则该当反射薄片11表面的凸状部14的硬度变大,无法发挥防止对导光板背面造成的伤害的效果。相对的,如该当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的玻璃移转温度小于前述下限时,该当反射薄片11表面的凸状部14会被压扁,则对导光板呈现散点状接触以防止导光板背面伤害的效果就无法发挥。
用于颗粒13的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可使用如下所列,譬如,聚胺基甲酸酯、硅胶、聚苯乙烯、热可塑性聚酯等。其中,基于耐溶剂性、耐热性的考虑,以软质聚胺基甲酸酯粒为佳。
颗粒13的平均粒径的下限为3μm,尤其以5μm至7μm为佳。而其下限为40μm,尤其以30μm至20μm为佳。其理由为,如颗粒13d平均粒径未满前述下限,则颗粒13就难以凸出于基材聚合物4上而形成凸状部14,且紫外线吸收层12的表面粗度(Ra)无法维持在前述范围之内。相对的,如颗粒13的平均粒径前述超过前述上限,则紫外线吸收层12的表面粗度(Ra)超过前述范围,其伤害防止性降低,以及难以用树脂组成物的涂工方式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12。
相对于基材聚合物4的聚合物为100的情形下,颗粒13的混合量的下限以0.1为佳,尤其是5至10为佳。另一方面,前述颗粒13的混合量的上限为500,尤其是300至100为佳,而前述数值所代表者为重量比。设定该数值的理由为,当颗粒13的混合量未达前述下限的情况下,则紫外线吸收层12的表面粗度(Ra)无法维持在前述范围之内;相对的,如超过前述上限,则难以用树脂组成物的涂工方式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12。
颗粒13以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者为佳。使用透明的颗粒13,则可赋予紫外线吸收层12光扩散性;其结果为,由于基材薄片层2等的反射,可使往表面侧射出的光线扩散,因而提高隐蔽性。
该当反射薄片11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包含如下工序调整工序,其在基材聚合物4中混合紫外线吸收剂及颗粒13,来调整紫外线吸收层12用的树脂组成物;及形成工序,其利用涂工等方法把该树脂组成物在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进行叠层,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12。
与前述反射薄片1一样,在该当反射薄片11中,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薄片2可发挥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相同的反射性与隐蔽性;而由于基材薄片2的表面侧叠层着紫外线吸收层12,因此可吸收来自灯管的紫外线,防止黄化等经时性劣化。再者,在该当反射薄片11中,由于紫外线吸收层12表面有凸状部14,故可防止对配置于表侧的导光板的背面造成伤害。再者,该当反射薄片11由于紫外线吸收层12的颗粒13在表面形成凹凸状,因此可提高对表面侧的反射性,乃至于隐蔽性。
图3的反射薄片21和前述图1的反射薄片1一样,包含基材薄片层2;及紫外线吸收层22,其系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该基材薄片层2与前述反射薄片1相同。
紫外线吸收层22与前述反射薄片1的紫外线吸收层3一样,包含基材聚合物4;及紫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于该基材聚合物4中;此外在该基材聚合物4中更分散含有气泡23。由于该气泡23的分散,在表面上凸状部24以概略均匀状多数形成。位于该当反射薄片21表面的凸状部24因内含气泡23之故,因此具有弹力、软质且呈平滑弯曲状。在背光组件上,该当反射薄片21为软质的凸状部24,其对导光板呈现散点状接触,如此可减小造成导光板背面的伤害;而该导光板配置于反射薄片21的表面侧。此外,该紫外线吸收层22的表面粗度(Ra)与前述图2的反射薄片11相同。
该气泡23存在于基材聚合物4中的含某种气体的微小部分,其形状并无特别限制,譬如,球状、粒状、多面体状、金平糖状、自由形状、纺锤状等都可以。但基于容易形成软质凸状部14及良好光扩散性可促进隐蔽性的理由,气泡23的形状以呈球状的独立气泡为佳。气泡23原则上存在于基材聚合物4的内部,但基材聚合物4的表面亦可存在开口气泡,而该气泡开口于该表面。该开口气泡可促进凸状部24的形成性和光扩散性。
气泡23所含的气体依照气泡23的形成方法来决定,并无特殊限定。譬如,如使用后述的发泡剂的情形,依照发泡剂的种类,可填充空气、氮气气体、二氧化碳、胺气气体等。
气泡23的平均直径的下限为0.5μm,尤其以1μm至5μm为佳。而其平均直径的上限为50μm,尤其以40μm至30μm为佳。其理由为,如气泡23的平均直径小于前述下限时,则难以形成为凸状部24,且紫外线吸收层22的表面粗度(Ra)难以维持于前述范围;相对的,如平均直径超过前述上限时,则会使紫外线吸收层22的强度变差。
气泡23对基材聚合物4的体积比的下限为1vol%,尤其是10vol%至20vol%为佳;而其体积比的上限为80vol%,尤其是70vol%至60vol%为佳。其理由为,如气泡23的体积比小于前述下限时,则难以因凸状部24而使紫外线吸收层22的表面粗度(Ra)维持在前述范围,而且因光扩散性而促进隐蔽性的效果也不佳;且相对的,如气泡23的体积比超过前述上限时,则会使紫外线吸收层22的强度和耐久性都变差。
