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投影显示装置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31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投影显示装置和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亮度光源以及基于该光源的投影显示装置和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个领域对于高亮度光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投影显示领域和投射照明领域,都需要其照明源有很高的发光亮度。目前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激发光激发一个高速旋转的荧光粉色轮以产生高亮度的受激发光。由于色轮的高速旋转,使得局部的荧光粉只有在瞬间才被激发而发热,因此该方案大大降低了局部荧光粉的发热量和温度,进而大大提升了其接收激发光的能量密度的上限,使得高亮的的发光成为可能。 然而,即使使用这种方案,激发光的能量密度仍然存在上限一旦超出这个上限,色轮上的荧光粉的效率就会快速下降。因此,这种方案的发光亮度仍然受到这个上限的限制,而同时市场上则需要一种更高亮度的光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高亮度光源,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大幅度提上光源亮度。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的第一激发源和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的第二激发源;还包括波长转换轮,该波长转换轮包括层叠放置的波长转换层和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波长转换层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转动;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分别入射于波长转换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激发波长转换层,使得从波长转换轮上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一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其中第一光是第一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一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第二光是第二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二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该光源还包括偏振扭转装置,用于旋转第二光的第二偏振方向使之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或旋转第一光的第一偏振方向使之与第二偏振方向垂直。该光源还包括偏振合光装置,该偏振合光装置的偏振合光特性随第一驱动装置的转动而周期性变化,使得在每一个时刻该偏振合光装置都对第一光透射同时对第二光反射;该偏振合光装置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一光和第二光分别从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入射于该偏振合光装置并分别被其透射和反射而合为一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光源,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的第一激发源和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的第二激发源;还包括波长转换轮,该波长转换轮包括层叠放置的波长转换层和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波长转换层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转动;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分别入射于波长转换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激发波长转换层,使得从波长转换轮上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一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其中第一光是第一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一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第二光是第二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二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其中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相互垂直。该光源还包括偏振合光装置,该偏振合光装置的偏振合光特性随第一驱动装置的转动而周期性变化,使得在每一个时刻该偏振合光装置都对第一光透射同时对第二光反射;该偏振合光装置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第一光和第二光分别从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入射于该偏振合光装置并分别被其透射和反射而合为一束。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投影显示装置,使用上述的光源作为照明源。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灯具,使用上述的光源作为照明源。在本发明的光源、投影显示装置和灯具中,利用与波长转换层层叠放置的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使得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出射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在亮度几乎不损失的情况 下具有偏振特性,再利用第一光和第二光的偏振特性,使用偏振合光装置将第一光和第二光合为一束,大幅度的提升了发光亮度。


图I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色轮的正视图;图3a和3b分别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两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光源100中,包括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141的第一激发源101和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142的第二激发源102。该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可以是激光光源、LED光源,也可以是激光和LED的混合光源,但并不限于以上举例。光源100还包括波长转换轮103,该波长转换轮103包括层叠放置的波长转换层105和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 ;光源10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07,用于驱动波长转换层105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转动。其中,第一激发光141和第二激发光142分别入射于波长转换轮的第一位置151和第二位置152以激发波长转换层产生受激光,使得从波长转换轮103上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一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一光143和第二光144,其中第一光是第一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一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第二光是第二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二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在光源100中还包括偏振合光装置112,该偏振合光装置112的偏振合光特性随第一驱动装置107的转动而周期性变化,使得在每一个时刻该偏振合光装置112都对第一光透射同时对第二光反射。该偏振合光装置112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第一光143和第二光144分别从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入射于该偏振合光装置112并分别被其透射和反射形成透射光145和反射光146,透射光145和反射光146合为一束。