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装置以及采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1038发布日期:2018-07-31 23:4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涉及采光装置以及采光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5年11月17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225169号并主张其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为了将入射至窗玻璃的日光等外部光高效地导入室内,沿着窗玻璃的一面设置包含采光膜的采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65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样的采光装置有可能会产生因采光膜的热收缩导致的翘曲。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抑制翘曲的产生的采光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包括:透光性的基材;透光性的采光层,其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侧,且具有多个采光部及设置于所述采光部之间的空隙部;及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其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二面侧,所述采光层及所述翘曲抑制层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

此外,在上述的采光装置中,所述采光层具有在面内线膨胀系数为最大的最大膨胀方向和线膨胀系数为最小的最小膨胀方向,所述翘曲抑制层具有在面内线膨胀系数为最大的最大膨胀方向和线膨胀系数为最小的最小膨胀方向,所述采光层的最大膨胀方向和所述翘曲抑制层的最大膨胀方向,以及所述采光层的最小膨胀方向和所述翘曲抑制层的最小膨胀方向也可以分别大致一致。

此外,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装置,透光性的基材;透光性的采光层,其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侧,且具有多个采光部及设置于所述采光部之间的空隙部;及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其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二面侧,所述采光层及所述翘曲抑制层的线膨胀系数与所述基材的线膨胀系数相比,均更大或均更小。

此外,在上述的采光装置中,所述采光层及所述翘曲抑制层中相对于所述基材而位于光的入射侧的一层的线膨胀系数也可以小于另一层的线膨胀系数。

此外,在上述的采光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透光性的第二基材,将所述基材作为第一基材,所述第二基材位于所述第一基材的板厚方向的前方或后方;光扩散层,其位于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一面侧并扩散入射的光;及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其位于所述第二基材的第二面侧。

此外,在上述的采光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支撑所述基材的外框架。

此外,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采光系统,被构成为具有:采光装置;室内照明器具;检测部,其检测室内的亮度;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室内照明器具和所述检测部,所述采光系统采用上述采光装置作为所述采光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抑制翘曲的产生的采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整体截面图。

图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且是图2a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安装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房间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采光装置的采光部的截面图,且是表示采光部的内部中的光的控制功能的图。

图6a是表示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一截面图。

图6b是表示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二截面图。

图6c是表示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三截面图。

图6d是表示采光部的变形例的第四截面图。

图7a是表示采光部的配置和伴随于它的光的路径的截面图,且是表示采光部配置于室外侧的情况下的图。

图7b是表示采光部的配置和伴随于它的光的路径的截面图,且是表示采光部配置于室内侧的情况下的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光扩散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光扩散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光扩散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光扩散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光扩散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17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18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19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20是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21是第十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22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23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采光装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图。

图25是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6是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第十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具备采光装置及照明调光系统的房间模型的图,且是沿着图29的j-j’线的截面图。

图29是表示房间模型的天花板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由采光装置采入到室内的光(自然光)的照度与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照明调光系统)的关系的图表。

图31是表示能采用各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以下的说明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地变更各部件的比例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a是沿着铅垂方向(上下方向)对采光装置1截取截面的截面图,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采光装置1的分解图。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是在安装于窗的状态下将太阳光(外部光)采入到室内的采光装置的一个例子。采光装置1包括:为透光性的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及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5。如图2b所示,采光层4具有多个采光部11及设置于采光部11之间的空隙部12、和位于基材10和采光部11之间的支承基材13。此外,翘曲抑制层5具有翘曲抑制部1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材10的第一面10a为朝向室外2侧的面,第二面10b为朝向室内3侧的面。

本实施方式的基材10例如可使用由热塑性聚合物、热固化性树脂、光聚合性树脂等树脂类等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使用由丙烯酸类聚合物、烯烃类聚合物、乙烯类聚合物、纤维素类聚合物、酰胺类聚合物、氟类聚合物、聚氨酯类聚合物、硅酮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等等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例如三醋酸纤维素(ta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聚合物(cop)、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等透光性的板材。此外基材10也可以是玻璃基材。基材10的厚度是任意的。另外,也可以是层叠有多个材质的层叠结构。

基材10的总光线透射率根据jisk7361-1的规定优选为90%以上。

由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透明性。

如图2b所示,采光部11是设置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数十至数百μm量级的微小突起结构,以使外部光(太阳光)导入室内3。

采光部11以条纹状设置,且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沿铅垂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采光部11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多边形状。

