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75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安装于射灯轨道的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照明装置具备:灯具主体(射灯部)、灯臂部及电源部。灯具主体由灯臂部所支承。灯臂部与电源部连接。电源部具备: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源电路及若干个安装部。壳体大致呈长方体形状。若干个安装部沿壳体的长边方向配置于壳体的顶面。若干个安装部安装于射灯轨道。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723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照明装置中,灯具主体与电源部是一体的。因此,不能调整灯具主体与电源部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灯具主体与电源部之间的距离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明装置可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可通电的射灯轨道上。该照明装置具备:灯具主体、灯臂部、配件、插头、壳体、电源电路以及缆线。所述灯具主体具备光源。所述灯臂部对所述灯具主体进行支承。所述配件可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射灯轨道上。所述配件与所述灯臂部连接。所述插头可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射灯轨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插头连接。所述电源电路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电压从所述射灯轨道经由所述插头而被供应给所述电源电路。所述缆线将所述灯具主体与所述电源电路进行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明装置还可以具备收纳所述缆线的缆线收纳部。所述缆线收纳部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明装置中,所述壳体也可以具有使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缆线收纳部连通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明装置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可以具备分割部件。所述分割部件可以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可以形成所述缆线收纳部。所述电源电路可以收纳于所述第二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插头也可以旋转自如地与所述壳体连接。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能够调整灯具主体与电源部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第一姿势的图;图3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部的第二姿势的图。

图4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部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部的壳体内部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具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件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射灯轨道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做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照明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照明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安装于可通电的射灯轨道100。以下,在照明装置1安装于射灯轨道100的状态下,将射灯轨道100侧作为照明装置1的上侧,射灯轨道100的相反侧作为照明装置1的下侧。

射灯轨道100具备:轨道主体101、2个导体部103及2个轨道槽104。

轨道主体101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而设置。轨道主体101具备沿着轨道主体10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102。狭缝102形成于轨道主体101的底面。狭缝102与轨道主体101的内部连通。

从外部电源向2个导体部103供应交流电压。2个导体部103配置于轨道主体101的内侧。2个导体部103沿轨道主体101的长边方向延伸。2个导体部103隔着狭缝102而相对。

2个轨道槽104形成于轨道主体101的内侧。2个轨道槽104沿轨道主体101的长边方向延伸。2个轨道槽104隔着狭缝102而相对。2个轨道槽104分别位于2个导体部103的下方。

照明装置1具备:电源部2、缆线3及灯具4。

电源部2具备插头21及壳体22。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2的材料例如使用的是金属。

插头21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射灯轨道100。插头21与射灯轨道100为电气连接及机械连接。

壳体22沿图1的箭头R1所示的方向旋转自如地与插头21连接。也就是说,插头21与壳体22以与轨道主体101的底面正交的轴为轴心P1,而互相自由地旋转。

壳体22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壳体22具备与壳体2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第一侧面22a。第一开口231形成于第一侧面22a的上端部。第一开口231与壳体22的内部连通。缆线3穿插于第一开口23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31从第一侧面22a一端连到另一端而形成。

缆线3将电源部2与灯具4进行电气连接。

灯具4具备配件41、灯臂部42及灯具主体43。

配件41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射灯轨道100。本实施方式中,配件41与射灯轨道100机械连接。

配件41沿图1的箭头R2所示的方向旋转自如地支承灯臂部42。也就是说,灯臂部42以与轨道主体101的底面正交的轴为轴心P2而旋转。配件41具备配件主体411及支承部41a。支承部41a配置于配件41的底面。支承部41a从配件4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

灯臂部42包括基部421和2个灯臂422。基部421由配件41的支承部41a支承而旋转自如。

2个灯臂422从基部421向下方延伸。各灯臂422的前端部422a夹着灯具主体43而相对。各灯臂422的前端部422a将灯具主体43支承为沿图1的箭头R3所示的方向自如地转动。具体地,灯具主体43以连接各灯臂422的前端部422a的直线为轴心而转动。

