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86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光源组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源组件。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包含有一外框,外框内容置一光源组及一光学膜片组,其中光源组发射出光束,光束通过由扩散板及各种不同功能的光学膜片所组成的光学膜片组而投射至一液晶面板上,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背光光源。
图8为一现有光源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光源组件100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条102利用双面胶带104固定在一背板106上。然而,当欲拆下发光二极管灯条 102时,因为双面胶带104的粘贴相当牢固,不仅拆解困难且发光二极管灯条102在拆下后容易变形或损坏。再者,在另一种常见的光源组件组装方式中,发光二极管灯条是利用一固定胶带固定在荧幕的背板上。然而,因为导光板容易因长时间受热而翘曲变形,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灯条与背板容易产生局部分离现象,降低产品的信赖性与可靠度。
在其他的现有设计中,中国台湾专利公告TWM362364号揭露一种具有两个壁体及一底座的灯罩,壁体上具有复数个固定件用以固定发光元件,且底座两端分别具有挡板以限位发光元件。另外,中国专利公开CN101000423号揭露一种背光模组,这种背光模组包括外框及导光板,外框的第一周缘与第二周缘形成导角,且外框具有一立柱以配合导角限位导光板。再者,中国台湾专利公开TW200905291号揭露一种背光模组,这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元件、导光板、反射片、背板以及胶框,光源元件配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并且被反射片包覆,反射片外配置一 L型背板,且藉由将背板卡合胶框以固定光源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组件,这种光源组件具有简易的拆组工序且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一发光二极管灯条及一定位件。背板包含一基部及一侧部,侧部与基部夹一角度,基部形成至少一定位孔、一第--^勾以及一第二卡勾,且第--^勾与第二卡勾彼此具有一间距。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在背板上且限位在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之间。定位件具有邻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一第一侧及邻接背板的一第二侧,且第二侧形成至少一定位柱。定位柱嵌入定位孔以使第一侧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且使第二侧抵靠背板的基部。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在一长轴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等于第一^^勾与第二卡勾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形成一第一阶梯部,定位件的第一侧形成与第一阶梯部外形互补的一第二阶梯部,且第二阶梯部抵靠第一阶梯部。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孔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孔径。
在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更包含设置在定位件的一表面的反射胶,且定位件的一侧可形成至少—^勾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更包含一定位框,定位框具有一基部及垂直基部的一第一挡墙及一第二挡墙,且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界定出一卡槽,其中背板的侧部限位在卡槽内且第二挡墙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挡墙相对定位框基部的高度小于第一挡墙相对定位框基部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更包含设置在定位框的一表面的反射胶,且一卡合机构可对应形成在背板及定位框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一发光二极管灯条及一定位框。背板包含一基部及一侧部,背板的基部形成至少一第一卡勾、一第二卡勾以及一第三卡勾,第一^^勾及第二卡勾彼此具有一间距,且第三卡勾未设置在第一^^勾及第二卡勾的一连线上。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在背板上且限位在第一卡勾、第二卡勾以及第三卡勾之间。 定位框具有一基部及垂直基部的一第一挡墙及一第二挡墙,且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界定出一卡槽。背板侧部限位在卡槽内,且第二挡墙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组件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因发光二极管灯条可藉由定位件、定位框或形成在背板上的卡合结构所提供的限位效果固定在背板上,这样可不需使用固定胶或双面胶的粘贴方式,避免产生如现有设计般,发光二极管灯条容易因受热与背板产生局部分离的现象,提高产品信赖性及可靠度。另外,发光二极管灯条利用卡合及抵靠的限位方式,可使拆解或替换发光二极管灯条的操作变得容易,且避免发光二极管灯条在组装或拆卸过程中变形或损坏。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一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定位柱与定位孔间的嵌合动作的示意图。
图4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对应形成于定位框与背板的一^^合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定位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一现有光源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10光源组件
12 背板
12a 背板基部
12b 背板侧部
12c 背板卡槽
14发光二极管灯条
14a 发光二极管
14b 第一阶梯部
16定位件
16b 第二阶梯部
18定位框
18a 定位框基部
18b 第一挡墙
18c 第二挡墙
18d 定位框卡槽
18e 定位框卡榫
18f 定位框凸块
22定位孔
22a 定位孔第一区域
22b 定位孔第二区域
24 第一^^勾
26第二卡勾
28定位柱
38反射胶
40光源组件
42卡勾结构
44第三卡勾
100光源组件
102发光二极管灯条
104双面胶带
106 背板
P定位件第一侧
Q定位件第二侧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源组件 10包含一背板12、一发光二极管灯条14、一定位件16以及一定位框18。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2包含一基部12a及连接基部12a的一侧部12b,且侧部12b与基部12a夹一角度。发光二极管灯条14设置在背板12上且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4a。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2的基部12a形成至少一定位孔22、一第一^^勾24及一第二卡勾26。 第一卡勾24及第二卡勾26彼此具有一间距且两者的一连线大致平行Y轴方向,且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一长轴方向(发光二极管灯条的长轴方向于图2A、图2B中显不为Y轴方向) 上的长度可大致等于第一卡勾24及第二卡勾26间的间距。当发光二极管灯条14安装在第一卡勾24及第二卡勾26之间,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两端可分别抵靠第一卡勾24及第二卡勾26并且限位在第一卡勾24及第二卡勾26之间,以获得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Y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请再参考图1,定位件16具有邻接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一第一侧P及邻接背板12的一第二侧Q,且第二侧Q形成至少一定位柱28,定位柱28可嵌入背板12的定位孔22,使定位件16的第一侧P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14。如此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X 轴方向上的两侧可分别抵靠背板侧部12b及定位件16的第一侧P,以获得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且可使定位件16的第二侧Q抵靠背板基部12a。