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层结构和具有所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18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介电层结构和具有所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介电层结构以及具有所述介电层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介电层结构可通过在介电层中设置沟槽而形成最佳形状以使放电空间最大化且增强发射亮度(emission brightness)。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利用气体放电现象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近来受到许多关注,这是因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做得非常大而薄,同时能够提供宽视角和高图像质量。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包括共用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维持电极对位于前基板上,且寻址电极位于后基板上以与维持电极对相交叉。
介电层被叠置在后基板上以覆盖寻址电极,且在介电层上形成障肋以限定出放电室。介电层在形成寻址电极后形成。因此,介电层具有由寻址电极导致产生的表面上的突起。当在介电层上形成荧光体层时,荧光体层由于介电层上形成的突起而具有凸部。
因此,荧光体层表面是不均匀的,这导致产生相对于荧光体层的任何其它部分而言,带电粒子更易于与凸部发生碰撞的问题。荧光体层的不均匀性还使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低发射亮度和较低的放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介电层结构和具有所述介电层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介电层通过在所述介电层中设置沟槽而形成最佳形状以使放电空间尺寸最大化且增强发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介电层结构,所述结构具有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形成所述放电室的一部分侧部的介电层、在所述介电层上形成的沟槽和在所述放电室内部形成的荧光体层。
所述沟槽可位于所述障肋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沟槽可具有边缘部分和底部。所述边缘部分可具有相对于所述底部呈一定角度形成的倾斜平面。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可具有阶梯形状。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可具有弧形形状。所述沟槽可关于所述放电室的中心对称。所述沟槽可连续地形成穿过所述放电室。所述沟槽可在每个所述放电室中单独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一起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具有用于在所述放电室中执行放电的共用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维持电极、沿与所述维持电极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覆盖所述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在所述放电室内部的所述介电层上形成的沟槽、在所述放电室内部形成且在所述介电层上形成的荧光体层和所述放电室中包含的放电气体。
所述第一基板可以是透明的。所述共用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可位于所述障肋内部,且可彼此间隔一定距离。所述沟槽可位于所述障肋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沟槽可具有边缘部分和底部。所述边缘部分可具有相对于所述底部呈一定角度形成的倾斜平面。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可具有阶梯形状。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可具有弧形形状。所述沟槽可关于所述放电室的中心对称。所述沟槽可连续地形成穿过所述放电室。所述沟槽可在每个所述放电室中单独形成。


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进行考虑,易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及其多个附加优点,在所述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交流型三电极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构造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实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5是构造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和图6是沿图5中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交流型三电极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包括前面板110和后面板120。前面板110由透明材料制成。包括共用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维持电极对112位于前面板110上,且汇流电极113位于维持电极下面。第一介电层114被叠置在汇流电极113下面,且保护层115被叠置在第一介电层114下面。
寻址电极121位于后面板120上以与维持电极对112相交叉,且第二介电层122被叠置在所述寻址电极上以覆盖寻址电极121。在第二介电层122的前表面上形成障肋130。在障肋130的两个侧壁和第二介电层122的前表面上形成荧光体层131,且所述荧光体层覆盖未形成障肋130的区域。通常,荧光体层131由粘性荧光体糊剂制成。
第二介电层122在形成寻址电极121后形成,这导致在第二介电层122上形成微凸部121a。在第二介电层122上形成荧光体层131。尽管荧光体糊剂存在表面张力,但是荧光体层131由于第二介电层122的凸部121a还是具有凸部131a。
荧光体层131通常通过印刷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荧光体层131的荧光体糊剂由于第二介电层122的结构原因而不会自然向下流动,因此位于障肋130上部侧表面上的荧光体层的厚度t1大于位于障肋130中部侧表面上的荧光体层的厚度t2。
因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存在等离子体与荧光体层的凸部131a和障肋130的上侧表面上的荧光体层131的厚部碰撞的问题。此外,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存在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降低的问题,这是由于被设计以进行放电的放电室140的放电空间的实际尺寸小于初始设计的放电空间的尺寸而造成的。
