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497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了筒灯(通用)等各种照明装置。例如,作为筒灯使用的照明装置有时被埋入天花板使用。另外,已知有不使用金属件等其他部件来固定从照明装置(驱动装置)引出的电线(电缆)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4899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能够将照明装置(驱动装置)的照射方向变更为任意方向的情况下,难以抑制由照明装置的转动而引发的电缆缠绕。例如,在照明装置中,在能够沿水平方向转动并将照射方向变更为任意方向的情况下,电缆可能因照明装置的转动而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因转动而引起的电缆的缠绕的驱动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具备:第一转动部,其在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一面侧配置操作对象,并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与所述操作对象一起转动;以及保持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另一面侧,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一起转动,在从所述第一转动部向另一面侧离开的位置,沿所述第一旋转轴对向所述操作对象供给电力的电缆进行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抑制因转动而引起的电缆的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侧视图(局部透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转动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转动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转动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倾斜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后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设置例的图。

图16是示出由比较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转动所引起的电缆的位移的比较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装置(驱动装置的例子);2…角度调整装置;10…壳体;20…第一转动部;27…第一驱动部;30…第二转动部;32…第二驱动部;40…弹簧部件;3…光源部;100…光源(操作对象的例子);5…罩(罩部);51…通孔;60…散热器(散热部);61…散热片;70…保持部;71…立起设置部;72…连结部;721…立起部;8…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参照附图说明照明装置1。例如,照明装置1作为操作对象具有光源100。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并不限定驱动装置的用途。驱动装置并不局限于照明装置1,只要构成为将操作对象的朝向变更为所希望的方向即可,可以根据目的用作任何装置。另外,应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各要素的尺寸的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有时与现实不同。有时附图相互之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3,说明照明装置1的结构概要。图1和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是从照明装置1的光源部3的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从照明装置1的光源部3侧观察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中,为了示出光源部3的光源100而省略了透镜(光学部件)的图示。另外,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侧视图(局部透视图)。具体而言,图3是对照明装置1的壳体10进行透视的图。

下面,将沿着后述的第一转动部20的旋转轴即第一旋转轴(参见图16中的旋转轴pv1)的方向设为y轴,将x轴和z轴设为在与y轴正交的面内正交的轴。例如,x轴是沿着照明装置1的安装时的位置(初始位置)处的第二转动部30的旋转轴即第二旋转轴的方向。此外,下面,除了涉及照明装置1的倾斜等朝向变更的部位外,都以照明装置1的初始位置状态为基准说明照明装置1的各构成部件。

照明装置1具有,壳体10、角度调整装置2、光源部3、多个固定件4、作为罩部的一对罩5、作为散热部的散热器60、保持部70以及电缆8。另外,照明装置1也可以具有电源部9(参见图15)。另外,光源部3是变更朝向的操作对象,具有例如led(lightemittingdiode)等光源100、反射板101及保持上述透镜的保持部件102等。另外,光源100也可以是板上芯片(cob:chiponboard)等。光源部3安装于角度调整装置2,详情后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三个固定件4-1、4-2、4-3。此外,在不区分固定件4-1~4-3的情况下,记载为固定件4。

首先,说明与照明装置1的转动相关的结构即壳体10、角度调整装置2。如图4所示,壳体10形成为圆筒状(截面为圆环状)。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例如,壳体10由树脂等形成。壳体10例如埋设于在天花板面(参见图15中的天花板cl)等设置的埋入孔,详情后述。下面,将y轴正方向设为上方向,将y轴负方向设为下方向,将与y轴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在该情况下,例如,y轴负方向为重力方向,与y轴正交的平面为水平面。

