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以及照明用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033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用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照明用光源。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因为效率高以及寿命长,作为各种产品的光源来使用。尤其采用led的灯(led灯),作为替代以往周知的荧光灯或者白炽灯等的照明用光源,正在推进研究开发。

led灯例如具备基板、以及led模块,该led模块具备安装在该基板上的多个led。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发光模块,在基板上安装了发出第一光色的第一发光元件群、以及发出第二光色的第二发光元件群的发光模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1355号公报

在以往的发光模块中,第一发光元件群被设置成环状,第二发光元件群设置在该环的内侧。在上述情况下,第二发光元件群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例如,与基板大致水平的方向射出的光),被第一发光元件群遮住,从而配光特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配光特性的发光装置以及照明用光源。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发光装置具备:基板;第一发光部,被设置在基板上,并发出光;以及第二发光部,被设置在基板上,并发出光色与第一发光部发出的光不同的光,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沿着基板的边缘交替地设置。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涉及的发光装置,具备:基板;第一发光部,被设置在基板上,并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光;以及第二发光部,被设置在基板上,并发出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光,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第一发光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发光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发光部的第一部分,沿着基板的第一边缘线交替地设置,第一发光部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发光部的第二部分,沿着基板的第二边缘线交替地设置,第二边缘线设置在第一边缘线的内侧。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涉及的发光装置,具备:基板;第一发光部,被设置在基板上,并发出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光;以及第二发光部,被设置在基板上,并发出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光,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第一发光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发光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发光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发光部的第一部分,沿着第一线交替地设置,第一发光部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发光部的第二部分,沿着第二线交替地设置,所述第二线与所述第一线平行。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具备所述的发光装置。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配光特性的发光装置以及照明用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的基台和光学部件的固定方法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图4是放大表示了图3示出的圆c1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附近的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的电连接构造的一部分的斜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以及照明用光源。另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示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从而,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设置以及连接形式等,都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主旨不是限制本发明。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对于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方案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是严谨的图示。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实施方式)

[照明用光源]

首先利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照明用光源的概要。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1的截面图。

另外,在图1沿着纸面上下方向描绘的点划线表示照明用光源1的中心轴,即光轴j(灯轴)。在本实施方式,光轴j与led模块10、光学部件30及灯罩50的各个中心轴一致。此外,光轴j是将照明用光源1安装到照明器具(未图示)的插座时成为旋转中心的轴,与灯头90的旋转轴一致。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1是成为灯泡形荧光灯或者白炽灯的替代品的灯泡形的led灯(led灯泡)。照明用光源1具备led模块10(发光装置)、基台20、光学部件30、固定部件40、灯罩50、框体60、电路壳体70、驱动电路80、以及灯头90。照明用光源1,通过灯罩50和框体60和灯头90形成外围器。

以下,利用图1详细地说明照明用光源1的各个构成要素。

[led模块]

led模块10是发出规定的颜色(波长)的光的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在本实施方式,led模块10发出不同的色温度的光。具体而言,led模块10发出暖色系的l色(例如,灯泡色)的光和白色系的d色(例如,日光色)的光。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1具有调色功能。例如,照明用光源1能够切换l色的光与d色的光进行射出。

led模块10载置在基台20。led模块10由从驱动电路80提供的电力进行发光。led模块10,以被灯罩50覆盖的方式设置在灯罩50的内部。

led模块10具备基板110、第一发光部120、第二发光部130。在基板110设置了贯通孔111,基台20的突出部21插入到该贯通孔111。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包含多个发光元件,能够相互独立地点灯。

第一发光部120发出第一色温度的光(例如,白色系的d色的光: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光)。第一发光部120具备第一led121和第一密封部件122。

第二发光部130发出第二色温度的光(例如,暖色系的l色的光: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光)。第二发光部130具备第二led131和第二密封部件132。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led模块10具有作为裸芯片的第一led121及第二led131直接安装在基板110上的cob(chiponboard)构造。另外虽然未图示,led模块10还具备:在基板110上以规定形状来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将led芯片之间电连接的引线、以及静电保护led芯片的保护元件(例如,硅稳压管)。

关于led模块10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详细,留待后述。

[基台]

