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89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同时具有扩散与增亮效果的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这几年来,液晶显示器的进步可说是突飞猛进,从而也大幅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液晶显示器主要是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所构成,其中背光模块是用以提供光源。请参照图1,图I所绘示为习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此背光模块100包括一灯罩110、LED灯120、一反射片130、一导光板140、丨下扩散膜150、一下增亮膜170、与一上增亮膜180。其中,LED灯120是设置于灯罩110内,其所发出的光线有部份直接射入至导 光板140内,而有部份则被灯罩110反射后再射入至导光板140内。而且,藉由反射片130与导光板140之助,可使光线往下扩散膜150的方向射入。下扩散膜150除了能均匀光线外,还有聚光的效果,并能遮蔽导光板140底面的反射网点(未绘示)。另外,下增亮膜170与上增亮膜180的出光面上皆有设置菱镜柱状的微结构(未绘示),这些微结构具有聚光的功效,其中下增亮膜170上的微结构与上增亮膜180上的微结构彼此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此外,上增亮膜180的底面还进行雾面化的处理,以使上增亮膜180同时也具有扩散的效果。随着市场上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也有部份厂商试着想将下扩散膜150与下增亮膜170相结合,以更进一步降低成本。然而,目前这些尝试所达到的效果并无法让人满意。请参照图2,图2所绘示为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一种复合膜。此复合膜270包括一聚光层272、一基底层274、一雾面层276、与一扩散层278,其中雾面层276是用以取代上扩散膜160,而扩散层278的内部则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279,故扩散层278可取代图I中的下扩散膜150。然而,根据本案之实用新型人的实验结果,将上述复合膜270应用在背光模块后,该背光模块之整体辉度会比背光模块100下降34%。而且,复合膜270的制造程序也较复杂。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光学薄膜,其具有低成本的优点且应用于背光模块时也不会减少该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是值得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值得去思量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模块,此光学薄膜能取代习知的下扩散膜,且使用该光学薄膜之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与习知的背光模块相当。根据上述目的与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薄膜,此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光学薄膜具有一主体层与一基底层,该主体层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上述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一第一光线与一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光线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而第二光线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且第一折射率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而且,基底层位于主体层的下方,用以增加该光学薄膜整体之机械强度。于上述之光学薄膜中,第一透明材质为紫外线硬化胶。于上述之光学薄膜中,第一折射率之值介于I. 4与I. 6间,第二折射率之值介于I. 4 与 I. 6 间。 于上述之光学薄膜中,第一微结构能使通过其中的光线聚 集。例如,第一微结构可制成菱镜柱状。根据上述目的与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一光学薄膜、与一增亮模。其中,光学薄膜设置在导光板之出光面的一侧,且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这些第一微结构呈菱镜柱状。另外,光学薄膜具有一主体层一基底层,该主体层是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一第一光线与一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光线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第二光线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而且,基底层位于主体层的下方,用以增加光学薄膜整体之机械强度。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将以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所绘示为习知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绘示为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一种复合膜。图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之光学薄膜的第一实施例。图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图5所绘示为图4之背光模块与图I之背光模块的辉度比较图图6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光学薄膜的制造流程图。图7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增亮膜的制造设备。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图3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之光学薄膜的实施例。此光学薄膜370包括一主体层372与一基底层374,此基底层374主要用以增加光学薄膜370整体之机械强度,其材质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另外,主体层372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I分解成一第一光线I1与一第二光线I2,其中第一光线I1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第二光线I2则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其中,第一折射率之值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之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为I. 6,第二折射率则为1.4。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需要来调整第一折射率或第二折射率之值,第一折射率与第二折射率较佳是介于I. 4与I. 6间。而且,上述之第一透明材质例如为紫外线硬化胶。在本实施例中,光线I是分解成二束光线(即第一光线I1与第二光线12),但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依情况调整第一透明材质的材料组成,以使光线I分解成更多束的光线,即三束以上的光线。另外,主体层372的上方则设有多个第一微结构372a,此第一微结构372a呈菱镜柱状,故能使通过其中的光线产生聚集,也就是说第一微结构372a具有聚光的功效。请参照图4,图4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之背光模块的实施例。