采光部11经由支承基材13而固定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支承基材13具有透光性。支承基材13优选由与采光部11相同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采光部11经由支承基材13而固定于基材10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采光部11也可以直接设置于基材10的一个面(第一面10a)

如图2b所示,采光部11是以通过距基材10最远离的顶点q的基材10的垂线q为中心且其两侧的形状为非对称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的多棱柱状结构体。另外,采光部11截面形状的六个顶点中的五个内角不足180°。

此外,采光部11的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图示的形状,也能够根据采光装置1的用途等而适当地设计变更。即,采光部11只要是能够起到采光功能的形状,则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状、或者曲面形状等。

在设置于邻接的采光部11之间的空隙部12存在空气。因此,空隙部12的折射率大体为1.0。通过使空隙部12的折射率为1.0,从而空隙部12与采光部11的界面的临界角最小。期望基材10的折射率与采光部11的折射率大致相等。在基材10的折射率与采光部11的折射率有较大地不同的情况下,在光从基材10入射至采光部11时,有时在这些采光部11与基材10的界面产生不必要的光的折射、反射。该情况下,恐怕得不到所期望的采光特性、或者产生亮度降低等不良情况。通过使基材10的折射率与采光部11的折射率大致相等,从而获得所期望的采光特性而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并且难以在室内3照射不舒服的反射光。

多个采光部11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具有透光性以及感光性的有机材料构成。能够使用在这些树脂混合了聚合引发剂、偶联剂、单体、有机溶剂等的透明树脂制的混合物。

而且,聚合引发剂也可以包括:稳定剂、抑制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脱模剂、链转移剂、其他的光聚合性单量体等那样的各种追加成分。

采光部11的总光线透射率通过jisk7361-1的规定优选为90%以上。由此,能够获得充分的透明性。

翘曲抑制部15固定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上。翘曲抑制部15构成翘曲抑制层5。本实施方式中的翘曲抑制部15由与采光部11及支撑基材13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翘曲抑制层5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另外,“大致相同”是指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相对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为±3%以内的情况。此外,翘曲抑制部15与支撑基材13的厚度大致一致。另外,此处的“大致一致”是指翘曲抑制部15的厚度相对于支撑基材13的厚度为±3%以内的情况。

通过在基材10的第二面10b上设置与采光层4相同的线膨胀系数的翘曲抑制层5,如图2a所示,在采光层4相对于基材10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翘曲抑制层5以与采光层4相同程度地热膨胀或热收缩。由此,在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和第二面10b侧,使基材10产生翘曲的应力被相互抵消,从而能够抑制基材10的翘曲。

一般来说由树脂材料制成的薄片依赖于制造时的辊方向等且在线膨胀系数上具有方向性。本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即翘曲抑制部15)以及采光层4(及支撑基材13及采光部11)也同样地在线膨胀系数上具有方向性。及,翘曲抑制层5具有在面内线膨胀系数为最大的最大膨胀方向d5max和线膨胀系数为最小的最小膨胀方向d5min。同样地,采光层4具有在面内线膨胀系数为最大的最大膨胀方向d4max和线膨胀系数为最小的最小膨胀方向d4min。一般来说最大膨胀方向和最小膨胀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的方向性和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的方向性一致。即,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和翘曲抑制层5的最大膨胀方向大致一致。此外,优选采光层4的最小膨胀方向和翘曲抑制层5的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另外,“大致一致”是指采光层4以及翘曲抑制层5的最大膨胀方向之间或最小膨胀方向之间的角度差不到5°的情况。进一步地,优选沿着采光层4以及翘曲抑制层5的最大膨胀方向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沿着最小膨胀方向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由此,使翘曲抑制层5的容易热膨胀及热收缩的方向与采光层4的容易热膨胀及热收缩的方向一致,并使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与10b侧的膨胀及收缩的方向性一致,能够立体地抑制基材10的翘曲。

接着,对采光装置1的设置环境以及采光功能进行说明。

图4是安装了采光装置1的房间模型15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例如,房间模型1500是假设用在照明设备1的办公室中的模型。房间模型1500在由天花板1501、地面1502、安装有窗玻璃1503的近前的侧壁1504和与近前的侧壁1504相对的里面的侧壁1505包围的室内3,模仿通过窗玻璃1503屋外的外部光l从斜上方入射的情况。采光装置1安装于窗玻璃1503的内表面的上部侧。