灯具主体43的内部具备光源。光源例如是在基板上安装了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LED模块。光源经由缆线3被供应直流电压而射出光L。光L例如是光源射出的光中、光束角中心的光。以下,有时将光L出射的方向记载为“射出方向”。射出方向能够通过使灯臂部42沿箭头R2所示的方向旋转来进行调整。并且,射出方向能够通过使灯具主体43沿箭头R3所示的方向转动来进行调整。灯具主体43在光L的射出方向的相反侧与缆线3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电源部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电源部2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地,图2示出使图1所示的壳体22的灯具4侧的端部沿图1及图2所示的箭头R1所示的方向朝前旋转90度时的电源部2。

如图2所示,插头21具备:插头主体211、突起部212、导向部213、连接器部214及操作杆218。

插头主体211大致呈圆筒形状。突起部212设置于插头主体211外周面的上部。

突起部212向插头主体211的径向外侧突出。图2中,将突起部212突出的方向记载为电源部2的前侧,将前侧的相反侧记载为电源部2的后侧。俯视突起部212前侧的周缘时,其外形大致呈半圆形。

导向部213设置于插头主体211的顶面。导向部213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导向部213以其长边方向与参照图1所说明的狭缝102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姿势挿入狭缝102。

连接器部214设置于突起部212的顶面。连接器部214以与突起部212的顶面正交的轴为轴心P4,沿图2的箭头R4所示的方向可自由地转动。连接器部214具备:连接器主体215、2个端子216(2个电极)及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

连接器主体215与突起部212的顶面连接。连接器主体215大致呈圆筒形状。

2个端子216隔着轴心P4相向地设置于连接器主体215外周面的上部。2个端子216分别朝连接器主体215的径向外侧突出。

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隔着轴心P4相向地设置于连接器主体215外周面的底部。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分别向与2个端子216各自所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各连接器支承部217突出于朝同一方向突出的端子216的外侧。

操作杆218设置于突起部212的外周面。操作杆218沿突起部212的外周面滑动自如。连接器部214通过操作杆218的滑动而以轴心P4为中心进行转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218在第一位置S1与第二位置S2之间滑动自如。

接着,参照图1、图3a及图3b,对将插头21安装到射灯轨道1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3a是示出连接器部214的第一姿势的图。具体地,图3a是操作杆218位于第一位置S1的情况下、从上方俯视电源部2的图。图3a中,2个端子216及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的突出方向与导向部213的短边方向一致。图3b是示出连接器部214的第二姿势的图。具体地,其是操作杆218位于第二位置S2的情况下、从上方俯视电源部2的图。图3b中,2个端子216及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的突出方向与导向部213的长边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第二姿势是连接器部214以轴心P4为轴从第一姿势旋转90度的姿势。当操作杆218从图3a所示的第一位置S1滑动至图3b所示的第二位置S2时,连接器部214从图3a所示的第一姿势变为图3b所示的第二姿势。

将插头21安装到图1所示的射灯轨道100的情况下,首先,如图3b所示,将操作杆218移动至第二位置S2,使连接器部214为第二姿势。由此,2个端子216及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的突出方向与导向部213的长边方向一致。其次,以2个端子216的突出方向、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的突出方向及导向部213的长边方向与狭缝102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姿势,将连接器部214挿入狭缝102。接着,使操作杆218从第二位置S2滑动至图3a所示的第一位置S1。由此,连接器部214成为第一姿势。其结果,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分别嵌合于2个轨道槽104,并且,2个端子216分别与2个导体部103接触。2个连接器支承部217分别与2个轨道槽104嵌合,从而插头21与射灯轨道100机械连接。并且,2个端子216分别与2个导体部103接触,从而插头21与射灯轨道100实现电气连接。其结果,来自外部的交流电压被提供给电源部2。

接下来,参照图4,对电源部2的壳体2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电源部2的结构的后视图。