此背光模块300包括一灯罩310、LED灯320、一反射片330、一导光板340、丨光学薄膜370、与一上增亮膜380。其中,LED灯320是多个并排设置于灯罩310内,其所发出的光线有部份直接射入至导光板340内,而有部份则被灯罩310反射后再射入至导光板340内。而且,藉由反射片330与导光板340之助,可使光线往光学薄膜370的方向射入。其中,光学薄膜370的结构与特性如图3所示,而上增亮膜380上则设有多个第二微结构382a。其中,第二微结构382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微结构372a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增亮膜380的底面并未进行雾面化的处理,但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根据需要将其雾面化。请参照图5,图5所绘示为图4之背光模块与图I之背光模块的辉度比较图,其是经由本案之实用新型人的量测结果所绘制而成。在图5中,横轴代表视角,纵轴则代表辉度,辉度的单位为cd/m2,实线所代表的是习知的背光模块100,而虚线代表的是本实施例的 背光模块300。由图5可知,本实施例之背光模块的辉度表现并不逊于习知背光模块。而且,实用新型人的量测结果也显示出背光模块300的辉度与习知的背光模块100相当,且导光板340底面的反射网点(未绘示)也能有效地被遮蔽。然而,本实施例之背光模块300无需使用下扩散膜,故其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都可较习知背光模块来得低。另外,在图3中,第一微结构372a呈菱镜柱状。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将第一微结构改设计成其它可将光线聚集的形状,例如金字塔状。或者,也可将第一微结构设计成可将光线扩散的形状,例如凹槽状或半圆球状。此外,第一折射率与第二折射率的值也可依需求而进行调整。以下,将介绍光学薄膜370的制作流程。请同时参照图6与图7,图6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光学薄膜的制造流程图,图7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增亮膜的制造设备。首先,在步骤S310中,将成型胶410涂布在一基底材413上,此成型胶410为图3之主体层的原材料。基底材413例如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制成。基底材413是由一基底材释放轮412释放出,并藉由辅助轮414、418的拉力而往前移动。需注意的是,辅助轮414、418除了有带动基底材413的功用外,还有支撑的功用,以防止基底材413上的成型胶410因本身的重量产生变形。另外,成型胶410原本是储存在一容器411内,其为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容器411具有一阀门81a。当阀门81a被打开后,成型胶410便会经由阀门81a而流到基底材413 上。在此,成型胶410是由紫化线硬化胶所构成,其受到紫化线照射时会产生硬化。紫化线硬化胶以其具有良好韧性、成形容易且方便加工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是由寡聚物(Oligomer)所组成,其中尚可添加有反应性稀释单体(Reactive monomer)及光起始剂(Photo initiator)等以增加其性质及反应速率。本实用新型所使用之紫化线硬化胶的主要成分为聚酯丙烯酸寡聚物(Polyester acrylic oligomer)、环氧丙烯酸寡聚物(Epoxyacrylic oligomer)或聚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寡聚物(Polyurethane acrylic oligomer)。再来,于步骤S320中,将一滚轮415滚压在成型胶410上。此滚轮415的表面415a上具有压印图案(未绘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印图案为向内凹陷的微型结构。当滚轮415滚压过成型胶410后,滚轮415上的压印图案便会转印至成型胶410上,并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372a于成型胶410上。此外,于步骤S330中,将光源416a 416d所发出的光线照射在成型胶410上。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20与步骤S330是同时进行地。待成型胶410完全硬化后,便进行步骤S340,将硬化后的成型胶410与基底材413一并进行收纳。当然,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将产品收纳轮420改设计为其它型态的产品收纳装置,只要能将硬化后的成型胶410进行收纳即可。再来,进行步骤S350,将卷绕在产品收纳轮420的成型胶410取下,并将其分割成多个如图3所示之光学薄膜370。 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主张之专利权利范围。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之更动或润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下述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该光学薄膜具有一主体层与一基底层,基底层位于主体层的下方,主体层由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光线依第一折射率偏折,该第二光线依第二折射率偏折,该第一折射率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明材质为紫外线硬化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折射率之值介于I.4与I. 6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折射率之值介于I.4与I. 6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微结构呈菱镜柱状。
6.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 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该光学薄膜具有一主体层与一基底层,基底层位于主体层的下方,主体层由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光线依第一折射率偏折,该第二光线依第二折射率偏折,该第一折射率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 一增亮模,该增亮模设置在该光学薄膜之出光面的一侧,该增亮模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这些第二微结构呈菱镜柱状,且该第二微结构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微结构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明材质为紫外线硬化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折射率之值介于I.4与I. 6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折射率之值介于I.4与I. 6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模块,此光学薄膜的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且光学薄膜具有一主体层与一基底层,该主体层主要是由一第一透明材质所构成,该第一透明材质可使射入的光线分解成多束光线,这些光线包括一第一光线与一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光线依一第一折射率偏折,该第二光线依一第二折射率偏折,该第一折射率不同于该第二折射率,而该基底层位于该主体层的下方,该基底层用以增加该光学薄膜整体之机械强度。
文档编号F21V5/02GK202629907SQ2012202623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宋长志 申请人:深圳市冠恒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