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组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大于5伏。它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很陡,使用时必须串联限流电阻以控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
现有的LED灯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导致内部元器件的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LED灯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LED灯组件,包括照明灯壳、LED灯珠,所述照明灯壳纵向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照明灯壳内部设置有照明灯板,所述照明灯板纵向截面呈六边形,所述LED灯珠分布在照明灯板的每一个侧壁上,所述照明灯板的每一个侧壁上且位于LED灯珠内侧设置有散热层,所述照明灯板中心位置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管内部填充有导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层与照明灯板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厚度为3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管为铜管或铝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一端位于散热管内部,另一端位于散热管外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层、散热翅片、导热层与散热管,这样LED灯组件在使用时,在散热层能够将热量及时导出,并经过散热翅片、导热层与散热管将LED灯珠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有利于灯体内部热量的排出,延缓了元器件的老化,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LED灯组件,包括照明灯壳1、LED灯珠3,所述照明灯壳1纵向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照明灯壳1内部设置有照明灯板2,所述照明灯板2纵向截面呈六边形,所述LED灯珠3分布在照明灯板2的每一个侧壁上,所述照明灯板2的每一个侧壁上且位于LED灯珠3内侧设置有散热层6,其中所述散热层6与照明灯板2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厚度为3mm~5mm。
所述照明灯板2中心位置设置有散热管4,其中所述散热管4为铜管或铝管。所述散热管4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5,所述散热管4内部填充有导热层7,其中所述散热翅片5一端位于散热管4内部,另一端位于散热管4外部。这样LED灯组件在使用时,在散热层6能够将热量及时导出,并经过散热翅片5、导热层7与散热管4将LED灯珠3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有利于灯体内部热量的排出,延缓了元器件的老化,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