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105中包含波长转换材料,例如荧光粉、荧光染料、量子点等材料,最常见的荧光粉包括钇铝石榴石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铝酸盐荧光粉等。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105在第一位置151被第一激发光141激发产生受激光。该受激光不具有偏振特性,因此其入射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平行的受激光,这部分光得以透射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偏振片106,第二部分光则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垂直而被其反射回波长转换层105。根据偏振的知识我们知道第一部分光和第二部分光分别占总的激发光能量的一半。第二部分光入射到波长转换层105后会被波长转换层105散射和反射而失去其偏振方向变成无偏振的光,然后再次入射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其中的一半由于具有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相同的偏振方向而透射,其余部分则再次反射回波长转换层105并重复以上反射和散射的过程。这样随着不能出射的部分偏振光在波长转换层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之间反复的反射和散射,最终大部分光得以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表面出射出来形成第一光143 ;第一光143为偏振光,并具有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在第一位置相同的偏振方向,该方向即为第一偏振方向。 波长转换层105在第二位置152被第二激发光142激发产生的受激光,经过了与上述第一位置发光相同的过程后,大部分光得以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表面的第二位置出射出来形成第二光144 ;第二光144也为偏振光,并具有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在第二位置相同的偏振方向,该方向即为第二偏振方向。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光和第二光还可能包含没有被波长转换层吸收的剩余的激发光,可以理解,第一光中的剩余激发光也具有第一光的偏振态,第二光中的剩余激发光也具有第二光的偏振态。与传统的将非偏振光转换为偏振光偏振转换器不同的是,本发明中偏振光的形成不以光斑的扩大为代价,而是保持了光斑大小不变,而传统偏振转换器的光斑尺寸扩大一倍,进而亮度下降一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为线栅偏振片。线栅偏振片是反射型偏振片的一种,具有工艺成熟、性能不随入射角变化的优点;可以理解,线栅偏振片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其它反射型偏振片的使用。优选的,线栅偏振片106的镀有线栅的平面面向波长转换层105,否则光线在入射到线栅所在的面之前先经过线栅偏振片的透明基底,这会使被线栅反射的偏振光在透明基底内发生横向的扩散,使发光光斑扩大,这不利于光源的亮度提升。当然,对于亮度不敏感的应用场合,线栅平面背向波长转换层105也在本发明的保护之内。由于线栅偏振片106的线栅一般是平行设置的,因此第一位置151和第二位置152的线栅方向是相同的,这使得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也相同。当然,由于线栅偏振片106的线栅可以加工成非平行设置,例如线栅偏振片上具有多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线栅方向;又例如线栅偏振片上的线栅可能是同心圆状排列的,此时沿着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即有不同的线栅排列方向,也就是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相同,因此第一光143和第二光144不能直接通过偏振合光装置112合光,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的光源100还包括位于第二光144入射于偏振合光装置112的光路前端的偏振扭转装置108,用于旋转第二光的第二偏振方向使之与第一偏振方向相垂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偏振扭转装置108是旋光晶体,通过设置旋光晶体的长度等参数可以控制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旋转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旋光晶体将第二光144的第二偏振方向旋转90度,使之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可以理解,偏振合光装置112也可以放置于第一光的光路上用于旋转第一光的第一偏振方向使之与第二偏振方向相垂直。同样可以理解,若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不相同,贝1J第二偏振方向在通过偏振扭转装置108后不是旋转90度而是一个其他角度,总之只要能够使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即可。甚至,在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本来就相互垂直的情况下,偏振扭转装置就是不必要的了。在本实施例中,偏振合光装置112为液晶板,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分别位于该液晶板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根据液晶的属性,通过控制加载在液晶上的电压,可以控制其对于特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同时对与该特定偏振方向相垂直的偏振光反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液晶板112施加适当的电压,可以使其透射第一光同时反射第二光,使第一光和第二光合为一束出射光145。由于波长转换轮103是被第一驱动装置107驱动而不断转动的,因此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一般是随着该转动而周期性变化的(但其相互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这就要求偏振合光装置112的对偏振光的透射和反射型质也随之实时同步变化,才能够在每一个瞬间都将第一光和第二光合为一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探测第一驱动装置107转动方位的探测装置113,和用于控制液晶板的偏振合光特性的控制器111,该控制器111接收探测装置113输出的表征第一驱动装置转动方位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确定当前时刻液晶板的偏振合光特性。具体来说,探测装置113可以探测到每一个瞬间第一驱动装置107的方位,这个方位也就是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的方位,而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就取决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的方位,因此控制器111根据第一驱动装置107的方位就可以推算出当前的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然后再根据这个信息实时的设置液晶板112的电压,使其对当前的第一光透射同时对当前的第二光反射。探测装置113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采用光电探头的方法,而控制器根据现有技术也是容易实现的。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可以使得第一光和第二光 在几乎不损失能量的情况下成为偏振光并分别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并且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相互关系是固定的(例如平行关系),不随波长转换轮的转动而改变;再利用偏振合光装置112将第一光和第二光根据其相互垂直的偏振方向合为一束,实现了在没有扩大发光面积的前提下将发光能量提高二倍的效果,大幅度的提升了光源的发光亮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放置于波长转换层105被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入射一侧的与波长转换层105相邻的分光滤光片104,用于透射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同时反射波长转换层105受激产生的受激光。