基台20是支承led模块10的支承台。基台20具有用于载置led模块10的载置面(led模块搭载面)。具体而言,载置面载置有led模块10的基板110。

另外,基台20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对在led模块10产生的热进行散热。从而,基台20优选的是例如采用铝等的金属材料或者热导性高的树脂材料来形成。

基台20具备向光学部件30侧突出的凸状的突出部(凸起)21。如图2所示,突出部21插入到设置在基板110的贯通孔111。另外,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1中的基台20和光学部件30的固定方法的斜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突出部21设置为在插入贯通孔111时,顶部从贯通孔111露出。换言之,突出部21距载置面的高度比基板110的厚度大。

突出部21设有固定孔22。固定孔22是用于固定固定部件40的孔。在固定部件40是螺钉的情况下,固定孔22是螺纹孔,在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台20,延设到框体60的内侧为止。基台20具有:载置led模块10的大致圆板状的载置部23、以及被框体60包围的大致圆筒状的筒部24。筒部24的外表面与框体60的内表面接触,电路壳体70与筒部24的内表面接触。

[光学部件]

光学部件30是对从led模块10的发光部(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透镜(配光控制用透镜)。光学部件30例如由透光性树脂材料来形成。作为透光性树脂材料,例如采用丙烯(pmma)或者聚碳酸酯(pc)等。

另外,光学部件30的光轴,与led模块10的光轴一致。此外,光学部件30的形状为不阻碍从led模块10向外周方向射出的光。

如图1及图2所示,光学部件30具备透镜部31和安装部32。透镜部31和安装部32,能够采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地制作。

透镜部31,被设置为与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相对。透镜部31的形状是用于使从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射出的光成为希望的配光的形状。例如,透镜部31,被形成为通过对led模块10发出的光进行折射(聚焦或发散等)及反射等,使照明用光源1的配光角变大。

安装部32,例如被形成为平板状,与基台2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安装部32被形成为,基台20的突出部21的上表面与安装部32的下表面接触。

安装部32设有用于固定部件40插通的插通孔33。插通孔33的开口径,例如比固定孔22开口径大,比固定部件40的螺钉头的外径小(固定部件40的螺钉的情况)。插通孔33的中心轴与固定孔22的中心轴一致。

[固定部件]

固定部件40是螺钉等的紧固部件。固定部件40如图2所示,经由基板110的贯通孔111,将基台20与光学部件30紧固并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固定部件40是螺钉,但是例如固定孔22是贯通孔的情况下,固定部件40可以使用螺栓和螺母。

具体而言,如图2的(a)所示,以突出部21插入到基板110的贯通孔111的方式,在基台20上载置led模块10。此时,通过粘合剂(未图示)固定基板110和基台20。接着,如图2的(b)所示,以光学部件30的安装部32的背面与突出部21的顶面接触的方式,在突出部21上载置光学部件30。而且,将固定部件40旋入到光学部件30的插通孔33以及突出部21的固定孔22,从而固定光学部件30和基台20。

[灯罩]

灯罩50是覆盖led模块10及光学部件30的透光性罩部件。灯罩50被形成为将从led模块10直接射出的光或者透过光学部件30的来自led模块10的光取出到灯的外部。换言之,射入到灯罩50的内表面的光,透过灯罩50被取出到灯罩50的外部。

灯罩50是具有开口部的中空部件,具有与开口部相反侧的顶部被堵塞的形状。灯罩50是例如以光轴j为轴的中空的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的灯罩50呈开口部被缩小的大致半球状。

灯罩50由基台20支承,以开口部与基台20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灯罩50通过硅树脂等的粘合剂,开口部被固定在基台20及框体60的内表面。

灯罩50也可以具有光扩散性。在这个情况下,能够向灯罩50的外部均匀地放出光。

[框体]

框体60是构成照明用光源1的外围的外围框体,框体60的外表面,露出在灯外部(大气中)。框体60,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

框体60是以包围基台20的筒部24的方式形成的筒体。框体60设有灯头安装部,该灯头安装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与灯头90螺合的螺合部。灯头90,通过旋入到灯头安装部,从而固定在框体60。

[电路壳体]

电路壳体70是以包围驱动电路80的方式形成的绝缘壳体。电路壳体70,例如由pbt等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电路壳体70,例如具有爪部(未图示)等,该爪部用于保持驱动电路80的电路基板。

