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60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辐射线等 优点,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大量地被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字摄 录影机、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 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品质不断提升,且价格持续下降。因此,使 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但,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 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藉助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线才能产生显示画面的功能。参照图1,图1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直下式背光模块包 括光源Iio与扩散板120,于使用时,光源110朝向扩散板120发出光112。为了减少所需 的混光距离114,可通过外加的透镜130来改变光源110发光112的场形(如图2所示), 以进一步降低混光距离。然而,前述所提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混光距离仍需10 15mm。此外,使用额 外的透镜130将增加背光模块的整体成本及组装复杂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有效薄型化并兼具区域控制的特 性,以提升提图像的品质,并降低整体成本及组装复杂度。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与多个光耦合单元。这些光耦 合单元设置于导光板下方,其中每一光耦合单元包括一光耦合材、一光学胶与多个发光元 件。光耦合材的上表面面向导光板,光学胶贴附于光耦合材的上表面与导光板之间,发光元 件设置于光耦合材的侧面。再者,导光板具有一表面面向多个光耦合单元,此表面的部分区域直接接触这些 光耦合单元,而此表面未接触这些光耦合单元的区域则设有散射结构(scatter)。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 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
点1.利用光耦合材,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高效率地导入;以及2.于传递距离内,通过散射结构将光导出导光板,以利于区域控制亮度的表现。以下将以实施例对上述的说明以及接下来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描述,并对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图2是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剖面图与局部放大图;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与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图5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与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图6是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与发光元件的俯视图;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发光元件结合遮光罩的立 体示意图;以及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单元的排列形式。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0光源331第一区
112光332第二区
114混光距离333反射层
120扩散板410光耦合材
130透镜412凹槽
310导光板420光学胶
312散射结构430发光元件
320光耦合单元432光线
322光线440遮光罩
330电路板A: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的图式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 例,图式中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元件与步骤并未描述 于实施例中,以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限制。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数量,但这种 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于实施方式中若无特别说明,则代表以“约”、“大约”或“大 致”所修饰的数值的误差范围一般是容许在百分之二十以内,较佳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内,而 更佳地则是于百分五之以内。参照图3,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剖面图与局部放大图。如 图3所示,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310与多个光耦合单元320。这些光耦合单元320设置于 导光板310下方,光耦合单元320可发出光线322并耦合入导光板310内,导光板310可将 光导出板外。于背光模块中,由于无混光距离,可大幅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有效薄型化。另,无 须采用透镜,可降低整体成本及组装复杂度。实作上,背光模块的厚度可缩小至约5mm以 下,例如约为3 5mm,其中导光板310的厚度约为2mm,光耦合单元320的厚度约为1mm。另外,导光板310的下表面面向多个光耦合单元320,其中导光板310的下表面的 部分区域直接接触光耦合单元320,而下表面未接触光耦合单元320的区域则设有散射结构312。实作上,可形成光散射图案于导光板310的下表面的未接触光耦合单元320的区域 以作为散射结构312,通过散射结构312可将光导出导光板310,以提供较均勻与辉度较高 的出光。另外,虽图未示,除于导光板310的下表面形成光散射图案外,可更于导光板310 的上表面形成光散射图案。在结构上,导光板310是一体成型,而非由数个较小的导光板组合而成。利用一体 成型的导光板310,可以使得光线分布均勻,避免明暗不均的现象,从而提升图像的品质。于 对照实验中,倘若以数个较小的导光板拼接成导光板310,在小导光板之间的接合处则会有 明暗不均的现象,降低了图像的品质。关于光耦合单元320的结构,如图3中区域A的放大图所示,每一光耦合单元320 包括一光耦合材410、一光学胶420与多个发光元件430。在结构上,光耦合材410的上表 面面向导光板310,光学胶420贴附于光耦合材410的上表面与导光板310之间,发光元件 430设置于光耦合材410的侧面。藉此,利用光学胶420将光耦合材410与导光板310之间的空气隙填满,以形成光 接触(optical contact)。因此,由发光元件430所发出的光线432将由光耦合材410的侧 面导入,随后可穿过此光接触介面而导入导光板310内,并且在导光板310内可通过全反射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扩散开来。在导光板310内传导的光线可通过具散射特性 的微结构(亦即,散射结构312),均勻地将光导出导光板310夕卜。在材料方面,光耦合材410的材质例如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 (PC)、或其它合适材质、或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组合。光学胶420可具有无色透明、透光 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举例来说, 光学胶420的材质可为有机硅橡胶、丙烯酸型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或其它 合适材质、或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组合。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310的折射率、光学胶420的折射率与光耦合材410的折射 率均相同,藉以提升光传导的效率。