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 14形成一第一阶梯部14b,定位件16的第一侧P形成与第一阶梯部14b外形互补的一第二阶梯部16b,因此当定位柱28嵌入背板12的定位孔22时,第二阶梯部16b可抵靠第一阶梯部14b,获得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Z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定位件16的外形及材质并不限定,例如可为一胶条,且一反射胶38可设置在定位件16的一表面上以提高光利用率。定位框18可具有一基部18a及垂直基部18a的一第一挡墙18b及一第二挡墙18c,第一挡墙 18b及第二挡墙18c可界定出一卡槽18d,且第二挡墙18c相对定位框基部18a的高度例如可小于第一挡墙18b相对定位框基部18a的高度。当组装定位框18后,背板侧部12b可限位在卡槽18d内且第二挡墙18c的一端可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14的背向背板基部12a的一表面,同样可获得发光二极管灯条14于Z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再者,反射胶38可设置在定位框18的一表面上以提高光利用率。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孔22例如可包含具不同孔径的一第一区域22a 及一第二区域22b,且第一区域22a的孔径大于第二区域22b的孔径。因此,定位柱28可轻易地穿入大孔径的第一区域22a,再往前推嵌入小孔径的第二区域22b,如此可使定位柱 28与定位孔22间的嵌合动作更为平顺。另外,一卡合机构可对应形成在背板12及定位框 18上,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定位框18的两侧可分别形成一卡榫18e,且背板12的对应卡榫18e位置处可分别形成—^槽12c,卡合机构包括定位框18的卡榫18e及背板12的卡槽 12c,当卡榫18e嵌入卡槽12c,可将定位框18固定在背板12上。
图5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光源组件40中,发光二极管灯条14及定位件16并未形成对应的阶梯部,但因定位框18的第二挡墙18c的一端可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14,故同样可获得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Z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另外,定位框18的一侧可延伸形成一凸块18f并抵靠定位件16,以限制定位件16于X轴方向上的移动,获得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再者,定位件16的一侧亦可如图6所示形成卡勾结构42,以进一步确保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14后的定位件16不会在X轴方向上移动。再者,如图7所示,背板12除了形成第一卡勾24及第二卡勾26以限制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外,亦可另外形成一第三卡勾 44,第三卡勾44未设置在第一卡勾24及一第二卡勾26的连线上故可限制发光二极管灯条 14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上述设计即可省略定位件16,仅需再利用定位框18限制发光二极管灯条14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即可让发光二极管灯条14固定在背板12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组件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之设计,因发光二极管灯条可通过定位件、定位框或形成在背板 上的卡合结构所提供的限位效果固定在背板上,这样可不需使用固定胶或双面胶的粘贴方 式,避免产生如现有设计般,发光二极管灯条容易因受热与背板产生局部分离的现象,提高 产品信赖性及可靠度。另外,发光二极管灯条利用卡合及抵靠的限位方式,可使拆解或替 换发光二极管灯条的操作变得容易,且避免发光二极管灯条在组装或拆卸过程中变形或损 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 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和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 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 优点或特点。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 (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包含一基部及一侧部,该侧部与该基部夹一角度,该基部形成至少一定位孔、 一第一^^勾以及一第二卡勾,且该第一^^勾与该第二卡勾彼此具有一间距;一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在该背板上且限位在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之间;以及一定位件,具有邻接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一第一侧及邻接该背板的一第二侧,且该第二侧形成至少一定位柱,其中该定位柱嵌入该定位孔以使该第一侧抵靠该发光二极管灯条且使该第二侧抵靠该背板的该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在一长轴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等于该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形成一第一阶梯部,该定位件的该第一侧形成与该第一阶梯部外形互补的一第二阶梯部,且该第二阶梯部抵靠该第一阶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定位孔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还包含一反射胶,设置在该定位件的一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定位件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卡勾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定位件包含一胶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还包含一定位框,具有一基部及垂直该基部的一第一挡墙及一第二挡墙,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界定出一卡槽,其中该背板的该侧部限位在该卡槽内且该第二挡墙抵靠该发光二极管灯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第二挡墙抵靠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背向该背板基部的一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第二挡墙相对该定位框基部的高度小于该第一挡墙相对该定位框基部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组件,还包含一反射胶,设置在该定位框的一表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组件,还包含—合机构,对应形成在该背板及该定位框上。
13.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包含一基部及一侧部,该侧部与该基部夹一角度,该基部形成至少一第一卡勾、一第二卡勾以及一第三卡勾,该第一^^勾及该第二卡勾彼此具有一间距,且该第三卡勾未设置在该第一卡勾及该第二卡勾的一连线上;一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在该背板上且限位于该第一卡勾、该第二卡勾以及该第三卡勾之间;以及一定位框,具有一基部及垂直该基部的一第一挡墙及一第二挡墙,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界定出一卡槽,其中该背板的该侧部限位在该卡槽内且该第二挡墙抵靠该发光二极管灯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基部还包含至少一定位孔,且该光源组件还包含一定位件,具有邻接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一第一侧及邻接该背板的一第二侧,且该第二侧形成至少一定位柱,其中该定位柱嵌入该定位孔以使该第一侧抵靠该发光二极管灯条且使该第二侧抵靠该背板的该基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定位框还包含抵靠该定位件的一凸块。
全文摘要
一种光源组件包含一背板、一发光二极管灯条及一定位件。背板包含一基部及一侧部,侧部与基部夹一角度,且基部形成至少一定位孔、一第一卡勾以及一第二卡勾。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在背板上且限位在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之间。定位件形成至少一定位柱,且定位柱嵌入背板的定位孔以使定位件抵靠发光二极管灯条。本发明提供的光源组件具有简易的拆组工序且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017008SQ20111030580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王国士 申请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