外部光l从斜上方入射到窗玻璃1503。入射到窗玻璃1503的光透射窗玻璃1503并入射到采光装置1。

图5是表示采光装置1的采光部11的截面图,也是表示采光部的内部的光的控制功能的图。入射到采光装置1的光l在采光部11的多个面中,分类成从向上倾斜的面11b入射的光l2和从向下倾斜的面11d入射的光l2a。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入射至采光部11的向上倾斜的面11b的光l2中的任意一个光束以入射至采光部11的面11e(反射面)的点作为入射点c。将穿过入射点c且与基材10的第一面10a正交的假想的直线设为直线f。将以包含直线f的水平面作为边界的两个空间中的、入射至入射点c的光所存在的一侧的空间设为第一空间s1,入射至入射点c的光不存在的一侧的空间设为第二空间s2。

从采光部11的向上倾斜的面11b入射的光l2在采光部11的面11e全反射而朝向斜上方即第一空间s1侧进入,且从采光部11的面11a射出。从采光部11射出的光l2透射基材10而朝向室内3的天花板射出。从采光装置1朝向天花板射出的光被天花板反射而照射室内,因此成为照明光的替代品。

从采光部11的多个面中的向下倾斜的面11d入射的光l2a在采光部11以及基材10的内部朝向斜下方即第二空间s2侧进入,且朝向室内3的斜下方射出。这样的光l2a称为眩光,并且有可能会给处于室内的人造成不舒服的眩目。对抑制后段中说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眩光l2a的方法进行说明。

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优选均比基材10的线膨胀系数大或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采光层4和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不一定一致,也能够起到抑制基材10的翘曲的一定的效果。

基材的翘曲是由于基材和采光层的线膨胀系数差所产生的。作为一个例子,假设在不具有翘曲抑制层5的采光装置中,采光层的线膨胀系数比基材的线膨胀系数更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环境的温度上升时的采光层的膨胀量由于比基材10的膨胀小,基材10的端部朝向采光层4侧翘曲。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翘曲抑制层5将由于基材10和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差所产生的基材10的翘曲方向和相反方向的应力赋予到基材10的第二面10b上。作为一个例子,在采光层4和翘曲抑制层5均比基材10的线膨胀系数小的情况下,伴随着设置环境的温度上升,基材10的端部的两表面被赋予有朝向采光层4侧及翘曲抑制层5侧翘曲的应力。因此,通过使基材10的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分别产生相互排斥的应力,并相互抵消,由此能够抑制翘曲。

图4所示的房间模型的采光装置1中,采光层4位于室外2侧,翘曲抑制层5位于室内3侧。由于来自太阳的光l直接入射,采光层4的温度容易升高。因此,采光层4与翘曲抑制层5相比,温度容易升高,且容易膨胀。因此,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与基材10的线膨胀系数相比均更大或均更小的同时,优选光的入射侧(室外2侧)的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小于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由此,可以抑制温度容易升高的室外2侧的层的膨胀,并良好地保持赋予至基材10的两表面的应力的平衡从而抑制基材10的翘曲。此外,作为其他的例子,在设置有采光层4朝向室内3侧且翘曲抑制层5朝向室外2侧的采光装置1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太阳光翘曲抑制层5容易被加热,因此优选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小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这样,位于采光层及翘曲抑制层5中相对于基材10的光的入射侧的一层的线膨胀系数优选小于另一层的线膨胀系数。

(采光部的变形形状)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采光部11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然而,采光部11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六边形,也可以是五边形、三角形。图6a~图6d表示变形形状的采光部的截面图。

图6a的采光部11a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等腰三角形。

图6b的采光部11b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形状。

图6c的采光部11c是周侧面的一部分呈曲面的曲柱面结构。

在图6d中,在基材10的两面分别形成有第一采光部11d以及第二采光部11e。第一采光部11d以及第二采光部11e分别形成于基材10的两面。形成于一个面的第一采光部11d具有与上述的采光部11相同形状。另外,形成于另一个面的第二采光部11e的截面形状具有等腰三角形。此外,形成于基材10的两面的采光部的形状不限定于图6d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部11虽配置于基材10的室外2侧,但也可以配置于室内3侧。图7a及图7b是表示采光部11配置于室外2侧的情况下(图7a),和采光部11配置于室内3侧的情况下(图7b)的光l2的路径的图。

如图7a及图7b所示,由于采光部11在基材10的任一面上都遵循同样的光路,因此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

(采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采光装置1通过在基材10的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分别层叠采光层4和翘曲抑制层5而被制造。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可通过例如紫外线压印法而形成。以下,对通过紫外线压印法形成采光层4的方法进行说明,但翘曲抑制层5也能以同样的方法形成。

首先,将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丙烯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填充到使采光层4的形状呈反向凹凸形状的模具的凹部中。