图2是构建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且图3是沿图2中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和平行于第一基板210且与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基板220。
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限定出多个放电室283,所述放电室由障肋280隔开。第一基板210由透明玻璃制成。包括共用电极231和扫描电极232的维持电极对位于第一基板210上。共用电极231包括透明电极231a和汇流电极231b。扫描电极232包括透明电极232a和汇流电极232b。透明电极231a和232a由氧化铟锡(ITO)制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维持电极对230位于第一基板210的后表面上。然而,维持电极对的位置不限于该结构,且维持电极对可与第一基板210间隔一定距离。维持电极对可位于障肋280内部。在这种情况下,电极可由具有更高传导率和更低电阻的金属如银、铝或铜而不是透明电极制成。
第一介电层240被叠置在第一基板210的后表面上以覆盖维持电极对230。第一介电层240可防止共用电极231和扫描电极232在放电过程中直接电连接、可防止带电粒子与维持电极对230直接碰撞且使其损坏且可诱发带电粒子积聚壁电荷。第一介电层240由氧化铅(PbO)、氧化硼(B2O3)或二氧化硅(SiO2)制成。在第一介电层240的后表面上形成保护层250。
保护层250防止在放电过程中正离子和电子与第一介电层240产生碰撞且防止第一介电层240受到损坏。此外,保护层250发射出大量二次电子以帮助进行放电。因此,保护层250由氧化镁(MgO)制成,氧化镁具有高可见射线透射率和高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寻址电极260位于第二基板220的前表面上且与维持电极对230相交叉。第二介电层270在寻址电极260上形成且防止带电粒子与寻址电极260直接碰撞且使其损坏。与第一介电层240相似地,第二介电层270由氧化铅(PbO)、氧化硼(B2O3)或二氧化硅(SiO2)制成。
在第二介电层270的前表面上形成障肋280。本实施例中的障肋形成开放条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类型的障肋,且放电室的水平横截面可具有多边形形状如矩形、三角形或五边形图案或可具有闭合图案如圆形或椭圆形图案。
在限定出放电室283的障肋280之间的第二介电层270的部分中形成沟槽290。沟槽290被设置在障肋280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每条沟槽290具有边缘部分291和底部292,且采用图案印刷工艺而形成。边缘部分291具有相对于底部292形成角度θ的倾斜平面形状。底部292平行于第二基板220的前表面。由于边缘部分291的形状在每个放电室283中是对称的,因此沟槽290的形状关于放电室283的中心对称。
沟槽290沿寻址电极260连续形成,且与放电室283相交叉。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沿寻址电极260形成沟槽290,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即,本发明的沟槽可在每个放电室283中单独形成且不与其它沟槽相连接。
在障肋280的侧表面上且在形成放电室283的第二介电层270上形成荧光体层285。荧光体层285具有响应于紫外射线而产生可见射线的成分。在发射红光的放电室中形成的红色荧光体层包含荧光体物质如Y(V,P)O4:Eu;在发射绿光的放电室中形成的绿色荧光体层包含荧光体物质如Zn2SiO4:Mn;且在发射蓝光的放电室中形成的蓝色荧光体层包含荧光体物质如BAM:Eu。
通过丝网印刷形成荧光体层285。即,粘性荧光体糊剂被施涂到障肋280的侧表面上,且沿障肋280的侧表面向下流动并覆盖沟槽290的边缘部分291和底部292。其后,通过表面张力使涂覆的荧光体糊剂均匀化从而形成荧光体层285。
此时,利用沟槽290的形状可靠地形成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荧光体层285。即,在沟槽290的底部292上形成的荧光体层285由于底部292形状的原因而是中凹的。因此,不存在凸部。此外,由于具有倾斜平面形状的边缘部分291形状的原因,因此荧光体糊剂易于沿障肋向下流动以形成荧光体层。如图3所示,在障肋顶部处的荧光体层285的厚度t3小于在障肋280中部处的荧光体层285的厚度t4。结果是,有可能使放电室283中的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在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通过玻璃料彼此组装在一起之后,放电气体如氖(Ne)、氙(Xe)或其混合气体被充注入放电室283内。
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典型放电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当由外部电源将寻址电压施加在寻址电极260与扫描电极232之间时,产生寻址放电。随后,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应该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室。
其后,当放电维持电压被施加在选定放电室的共用电极231与扫描电极232之间时,通过积聚在共用电极231和扫描电极232上的壁电荷的迁移而产生维持放电。当受到维持放电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下降时,发射出紫外射线。
紫外射线激发涂覆在放电室283中的荧光体层285中的荧光体物质。当荧光体层285中的荧光体物质的能级下降时,发射出可见射线。发射出的可见射线通过第一基板210离开以形成可见图像。
具体而言,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中的沟槽290使得在底部292上形成的荧光体层285具有整体中凹形状。因此,没有伸入放电室283内的凸部。此外,由于在障肋280顶部处形成的荧光体层285的厚度t3小于在障肋280中部处形成的荧光体层285的厚度t4,因此有可能使放电室283中的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结果是,等离子体放电变得更容易,由此增强了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现在将结合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进行描述。描述主要集中于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别。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构造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的具有介电层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可被构造具有第一基板310、第二基板320、包括共用电极331和扫描电极(未示出)的维持电极对、透明电极331a、汇流电极331b、第一介电层340、保护层350、寻址电极360、第二介电层370、障肋380、放电室383、荧光体层385和沟槽390。
