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5993发布日期:2018-11-23 19:1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带灯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种照明灯具也层出不穷。但是目前的照明灯具的光线普遍是向周围进行扩散的,影响过大,而且光线较强,比较刺眼,不利于婴幼儿睡觉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灯机器人,不但光线是向下照射,影响小,而且将发光装置设置成环形,可以有效减少发光面积,从而减弱光线,避免刺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灯机器人,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外壳上部的底面与外壳下部的上端面连接,外壳上部的底面面积大于外壳下部上端面的面积,外壳上部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发光装置,所述环形发光装置围绕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的连接处,外壳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环形发光装置的控制电路板,环形发光装置连接到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为空心腔体,外壳上部的内腔和外壳下部的内腔相连通,外壳上部内腔设置有外放喇叭,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下部的内腔,外放喇叭连接到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外壳本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合围固定形成外壳本体,第一外壳设置有显示面板,第二外壳设置有出声孔,外壳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关于外壳本体上端面中心对称的触角,所述触角两头大中间小且上端为球体。

进一步,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隔离成两个空间,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下部与隔离板之间,环形发光装置设置于隔离板上方并穿过隔离板,所述环形发光装置由两个半环形发光装置合围形成。

进一步,外壳下部设置有多个功能键和固定壳套,功能键穿过固定壳套和外壳下部连接到控制电路板,固定壳套的两侧设置有通孔,外壳下部的两侧向外凸起穿过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带灯机器人,本实用新型不但光线是向下照射,影响小,而且将发光装置设置成环形,可以有效减少发光面积,从而减弱光线,避免刺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带灯机器人,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外壳上部的底面与外壳下部的上端面连接,外壳上部的底面面积大于外壳下部上端面的面积,外壳上部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发光装置1,所述环形发光装置1围绕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的连接处,外壳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环形发光装置1的控制电路板2,环形发光装置1连接到控制电路板2。本实用新型不但光线是向下照射,影响小,而且将发光装置设置成环形,可以有效减少发光面积,从而减弱光线,避免刺眼。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为空心腔体,外壳上部的内腔和外壳下部的内腔相连通,外壳上部内腔设置有外放喇叭3,控制电路板2设置于外壳下部的内腔,外放喇叭3连接到控制电路板2。所述外壳本体包括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合围固定形成外壳本体,第一外壳4设置有显示面板6,第二外壳5设置有出声孔7,外壳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关于外壳本体上端面中心对称的触角8,所述触角8两头大中间小且上端为球体。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板9,隔离板9将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隔离成两个空间,控制电路板2设置于外壳下部与隔离板9之间,环形发光装置1设置于隔离板9上方并穿过隔离板9,所述环形发光装置1由两个半环形发光装置1合围形成。外壳下部设置有多个功能键10和固定壳套11,功能键10穿过固定壳套11和外壳下部连接到控制电路板2,固定壳套11的两侧设置有通孔,外壳下部的两侧向外凸起穿过通孔。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