如图4所示,壳体22具有第二侧面22b。第二侧面22b与参照图2所说明的第一侧面22a相对。第二开口232形成于第二侧面22b的上端部。第二开口232与壳体22的内部连通。与第一开口231同样地,第二开口232从第二侧面22b的一端连到另一端而形成。此外,缆线3也可以穿插于第二开口232。

接着,参照图5,对电源部2的壳体2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电源部2的壳体22的内部结构的图。具体地,图5是从正面侧看图2所示的壳体22的内部的图。

如图5所示,电源部2还具备分割部件24及电源电路25。分割部件24及电源电路25配置于壳体22的内部。

分割部件24将壳体22的内部空间220分割。具体地,分割部件24将内部空间220分割为第一空间221和第二空间222。第一空间221位于第二空间222的上方。本实施方式中,分割部件24的材料例如采用的是金属。

缆线3收纳于第一空间22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221形成缆线收纳部。第一空间221与第二开口232连通。并且,第一空间221与参照图1所说明的第一开口231连通。第一空间221中,经由第一开口231能够收放缆线3。例如,电源部2与灯具4之间的距离比缆线3的总长短的情况下,缆线3于电源部2与灯具4之间下垂。第一空间221中能够收纳缆线3下垂的部分(多余部分)。

电源电路25收纳于第二空间222。电源电路25与连接器部214的2个端子216电气连接。当2个端子216分别与射灯轨道100的2个导体部103接触时,交流电压被供应到电源电路25。电源电路25基于交流电压生成直流电压。

并且,电源电路25与缆线3连接。电源电路25经由缆线3将所生成的直流电压提供给灯具4。

接下来,参照图6及图7,对灯具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灯具4的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配件41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具体地,图7是从斜上方看配件41时的图。

如图6所示,灯具主体43以灯臂部42的前端部422a为支点而转动自如。

本实施方式中,2个灯臂422相对于轴心P2例如倾斜45度。由此,使灯具主体43沿图1的箭头R3所示的方向转动时,能够避免灯具主体43与配件41接触。

此外,如图6所示,配件41除了配件主体411以外,还具备配件支承部412。配件主体411大致呈圆筒状。配件支承部412设置于配件主体411的顶面。

如图7所示,配件支承部412具有凸缘部413。凸缘部413大致呈长方形。凸缘部413具有2个嵌合部413a。2个嵌合部413a分别嵌合于参照图1所说明的轨道槽104。

接着,参照图1及图7,对将配件41安装到射灯轨道10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将配件41安装到图1所示的射灯轨道100时,首先,将配件41以凸缘部413的长边方向与狭缝102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姿势,挿入狭缝102。然后,使挿入狭缝102的配件41相对于射灯轨道100旋转90度。由此,2个嵌合部413a与2个轨道槽104嵌合。其结果,配件41与射灯轨道100机械连接。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缆线3将电源部2与灯具4进行电气连接。因此,能够调整电源部2与灯具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配置灯具4的自由度。此外,能够将电源部2和灯具4配置在相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电源部2与灯具4(灯具主体43)之间所产生的热干扰(电源部2的热传递到灯具4及灯具4的热传递到电源部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电源部2设置于远离灯具4的位置。因此,例如,如图8所示,将3台灯具4设置于射灯轨道100的情况下,能够将3台灯具4靠近而设置。此外,靠近而设置的灯具4的数量不限于3台。例如,可以靠近地设置2台或4台以上的灯具4。因此,能够提高配置灯具4的自由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22旋转自如地与插头21连接。因此,能够自由地改变壳体22相对于射灯轨道100的姿势。也就是说,壳体22以壳体22的长边方向与射灯轨道10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姿势而被安装于射灯轨道100。其结果,电源部2占据射灯轨道100的占据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提高灯具4设置于射灯轨道100的自由度。此外,俯视时,占据面积示出射灯轨道100与壳体22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此外,由于电源部2在射灯轨道100中的占据面积变小,所以可以增加可设置于射灯轨道100的灯具4的数量。