另外,在壳体10的内周面形成内齿11。具体而言,在壳体10的轴向的一端(以下亦称为“上端”)沿内周形成有内齿11。另外,在壳体10的内周面形成有内凸缘部12。具体而言,在壳体10的轴向的另一端(以下亦称为“下端”)形成有从内周面向中心延伸的内凸缘部12。在内凸缘部12形成有向上端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21、122。照明装置1借助壳体10的突出部121、122和后述的限位开关22限制角度调整装置2以壳体10的轴为中心转动,详情后述。此外,在图4中为了示出与突出部121、122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限位开关22,但限位开关22安装于后述的第一转动部20。

角度调整装置2具有第一转动部20、第二转动部30及后述的弹簧部件40。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转动部20形成为圆筒状。图5和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转动部的立体图。另外,如图2所示,面向与第一旋转轴交叉的一面201侧配置有光源100,第一转动部20与电源100一起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此外,如图5所示,将外凸缘部23侧的开口面设为另一面202。即,如图6所示,与外凸缘部23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面为一面201。

例如,第一转动部20由树脂等形成。第一转动部20具有基部21,在基部21的轴向的一端(以下亦称为“上端”)形成有从外周面向外侧延伸的外凸缘部23。第一转动部20的外凸缘部23被壳体10的上端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由此,第一转动部20被壳体10支承为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另外,在第一转动部20的基部21的内周面设置有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第二转动部30的轴承部24、25,详情后述。

另外,在形成于基部21的外周的局部的凹部211配置限位开关22。另外,如上所述,在壳体10的内凸缘部12设置有一对突出部121、122。这里,第一转动部20通过内凸缘部12的突出部121、122限制基于后述的第一驱动部27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在限位开关22设置有杆221。即,角度调整装置2通过配置于基部21的凹部211的限位开关22和内凸缘部12的突出部121、122来对第一转动部20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动作进行电检测。

角度调整装置2通过内凸缘部12的突出部121、122中的任一个使限位开关22的杆221转动,来检测所设定的旋转角度的限位,并用于停止后述的第一马达271的运转等马达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20借助限位开关22和内凸缘部12的突出部121、122,使沿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为大致360°的范围。

第二转动部30被第一转动部20支承,以不同于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转动。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转动部30形成为一面开口的中空圆柱状(截面为圆环状)。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转动部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8是为了示出第二转动部30而去除了照明装置1的罩5、散热器60等的俯视图。例如,第二转动部30由树脂等形成。第二转动部30具有在轴向的一面形成有贯通孔311的基部31。在基部31的贯通孔311配置有保持部件104,该保持部件104对借助电缆103等供给电力的光源100进行保持。此外,电缆103例如汇集于电缆8,并被引出到照明装置1外,详情后述。另外,在基部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安装后述的第二驱动部32的安装孔312,详情后述。

另外,在第二转动部30的外周面设置有一对轴支承部33、34。一对轴支承部33、34配置于与第二转动部30的轴线正交的一条直线上(同一直线上)。例如,在图8所示的照明装置1、即初始位置的照明装置1,一对轴支承部33、34配置于沿着x轴的一条直线上(同一直线上)。另外,在照明装置1,因第一转动部20的转动,轴支承部33、34的位置在xz平面内变更。

另外,在轴支承部34的中央部形成有通孔341。另外,在轴支承部33的中央部,与轴支承部34的通孔341相同地,形成有通孔(省略图示),在轴支承部33的通孔嵌合轴部件35的一端。另外,在轴支承部34的通孔341嵌合与轴支承部33的轴部件35相同的轴部件35的一端。

与轴支承部33、轴支承部34嵌合的轴部件35的另一端部穿过并支承于轴承部24、25。例如,嵌合于轴支承部33的轴部件35的另一端部穿过轴承部24的通孔241。另外,例如,嵌合于轴支承部34的轴部件35的另一端部穿过轴承部25的通孔251。由此,第二转动部30被第一转动部20支承为能够以轴支承部33、34的轴线为中心沿铅垂方向(垂直方向)旋转。

