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3701发布日期:2019-03-02 01:5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



背景技术:

交互智能平板是一种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电视、电脑、投影机、电子白板、音响、视频会议终端等多种功能,非常适用于群体沟通场合。此外,交互智能平板的诞生,还解决了会议中对远程音视频沟通、各种格式会议文档高清晰显示、视频文件播放、现场音响、屏幕书写,以及文件的标注、保存、打印和分发等系统化会议需求,因此,智能交互平板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和商业展示等领域。

其中,背光模组是交互智能平板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为交互智能平板提供了充足且均匀的光源。背光模组一般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扩散板、反射片和发光源等。通常,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板上设有折弯部,以将扩散板定位并固定在背板上,从而防止交互智能平板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扩散板发生移位而影响交互智能平板的光学画面品质。但是,由于背板上的折弯部受加工工艺的限制,背板上的折弯部的切断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毛刺,从而导致在运输的过程中,当扩散板与折弯部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扩散板受到磨损,进而导致交互智能平板整机的光学画面品质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以解决在运输的过程中,现有的背光模组由于背板上的折弯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毛刺,从而导致与折弯部发生碰撞的扩散板受到磨损的技术问题,以确保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的上方,所述背板上设有向上弯折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中部上设有沿所述扩散板的方向延伸的凸台,所述扩散板的侧面抵靠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台的端面与所述扩散板的侧面之间设有舌片,所述舌片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所述扩散片的侧面抵靠在所述舌片的另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反射片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舌片设于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一端的边缘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舌片与所述反射片一体成型,所述反射片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一端的边缘向上折弯形成所述舌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射片上的一端上设有挂耳,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挂耳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舌片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射片与所述背板的形状相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背板靠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上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弯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管,所述灯管连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连接在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扩散板,扩散板设于背板的上方,背板上设有向上弯折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中部上设有沿扩散板的方向延伸的凸台,扩散板的侧面抵靠在凸台的端面上。通过在第一折弯部的中部设置沿扩散板的方向延伸的凸台,使得扩散板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两端的切断面,以避免扩散板与第一折弯部上的毛刺接触,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扩散板与第一折弯部发生碰撞时,扩散板由于被第一折弯部上的毛刺磨损而导致扩散板受损,进而确保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背板;11、第一折弯部;111、凸台;12、第二折弯部;2、扩散板;3、反射片;31舌片;32、第一通孔;33、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的描述都是针对图1进行限定的,当所述背光模组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和扩散板2,所述扩散板2设于所述背板1的上方,所述背板1上设有向上弯折的第一折弯部11,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中部上设有沿所述扩散板2的方向延伸的凸台111,所述扩散板2的侧面抵靠在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中部设置沿所述扩散板2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凸台111,使得所述扩散板2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两端的切断面,以避免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接触,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时,所述扩散板2由于被所述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磨损而导致所述扩散板2受损,进而确保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设于所述背板1上的所述第一折弯部11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折弯部11均布于所述扩散板2的四周,以将所述扩散板2定位并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有效地避免由于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而导致所述扩散板2受到磨损,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与所述扩散板2的侧面之间设有舌片31,所述舌片3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上,所述扩散片2的侧面抵靠在所述舌片31的另一端上。由于所述凸台111的端面存在一定的粗糙度,在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抵靠在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上的所述扩散板2受到磨损,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与所述扩散板2的侧面之间设置所述舌片31,以避免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凸台111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在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时,所述扩散板2受到所述凸台111的端面的磨损。此外,通过在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与所述扩散板2的侧面之间设置所述舌片31,以进一步确保能够避免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接触,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扩散板2受到磨损,进而确保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舌片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确保所述舌片31能够避免由于所述凸台111的端面存在一定的粗糙度,而导致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的所述扩散板2受到磨损即可。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所述背光模组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所述舌片31应为不易破损、不易掉粉且不易吸收粉尘的材料。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确保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3,所述反射片3设于所述背板1和所述扩散板2之间,所述反射片3上设有第一通孔32,所述舌片31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2靠近所述扩散板2的一端的边缘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2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部1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2。通过在所述背板1和所述扩散板2之间设置所述反射片3,以将发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整个屏幕中,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以确保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此外,通过在所述反射片3上设置所述第一通孔32,并使所述第一折弯部1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2,以将所述反射片3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此时,所述舌片31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2靠近所述扩散板2的一端的边缘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2的上方,从而确保所述扩散板2的侧面能够通过所述舌片31抵靠在所述凸台111的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舌片31与所述反射片3一体成型,所述反射片3自所述第一通孔32靠近所述扩散板2的一端的边缘向上折弯形成所述舌片31。通过使所述反射片3自所述第一通孔32靠近所述扩散板2的一端的边缘向上折弯形成所述舌片31,以简化所述舌片31的设计、加工工艺以及装配,从而降低所述背光模组的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所述反射片3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3上的一端上设有挂耳33,所述第一通孔32位于所述挂耳33上。通过在所述反射片3上设置所述挂耳33,并使所述第一通孔32位于所述挂耳33上,以便于通过所述挂耳33将所述反射片3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反射片3发生相对位移而影响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画面视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所述反射片3能够牢靠地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所述挂耳33为多个,相应地,所述第一通孔32为多个。所述反射片3通过多个所述挂耳33牢靠地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更进一步确保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时,所述扩散板2由于被所述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磨损而导致所述扩散板2受损,本实施例中所述舌片3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尺寸相匹配。通过将所述舌片31的尺寸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尺寸相匹配,以确保能够避免所述扩散板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接触,从而确保有效地避免所述扩散板2由于被所述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磨损而导致所述扩散板2受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给所述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以照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整个屏幕,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管,所述灯管连接在所述背板1的底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具有良好的画面视觉效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3与所述背板1的形状相匹配。通过将所述反射片3的形状设置成与所述背板1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反射片3能够充分地将所述背板1上的所述灯管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整个屏幕中,从而确保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具有良好的画面视觉效果。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固定在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靠近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一端上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弯部12。通过在所述背板1靠近所述第一折弯部11的一端上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弯部12,以增强所述背板1的强度,从而便于通过所述第二折弯部12将所述背光模组固定在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内部。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连接在所述壳体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和扩散板2,扩散板2设于背板1的上方,背板1上设有向上弯折的第一折弯部11,第一折弯部11的中部上设有沿扩散板2的方向延伸的凸台111,扩散板2的侧面抵靠在凸台111的端面上。通过在第一折弯部11的中部设置沿扩散板2的方向延伸的凸台111,使得扩散板2远离第一折弯部11的两端的切断面,以避免扩散板2与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接触,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扩散板2与第一折弯部11发生碰撞时,扩散板2由于被第一折弯部11上的毛刺磨损而导致扩散板2受损,进而确保交互智能平板整机具有良好的光学画面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