电路壳体70,固定在基台20的筒部24的内部。例如,电路壳体70在外表面具有爪部,将爪部挂勾到形成在基台20的筒部24的孔部,从而被基台20支承。

[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电路单元)80是用于使led模块10(第一led121及第二led131)发光(点灯)的点灯电路。驱动电路80向led模块10提供规定的电力。驱动电路80,将经由引线(未图示)从灯头9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驱动电路80,经由另外的引线(未图示),将该直流电提供给led模块10。

驱动电路80,例如由电路基板以及多个电路元件(电子元件)形成,该多个电路元件用于使led模块10点灯。各个电路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驱动电路80独立地驱动led模块10的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的每一个。换言之,驱动电路80,独立地控制对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的每一个的电力供给的开始及停止。驱动电路80只对第一发光部120提供电力的情况下,led模块10(照明用光源1)例如射出d色的光。驱动电路80只对第二发光部130提供电力的情况下,led模块10例如射出l色的光。

[灯头]

灯头90是从灯的外部接受用于使led模块10(第一led121及第二led131)发光的电力的受电部。灯头90例如被安装在照明器具(未图示)的灯座。据此,灯头90,在使照明用光源1点灯时,能够从照明器具的灯座接受电力。灯头90,例如从ac100v的商用电源被提供交流电,经由引线(未图示)提供给驱动电路80。

灯头90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螺旋型的爱迪生螺口型(e型)的灯头。例如,作为灯头90可以列举出e26型、e17型或e16型等。另外,作为灯头90,可以采用插脚式灯头(例如g型、gu型、gx型等)。

[led模块(发光装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led模块10(发光装置)的详细,利用图3及图4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led模块10的平面图。图4是放大表示了图3示出的圆c1部分的放大图。

另外,在图3及图4,用稀疏的点的阴影来表示第一发光部120,用密集的点的阴影来表示第二发光部130。后述的图6及图7也同样。

[基板]

基板110是用于安装第一led121及第二led131的led安装用基板。基板110是例如由陶瓷构成的陶瓷基板、由树脂构成的树脂基板、或玻璃基板等的绝缘基板。或者基板110也可以是绝缘膜覆盖了金属板的金属基底基板(金属基板)。

作为基板110,可以使用光反射率高的(例如,光反射率为90%以上)白色基板。通过使用白色基板,能够使第一led121及第二led131放出的光在基板110的表面反射,所以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例如,基板110能够使用由氧化铝构成的白色的陶瓷基板(白色氧化铝基板)。

如图1所示,基板110设置在基台20上。具体而言,基板110,载置在基台20上并且固定在基台20。例如,基板110通过硅树脂等粘合剂,固定在基台20。

基板110的平面视形状,例如图3所示是正方形。基板110的平面视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等的四边形或六边形等的多边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3所示,基板110上设置了受电部141。

受电部141是接受用于提供给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的电力的端子。受电部141,经由引线(未图示)与驱动电路80连接,接受来自驱动电路80的直流电。受电部141,通过在基板110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112,与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电连接。具体而言,受电部141具备正极端子141a和一对负极端子141b。正极端子141a与金属布线112连接,该金属布线112分岔与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电连接。一对负极端子141b与金属布线112电连接,该金属布线112与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个别连接。

[第一发光部]

第一发光部120发出第一色温度的光。第一色温度的温度比第二色温度高,该第二色温度是第二发光部130发出的光的色温度。例如,第一色温度是8000k。换言之,第一发光部120发出白色系的d色(例如,日光色)的光。

如图4所示,第一发光部120具备多个第一led121、第一密封部件122。

第一led121是第一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是直接安装在基板110的led芯片。多个第一led121例如设置成线状。第一led121例如是在通电时发出蓝光的蓝色led芯片。多个第一led121,主要由焊线126,以chiptochip(芯片至芯片)的方式串联连接。

第一密封部件122是含有荧光体的含荧光体树脂,该荧光体是光波长变换体。第一密封部件122,将从第一led121发出的光变换(颜色变换)为规定的波长。第一密封部件122,通过密封第一led121,来保护第一led121。