在该当反射薄片21的制造方法方面,基本上包含如下工序调整工序,其在树脂组成物(其以热硬化树脂为主要聚合物)中添加发泡剂及紫外线吸收剂并混合搅拌,来将紫外线吸收层22用的树脂组成物进行调整,而该树脂组成物构成基材聚合物4;涂层工序,其将该树脂组成物在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实施涂层;及叠层工序,其把紫外线吸收层22进行叠层。在该叠层工序中,以加热方式使基材聚合物4热硬化的同时,让发泡剂发泡使气泡23分散于紫外线吸收层22中。
与前述反射薄片1一样,在该当反射薄片21中,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薄片2可发挥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相同的反射性与隐蔽性;而由于基材薄片2的表面叠层着紫外线吸收层22,因此可吸收来自灯管的紫外线,防止黄化等经时性劣化。再者,在该当反射薄片21中,由于紫外线吸收层22表面有凸状部14,故可防止对配置于表面侧的导光板的背面造成伤害。再者,该当反射薄片21由于紫外线吸收层22的气泡23在表面形成凹凸状,因此可提高对表面侧的反射性,以及隐蔽性。
图4的反射薄片31和前述图2的反射薄片11一样,包含基材薄片层2;及紫外线吸收层12,其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因此在本文件中分别赋予相同组件符号,但省略其说明。再者,在该当反射薄片21方面,还进一步包含高隐蔽层32,其叠层于基材薄片层2的背面。
高隐蔽层32具备提高反射性与隐蔽性的效果,具体而言,其可利用含有白色颜料33的涂料34在基材薄片层2的背面实施涂工来形成。再者,该高隐蔽层32所用的涂料34并无特殊限定,只要是一般所使用者即可。另外,在白色颜料33方面,也无特殊限定,使用与前述基材薄片层2中所含的白色颜料相同。
白色颜料33的对涂料34的固形份的混合量的下限以70重量百分比为佳,如为80重量百分比则更理想。另一方面,前述混合量的上限以95重量百分比为佳,如为90重量百分比则更理想。其理由为,如白色颜料33的混合量小于前述下限时,则高隐蔽层32所提高的前述反射性与隐蔽性的效果变差;相对的,如白色颜料33的混合量超过前述上限时,则会使涂料34的涂工作业变得困难。
涂料34的涂工量(以固形份换算)的下限为1g/m2,尤其是5g/m2乃至于10g/m2为佳。另一方面,前述涂工量(以固形份换算)的上限为50g/m2,尤其是45g/m2乃至于40g/m2为佳。其理由为,如涂料34的涂工量如小于前述下限,则高隐蔽层32所提高的前述反射性与隐蔽性的效果变差;相对的,如涂料34的涂工量如超过前述上限,则高隐蔽层32的厚度变大,此与背光组件的薄形化需求背道而驰,并可能降低高隐蔽层32的强度。
白色颜料33的粒径(平均粒子直径)以100nm以上30μm以下为佳,如为200nm以上20μm以下则更为理想。其理由为,如白色颜料33的粒径小于前述下限时,则难以发挥前述隐蔽性效果;相对的,如白色颜料33的粒径超过前述范围时,则难以在涂料34中均匀分散,且使该当反射薄片31的背面变粗。
该当反射薄片31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包含调整工序,其把紫外线吸收剂及颗粒13混合入基材聚合物4中,并把紫外线吸收层12用的树脂组成物进行调整;形成工序,其把该树脂组成物叠层于基材薄片层2的表面,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12;混合工序,其把白色颜料33混合于涂料34中;叠层工序,其把涂料34在基材薄片层2的背面进行涂工来把高隐蔽层32进行叠层。
与前述反射薄片1一样,在该当反射薄片31中,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薄片2可发挥与先前形式的反射薄片相同的反射性与隐蔽性;而由于基材薄片2的表面叠层着紫外线吸收层12,因此,可防止黄化等经时性劣化。再者,与前述反射薄片11一样,由于紫外线吸收层12上有颗粒13,故可防止对配置于表面侧的导光板的背面造成伤害。此外,紫外线吸收层12面的凹凸及颗粒13的光扩散性可以提高对表面侧的反射性及隐蔽性。在该当反射薄片31中,其基材薄片2背面的高隐蔽层32可进一步提高反射性及隐蔽性。
因此,在如图5所示的边光型背光组件40上,反射薄片46如使用前述反射薄片1、11、21、31的话,则由于该当反射薄片1等具有对前述黄化等的劣化防止效果,因此可防止背光画面偏黄及亮度变差的现象。特别是使用表面有软质凸状部14、24的反射薄片11、21、31的情形,由于该当反射薄片11等具有对前述伤害的防止性,因此可防止因导光板43背面伤害而引起的亮度不均现象;此外,背光组件40的组装作业也变得较容易。再者,如使用背面侧有高隐蔽层32的反射薄片31的话,则因高隐蔽层32具有高隐蔽性及反射性,故可减低从背面侧所散放的光线损失,并提高亮度。而且,可防止配置于背面侧的框架在画面中显露出来,并有助于防止亮度不均现象。
另外,本发明的反射薄片并不受限于前述实施型态。譬如,不具备紫外线吸收层3、12、22,而在树脂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反射薄片亦可,其也同样可发挥对黄化等的劣化防止效果。而前述紫外线吸收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前述树脂用于构成基材薄片层2。