此外,如图8所示,在对第二转动部30俯视观察下,轴支承部33、34的轴线通过第二转动部30的基部31的中心以外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图8中,在对第二转动部30俯视观察下,轴支承部33、34的轴线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延伸,通过从第二转动部30的基部31的中心向z轴正方向偏移(偏置)的位置。下面,将第二转动部30的比轴支承部33、34的轴线靠z轴负方向侧的部分向下方旋转的方向设为正方向,将第二转动部30的比轴支承部33、34的轴线靠z轴正方向侧的部分向下方旋转的方向设为负方向。

下面,对驱动第一转动部20使之沿水平方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部27和驱动第二转动部30使之沿铅垂方向旋转的第二驱动部32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驱动部27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第一马达271。图9和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驱动部的立体图。在第一马达271的输出旋转轴272的前端部安装有齿轮273。第一马达271固定于在第一转动部20安装的弹簧部件40的第一托架部41。例如,通过将输出旋转轴272穿过第一托架部41的贯通孔411,并借助螺丝等安装机构固定于第一托架部41,由此将第一马达271以输出旋转轴272的朝向沿着壳体10的开口面的方式配置。例如,第一马达271的输出旋转轴272的朝向成为与y轴正交的方向。例如,使用步进电机作为第一马达271,借助从第一马达271延伸的导线(省略图示)与驱动电路(省略图示)连接。

安装于输出旋转轴272的齿轮273与齿轮282啮合,齿轮282安装在第一齿轮部28的旋转轴281的穿过第一托架部41的贯通孔412的一侧的端部。另外,在第一齿轮部28的旋转轴281的前端部安装有蜗杆283。即,蜗杆283是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蜗杆283是形成为圆筒状的螺纹状的齿轮。

轴转换部29具有旋转轴291、蜗轮292及齿轮293。轴转换部29的蜗轮292与蜗杆283啮合。即,由轴转换部29的蜗轮292和蜗杆283形成蜗轮蜗杆机构。另外,轴转换部29的齿轮293与沿壳体10的内周形成的内齿11啮合。由此,与第一驱动部27的输出相对应,第一转动部20沿水平方向旋转。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图示,弹簧部件40具有包围图10所示第一齿轮部28、轴转换部29的周围的壁部413。

弹簧部件40具有被实施弹簧加工的施力部42。施力部42与第一托架部41的下端连续。弹簧部件40由施力部42向y轴负方向对第二转动部30施力。具体而言,弹簧部件40的施力部42向下方对图8中的第二转动部30的比轴支承部33、34的轴线靠z轴正方向侧的部分施力。即,弹簧部件40的施力部42对第二转动部30向负方向施力。例如,弹簧部件40的施力部42可以对第二转动部30遍布铅垂方向的旋转范围整体地施力。另外,弹簧部件40与第二转动部30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此外,弹簧部件40的施力部42可以设置于后述的第二托架部322(参照图3)。第二托架部322也可以是弹簧部件。

接下来,使用图11,说明使第二转动部30转动的第二驱动部32。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驱动部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第二驱动部32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第二马达321、第二托架部322(参照图3)、安装齿轮323。此外,图11为了说明第二驱动部32的结构,示出了去除第二托架部322后的状态。另外,图11所示的第二驱动部32的结构示出由第二托架部322保持的位置(状态)。

在第二马达321的输出旋转轴324的前端部安装有齿轮325。如图3所示,第二马达321固定于在第一转动部20安装的第二托架部322。例如,第二马达321借助螺丝等安装机构固定于第二托架部322,由此被配置为输出旋转轴324的朝向沿着壳体10的开口面。例如,第二马达321的输出旋转轴324的朝向成为与y轴正交的方向。例如,使用步进电机作为第二马达321,借助从第二马达321延伸的导线(省略图示)与驱动电路(省略图示)连接。

安装于输出旋转轴324的齿轮325与安装于阶梯齿轮部36的旋转轴361的大径齿轮362啮合。另外,在阶梯齿轮部36的旋转轴361安装有小径齿轮363。此外,阶梯齿轮部36被第二托架部322支承为能够旋转。