在第二介电层370中形成沟槽390,且所述沟槽位于障肋380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每条沟槽390具有边缘部分391和底部392,且采用图案印刷工艺形成。边缘部分391具有阶梯形状,这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缘部分291不同。然而,底部392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部292相似的水平平面形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构建的边缘部分391具有包括两个阶梯的阶梯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数量的阶梯。即,阶梯形状中的阶梯数量不受限制,且只要便于形成边缘部分391,可使用任何数量的阶梯如3个、4个或5个。
除了沟槽390的形状以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构建的具有介电层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因此将省略对共有元件的详细描述。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第二介电层370中形成的沟槽390使得荧光体层385在底部392上具有整体中凹形状。因此,不存在凸部。此外,沟槽390使得在障肋顶部处的荧光体层385的厚度t5小于在障肋380中部处的荧光体层385的厚度t6。结果是,有可能使放电室383中的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由此增强了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此外,由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中的边缘部分391形成阶梯形状,因此采用图案印刷方法可更易于形成边缘部分391,由此使形成边缘部分的工艺简单化。
现在将结合图5和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图5是构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且图6是沿图5中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包括第一基板410和平行于第一基板410且与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基板420。第一基板410和第二基板420限定出多个放电室483,所述放电室由障肋480隔开。第一基板410由透明玻璃制成。
包括共用电极431和扫描电极432的维持电极对430位于第一基板410上。共用电极431包括透明电极431a和汇流电极431b。扫描电极432包括透明电极432a和汇流电极432b。透明电极431a和432a由氧化铟锡(ITO)制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维持电极对430位于第一基板410的后表面上。然而,维持电极对430的位置不限于该结构,且维持电极430可与第一基板410间隔一定距离。维持电极对430可位于障肋480内部。在这种情况下,电极可由具有更高传导率和更低电阻的金属如银、铝或铜而不是由透明电极制成。
第一介电层440被叠置在第一基板410的后表面上以覆盖维持电极对430。第一介电层440的功能和材料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介电层240的功能和材料相似,且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第一介电层440上形成保护层450。保护层450的功能和材料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保护层250的功能和材料相似,且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寻址电极460位于第二基板420的前表面上且与维持电极对430相交叉。第二介电层470在寻址电极460上形成且防止带电粒子与寻址电极460直接碰撞且使其损坏。
第二介电层470由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介电层270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第二介电层470的前表面上形成障肋480。本实施例中构建的障肋480具有第一障肋481和垂直于第一障肋布置的第二障肋482,且限定出具有矩形形状的水平横截面的放电室483。然而,放电室483的水平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矩形,且可以是多边形形状如三角形或五边形,或可以是闭合图案如圆形或椭圆形图案。放电室483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可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障肋280相似的开放条带形状。
在限定出障肋480之间的放电室483的第二介电层470的部分中形成沟槽490。沟槽490被设置在障肋480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每条沟槽490具有边缘部分491和底部492,且采用图案印刷工艺而形成。边缘部分491的横截面形成具有半径r的圆弧,且底部492平行于第二基板420的前表面。沟槽490的边缘部分491的横截面具有半径为r的圆弧形状,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形状。即沟槽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可形成具有取决于放电室形状的不同半径的圆弧形状。由于边缘部分491的形状在每个放电室483中是对称的,因此沟槽490的形状关于每一放电室483的中心对称。沟槽490未连续地形成并连接至相邻放电室483,而是在每个放电室483中单独形成。
在障肋480的侧表面上且在形成放电室483的第二介电层470上形成荧光体层485。荧光体层485具有响应于紫外射线而产生可见射线的成分。在发射红光的放电室中形成的红色荧光体层包含荧光体物质如Y(V,P)O4:Eu;在发射绿光的放电室中形成的绿色荧光体层包含荧光体物质如Zn2SiO4:Mn;且在发射蓝光的放电室中形成的蓝色荧光体层包含荧光体物质如BAM:Eu。
通过丝网印刷形成荧光体层485。即,荧光体糊剂被施涂到障肋480的侧表面上,且沿障肋480的侧表面向下流动并覆盖沟槽490的边缘部分491和底部492。其后,通过表面张力使涂覆的荧光体糊剂均匀化从而形成荧光体层485。
此时,借助沟槽490可靠地形成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的荧光体层485。即,在沟槽490的底部492上形成的荧光体层485由于底部492形状的原因而是中凹的。因此,不存在凸部。此外,由于具有弧形部分的边缘部分491形状的原因,因此荧光体糊剂易于沿障肋480向下流动以形成荧光体层,且在障肋480顶部处的荧光体层485的厚度t7小于在障肋480中部处的荧光体层485的厚度t8。结果是,有可能使放电室483中的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在第一基板410和第二基板420通过玻璃料组装在一起之后,放电气体如氖、氙或其混合气体被充注入放电室483内。