此外,紫外线吸收层也可用如下的基材聚合物4来形成该基材聚合物4含有紫外线安定剂;或该基材聚合物4在分子锁中结合紫外线安定基。由于该紫外线安定剂或紫外线安定基的缘故,可使因紫外线所产生的游离基、活性氧等变为非活性化,因此可提高紫外线吸收层乃至于该反射薄片的紫外线安定性、耐候性等。在该紫外线安定剂或紫外线安定基方面,适合使用使用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剂、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基。此外,紫外线吸收层也可同时包含该紫外线安定剂或紫外线安定基及前述紫外线吸收剂或紫外线安定基;同时拥有前述者可进一步提高对紫外线的劣化防止性及耐候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射薄片,为背光组件用的反射薄片,其可降低光的散射;其特征在于,包含基材薄片层,其包含白色合成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层,其层叠于该基材薄片层的背面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层包含基材聚合物;及紫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于该基材聚合物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对基材聚合物的含有量为0.1重量百分比以上10重量百分比以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剂的材料可从如下各剂群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以上来使用柳酸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乙酯系紫外线吸收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剂包含基材聚合物,而该基材聚合物系分子锁中结合有紫外线吸收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层包含紫外线安定剂或如下基材聚合物;该基材聚合物在分子锁中结合有紫外线安定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安定剂或紫外线安定基使用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剂、障碍醇胺系紫外线安定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层分散含有软质弹性高分子材料制的颗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颗粒是软质聚胺基甲酸酯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前述紫外线吸收层分散含有气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薄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高隐蔽层,其叠层于前述基材薄片层的背面侧;而该高隐蔽层以含有白色颜料的涂料进行涂工而形成。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线状灯管;导光板,其沿着该灯管配置,用于把该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导向表面侧;光学薄片,其沿着该导光板的表面侧配置,用于把前述导光板所射出的光线,以概略均匀方式进行扩散且朝法线方向侧折射;反射薄片,其配置于前述导光板的背面侧,具有减低光线散射功能;前述反射薄片包含基材薄片层,其包含白色合成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层,其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的背面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反射薄片,该反射薄片不会引起黄化等经时性劣化;及背光组件,其使用该反射薄片来提高亮度及防止经时性的品质劣化。具体而言,该反射薄片是背光组件用的反射薄片,而该背光组件用于减低光的散射。该反射薄片包含白色合成树脂制的基材薄片层,及紫外线吸收层,其系叠层于该基材薄片层的表面侧。该紫外线吸收层可包含如下的基材聚合物该基材聚合物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该基材聚合物是在分子锁中结合紫外线吸收基。此外,紫外线吸收层也可由如下的基材聚合物形成该基材聚合物含有紫外线安定剂;或该基材聚合物在分子锁中结合紫外线安定基。
文档编号F21V8/00GK1409160SQ0213066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0日
发明者中野昌司 申请人:惠和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