安装于第一齿轮部37的旋转轴371的齿轮372与阶梯齿轮部36的小径齿轮363啮合。另外,在第一齿轮部37的旋转轴371的前端部安装有蜗杆373。即,蜗杆373是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蜗杆373是形成为圆筒状的螺纹状的齿轮。此外,第一齿轮部37被第二托架部322支承为能够旋转。

安装齿轮323与第一齿轮部37的蜗杆373啮合。即,由安装齿轮323和蜗杆373形成蜗轮蜗杆机构。例如,安装齿轮323通过螺纹部件328与第二转动部30的通孔341(参照图7)旋合,固定于第二转动部30。由此,与第二驱动部32的输出相对应地,第二转动部30沿铅垂方向旋转。

另外,在第二托架部322配置限位开关38。另外,在安装齿轮323的与限位开关38对置的面,形成有一对突出部326、327。这里,第二转动部30通过突出部326、327限制基于第二驱动部32的沿铅垂方向的旋转。在限位开关38设置与限位开关22的杆221相同的杆(省略图示)。即,角度调整装置2借助安装于第二托架部322的限位开关38和安装齿轮323的突出部326、327,对第二转动部30沿铅垂方向的旋转动作进行电检测。

角度调整装置2通过安装齿轮323的突出部326、327中的任一个使限位开关38的杆转动,来检测所设定的旋转角度的限位,用于停止第二马达321的运转等马达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部30借助限位开关38和安装齿轮323的突出部326、327,将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角度限制为-30°~+45°的范围。

例如,图12示出第二转动部30的比轴支承部33、34(参照图7)的轴线靠z轴负方向侧的部分向下方旋转的方向、即第二转动部30向正方向倾斜的状态。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倾斜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这样,第二转动部30能够沿铅垂方向朝两个方向旋转至规定角度。

下面使用图13和图14说明照明装置1的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侧(外凸缘部23的开口面侧)的构造。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后视图。例如,如图13所示,在照明装置1的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侧配置有一对罩5、散热器60及保持部70。

如图13所示,散热器60立起设置于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侧。具体而言,散热器60安装于角度调整装置2的第二转动部30,向y轴正方向突出。在散热器60排列设置多个散热片61。在图13中,多个散热片61沿x轴方向排列设置。另外,如图13所示,照明装置1基于各散热片61的切口部611能够旋转至所希望的角度,而不被散热器60限制向正方向的旋转。

另外,一对罩5与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侧的散热器60的立起设置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一对罩5设置于在多个散热片61的排列方向上间隔散热器60的位置。在图13中,一对罩5设置于沿x轴方向夹着散热器60的位置。另外,在一方的罩5设置有通孔51,将例如向光源100供给电力的电缆8引出到照明装置1外。

保持部70配置于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侧,与第一转动部20一起转动。例如,保持部70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保持部70只要能将缆8保持于所希望的方向,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另外,保持部70在从第一转动部20向另一面202侧离开的位置,将电缆8沿第一旋转轴保持。下面说明有关该点的保持部70的具体结构。

保持部70具有一对立起设置部71、连结部72及立起部721。一对立起设置部71分别安装于一对罩5,向远离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的方向(图13中为y轴正方向)立起设置。具体而言,借助设置于一对立起设置部71的各自一端的延伸部711分别安装于一对罩5。例如,立起设置部71的延伸部711借助螺纹紧固机构等安装于罩5。

如图14所示,连结部72与一对立起设置部71连续。具体而言,连结部7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立起设置部71的另一端(y轴正方向侧的端)连续。例如,连结部72设置为:沿水平方向(图14中的x轴方向)延伸,并与一对立起设置部71的另一端分别连续。

