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昼间行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04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昼间行车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昼间行车灯,具体涉及一种LED昼间行车灯。



背景技术:

2011年欧洲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昼间行车灯的标准—ECE R87,要求汽车上强制安装昼间行车灯加大行人车辆的安全。我国也有相应法规《GB23255-2009汽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对昼间行车灯的配光性能进行要求。目前市场上昼间行车灯光源主要为灯泡与LED。由于灯泡光源的设计受空间、造型、寿命短等原因的限制;及世界各际都在提倡绿色环保,特别是LED的色温调节范围大,有利于使用,具有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所以LED作为绿色光源将被广泛使用到汽车具灯的使用中。但为了满足各种造型的要求加大了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昼间行车灯配光设计难度,由于LED发射光为平行光,针对灯具中灯碗设计较深时,易使得LED发射光无法发射出,从而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按最新的ECE R87法规的要求灯具的最小光强为400cd,最大光强为1200cd)。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方便组装的LED昼间行车灯。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昼间行车灯,具有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和电路板,所述支架为台阶形结构,支架具有多级台阶,每个台阶的顶面都安装有一块金属垫板,所述柔性印刷线路板粘结在所述金属垫板表面,电路板安装在支架的底部,电路板与柔性印刷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软板电连接,柔性印刷线路板上安装有LED灯。

优选地,所述金属垫板通过铆钉固定在台阶的顶面。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架底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的底部安装有电源接入端。

优选地,所述电源接入端具有正负极插脚,正负极插脚为L形结构,电路板上还安装有插脚保护架,正负极插脚的一端连接在电路板上、另一端穿过插脚保护架并置于插脚保护架和电路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新颖、方便组装,并且整个行车灯中部件之间连接稳固,不易松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LED昼间行车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LED昼间行车灯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LED昼间行车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1-图3所示,一种LED昼间行车灯,具有支架1、柔性印刷线路板2和电路板7,支架为铝制材料。支架1为台阶形结构,因此支架具有多级台阶11,从侧面看如同楼梯一样。每个台阶11的顶面都安装有一块金属垫板10,金属垫板10通过斜对角的两个铆钉3固定在台阶11的顶面。所述柔性印刷线路板2粘结在所述金属垫板10表面,因此,柔性印刷线路板2是沿着支架的表面铺设的。柔性印刷线路板2上安装有LED灯4,每个台阶11中部位置的柔性印刷线路板2上,都设有一个所述LED灯4,在本实施例中,LED灯4共有5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LED灯4的数量可增加或者减少。支架1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安装孔6,整个行车灯通过所述安装孔6固定在汽车上。

电路板7安装在支架1的底部,电路板7与柔性印刷线路板2之间通过连接软板5电连接。电路板7通过螺丝6固定在支架1底部。电路板7的底部安装有电源接入端9。

结合图4所示,电源接入端9具有正负极插脚91,正负极插脚包括并行设置的正极插脚和负极插脚(图中重叠只显示了一个)。正负极插脚91为L形结构,电路板上还安装有插脚保护架92,正负极插脚91的右端连接在电路板7上、正负极插脚91的左端穿过插脚保护架92并置于插脚保护架92和电路板7之间。插脚保护架92将正负极插脚91置于其内侧,既能起到保护正负极插脚91的作用,同时,正负极插脚91相当于插在插脚保护架92,又能起到固定正负极插脚91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