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区应急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312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区应急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区照明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区应急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园区这样的室外场所,在断电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天气较差的情况下,视线太差较为容易发生危险且难以辨认路线。而在室外应对这种应急的情况基本上是通过手电筒或者户外探照灯进行照明,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供个人使用,难以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公告号为CN2058969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应急路灯,该应急路灯包括路灯支架和支撑杆,还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下端的滚轮,路灯支架包括紧固套、路灯连接杆和太阳能连接杆,路灯连接杆一端设有灯体,太阳能连接杆一端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与第一伸缩杆滑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杆,底座上设有电池槽,支撑杆槽和固定槽。

这种应急路灯在路灯无法正常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将应急路灯推到路上暂时替代路灯的工作,但是园区的范围较广,当发生大面积停电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则十分巨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区应急照明装置,这种应急照明装置与路灯一体设置且通过太阳能充电,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区应急照明装置,包括灯杆以及设置于灯杆上的照明灯,所述灯杆上设置有控制照明灯启闭的光传感器,所述灯杆顶端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灯杆上设置有应急灯,所述灯杆上还设置有与应急灯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应急灯与光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灯杆上还设置有调整应急灯移动至最佳照明位置的位移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应急灯与路灯一体设置,当路灯出现故障时应急灯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启动,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路灯的安装中,照明灯由于正对街道,因此照明灯所在的竖直方向为最佳的照明位置,而应急灯初始位置如果初始位置与照明灯位于同一竖直方向,则位于下方灯体均会影响到位于上方的灯体的照明效果,而通过位移机构则有效地使应急灯在需要工作使从其他位置移动至最佳照明位置,进而提高了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杆内轴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位于安装槽内且沿自身轴心线转动的丝杆,所述丝杆转动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应急灯相固定,所述灯杆于应急灯下方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上竖直槽,所述灯杆于照明灯下方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竖直槽,所述上竖直槽的底壁与下竖直槽的顶壁通过呈倾斜向下设置的位移槽相连通,所述上竖直槽、位移槽以及下竖直槽均与固定杆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杆的转动,由于固定杆与上竖直槽、位移槽以及下竖直槽均相匹配,则固定杆能够沿丝杆上下移动,当应急灯启动时,丝杆的转动带动固定杆沿上竖直槽向下移动,再沿着位移槽的倾斜方向移动至照明灯的正下方,进而移动至下竖直槽内,这种移动机构结构简单,且易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竖直槽远离下竖直槽的侧壁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块,所述下竖直槽远离上竖直槽的侧壁也设置有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应急灯的启闭将会通过丝杆带动固定杆从上竖直槽移动至下竖直槽或者从下竖直槽移动至上竖直槽,其中当固定杆脱离位移槽进入上竖直槽或者下竖直槽时,由于位移槽的倾斜设置能够分解固定杆与位移槽之间的挤压力,因此固定杆脱离位移槽会将会瞬间增大对上竖直槽或者下竖直槽的挤压力,通过缓冲块能够有效降低该挤压力对固定杆所带来的损伤,进而增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杆于安装槽的顶壁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杆的电机,所述电机与蓄电池和光传感器均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竖直槽、位移槽以及下竖直槽的存在,安装槽具有渗水的风险,因此将电机设置于丝杆的上端有效避免了该缺陷;同时电机设置于丝杆的上端减小了与蓄电池和光传感器的距离,进而更易于三者之间的布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杆设置有支撑板且蓄电池安装于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还固定有用于保护蓄电池的保护壳,所述太阳能板覆盖于保护壳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壳对蓄电池进行保护,增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太阳能板覆盖于保护壳上方则避免了雨水对保护壳的侵蚀,进一步增长了保护壳对蓄电池的保护时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下端面还设置有与应急灯、电机以及蓄电池电连接的警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应急灯或者电机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警示灯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同时将警示灯设置于支撑板的下端面更加醒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无需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了照明效果;