这里,如图14所示,保持部70的一对立起设置部71间(图14中的x轴方向)的距离大于散热器60的宽度。另外,保持部70的连结部72被设置于高于散热器60的高度的位置。具体而言,保持部70的连结部72被设置于比与第二转动部30的转动相对应的散热器60的位置达到最高的位置高的位置。另外,保持部70和散热器60与第一转动部20一起转动。这样,保持部70被设置于不妨碍第二转动部30的转动的位置。

另外,立起部721是沿第一旋转轴立起并供电缆8安装的突起。立起部721设置于连结部72的中央部。例如,保持部70借助立起部721在与第一旋转轴重叠的位置,使电缆8向远离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侧的朝向立起。这样,照明装置1通过电缆8在与第一旋转轴重叠的位置沿第一旋转轴延伸,能抑制由转动引发的电缆缠绕。

接下来,使用图15,说明照明装置1的具体设置。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设置例的图。如图15所示,通过将壳体10嵌入在天花板cl设置的埋入孔hl,照明装置1被埋设于天花板cl。如图13所示,在壳体10的外周,固定件4沿周向以等间隔安装,借助固定件4固定于埋入孔hl。即,照明装置1借助从壳体10的外周向外侧延伸的固定件4嵌入埋入孔hl而被设置于天花板cl。

例如,固定件4由弹性材料等形成,照明装置1的设置者在将固定件4压窄的状态(在图15中使固定件4朝向上方向的状态)下,将壳体10穿过埋入孔hl。在壳体10被穿过埋入孔hl后,在天花板cl背面(天花板cl的上侧),固定件4因自身的施力而扩展到原来的状态,由此壳体10嵌入埋入孔hl,照明装置1设置于天花板cl。

这里,如图15所示,照明装置1的电源部9也设置于天花板cl背面(天花板cl的上侧)。而且,引出到照明装置1外的电缆8与电源部9连接。在图15中,照明装置1和电源部9在天花板cl背面(天花板cl的上侧)沿水平方向排列配置。因此,通过照明装置1相对于电源部9旋转,供电缆8引出到照明装置1外的罩5的通孔51和电源部9之间的距离变动。在该情况下,仅由保持部70保持照明装置1的电缆8,难以抑制照明装置1的转动所引起的电缆8的缠绕。因此,在图15所示的照明装置1中,多个固定件4中的一个固定件4-3在保持部70和电源部9之间保持电缆8。即,照明装置1将电缆8保持于固定件4-3,固定件4-3位于供电缆8被引出到照明装置1外的罩5的通孔51和电源部9之间。具体而言,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电缆8通过借助安装部件81分别安装于保持部70的立起部721和固定件4-3,由此分别保持于保持部70的立起部721和固定件4-3。由此,即使如图15所示,照明装置1和电源部9排列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照明装置1的转动所引起的电缆8的缠绕。

接下来,使用图16,说明照明装置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的电缆的位移。图16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转动所引起的电缆的位移之比较的图。

图16所示的照明装置500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照明装置500具有立起设置部510和连结部520,但如下这一点上与照明装置1不同:在与第一旋转轴pv500重叠的位置,不具有使电缆80向远离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的朝向立起的立起部。有关其他方面,照明装置500与照明装置1相同,因此对各构成部分标注与照明装置1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照明装置500在与第一旋转轴pv500重叠的位置,不具有使电缆80向远离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的朝向立起的立起部,因此电缆80从一个立起设置部510和连结部520连续的部分到与第一旋转轴pv500重叠的位置,沿倾斜方向延伸。因此,在照明装置500,在以第一旋转轴pv500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如图16中的位移量ar500所示,电缆80的位移变大。