接着,在填充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模具上,以按压第一面10a侧的方式放置并加压基材10。通过加压,紫外线固化性树脂通过毛细管现象而无间隙地渗透到模具的凹部内。

进一步地,在该状态下经由基材10将紫外线光照射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上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进一步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从模具脱膜。由此,模具的凹凸形状被转印到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且出现多个采光部11及空隙部12而形成采光层4。

作为上述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即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的形成方法,另外可以采用热冲压法。热冲压法中,在将热塑性树脂涂布在基材10的第一面10a后,将使采光层4的形状呈反向凹凸形状的模具按压在已涂布的面上。在该状态下加热以使热塑性树脂固化。通过在冷却后脱膜,能够在基材10的第一面10a上形成与模具的形状对应的采光部11。

此外,在上述的紫外线压印法及热冲压法中,也可以采用转印辊模具作为模具来连续形成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

(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在采光区域sa使外部光朝向室内3的天花板折射并照射室内。由此,能够期待节约白天建筑物内的照明设备所消耗的能量的节能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通过设置翘曲抑制层5来抑制基材10的翘曲。若基材10的翘曲变大,则在采光部11中反射及折射而改变照射的光的方向,应照亮设置有采光装置1的室内3的天花板1501的光l2(参照图4)被朝向室内3的居住者照射,且可能被识别为眩光。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抑制基材10的翘曲来抑制眩光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1进行说明。

图8为沿着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101的截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105具有光扩散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1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光扩散层)105。

翘曲抑制层1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1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105具有将入射的光扩散的光扩散功能。即,翘曲抑制层105作为光扩散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105称为光扩散层。

图9是表示光扩散层105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光扩散层105具有光扩散特性。如图9所示,光扩散层105由支撑基材116、和排列配置于支撑基材116的一面116a上的多个双凸透镜115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光扩散层105中,双凸透镜115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这样配置的光扩散层105的透镜面由于在铅垂面内具有曲率,在水平面内不具有曲率,因此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高的扩散性,在水平方向上不具有光扩散性。此外,这样配置的光扩散层105中,双凸透镜115的延伸方向与采光部11的延伸方向一致。由此,有如下优点:采光层4的容易翘曲的方向和光扩散层105的容易翘曲的方向一致且容易抑制基材10的翘曲。然而,光扩散层105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较强的光扩散性。

此外,采光装置101也可以设置图10所示的各向异性散射结构105a来代替光扩散层105。作为各向异性散射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如ruminitto社制的光扩散控制膜(商品名:lsd)那样,利用表面凹凸全息图案(surfacereliefhologrampattern)形成μm级别的凹凸结构的结构。此外,采光装置101也可以代替光扩散层105,而使用使长宽比为5至500左右的颗粒在连续层中分散的设为各向同性散射结构的光散射层。

进一步地,采光装置101也可以图11、图12、图13所示采用组合了双凸透镜115和各向同性扩散层117b、117c、117d的光扩散层105b、105c、105d来代替光扩散层105。另外,在图11至图13中,将各向同性扩散层117b、117c、117d作为点图案显示。

图11所示的光扩散层105b在双凸透镜115的表面具有各向同性扩散层117b。

图12所示的光扩散层105c具有作为双凸透镜115和支撑基材116的一面116a之间的粘接层的各向同性扩散层117c。

图13所示的光扩散层105d具有作为支撑基材116而设置了各向同性扩散层117d的结构。

各向同性扩散层117b~117d其内部分散有使光扩散的扩散颗粒。由此,光扩散层105b、105c、105d通过双凸透镜115及各向同性扩散层117b~117d,使光分别向不同方向及相同方向扩散。采光装置的光扩散部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

如图8所示,入射至采光装置101的采光部11的光l中的、在采光部11的内部朝向上方而反射的光l2在通过基材10后入射至光扩散层105,并在上下方向上扩散。通过在光扩散层105上扩散光,光l2的强度虽然稍微降低,但强度分布得到均匀化,室内3的天花板、墙面被更均匀地照射。

此外,入射至采光装置101的采光部11的光l中的、在采光部11的内部朝向下方而反射的光l2a在通过基材10后入射至光扩散层105,在上下方向上扩散,并向室内3的斜下方射出。光l2a通过在光扩散层105扩散,由此强度降低,使处于室内的人变得难以感觉到眩目。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1包括光扩散层105,由此能够抑制眩光。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201进行说明。

图14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201的截面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2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205具有抑制从室内3侧照射的光的反射的低反射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2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低反射层)205。