第一密封部件122包含根据第一led121发出的光的颜色(波长)和作为光源被要求的光的颜色(波长)而被选择的材料。例如,第一led121是蓝色led芯片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白光,作为第一密封部件122,可以采用在硅树脂分散了yag(钇·铝·石榴石)系的黄色荧光体粒子的含荧光体树脂。

从而,黄色荧光体粒子由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激励,从而发出黄色光,从第一密封部件122放出第一色温度的白光,该白光是被激励的黄色光和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的合成光。另外,为了调整白光的颜色,第一密封部件122可以含有红色荧光体粒子。此外,也可以使第一密封部件122含有硅石(sio2)等的光扩散材料。

[第二发光部]

第二发光部130发出第二色温度的光。第二色温度的温度比第一色温度低,该第一色温度是第一发光部120发出的光的色温度。例如,第二色温度是2200k~2500k。换言之,第二发光部130发出暖色系的l色(例如,灯泡色)的光。这样,第二发光部130发出光色与第一发光部120不同的光。

第二led131是第二发光元件的一例,是直接安装在基板110的led芯片。多个第二led131例如设置成线状。第二led131例如是在通电时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多个第二led131,主要由焊线136,以chiptochip的方式串联连接。

第二密封部件132例如是与第一密封部件122相同的含荧光体树脂,但含有的荧光体与第一密封部件122含有的荧光体不同。例如,第二密封部件132,不仅含有黄色荧光体粒子,而且含有红色荧光体粒子。或者,第一密封部件122也含有红色荧光体粒子的情况下,第二密封部件132含有比第一密封部件122更多的红色荧光体粒子。也就是说,第二密封部件132含有的荧光体比第一密封部件122中含有的荧光体多,在第二密封部件132的荧光体的浓度比第一密封部件122高。换言之,第一密封部件122,荧光体的浓度比第二密封部件132低。

而且,使从第二密封部件132射出的合成光含有大量红色成分,则能够降低色温度。因而,从第二密封部件132放出第二色温度的光。

另外,第二led131可以与第一led121相同。即,第一发光部120和第二发光部130发出的光的色温度,可以根据第一密封部件122和第二密封部件132的每一个含有的荧光体的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设置]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在基板110内的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沿着基板110的全部的边110a、110b、110c、110d,交替地与各边110a、110b、110c、110d正对地设置。在此,在图3,在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的内侧,图示了长方形的环状的虚拟线l1、l2。虚拟线l2(第二边缘线、第二线),设置在虚拟线l1(第一边缘线、第一线)的内侧、并且与虚拟线l1平行。

另外,所谓“正对”是指例如是第一发光部120的情况下,在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与第一发光部120之间不存在第二发光部130的状态。即使是第二发光部130以外的部件,只要是遮挡第一发光部120发出的光的部件,优选的是不将该部件设置在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与第一发光部120之间。换句话说,不是大幅度遮挡从第一发光部120发出的光的部件(例如电路部件、电路元件等),可以设置在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与第一发光部120之间。

第一发光部120,具有整体上连续的环形形状。第一发光部120具备两个第一外周部123(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一内周部124(第二部分)。

两个第一外周部123,沿着虚拟线l1形成。具体而言,两个第一外周部123中的一方的第一外周部123a,以正对着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a、110b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1形成为l字形。一方的第一外周部123a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a、110b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另一方的第一外周部123b,以正对着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c、110d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1形成为l字形。另一方的第一外周部123b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c、110d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

两个第一内周部124,沿着虚拟线l2形成。具体而言,两个第一内周部124中的一方的第一内周部124a,以对于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a、110d夹着虚拟线l1对置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2形成为l字形。一方的第一内周部124a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a、110d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另一方的第一内周部124b,以对于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b、110c夹着虚拟线l1对置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2形成为l字形。另一方的第一内周部124b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b、110c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

而且,两个第一外周部123的端部和两个第一内周部124的端部之间,设置了连结部125。连结部125,以跨越虚拟线l1和虚拟线l2的方式形成,使第一外周部123及第一内周部124连结为一体。从而,两个第一外周部123与两个第一内周部124通过连结部125连结为一体,所以第一发光部120呈整体上连续的环状的形状。

