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无极性灯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499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色无极性灯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色无极性灯珠。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发光灯珠内部只有一个或者同一种颜色类型的发光二极管,同颜色类型的发光二极管也是以串联的方式设置在灯珠内部,发光较为单一,而且这种灯珠在通电时还要考虑二极管的极性,只能单向通电,否则灯珠不亮,这样设计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无极性灯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色无极性灯珠,包括壳体、以及皆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双色发光组件和基板,所述双色发光组件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双色发光组件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与蓝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相连,绿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相连,以形成并联回路。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双色发光组件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并改变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流模块,所述限流模块与双色发光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限流模块设置为可恢复保险丝或限流电阻。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双色发光组件朝向该通孔的开口。

所述通孔上设置有保护透镜。

所述壳体设置为塑料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相连,绿色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相连,以形成并联回路,可实现灯珠的双向通电,无需考虑发光二极管的极性,并根据不同的通电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发光颜色,灵活多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色无极性灯珠,包括壳体1、以及皆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双色发光组件2和基板,所述双色发光组件2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双色发光组件2包括绿色发光二极管21与蓝色发光二极管22,绿色发光二极管21的正极端与蓝色发光二极管22的负极端相连,绿色发光二极管21的负极端与蓝色发光二极管22的正极端相连,以形成并联回路。当双色发光组件2接入直流电时,不同方向的直流电可导通绿色发光二极管21或蓝色发光二极管22的其中之一,实现亮绿色或亮蓝色;当双色发光组件2接入交流电时,绿色发光二极管21和蓝色发光二极管22同时亮,实现了三种颜色的变化,即绿色、蓝色、绿色和蓝色的混合色。这样设计能够实现灯珠的双向通电,无需考虑发光二极管的极性,并根据不同的通电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发光颜色,灵活多变,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3,所述控制模块3与双色发光组件2电性连接,控制模块3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并改变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向以提供交流电或不同方向的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流模块4,所述限流模块4分别与双色发光组件2、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限流模块4用于在电路导通或关闭的情况下,避免瞬间浪涌电压的产生,以防止电流过大烧坏产品。

所述限流模块4设置为可恢复保险丝或限流电阻。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通孔5,双色发光组件2朝向该通孔5的开口,光线从通孔5处向外部发射,不受壳体1的阻挡,提高了亮度。

所述通孔5上设置有保护透镜6以用于保护双色发光组件2,免受外部的物理碰撞。

所述壳体1设置为塑料壳体,光线可透过塑料壳体向外部发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