翘曲抑制层2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2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205具有减少反射光的低反射功能。即,翘曲抑制层205作为低反射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205称为低反射层。

低反射层205构成为使用蛾眼结构,其通过消除因可见光波长及以下的微细的锥结构导致的光的折射率突变而抑制界面反射。此外,低反射层205例如也可以由具有多层膜的、通过干涉光学反射外部光的ar处理膜构成。

采光装置201通过设置低反射层205,使室内3侧的光变得难以反射。由此,在采光装置201的室内侧的表面(即低反射层205的表面)抑制反射像的成像。由于反射像反映采光装置201的表面的变形,因此有时表面的变形容易明显。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反射像成像,使采光装置201的表面的变形不明显。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301进行说明。

图15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301的截面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3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305具有吸收入射的光的减光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3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减光层)305。

翘曲抑制层3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3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305具有吸收入射的光的减光功能。即,翘曲抑制层305作为减光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305称为减光层。

减光层305例如由通过在内部或表面上吸收一部分光以抑制光的透射的膜制成。减光层305可以使用包含仅吸收可见光中特定波长的光的色素的透明膜,也可以使用包含吸收整个波长的光的成分的透明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301,通过减光层305吸收入射至采光装置301的光l中的、在采光层4中向斜下方折射且照射到室内3的地面侧的光l2a以及在基材10的内部反复反射的光l2b(称为杂散光眩光)。这样的光l2a、l2b有时会到达居住者并造成作为眩光的不舒服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301,通过减光层能够抑制眩光。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401进行说明。

图16为沿着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401的截面图。

第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4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405具有防静电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4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防静电层)405。

翘曲抑制层4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4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405具有防静电功能。即,翘曲抑制层405作为防静电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405称为防静电层。

防静电层405能够采用在表面405a上涂布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防静电层405因分子水平的亲水基膜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而获得防静电效果。除此以外,防静电层405能够采用在表面405a形成硅氧烷类涂布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防静电层405因羟基吸附吸气中的水分而获得防静电效果。进一步地,防静电层405可以设为在表面405a形成具有四氯化铵碱的透明丙烯酸膜的结构,或者,也可以设为形成透明导电涂料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401,翘曲抑制层405具有防静电功能,因此能够防止由静电引起的尘埃附着。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501进行说明。

图17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501的截面图。

第六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5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505的表面形成有硬涂层被膜505a。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5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505。

翘曲抑制层5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5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501,通过在翘曲抑制层505的表面形成硬涂层被膜505a,能够防止表面的伤痕。作为硬涂层被膜505a,例如能够使用聚氨酯类的材料。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601进行说明。

图18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601的截面图。

第七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6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605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6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电磁波屏蔽层)605。

翘曲抑制层6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6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605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即,翘曲抑制层605作为电磁波屏蔽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605称为电磁波屏蔽层。

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波屏蔽层605能够防止移动电话等的电磁波向室内3侵入,从而防止室内设备的误动作。此外,能够防止室内3中所使用的内部lan(局域网)的电波泄露,从而防止信息的泄露。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701进行说明。

图19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701的截面图。

第八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7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705具有紫外线截止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7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紫外线截止层)705。

翘曲抑制层7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7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705具有紫外线截止功能。即,翘曲抑制层705作为紫外线截止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705称为紫外线截止层。

紫外线截止层705包含例如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等的紫外线吸收剂。由此,紫外线截止层70能够吸收紫外线来抑制紫外线照射到室内3,从而抑制因紫外线导致的室内3的墙面、家具的劣化。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801进行说明。

图20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801的截面图。

第九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8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翘曲抑制层805具有热射线截止功能。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8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热射线截止层)805。

翘曲抑制层8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8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翘曲抑制层805具有热射线截止功能。即,翘曲抑制层805作为紫外线截止层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翘曲抑制层805称为热射线截止层。

热射线截止层805包含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锑锡等的红外线吸收剂。由此,热射线截止层805能够吸收红外线来抑制室内3的温度上升,从而减轻夏季时制冷设备的负荷。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901进行说明。

图21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901的截面图。

第十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9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在翘曲抑制层905表面905a实施防污处理。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9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905。

翘曲抑制层90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5相同,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线膨胀系数。此外,翘曲抑制层905优选具有与采光层4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的最大膨胀方向及最小膨胀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905的表面905a实施防污处理。由此,能够抑制附着于采光装置901的表面的污垢。另外,作为防污处理,例如可以例示在翘曲抑制层905的表面905a涂布氟类树脂的方法。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01进行说明。