第二发光部130呈整体上被分割的环状的形状。第二发光部130具备两个第二外周部133(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内周部134(第二部分)。

两个第二外周部133,在平面视时不与第一发光部120的第一外周部123重叠的位置,沿着虚拟线l1形成。具体而言,两个第二外周部133中的一方的第二外周部133a,以正对着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b、110c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1形成。一方的第二外周部133a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b、110c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另一方的第二外周部133b,以正对着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a、110d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1形成。另一方的第二外周部133b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a、110d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

两个第二外周部134,在平面视时不与第一发光部120的第一内周部124重叠的位置,沿着虚拟线l2形成。具体而言,两个第二内周部134中的一方的第二内周部134a,以对于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a、110b夹着虚拟线l1对置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2形成。一方的第二内周部134a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a、110b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另一方的第二内周部134b,以对于构成基板110的一个顶点的两边110c、110d夹着虚拟线l1对置的方式,沿着虚拟线l2形成。另一方的第二内周部134b的两端部,设置在与边110c、110d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

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第一发光部120的第一外周部123和第二发光部130的第二外周部133交替地正对着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这样从第一发光部120的第一外周部123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例如向基板110的大致水平的方向射出的光),不被第二发光部130遮住,而向外部放出。另一方面,从第二发光部130的第二外周部133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不被第一发光部120遮住,而向外部放出。

下面,根据图4及图5来说明在连结部125附近的第一发光部120和第二发光部130的电连接构造。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125附近的第一发光部120和第二发光部130的电连接构造的一部分的斜视图。

在这里,举例说明与基板110的一边110c对应的部位,与其他的边110a、110b、110d对应的部位也同样。如图4所示,在连结部125的附近,正对着基板110的一边110c的对象是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30交替的部位。在该部位,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30的电连接构造交叉,所以需要构成为所述发光部之间不发生电干涉。

首先,说明第二发光部130的电连接构造。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基板110,在第二发光部130的第二外周部133a的端部与第二内周部134b的端部之间设置了第二布线图案112a(连接图案)。另外,第一布线图案112b、112c留待后述。

第二布线图案112a是相对于边110c大致倾斜地形成的细长形的金属布线。该第二布线图案112a的一端部,经由焊线136与在第二外周部133a的端部的第二led131连接。此外,第二布线图案112a的他端部,经由焊线136与在第二内周部134b的端部的第二led131连接。这样,第二外周部133a内的第二led131和第二内周部134b内的第二led131,由第二布线图案112a导通。

下面,说明第一发光部120的电连接构造。

在基板110,夹着第二布线图案112a对置的一对第一布线图案112b、112c,设置在与第一发光部120的连结部125对应的位置。一对第一布线图案112b、112c是以大致沿着与第二布线图案112a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形状来形成的金属布线。一对第一布线图案112b、112c中,一方的第一布线图案112b设置在第一内周部124a侧。一方的第一布线图案112b的一端部(靠近第一内周部124a侧的端部),经由焊线126与在第一内周部124a的端部的第一led121连接。

一对第一布线图案112b、112c中,另一方的第一布线图案112c设置在第一外周部123b侧。另一方的第一布线图案112c的一端部(靠近第一外周部123b侧的端部),经由焊线126与在第一外周部123b的端部的第一led121连接。

而且,一对第一布线图案112b、112c,例如由跳接线等导电部件128导通。具体而言,一方的第一布线图案112b的他端部,与导电部件128的一端部连接,另一方的第一布线图案112c的他端部,与导电部件128的他端部连接。而且,导电部件128,以中央部与第二布线图案112a隔开的方式形成为拱形。换言之,第二布线图案112a通过第一发光部120的下方。而且,导电部件128成为与第二布线图案112a不接触的状态。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发光部120的导电部件128,由第一密封部件122密封。因此,由第一密封部件122保持导电部件128的形状,能够长期维持导电部件128不接触第二布线图案112a的状态。

通过该导电部件128,第一外周部123b内的第一led121与第一内周部124a内的第一led121导通。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led模块10(发光装置),第一发光部120和第二发光部130,设置在沿着基板110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基板110的全部的边110a、110b、110c、110d)。具体而言,第一发光部120的第一外周部123与第二发光部130的第二外周部133,交替地正对着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这样从第一发光部120的第一外周部123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例如在基板110的大致水平的方向射出的光),不被第二发光部130遮住,而向外部放出。同样,从第二发光部130的第二外周部133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不被第一发光部120遮住,而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提高配光特性。