另一方面,照明装置1在与第一旋转轴pv1重叠的位置,具有使电缆8向远离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的朝向立起的立起部721,因此电缆8在与第一旋转轴pv1重叠的位置,向远离第一转动部20的另一面202的朝向延伸。因此,在照明装置1,在以第一旋转轴pv1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如图16中的位移量ar1所示,电缆8的位移小于照明装置500的电缆80的位移量ar500。由此,照明装置1由于电缆8与照明装置1一体旋转(同轴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对电缆8造成的负担。另外,照明装置1通过同轴旋转,电缆的位移量变小,由此能够增大空间的制约。

另外,例如,角度调整装置2使用无线通信,远程操作第一驱动部27(第一马达271)和第二驱动部32(第二马达321)。例如,角度调整装置2具有用于无线操作照明装置1的照射方向的控制部。控制部包括:发送部(遥控器),其由操作人员操作;接收部,其设置于第二转动部30,接收从发送部发送的控制电波;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由接收部接收到的控制电波,控制第一马达271、第二马达321的动作。此外,控制部应用现有技术。因此,为了简化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省略与控制部相关的详细说明和图示。

例如,角度调整装置2设定为,在第一马达271有一个脉冲的输入时的第一转动部20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角(角度位移量)、与在第二马达321有一个脉冲的输入时的第二转动部30的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角(角度位移量)一致或为相同程度。换言之,可以以在第一驱动部27有一个脉冲的输入时的第一转动部20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角(角度位移量)与在第二驱动部32有一个脉冲的输入时的第二转动部30的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角(角度位移量)一致或者为相同程度的方式,决定第一驱动部27和第二驱动部32的变速比。

如上所述,第一转动部20沿水平方向旋转,其结果是,照明装置1能够在维持照射方向(照射轴)相对于铅垂线的倾斜角度的状态下使照射方向(照射轴)沿水平方向旋转。此外,分别独立地说明了由第一驱动部27引发的第一转动部20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动作和由第二驱动部32引发的第二转动部30的沿铅垂方向的旋转动作,但控制部能够通过操作人员对遥控器的操作,同时控制第一驱动部27和第二驱动部32。即,角度调整装置2能够同时实施第一转动部20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动作和第二转动部30的沿铅垂方向的旋转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转动部20配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部20使之沿水平方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部27和用于驱动第二转动部30使之沿铅垂方向旋转的第二驱动部32,构成角度调整装置2。通过使用这样的角度调整装置2,能够使照明装置1小型化,特别是,能够缩短全长,例如,能够为进深受限的天花板埋入型的通用型筒灯提供适合的照明装置1。另外,通过在壳体10的内周形成有内齿11,与在壳体10的外周形成外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角度调整装置2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壳体10的外径形成得较小,能够提供能够应对更小的埋入孔的照明装置1。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适当组合上述各构成要素而构成的装置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导出进一步的效果和变形例。由此,本发明的更宽泛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能够如下构成。通过将多个照明装置1设置于天花板,使用无线通信连接各照明装置1,能够以使用一个遥控器同时远程操作多个照明装置1的方式构成控制部。另外,控制部并不局限于使用无线通信的远程操作,例如,也可通过线控连接由操作人员操作的操作部和角度调整装置2。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天花板埋入式照明装置1,但也能够应用于将臂等与照明装置1连接并从天花板面、墙面悬挂的类型、由连接有臂的基座支承照明装置1的类型等。第一马达271、第二马达321并不局限于步进电机,还能够使用dc马达、dc无刷马达、ac马达等。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第一转动部20的沿水平方向的旋转角(角度位移量)和第二转动部30的沿垂直方向的旋转角(角度位移量)一致或相同,来简化控制部的电流控制。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驱动源的驱动力为借助马达的电动的驱动单元,但也可以是借助使用者的手等的手动的驱动单元。另外,作为操作对象的光源并不局限于led,例如,也可以是氪灯泡等其他光源。另外,驱动装置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所示的那样的光源100,而是可以用于变更任何操作对象的朝向。例如,操作对象可以是监视照相机等。这样,操作对象有望变更为所希望的朝向,只要是能够使用驱动装置的操作对象即可,任何操作对象都可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