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解冻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79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解冻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解冻槽,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经常需要对原料进行解冻,目前解冻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1空气解冻:这种方法不要专门的解冻设备,只需要将食品放在空气中自然解冻,此种方法解冻时间长,效率低,而且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产品质量;2流水水解冻:这种方法也不需要专门的解冻机,只需要将待解冻产品放置在水龙头底下冲,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浪费水资源;3微波解冻:利用电磁波使冷冻食品中的极性分子快速运动,相互碰撞和摩擦产生热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解冻,但是此种解冻方法容易造成细胞内营养物质流失,降低产品质量;4鼓气解冻:将待解冻食品防止在解冻槽内,提供一定温度的热水,利用解冻槽底部的气孔对热水进行鼓气,虽然相对于流水解冻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解冻速率,但是也会造成热水飞溅,破坏现场工作环境;5超声波解冻:利用超声发生器产生的高频振荡电信号,然后由超声波蓄能器转换成高频的机械振动,对水体进行混合和冲击,完成对水中食品的解冻过程,但是此高能振动也会传递给待解冻食品,造成食品破损、食品组织遭到破坏,造成食品浪费和风味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解冻槽,其目的在于:提高解冻效率,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和风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循环解冻槽,包括解冻槽和加热槽,解冻槽与加热槽之间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孔洞用于冷热水对流,所述过滤板侧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加热槽内壁的导槽内,所述隔板可以在导槽内提升和落下,加热槽内设置加热装置,解冻槽内设置有搁架,解冻槽底部设置有排净口和出水口,排净口与排净管连接,排净管上设置有排净阀门,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上部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末端与解冻槽上部连接,所述循环泵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过滤板孔洞设计成上大下小,并以上疏下密排列。

优化的,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出水口处。

为了易于清理,将所述过滤器设计为向上突起的圆弧形状。

所述加热装置与温度控制器连接。

所述加热槽和解冻槽内设置温度计。

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为了便于搅拌,将所述回水管末端通过软管连接一段管壁上具有分布孔的硬管,可以对待解冻食品进行水压冲击解冻。

为了能够快速将解冻槽内水体加热,将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与加热槽连接的补偿管,所述补偿管上设置有补偿阀门。

为了便于清洁,所述循环解冻槽内壁设置有自清洁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单独设置加热槽,避免了加热部件对食品的直接接触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对食品造成破坏;加热槽和解冻槽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可以在导槽内提升和落下,出水管设计成两路,能够迅速提升解冻槽内温度和保持解冻槽内温度恒定,提高解冻效率,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和风味;回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门,可以对待解冻食品进行水压冲击,提高解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1解冻槽、2加热槽、3加热机构、4过滤板、5隔板、6循环泵、7回水管、8补偿管、9排净阀、1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解冻槽,包括解冻槽1和加热槽2,解冻槽1与加热槽2之间设置有过滤板4,过滤板4上设置有孔洞用于冷热水对流,过滤板孔洞设计成上大下小,并以上疏下密排列,过滤板4侧边设置有隔板5,隔板5设置在加热槽2内壁的导槽内,隔板5可以在导槽内提升和落下,2加热槽内设置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与温度控制器连接,解冻槽1内设置有搁架,解冻槽1底部设置有排净口和出水口,排净口与排净管连接,排净管上设置有排净阀门9,出水口上设置有向上突起的过滤器10,出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6,循环泵6上部连接有与解冻槽1相通的回水管7,回水管7上设置有调节阀门,回水管7连通补偿管8,补偿管8与加热槽连通,补偿管8上设置有补偿阀门

工作过程:

将带解冻食品放置在解冻槽1内的搁架上,提升隔板5,加适量冷水,开启加热装置3,升温至预定温度,关闭回流管7上的阀门,打开补偿管8上的阀门,开启循环泵6对解冻槽进行快速加热,当解冻槽内温度到达解冻预定温度时,关闭补偿管8上的阀门打开回流管7上的阀门,加热槽2与解冻槽1内自然换热,当解冻槽1内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放下隔板5,加热槽2与解冻槽1隔绝换热,能够快速降低解冻槽1内的温度,防止温度高对食品造成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