这个效果,在灯罩50具有光扩散性的情况下尤其显著。具体而言,可以抑制从灯罩50放出的扩散光的颜色不均,亮度不均。

此外,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的每一个,包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发光元件。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分别形成为线状,比起点光源的情况能够抑制颗粒感。

此外,在基板110的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正对的对象是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30交替的部位时,第二led131由第二布线图案112a导通,第一led121由导电部件128导通。这样,在该部位,第一led121由第二布线图案112a导通,从而与第一led121也由导电部件导通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一发光部120的电连接构造。

此外,第一发光部120的导电部件128由第一密封部件122密封。这样,由第一密封部件122保持导电部件128的形状,能够长期维持导电部件128不接触第二布线图案112a的状态。

此外,密封导电部件128的第一密封部件122在整体上连续地形成,其与第一密封部件122被分割的情况相比,能够一并形成第一密封部件122,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荧光体的浓度比第二密封部件132低的第一密封部件122在整体上连续地形成,所以与整体上连续地形成第二密封部件132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荧光体的使用量。因此,能够减少生产成本。

(变形例1)

以下,利用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led模块(发光装置)的变形例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是本变形例涉及的led模块300的平面图。

如图6所示,在本变形例涉及的led模块300,在构成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的所有顶点附近,全部设置了第一发光部320。具体而言,第一发光部320,具有整体上连续的环状的形状。第一发光部320具备四个第一外周部323、四个第一内周部324。

四个第一外周部323,设置在基板110的各边110a、110b、110c、110d构成的各个顶点附近。四个第一外周部323,形成为沿着虚拟线l1的l字形。四个第一外周部323,分别与对应的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正对着。

四个第一内周部324,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外周部323之间。四个第一内周部324,形成为沿着虚拟线l2的直线状。

而且,四个第一外周部323的端部和四个第一内周部324的端部之间,设置了连结部325。连结部325以跨越虚拟线l1和虚拟线l2的方式形成,将第一外周部323及第一内周部324连结为一体。

第二发光部330具有整体上被分割的环状的形状。第二发光部330具备四个第二外周部333和四个第二内周部334。

四个第二外周部333,在平面视时不与第一发光部320的第一外周部323重叠的位置,形成为沿着虚拟线l1的直线状。第二外周部333的各自,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外周部323之间。四个第二外周部333,分别与对应的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正对着。

四个第二内周部334,在平面视时不与第一内周部324重叠的位置,形成为沿着虚拟线l2的l字形。

另外,正对着基板110的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的对象是第一发光部320与第二发光部330交替的部位时,采用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电连接构造。

而且,在基板110的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构成的所有顶点附近,全部设置了第一发光部320,从而能够使基板110的水平方向放出的光均等,能够提高配光特性。

尤其在采用具有光扩散性的灯罩5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从灯罩50放出的扩散光的颜色不均、亮度不均。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针对基板110的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第一发光部120和第二发光部130分别各有一处正对着。但是,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发光部330只有一处正对,第一发光部320有二处正对着。这样,在第一发光部320及第二发光部330中如果增加正对着各个边110a、110b、110c、110d的部位的个数,就能够提高改善颜色不均、亮度不均的效果。另一方面,过多地增加正对的部位,则使连结部325增加,导致非发光区域也增加,结果上有可能产生颜色不均、亮度不均。因此,优选的是通过进行各种实验和模拟,来决定光学上均衡的第一发光部320及第二发光部330的布局。

(变形例2)

图7是本变形例涉及的led模块400的平面图。

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led模块400是所谓线状模块。led模块400的基板410,被形成为细长形,以第一发光部420及第二发光部430沿着基板410的长边401的方式,设置在基板410上。

在此,在图7图示了在基板410上的与长边401平行的虚拟线l3、l4。虚拟线l3、l4,互相隔开地设置。

而且,第一发光部420,沿着长边401以交错排列的方式形成。因此,第一发光部420具有第一部位421及第二部位422,第一部位421是在基板410的一对长边401a、401b中靠近一方的长边401a的部位,第二部位422是在基板410的一对长边401a、401b中靠近另一方的长边401b的部位。第一部位421及第二部位422,被形成为与长边401平行的线状。第一部位421形成在虚拟线l3上,第二部位422形成在虚拟线l4上。