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构造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的典型放电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当由外部电源将寻址电压施加在寻址电极460与扫描电极432之间时,产生寻址放电。随后,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应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室。
其后,当放电维持电压被施加在选定放电室的共用电极431与扫描电极432之间时,通过积聚在共用电极431和扫描电极432上的壁电荷的迁移而产生维持放电。当受到维持放电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下降时,发射出紫外射线。
紫外射线激发施涂在放电室483中的荧光体层485的荧光体物质。当荧光体层485中的荧光体物质的能级下降时,发射出可见射线。发射出的可见射线通过第一基板410离开以形成可见图像。
具体而言,根据第二实施例制造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中的沟槽470使得在底部492上形成的荧光体层485具有整体中凹形状。因此,没有伸入放电室483内的凸部。此外,由于在障肋480顶部处形成的荧光体层485的厚度t7小于在障肋480中部处形成的荧光体层485的厚度t8,因此有可能使放电室483中的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结果是,等离子体放电变得更容易,由此增强了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构建的具有介电层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在至少一部分介电层中形成的沟槽。因此,荧光体层可形成最佳形状以使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由此增强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
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所附技术方案限定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多种形式和细部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介电层结构,包括限定出放电室的多个障肋;在所述放电室下面形成的介电层;在每个所述放电室内部的所述介电层上形成的沟槽;和在每个所述放电室内部形成的荧光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沟槽位于限定出所述相应放电室的所述障肋之间的中心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沟槽具有边缘部分和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边缘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底部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具有阶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具有弧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沟槽关于所述放电室的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沟槽连续地形成穿过所述放电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结构,其中所述沟槽在每个所述放电室中单独形成。
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设置的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一起限定出多个放电室的多个障肋;具有用于在所述放电室中执行放电的共用电极和扫描电极的多个维持电极;沿与所述维持电极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寻址电极;覆盖所述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在每一所述放电室内部的所述介电层上形成的沟槽;在所述放电室内部形成且在所述介电层上形成的荧光体层;和所述放电室中包含的放电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是透明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共用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位于所述障肋内部,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沟槽位于限定出所述相应放电室的所述障肋之间的中心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沟槽包括边缘部分和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边缘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底部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平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具有阶梯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边缘部分的横截面具有弧形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沟槽关于所述放电室的中心对称。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沟槽连续地形成穿过所述放电室。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沟槽在每个所述放电室中单独形成。
全文摘要
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设置具有沟槽的介电层结构以形成具有最佳形状的所述介电层,从而使得放电空间的尺寸最大化且增强了发射亮度和放电效率。所述介电层结构包括限定出放电室的障肋、位于所述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层和介电层,其中在所述放电室内部形成沟槽,在所述放电室内部上形成所述荧光体层。
文档编号H01J11/34GK1848356SQ200610055088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日
发明者权宰翊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