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41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Led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板和与LED光源板电性连接的LED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连接固定在LED基板上,与LED光源板合为一整体;在LED光源板的背面粘接若干磁块,由于现有的用节能灯管作为的光源的吸顶灯的底盘一般是采用铁材料制成,磁块可吸附在底盘上,实现LED光源组件的安装,而且LED光源组件的安装操作简单;磁块的设置能使LED光源组件直接应用在传统吸顶灯结构上,便于对传统吸顶灯的节能灯管进行替换。在LED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接线端子,传统吸顶灯结构上的电源线插入接线端子中,即可完成LED光源组件与电源线的电性连接,连接操作便捷。
【专利说明】 LED光源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光源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吸顶灯是吸附或嵌入屋顶天花板上的灯饰,它和吊灯一样,也是室内的主体照明设备,是家庭、办公室、娱乐场所等各种场所经常选用的灯具。传统的吸顶灯通常由金属制底盘、光源和灯罩组成,传统吸顶灯的光源一般为节能灯管,由于节能灯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废弃后有汞污染,其耗电量与LED相比还是稍大了些,而LED具有无汞无毒、无电磁污染、无有害射线及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所以现有吸顶灯逐渐用LED来作为光源使用。但是由于LED光源与节能灯管的结构不同,其安装方式也不相同,因此,用节能灯管作为光源的吸顶灯不能直接将节能灯管换成LED光源,需设置与LED光源结构匹配的吸顶结构来安装LED光源。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直接应用在传统吸顶灯结构上的LED光源组件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安装在传统吸顶灯结构上的LED光源组件,便于对传统吸顶灯的节能灯管进行替换。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光源组件,包括由LED基板和设置在所述LED基板上的LED芯片组成的LED光源板和与所述LED光源板电性连接的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连接固定在所述LED基板上,在所述LED基板的背面粘接有若干磁块。
[0006]优选地,在所述LED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接线端子。
[0007]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在所述LED基板上。
[0008]优选地,所述LED光源板呈环形设置,所述LED光源板设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直径最大的外环光源板、直径最小的内环光源板和直径间于所述最大直径与所述最小直径之间的中环光源板,所述外环光源板、所述中环光源板和所述内环光源板为从外向内依次呈同心圆排列,所述中环光源板可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所述外环光源板和/或所述内环光源板和/或所述中环光源板。
[0009]优选地,所述外环光源板的内环边与所述中环光源板的外环边之间以及所述中环光源板的内环边与所述内环光源板的外环边之间均呈凹、凸位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外环光源板上的凹位与所述中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凸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外环光源板上的凸位与所述中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凹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中环光源板内环边的凹位与所述内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凸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中环光源板内环边的凸位与所述内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凹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LED芯片分布在所述LED光源板的环面及凸位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组件的有益效果为:
[0011]1、适用于传统吸顶灯结构,安装便捷:LED驱动电路连接固定在所述LED基板上,合为一整体,在LED光源板的背面粘接若干磁块,由于现有的用节能灯管作为的光源的吸顶灯的底盘一般是采用铁材料制成,磁块可吸附在底盘上,实现LED光源组件的安装,而且LED光源组件的安装操作简单;磁块的设置能使LED光源组件直接应用在传统吸顶灯结构上,便于对传统吸顶灯的节能灯管进行替换。
[0012]2、LED光源组件的电性连接操作便捷:在LED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接线端子,传统吸顶灯结构上的电源线插入接线端子中,即可完成LED光源组件与电源线的电性连接,连接操作便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光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LED光源组件的后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光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LED光源组件安装在底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光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LED光源板的三种类型结构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光源组件的一实施例中由外环光源板和内环光源板组成的LED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参照图1至图4,提出本实用新型LED光源组件的一实施例: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该LED光源组件包括由LED基板和设置在LED基板上的LED芯片组成的LED光源板I和与LED光源板I电性连接的LED驱动电路11,该LED驱动电路11连接固定在LED基板上,与LED光源板I合为一体。在LED基板的背面粘接有若干磁块13,由于现有的用节能灯管作为的光源的吸顶灯的底盘2 —般是采用铁材料制成,磁块13可吸附在底盘2上,实现LED光源组件的安装,而且LED光源组件的安装操作简单。磁块13的设置能使LED光源组件直接应用在传统吸顶灯结构上,便于对传统吸顶灯的节能灯管进行快速更换。
[0021 ] 在LED驱动电路11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接线端子12,将传统吸顶灯结构上的原有电源线插入接线端子12中,即可完成LED光源组件与电源线的电性连接,连接操作便捷。本实施例中的LED光源组件可直接应用在传统的吸顶灯结构上,而且,无论是在结构上的连接,还是电路上的连接,其操作均非常便捷,用户可自行更换。
[0022]该接线端子12连接固定在LED基板上,与LED光源板I合为一体,可减少对接线端子12的固定操作。
[0023]如图3和图4所示,LED光源板I呈环形设置,LED光源板I设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直径最大的外环光源板1-1、直径最小的内环光源板1-3和直径间于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间的中环光源板1-2,外环光源板1-1、中环光源板1-2和内环光源板1-3为从外向内依次呈同心圆排列,中环光源板1-2可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LED光源组件包括外环光源板1-1和/或内环光源板1-3和/或中环光源板1-2。安装时,可根据所需亮度来对LED光源板I进行选择,可选择单个的外环光源板1-1进行安装,如亮度不够时,再增加内环光源板1-3或中环光源板1-2。如图4所示,为由外环光源板1-1和内环光源板1-3组成的LED光源组件。
[0024]外环光源板1-1的内环边与中环光源板1-2的外环边之间以及中环光源板1-2的内环边与内环光源板1-3的外环边之间均呈凹、凸位依次间隔设置,外环光源板1-1上的凹位与中环光源板1-2外环边的凸位 对应且哨合,夕卜环光源板1-1上的凸位与中环光源板1-2外环边的凹位 对应且哨合,中环光源板1-2内环边的凹位与内环光源板1-3外环边的凸位一一对应且啮合,中环光源板1-2内环边的凸位与内环光源板1-3外环边的凹位——对应且啮合。LED芯片分布在LED光源板I的环面及凸位上。
[0025]LED光源板I的凹、凸设计,可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增大内、外环边之间的宽度,利于LED芯片的合理分布,可达到最佳的光线分布。本实施例中的LED基板上的凹、凸位设计与普通的圆环形基板相比,可在使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节省出基板上没有安装LED芯片的部分,节省材料。
[00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LED光源组件,包括由LED基板和设置在所述LED基板上的LED芯片组成的LED光源板和与所述LED光源板电性连接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电路连接固定在所述LED基板上,在所述LED基板的背面粘接有若干磁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ED驱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接线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在所述LED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LED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板呈环形设置,所述LED光源板设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直径最大的外环光源板、直径最小的内环光源板和直径间于所述最大直径与所述最小直径之间的中环光源板,所述外环光源板、所述中环光源板和所述内环光源板为从外向内依次呈同心圆排列,所述中环光源板可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所述外环光源板和/或所述内环光源板和/或所述中环光源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光源板的内环边与所述中环光源板的外环边之间以及所述中环光源板的内环边与所述内环光源板的外环边之间均呈凹、凸位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外环光源板上的凹位与所述中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凸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外环光源板上的凸位与所述中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凹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中环光源板内环边的凹位与所述内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凸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中环光源板内环边的凸位与所述内环光源板外环边的凹位一一对应且啮合,所述LED芯片分布在所述LED光源板的环面及凸位上。
【文档编号】F21V23/00GK203731333SQ20132083719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黄万球 申请人:黄万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