由于波长转换层105的发光是各向同性的,因此该分光滤光片104的作用在于将面向其发射的受激光反射回去而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的方向出射,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方向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分光滤光片104还能够反射被第一反射型偏振片106反射的偏振的受激光,提高这部分受激光最终的利用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光滤光片104与波长转换层105相对固定连接,并被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这使得分光滤光片104与波长转换层105的间距可以保持很小,甚至接触,这有效的减少了光线在两者之间的空隙中横向传播使光斑扩大的效应。当然,分光滤光片104也可以放置在波长转换轮之外不随之转动,此时分光滤光片只需要覆盖第一位置151和第二位置152即可,面积可以比较小进而成本较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光和第二光是平行发射的,所以还包括光引导装置109,用于引导第一光入射于偏振合光装置的第一入射面。在本实施例中,光引导装置109是反射镜。可以理解,光引导装置也可以放置于第二光的光路上来引导第二光入射于偏振合光装置的第二入射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轮103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其中,波长转换轮103的转动圆心103A位于第一位置151和第二位置152的连线上。这样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最远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有利于光学元件的在同一平面内的摆放。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沿圆周方向包括六个区段,区段203a和203b为绿色波长转换层,区段213a和213b为红色波长转换层,区段223a和223b为散射层,绿色和红色波长转换层用于吸收蓝色的激发 光以产生绿色和红色的受激光,散射层用于将蓝色的激发光散射使其具有与绿色和红色受激光相近似的光分布,这有利于发光的颜色均匀性。随着波长转换轮的转动,每一个瞬间波长转换层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波长转换特性和光散射特性都相同,这使得每一个瞬间出射光145的颜色是单纯色而不是混合色;而随着波长转换轮的转动,不同区域被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激发而轮流出射不同颜色的光,这种光源可以用于投影显示。实际上,波长转换层包括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波长转换特性和/或光散射特性的区段,就能够达到时序出射不同颜色的色光的目的。可以理解,波长转换层也可以只有一个单一的区域,这并不影响本发明出射高亮度出射光的效果。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偏振合光装置变成了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分别位于该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具体来说,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13,用于驱动第二反射型偏振片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还包括控制装置311,用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313与第一驱动装置307的转动速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初始位置,使得在这个初始位置上,第一光343可以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而由于第二光与第一光的偏振方向相垂直,第二光必然会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反射而与第一光形成合光。由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因此只要初始位置满足上述合光的条件,那么在每一个瞬间该合光条件均得到满足,即第一光343都可以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并最终与第二光形成合光。本实施例还包括另一个实例,其结构如图3b所示。与图3a所示的实例不同,在本实例中,偏振扭转装置为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12同步转动的波片(wave plate)314,波片314位于第二光的光路上。该波片的光轴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呈45度夹角,使得透射该偏振扭转装置的第二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从而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12反射;同时第一光仍然可以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12,从而形成第一光和第二光的合光。同样的,由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使得波片314的光轴与第二光的第二偏振方向始终保持45度的夹角,进而第二光的偏振方向始终可以被旋转90度从而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反射。
在该实例中,虽然第二光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12反射后还要经过波片314,同时第一光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312后也还要经过波片314,但是这已经不影响最终的合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波片314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的夹角要根据第二光的偏振方向来调整,总之需要达到在任意一个瞬间使第二光经过波片的偏振扭转后被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反射的目的。而且,波片314也可以位于第一光的光路上并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初始位置被设置成反射第二光,而波片用于扭转第一光的第一偏振方向使其与第二偏振方向保持垂直,从而使第一光在每一个瞬间都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这样的好处在于,波片不会出现在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光路之后,从而减少了界面反射的光损失。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是第二实施例中第二个实例的变形。在第二实施例中,需要控制装置313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同步转动,从而在控制上成本较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通过一个连接轴413 与第一驱动装置407相固定连接从而使用机械的方式保证了第二反射型偏振片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的相互平行的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波片414来扭转第二光444的偏振方向。具体来说,波片414位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的光路之后,并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第二光444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后透射波片414,并经过至少一个光导引装置的导引而再次从波片414的一侧入射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上。第二光经过两次透射波片414后,其偏振方向得以扭转90度,从而在第二次入射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时被其反射而形成出射光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第一光直接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并与第二光形成合光。在本实施例中,摆放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和波片414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在任意时刻,第一光可以透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412,同时第二光两次透射波片414后其第二偏振态需要旋转90度。只要在任意时刻满足这样的条件,由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和波片都是同步转动的,这就保证了在任意时刻上述条件都可以满足,这样就可以实现本实施例合光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入射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和第二光第二次入射于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入射角度都是45度为最佳,当然其它锐角也是可以应用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投影显示装置,使用上述的光源作为照明源。