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光耦合材410的折射率与导光 板310的折射率可不同,举例来说,若光耦合材410的折射率大于导光板310的折射率,则 可让光线进入导光板310的范围相对集中,在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光耦合单元320 的明暗度时,可使得图像的对比度较为显著;若光耦合材410的折射率小于导光板310的折 射率,则可让光线进入导光板310的范围相对扩张,使得光线分布较为均勻。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视当时设计需要弹性选择导光板310、光学胶420及光耦合材410的折射率关系。另外,若光耦合材410的折射率与导光板310的折射率不同,则光耦合材410的折 射率或导光板310的折射率可等于光学胶420的折射率,以减少光损失。如图3所示,背光模块亦可包括一电路板330。电路板330设置于多个光耦合单元 320的下方,以承载这些光耦合单元320。电路板330上的线路可电性连接发光元件430及 外部的驱动电路(未示出),驱动电路可经由电路板330的线路控制各个发光元件430的明 灭及亮度。如区域A的放大图所示,电路板330设置于光耦合材410的下方,电路板330表面 可包括第一区331以及第二区332,第一区331设置发光元件430,第二区332则设置一反 射层333,光耦合材410的下表面接触反射层333,以提升光反射效率。实作上,发光元件430可为发光二极管元件、电激发光元件或类似发光装置。由于
5发光元件430封装特性,其所发出的光亦可能由非发光面所漏出,进而在光接触面上方形 成亮点(Hot Spot)。因此可在光耦合材410的外部,加上一个遮光罩440 (Cover),遮光罩 440遮蔽光耦合材410的侧面及发光元件430的上方和外侧,即可有效降低漏光的问题。根 据此入光及遮光架构,进入导光板310的耦合效率可达95%以上,同时漏光可降低至2%左右。参照图4,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410与发光元件 430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光耦合材410的形状为八边形,四个发光元件430等间距地包 围在光耦合材410的侧面,以避免暗带(dark area)的发生,确保光进入导光板后能涵盖 360度的角度分布。参照图5,图5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410与发光元件 430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光耦合材410的形状为六边形,六个发光元件430等间距地包 围在光耦合材410的侧面,以避免暗带的发生,确保光进入光耦合材410后能涵盖360度的 角度分布。参照图6,图6是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410与发光元件 430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光耦合材410的侧面等间距地设有多个凹槽412,多个发光元 件430分别设置于这些凹槽412中,以提升光入射至光耦合材410的效率。综上所述,光耦合材410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其具体的几何形状可根据使用发光 元件430的数目作调整,并可在光耦合材410内形成挖槽以供发光元件430的摆放。实作 上,一光耦合单元320中的发光元件430摆放的方式可以采间距地排列,且发光二极管430 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四个,以避免暗带的发生,确保光进入导光板后能涵盖360度的角度分 布。于对照实验中,倘若发光二极管430的数量小于四个,则易有暗带的发生。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图3的光耦合材410、发光元件430结合遮光 罩44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遮光罩440遮蔽光耦合材410的侧面及发光元件430 的上方和外侧,即可有效降低漏光的问题。在材料方面,遮光罩440的材质例如可为金属、 不透明塑胶、或其它合适材质、或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组合,而遮光罩440较佳可为反 射材料,例如为铝、银等具反射性的金属,或者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但不限 于上述,亦可于遮光罩440内侧设置反射材,例如为铝、银等具反射性的金属,或者如聚碳 酸酯等,藉利用遮光罩440反射回收漏光,以更提高发光元件430的光利用率。参照图8,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多个光耦合单元320的排列形式。 如图8所示,这些光耦合单元320设置于导光板310下方,并呈阵列排列,其中每一个光耦 合单元320可区域控制所在虚线方框内的亮度,使得背光模块有效薄型化并兼具区域控制 的特性,进而提升提图像的品质。另外,除了图8所示出的矩形阵列以外,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光耦合单元320可 分布成一个交错阵列或其他阵列,本领域技术人员当视当时需要弹性选择之。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含 一导光板;以及多个光耦合单元,设置于该导光板下方,其中每一所述光耦合单元包含 一光耦合材,其上表面面向该导光板; 一光学胶,贴附于该上表面与该导光板之间;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光耦合材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所述光耦合单元还包含 一遮光罩,遮蔽该光耦合材的侧面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上方和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具有一表面面向所述多个光耦合单 元,该表面的部分区域直接接触所述多个光耦合单元,而该表面未接触所述多个光耦合单 元的区域则设有散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所述光耦合单元中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等 间距地包围在该光耦合材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耦合材的侧面等间距地设有多个凹槽,所 述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每一所述光耦合单 元中的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四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耦合材的形状为多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是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耦合材的折射率与该导光板的折射率不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耦合材的折射率或该导光板的折射率等 于该光学胶的折射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的折射率、该光学胶的折射率与该光 耦合材的折射率均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光耦合材的下方,该电 路板表面包括一第一区以及一第二区,该第一区设置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该第二区则设置 一反射层,所述光耦合材的下表面接触该反射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多个光耦合单元呈阵列排列。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在此公开,其包括一导光板与多个光耦合单元。这些光耦合单元设置于导光板下方,其中每一光耦合单元包括一光耦合材、一光学胶与多个发光元件。光耦合材的上表面面向导光板,光学胶贴附于光耦合材的上表面与导光板之间,发光元件设置于光耦合材的侧面。本发明可利用光耦合材,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高效率地导入;以及于传递距离内,通过散射结构将光导出导光板,以利于区域控制亮度的表现。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109130SQ20101053497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何振弘, 陈志光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