此外,第一部位421及第二部位422由连结部423连结。连结部423,形成为相对于长边401倾斜的线状。

第二发光部430,以整体上沿着长边401蜿蜒的方式被分割形成。因此,第二发光部430具有靠近一方的长边401a的第三部位431和靠近另一方的长边401b的第四部位432。第三部位431及第四部位432,形成为与长边401平行的线状。第三部位431以平面视时不与第一发光部420重叠的方式,形成在虚拟线l3上。第四部位432以平面视时不与第一发光部420重叠的方式,形成在虚拟线l4上。

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发光部420及第二发光部430,在基板410的一方的长边401a,第一发光部420的第一部位421和第二发光部430的第三部位431交替地正对。同样,在基板410的另一方的长边401b,第一发光部420的第二部位422和第二发光部430的第四部位432交替地正对。这样,从一方的长边401a侧来看时,从第一发光部420的第一部位421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例如在基板410的大致水平的方向射出的光),不被第二发光部430遮住,而从一方的长边401a向外部放出。同样,从第二发光部430的第三部位431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也不被第一发光部420遮住,而从一方的长边401a向外部放出。

接着,从另一方的长边401b侧来看时,从第一发光部420的第二部位422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不被第二发光部430遮住,从另一方的长边401b向外部放出。同样,从第二发光部430的第四部位432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也不被第一发光部420遮住,而从另一方的长边401b向外部放出。

因此,在作为线状模块的led模块400,能够提高配光特性。

另外,正对着基板410的各长边401a、401b的对象是第一发光部420与第二发光部430交替的部位时,采用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电连接构造。

(其他)

以上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对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照明用光源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被所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定。

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是线状的发光部的情况,但这些也可以是多个点状的发光部。

此外,所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示出的第一发光部120、320、420,第二发光部130、330、430的设置布局,也可以进行替换。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使第一密封部件122与第二密封部件132不同,从而使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30发出的光的色温度不同的例进行了说明,不过不限于此。例如,第二led131可以放出比第一led121更多地含有红色成分的蓝色光。

或者第二发光部130包含的多个第二led131不是全都是蓝色led芯片,一部分第二led131可以是红色led芯片。关于第一发光部120也同样。在这个情况下,例如,第二发光部130包含的红色led芯片的数量,比第一发光部120包含的红色led芯片的数量多就可以。

此外,例如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发光部120及第二发光部130的各自以直线状设置的例子,不过不限于此。例如,在圆板形,椭圆形等的边缘具有曲线的基板上设置第一发光部及第二发光部的情况下,第一发光部及第二发光部的各自可以沿着基板的边缘的曲线来设置。

此外,例如,led模块10,还可以具备:发出光色与第一发光部及第二发光部不同的光的第三发光部。在这个情况下,第一发光部、第二发光部及第三发光部分别以正对着基板的边缘的方式设置就可以。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30没有电干涉,示出了利用第二布线图案112a和导电部件128的电连接构造的例子。但是,只要第一发光部120与第二发光部130没有电干涉,采用任何电连接构造都可以。例如,可以举出根据多层基板,第一发光部120的导通线与第二发光部130的导通线是独立的电连接构造等。

此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作为发光元件的一例示出了led,不过不限于此。发光元件,可以是半导体激光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或者无机电致发光等固体发光元件。

此外,例如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led模块10的照明用光源1,以灯泡形灯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不限于此。照明用光源1,可以是直管led灯。或者,led模块10也可以用于筒灯、射灯、吸顶灯、吊灯等的各种照明器具。

另外,通过执行各个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以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组合而实现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发明内。

符号说明

1照明用光源

10、300、400led模块(发光装置)

110、410基板

110a、110b、110c、110d边(边缘)

112a第二布线图案(布线图案)

120、320、420第一发光部

121第一led(第一发光元件)

122第一密封部件

128导电部件

130、330、430第二发光部

131第二led(第二发光元件)

132第二密封部件

401、401a、401b长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