图22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1001的截面图。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01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第二基材1020。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材10作为第一基材10。

采光装置10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第一基材10,和位于第一基材10的板厚方向后方(室内3)侧、且为透光性板的第二基材1020。第一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设置有透光性的采光层4,第二面10b侧设置有透光性的第一翘曲抑制层5。第二基材1020的第一面1020a设置有位于第一面1020a侧并扩散入射的光的光扩散层1021,且设置有位于第二面1020b侧的透光性的第二翘曲抑制层1022。光扩散层1021具有扩散入射的光的光扩散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材10和第二基材1020以相互平行而配置。此外,第一基材10的第二面10b与第二基材1020的第一面1020a是相对的。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和第一翘曲抑制层5的线膨胀系数优选大致一致。此外,采光层4和翘曲抑制层5优选最大膨胀方向以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

进一步地,光扩散层1021的线膨胀系数和第二翘曲抑制层1022的线膨胀系数优选大致相同。此外,光扩散层1021和翘曲抑制层1022优选最大膨胀方向以及最小膨胀方向大致一致。

由此,第一基材10及第二基材1020均能抑制伴随着温度变化的热膨胀导致的翘曲的产生。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001中,通过了采光层4的光通过光扩散层1021。通过了光扩散层1021的光被扩散,能更均匀地照射室内3的天花板、墙面。此外,通过设置光扩散层1021,能够扩散眩光来抑制眩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二基材1020位于第一基材10的后方(室内3)侧的情况,但第二基材1020也可以位于第一基材10的前方(室外2)侧。进一步地,采光层4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材10的室内3侧的面上,也可以形成在室外2侧的面上。在该情况下的翘曲抑制层5形成在与第一基材10的采光层4相反一侧的面上。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101进行说明。

图23是沿上下方向截取截面的采光装置1101的截面图。另外,图22一并图示了采取采光装置1101的窗玻璃1503。

采光装置1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具有透明板1131及外框架1124。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110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5和在俯视下包围并支撑基材10及透明板1131的外框架1124。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基材10和透明板1131之间配置采光部11,由此能够保护采光部11。由此,能够防止在采光部11上产生伤痕。除此以外,能够密闭采光部11设置的空间,且能够抑制采光部11接触空气并抑制树脂材料的劣化。

另外,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透明板1131与窗玻璃1503之间配置其他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此外,如图24中作为变形例的采光装置1101a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透明板1131和窗玻璃1503之间,配置第一基材10和第二基材1020。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1进行说明。

图25是表示采光装置120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采光装置1201为横型的百叶窗状。采光装置1201包括:将长边方向作为水平方向而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长条状的多个采光板条1250及遮光板条1251;以多个采光板条1250在一个方向排列的状态而进行捆扎的捆扎件1255;设置于并排设置的多个采光板条1250的最上段的上梁1256和设置于最下段的下梁1257。此外,上梁1256及捆扎件1255构成使采光板条1250及遮光板条1251倾斜转动的倾斜转动机构。

采光板条125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基本相同的构成。即,采光板条1250具有: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材10、设置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的采光层4和设置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的翘曲抑制层5。即,采光装置1201中,能够说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材10分割成长条状的多个采光板条1250,并在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方向上排列且悬挂。

另一方面,遮光板条1251由不能透射光的材料构成。遮光板1251例如由铝合金制成。

在采光装置1201中,排列有采光板条1250及遮光板条1251的区域被分类成在俯视下位于上侧的采光区域sa和位于下侧的遮光区域la。采光区域sa排列有采光板条1250,遮光区域la排列有遮光板条1251。采光区域sa在例如距地面180cm以上的区域以完全展开的状态设置采光装置1201的采光板条1250及遮光板条1251。由此,能够减少被采光板条1250朝向天花板反射的光直接入射到室内的居住者的眼睛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采光板条1250上设置翘曲抑制层5,能够抑制各板条的温度变化导致的翘曲,且能够将来自室外2的光向期望的方向反射并进行采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1为各板条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型百叶窗,但也可以为各板条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型百叶窗。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301进行说明。

图26是表示采光装置130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采光装置1301为卷帘状(帘状)。采光装置1301包括:将长边方向作为水平方向而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长条状的多个采光板条1350及遮光板条1351;将多个采光板条1350以在一个方向排列的状态而进行捆扎的捆扎件1355;在并排设置的多个采光板条1350的最上段设置的上梁1356及在最下段设置的下梁1357。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301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1相比,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不具有倾斜转动机构。