3.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面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区域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灯座;2、灯杆;3、照明灯;4、光传感器;5、应急灯;6、支撑板;7、蓄电池;8、位移机构;81、电机;82、丝杆;83、固定杆;9、安装槽;10、固定槽;11、上竖直槽;12、下竖直槽;13、位移槽;14、缓冲块;15、太阳能板;16、保护壳;17、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园区应急照明装置,包括灯座1以及轴向固定于灯座1的灯杆2,钉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5。所述灯杆2径向固定有照明灯3以及控制照明灯3启闭的光传感器4,灯杆2还径向设置有与照明灯3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应急灯5,且应急灯5与光传感器4电连接。灯杆2径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为应急灯5供电的蓄电池7,且该蓄电池7与太阳能板15电连接并通过太阳能板15为蓄电池7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应急灯5与光传感器4的电连接、照明灯3与光传感器4的电连接均为现有技术,此不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灯杆2内轴向设置有安装槽9且安装槽9内设置有调整应急灯5移动至最佳照明位置的位移机构8,需要说明的是,路灯在安装后,照明灯3由于正对街道,因此照明灯3所在的竖直方向为最佳的照明位置,而应急灯5初始位置如果初始位置与照明灯3位于同一竖直方向,则位于下方灯体均会影响到位于上方的灯体的照明效果。

结合图1、图3,灯杆2于安装槽9的顶壁径向开设有与安装槽9相连通的固定槽10,位移机构8包括固定于固定槽10内并与蓄电池7电连接以及光传感器4电连接的电机81,且电机81驱动有在安装槽9内沿自身轴心线转动的丝杆82。丝杆82转动套接有固定杆83且固定杆83的一端与应急灯5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灯杆2于应急灯5下方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上竖直槽11,灯杆2于照明灯3下方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竖直槽12,其中上竖直槽11的底壁与下竖直槽12的顶壁通过呈倾斜向下设置的位移槽13相连通,而上竖直槽11、位移槽13以及下竖直槽12均与固定杆83相匹配。

结合图3、图4,当光传感器4检测到黑夜时,而照明灯3未亮,则输送信号至控制电路点亮应急灯5,以上为现有技术,此不赘述。应急灯5启动时,同时启动电机81驱动丝杆82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杆83与应急灯5沿上竖直槽11、位移槽13以及下竖直槽12的轨迹移动至照明灯3下方的最佳照明位置,当黑夜结束或照明灯3被修好后,电机81反转带动应急灯5复位。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电机81的驱动以及上述条件下的反向驱动亦为现有技术,此不赘述。

优选的是,上竖直槽11远离下竖直槽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块14,下竖直槽12远离上竖直槽11的侧壁也固定连接有缓冲块14。丝杆82带动固定杆83从上竖直槽11移动至下竖直槽12或者从下竖直槽12移动至上竖直槽11,其中当固定杆83脱离位移槽13进入上竖直槽11或者下竖直槽12时,由于位移槽13的倾斜设置能够分解固定杆83与位移槽13之间的挤压力,因此固定杆83脱离位移槽13会将会瞬间增大对上竖直槽11或者下竖直槽12的挤压力,通过缓冲块14能够有效降低该挤压力对固定杆83所带来的损伤,进而增长使用寿命。

如图1、图3所示,支撑板6的上端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蓄电池7的保护壳16,且太阳能板15覆盖于保护壳16上方。通过保护壳16对蓄电池7进行保护,增长了蓄电池7的使用寿命,而太阳能板15覆盖于保护壳16上方则避免了雨水对保护壳16的侵蚀,进一步增长了保护壳16对蓄电池7的保护时限。

支撑板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警示灯17,该警示灯17与应急灯5、电机81以及蓄电池7均电连接。当应急灯5或者电机81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警示灯17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同时将警示灯17设置于支撑板6的下端面更加醒目。其中,警示灯17与应急灯5、电机81的电连接以及当应急灯5或者电机81出现故障时,警示灯17开始工作为现有技术,此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