此外,在电源部2的设置位置与灯具4的设置位置之间的距离比缆线3的总长短的情况下,缆线3可能会下垂于电源部2与灯具4之间。该情况下,从灯具4射出的光L可能会被下垂的缆线3遮住。也就是说,可能会因缆线3的下垂,而导致产生影子。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经由第一开口231,能够将缆线3的多余部分收纳于壳体22。由此,能够调整缆线3的多余部分的长度。从而能够避免影子的产生。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22的内部空间220被分割部件24分割为第一空间221和第二空间222。缆线3收纳于第一空间221。电源电路25收纳于第二空间222。因此,能够防止电源电路25因与缆线3接触而将热传递至缆线3。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2及分割部件24的材料采用的是金属。金属的比热通常比树脂等小。因此,能够提高壳体22及分割部件24的散热性。其结果,壳体22及分割部件24容易对电源电路25的发热进行散热。

此外,暖空气通常上升。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开口231形成于壳体22所具有的第一侧面22a的上端部(配件41侧)。第二开口232形成于壳体22所具有的第二侧面22b的上端部。因此,因电源电路25的发热而被加热的空气经由第一开口231及第二开口232而被轻易地排出至壳体22的外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开口231及第二开口232分别设置于相对的第一侧面22a及第二侧面22b。因此,在壳体22的内部容易产生对流。其结果,能够将因电源电路25的发热而被加热的空气高效地排出到壳体22的外部。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2个灯臂422支承灯具主体43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灯具主体43可以由1个或3个以上的灯臂来支承。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壳体22上形成2个开口(第一开口231及第二开口23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形成于壳体22的开口的数量不限于2个。例如,形成于壳体22的开口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对开口(第一开口231)从第一侧面22a的一端连到另一端而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多个开口间断地从第一侧面22a的一端形成到另一端。此外,与之同样地,多个开口也可以从第二侧面22b的一端间断地形成到另一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31及第二开口232形成在与壳体2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侧面(第一侧面22a及第二侧面22b)上,但形成第一开口231及第二开口232的侧面不限于与壳体2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侧面。例如,第一开口231及第二开口232也可以形成在与壳体22的短边方向平行的侧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开口形成于壳体22的侧面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开口也可以形成于壳体22的顶面或底面。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3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及短边方向的长度只要是缆线3可穿插的长度即可。此外,第一开口23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及短边方向的长度更优选为大于缆线3的外径。由此,缆线3能够更顺利地经由第一开口231收放于第一空间221。此外,由于第一开口23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及短边方向的长度大于缆线3的外径,因此能够避免缆线3与第一开口231的缘部接触而造成磨损。其结果,能够防止覆盖缆线3的导体的包覆材料损伤。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空间221与第二空间222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空间221与第二空间222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结构。该情况下,壳体22也可以具有与第一空间221连通的开口。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空间221位于第二空间222的上方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空间221也可以位于第二空间222的下方。由此,能够缩短连接电源电路25和插头21的缆线的总长。其结果,能够削减照明装置1的产品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壳体22具备1个分割部件24,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壳体22也可以具备2个以上的分割部件24。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1个灯具4与1个电源部2连接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1个电源部2上连接2个以上的灯具4。具体地,既可以2个以上的灯具主体43并联地与电源电路25连接,也可以2个以上的灯具主体43串联地与电源电路25。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以电源电路25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电源电路25也可以转换交流电压的电压值。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射灯轨道100被供应交流电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射灯轨道100也可以被供应直流电压。该情况下,电源电路25可以转换射灯轨道100所供应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

〔附图标记说明〕

1 照明装置

3 缆线

21 插头

22 壳体

24 分割部件

25 电源电路

41 配件

42 灯臂部

43 灯具主体

100 射灯轨道

221 第一空间(缆线收纳空间)

222 第二空间

231 第一开口

232 第二开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