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散热鳍片的改进结构及其隧道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30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照明设备散热鳍片的改进结构及其隧道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设备散热鳍片的改进结构及其隧道灯。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隧道工程建设很多,照明灯具用量很大,对隧道灯的技术要求较高。随着半导体照明应用的逐渐普及,应用LED光源作为隧道照明灯具也日益广泛。LED照明作为新一代照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LED灯除了作为可视光消耗的能量,其它能量都转换成了热。另外,由于LED封装面积小,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散热少,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热。由此,LED灯对散热的要求更高。传统的LED灯具的散热鳍片大都采用压铸成型的型材制成,其重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重量轻的照明设备散热鳍片的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重量轻的隧道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照明设备散热鳍片的改进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和第三散热鳍片;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由第一本体和多个第一散热条组成,多个第一散热条分别自第一本体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且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二散热鳍片由第二本体和多个第二散热条组成,多个第二散热条分别自第二本体的两侧斜向向下向外延伸且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三散热鳍片由第三本体和多个第三散热条组成,多个第三散热条分别自第三本体的两侧斜向向下向外延伸且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和第三散热鳍片依次固定在一起并皆采用冲压成型,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散热条、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散热条和第三散热鳍片上的第三散热条依次对应,在第一散热条、第二散热条、第三散热条之间形成涡流。

所述的第三散热鳍片上的第三散热条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散热条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依次固定在第三散热鳍片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灯,包括路灯安装架、路灯后盖、路灯面板、灯座、灯源、导热块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所述的路灯安装架的下端铰接在路灯后盖上,路灯后盖扣接在路灯面板上,在路灯后盖和路灯面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散热鳍片固定安装在路灯后盖与路灯面板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导热块设置在导热块内,灯源通过灯座固定安装在路灯面板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和第三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和第三散热鳍片皆采用冲压成型的板材,重量较轻;本实用新型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和第三散热鳍片上的散热条具有不同的斜度,可在各散热条之间形成涡流,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照明设备散热鳍片的改进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第二散热鳍片2和第三散热鳍片3。

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1由第一本体11和多个第一散热条12组成,多个第一散热条12分别自第一本体11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且对称设置。

所述的第二散热鳍片2由第二本体21和多个第二散热条22组成,多个第二散热条22分别自第二本体21的两侧斜向向下向外延伸且对称设置。

所述的第三散热鳍片3由第三本体31和多个第三散热条32组成,多个第三散热条32分别自第三本体31的两侧斜向向下向外延伸且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三散热鳍片3上的第三散热条32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散热鳍片2的第二散热条22的倾斜角度。

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1、第二散热鳍片2和第三散热鳍片3依次固定在一起并皆采用冲压成型,第一散热鳍片1的第一散热条12、第二散热鳍片2的第二散热条22和第三散热鳍片3上的第三散热条32依次对应,在第一散热条12、第二散热条22、第三散热条32之间形成涡流,以提高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依次固定在第三散热鳍片的下方。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隧道灯,包括第一散热鳍片1、第二散热鳍片2和第三散热鳍片3、路灯安装架4、路灯后盖5、路灯面板6、灯座7、灯源8、导热块9。

所述的路灯安装架4的下端铰接在路灯后盖5上,路灯后盖5扣接在路灯面板6上,在路灯后盖5和路灯面板6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散热鳍片1、第二散热鳍片2和第三散热鳍片3依次固定安装在路灯后盖5与路灯面板6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在第一散热鳍片1与第二散热鳍片2之间、第二散热鳍片2和第三散热鳍片3之间设有导热块9,灯源8通过灯座7固定安装在路灯面板6上。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散热鳍片上的散热条具有斜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