采光板条135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基本相同的构成。即,采光板条1350具有: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材10、设置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的采光层4和设置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的翘曲抑制层5。另一方面,遮光板条1351由不能透射光的材料构成。遮光板1351例如由铝合金制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301,能够起到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1及第十四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301中,采光区域sa及遮光区域la的配置能采用其他的构成。例如,通过由采光板条1250、1350构成整个板条,可以将整个区域作为采光区域,或在上下方向上交替配置采光区域sa和遮光区域la。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十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401进行说明。图27是表示采光装置140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采光装置1401为纵型的百叶窗状。即,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横型百叶窗状的采光装置1201相比,不同点在于:各板条在铅垂方向悬挂。

采光装置1401包括:位于窗的上侧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导轨部1456;及从导轨部1456悬挂并在横向上排列配置的长条状的多个采光板条1450。此外,导轨部1456内部具有倾斜转动机构(省略图示),并使采光板条1450倾斜转动。

采光板条145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基本相同的构成。即,采光板条1450具有:具有光透射性的基材10、设置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的多个采光部11以及设置于采光部11之间的空隙部1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401,能够起到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相同的效果。

另外,第十三实施方式至第十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1、1301、1401也可以具有用于进行各板条的卷取及收纳的电动机。此外,在第十三实施方式及第十五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201、1401中,使各板条倾斜转动的倾斜转动机构也可以具有电动机。在该情况下,能够以电动来进行各板条的卷取、收纳、或者倾斜转动。进一步地,这些采光装置1201、1301、1401也可以采用通过开关、遥控器来远程操作卷取、收纳、或者倾斜转动的构成。

[采光系统]

图28是表示具备采光装置及采光系统的房间模型的图,且为沿着图29的j-j’线的截面图。图29是表示房间模型2000的天花板的俯视图。

房间模型2000中构成导入外部光的房间2003的天花板2003a的天花板部件也可以具有较高的光反射性。如图28及图29所示,在房间2003的天花板2003a,作为具有光反射性的天花板部件而设置有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的目的在于促进将来自设置于窗2002的采光装置2010的外部光导入室内的深处,因此设置于窗边的天花板2003a。具体而言,设置于天花板2003a的规定的区域e(距窗2002约3m的区域)。

该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如之前叙述的那样,进行以下动作:将经由设置有采光装置2010(上述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的窗2002而导入室内的外部光高效地引导至室内的深处。从采光装置2010朝向室内的天花板2003a而导入的外部光被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反射,改变朝向而照射放置于室内的深处的桌子2005的桌面2005a,发挥使该桌面2005a变明亮的效果。

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可以具有扩散反射性,也可以具有镜面反射性,但为了兼顾使置于室内的深处的桌子2005的桌面2005a变明亮的效果、和抑制对处于室内的人产生不舒服的眩光的效果,优选将两者的特性适度地混合。

这样,被采光装置2010导入室内的光的大多数朝向窗2002的附近的天花板,但窗2002的附近光量充分的情况较多。因此,通过并用上述那样的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能够将入射至窗附近的天花板(区域e)的光向比窗边光量少的室内的深处分配。

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例如能够通过铝那样的金属板实施数十微米左右的凹凸的压花加工、或在形成了同样的凹凸的树脂基板的表面蒸镀铝那样的金属薄膜来制作。或者,由压花加工形成的凹凸也可以以更大的周期的曲面形成。

进一步,能够通过适当地改变在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形成的压花形状,来控制光的配光特性、室内的光的分布。例如,在以向室内的深处延伸的条纹状实施了压花加工的情况下,被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反射的光在窗2002的左右方向(与凹凸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在房间2003的窗2002的大小、朝向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这样的性质,通过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使光沿水平方向扩散、并且朝向室内的深处方向反射。

采光装置2010作为房间2003的采光系统的一部分而使用。采光系统例如由包括采光装置2010、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设置于窗的日射调整装置2008、这些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设置于天花板2003a的光反射性天花板部件2003a的房间整体的结构部件构成。

在房间2003的窗2002上,在上部侧设置有采光装置2010,在下部侧设置有日射调整装置2008。此处,作为日射调整装置2008,设置有百叶窗,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房间2003,多个室内照明装置(照明装置)2007在窗2002的左右方向以及室内的进深方向以格子状配置。上述多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与采光装置2010一并构成房间2003的整体的照明系统。

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例如示出窗200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1为18m,房间2003的进深方向的长度l2为9m的办公室的天花板2003a。此处,室内照明装置2007在天花板2003a的横向以及进深方向分别隔开1.8m的间隔p而以格子状配置。更具体而言,50个室内照明装置2007排列成10行×5列。