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灯具,使用上述的光源作为照明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的第一激发源和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的第二激发源; 波长转换轮,该波长转换轮包括层叠放置的波长转换层和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层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转动;所述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分别入射于波长转换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激发波长转换层产生受激光,使得从波长转换轮上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一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其中第一光是第一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一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第二光是第二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二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 偏振扭转装置,用于旋转第二光的第二偏振方向使之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或旋转第 一光的第一偏振方向使之与第二偏振方向垂直; 偏振合光装置,该偏振合光装置的偏振合光特性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转动而周期性变化,使得在每一个时刻该偏振合光装置都对第一光透射同时对第二光反射;所述偏振合光装置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分别从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入射于该偏振合光装置并分别被其透射和反射而合为一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为线栅偏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偏振片的镀有线栅的平面面向所述波长转换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转动圆心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平行;所述偏振扭转装置用于将第二光的第二偏振方向旋转90度,或用于将第一光的第一偏振方向旋转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光装置为液晶板,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分别位于该液晶板的相对的两个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探测第一驱动装置转动方位的探测装置,和用于控制液晶板的偏振合光特性的控制器,该控制器接收所述探测装置输出的表征第一驱动装置转动方位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确定当前时刻液晶板的偏振合光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光装置为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同步转动的第二反射型偏振片,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分别位于该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的相对的两个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转速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片通过一个连接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扭转装置为波片,该波片与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片相对固定并同步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光入射于所述偏振合光装置的第二入射面,或引导所述第一光入射于所述偏振合光装置的第一入射面。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于波长转换层被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入射一侧的与波长转换层相邻的分光滤光片,用于透射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同时反射波长转换层受激产生的受激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滤光片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对固定连接,并被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沿圆周方向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波长转换特性和/或光散射特性的区段。
16.根据权利要求I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第一 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波长转换特性和光散射特性都相同。
17.—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的第一激发源和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的第二激发源; 波长转换轮,该波长转换轮包括层叠放置的波长转换层和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长转换层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转动;所述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分别入射于波长转换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激发波长转换层产生受激光,使得从波长转换轮上第一反射型偏振片一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一光和第二光,其中第一光是第一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一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光,第二光是第二位置的受激光或第二位置的受激光与激发光的混合 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偏振合光装置,该偏振合光装置的偏振合光特性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转动而周期性变化,使得在每一个时刻该偏振合光装置都对第一光透射同时对第二光反射;所述偏振合光装置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分别从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入射于该偏振合光装置并分别被其透射和反射而合为一束。
18.一种投影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I至17所述的光源作为照明源。
1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I至17所述的光源作为照明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及其投影显示装置和灯具,包括第一激发源和第二激发源;还包括波长转换轮,该波长转换轮包括层叠放置的波长转换层和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波长转换层与第一反射型偏振片转动;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分别入射于波长转换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激发波长转换层,使得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一光和第二光,第一光和第二光在偏振合光装置处形成合光。在本发明的光源、投影显示装置和灯具中,利用第一光和第二光的偏振特性,使用偏振合光装置将第一光和第二光合为一束,大幅度的提升了发光亮度。
文档编号F21V9/10GK102748715SQ20121019087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杨毅 申请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