室内照明装置2007包括:室内照明器具2007a、亮度检测部2007b以及控制部2007c,亮度检测部2007b以及控制部2007c与室内照明器具2007a一体化地构成。

室内照明装置2007也可以各具备多个室内照明器具2007a以及亮度检测部2007b。但是,亮度检测部2007b相对于各室内照明器具2007a各设置一个。亮度检测部2007b接收室内照明器具2007a所照明的被照射面的反射光,检测被照射面的照度。此处,通过亮度检测部2007b,来检测放置于室内的桌子2005的桌面2005a的照度。

各室内照明装置2007各设置有一个的控制部2007c相互连接。各室内照明装置2007通过相互连接的控制部2007c,进行调整各个室内照明器具2007a的led灯的光输出的反馈控制,以使得各个亮度检测部2007b检测出的桌面2005a的照度成为一定的目标照度l0(例如,平均照度:750lx)。

图30是表示通过采光装置而采入到室内的光(自然光)的照度、与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采光系统)的关系的图。在图50中,纵轴表示桌面的照度(lx),横轴表示距窗的距离(m)。另外,图中的虚线表示室内的目标照度。(●:采光装置的照度、△:室内照明装置的照度,◇:合计照度)

如图30所示,由采光装置2010所采光的光所产生的桌面照度越靠近窗越明亮,随着距窗变远其效果变小。在应用了采光装置2010的房间中,在白天通过来自窗的自然采光而产生这样的向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分布。因此,采光装置2010可与补偿室内的照度分布的室内照明装置2007同时使用。对于设置于室内天花板的室内照明装置2007而言,通过亮度检测部2007b来检测各个装置下的平均照度,进行调光控制而点亮以使得房间整体的桌面照度成为一定的目标照度l0。因此,设置于窗附近的s1列、s2列几乎不点亮,随着朝向房间深处方向去而提高s3列、s4列、s5列的输出并使其点亮。作为结果,房间的桌面被自然采光的照度和室内照明装置2007的照明的合计照亮,能够实现遍及整个房间进行办公方面被认为充分的桌面照度750lx(“jisz9110照明总则”的办公室的推荐维持照度)。

如以上叙述的那样,通过并用采光装置2010和采光系统(室内照明装置2007),能够使光到达室内的深处,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的亮度并且能够确保遍及整个房间进行办公方面被认为充分的桌面照度。因此,能够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而获得更加稳定的明亮的光环境。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涉及的例子,这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正例,这是显然的,这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结构。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采光部11设置在位于基材10的室外2侧的第一面10a。然而,采光部11也可以位于基材10的室内3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各实施方式的翘曲抑制层也可以同时具有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功能中的多个功能。作为一个例子,采光装置的翘曲抑制层也可以具有光扩散功能和紫外线截止功能,并进一步在表面实施防污处理。

此外,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采光装置(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1)包括:为透光性板的基材10、位于基材10的第一面10a侧的透光性的采光层4和位于基材10的第二面10b侧的透光性的翘曲抑制层5。然而,各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也可以具有采光层和翘曲抑制层5通过粘接层而直接接合的构成。将这样构成的采光装置作为采光装置1a,并基于图31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采光装置1a具有采光层4、翘曲抑制层5、和接合采光层4和翘曲抑制层5的粘接层6。粘接层6为通过固化粘接剂而形成的层,并且为各实施方式的采光装置中的与基材10对应的透光性的层。粘接层6将采光层4保持在室外2侧的第一面6a侧,将翘曲抑制层5保持在室内3侧的第二面6b。

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翘曲抑制层5与采光层4的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因此,在采光层4热膨胀或热收缩了的情况下,翘曲抑制层5以与采光层4相同的程度热膨胀或热收缩。由此,在粘接层6的第一面6a侧和第二面6b侧,使分别在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产生翘曲的应力相互抵消,从而在整体上抑制翘曲。

如本变形例所示,即使在采用采光层4及翘曲抑制层5通过粘接层6直接接合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各实施方式的修改。另外,本变形例所示的粘接层6与权利要求书中的基材对应。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若干个方式能够应用于抑制翘曲的产生而需要的采光装置及采光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101a、1201、1301、2010…采光装置,4…采光层,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5、1022...翘曲抑制层,10...基板,10a、1020a...第一面,10b、1020b...第二面,11...采光部,12...空隙部,1020...第二基材,1124...外框架,1250、1350...采光板条,2007a...室内照明器具,2007c...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