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2410发布日期:2019-07-10 10:2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具体涉及一种LED筒灯。



背景技术:

LED灯具因其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保护视力,健康环保,光效高和安全等优点,已成为了照明领域的发展新趋势,而LED筒灯作为一种特别的LED灯具,不仅继承了上述优势,而且由于其是嵌入安装到天花板内的,更具隐蔽性,可以保证天花板的美观。

但是现有的LED筒灯,其用于进行电源转换的驱动控制器和LED筒灯的主体部分是通过较为固定且不易拆分的连接结构进行电气连接的,例如通过螺母及电连接线进行连接的,这样就会导致一旦LED筒灯的驱动控制器出现问题时,对驱动控制器的拆卸更换过程十分麻烦,不易进行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筒灯,以解决在现有的LED筒灯结构中,一旦LED筒灯的驱动控制器出现问题时,对驱动控制器的拆卸更换过程十分麻烦,不易进行维修更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筒灯,包括LED光源组件、驱动控制器和筒灯灯体,所述LED光源组件内设于所述筒灯灯体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器上设置有第一电性接触部与第二电性接触部;所述筒灯灯体设有一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有第三电性接触部与第四电性接触部;所述第三电性接触部与所述LED光源组件电气连接;所述第四电性接触部为市电电源输入端;

所述驱动控制器安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与所述第三电性接触部通过触接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与所述第四电性接触部通过触接实现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性接触部包括:金属触点和/或石墨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性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具有弹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性接触部和所述第四电性接触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控制器的两个不同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控制器为卡片式驱动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筒灯灯体上与所述LED光源组件内设位置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筒灯灯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背向所述筒灯灯体。

进一步的,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反射杯和LED光源;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反射杯内侧,所述LED光源产生的部分光通过反射杯反射发出;

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反射杯外侧或所述LED光源后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反射杯外侧,所述安装槽在槽口位置具有一向内延伸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卡合内延凸起,所述驱动控制器通过所述卡合内延凸起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槽口面向所述反射杯;

所述LED光源组件与所述筒灯灯体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LED光源后面,所述安装槽在槽口位置具有一向内延伸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卡合内延凸起,所述驱动控制器通过所述卡合内延凸起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槽口面向所述LED光源;

所述LED光源与所述筒灯灯体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所述第三电性接触部设置于所述LED光源上,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的第一电性接触部通过触接实现电气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筒灯,通过在筒灯灯体上设置一个与驱动控制器相匹配,用于安放驱动控制器的安装槽;在安装槽上设置第三电性接触部与第四电性接触部,使第三电性接触部与LED光源组件电气连接,第四电性接触部与市电连接;同时在驱动控制器上设置第一电性接触部与第二电性接触部,使第一电性接触部与第三电性接触部通过触接实现电气连接,第二电性接触部与第四电性接触部通过触接实现电气连接。这样,由于驱动控制器和LED筒灯的其他组件之间是通过设置的电性接触部的触接从而实现的电气连接,一旦驱动控制器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将驱动控制器取出进行更换,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诸如拆断连接线等操作,十分简便,同理,在安装时也只需直接将驱动控制器安放入LED筒灯的安装槽中即可,不需要再额外的进行电线连接等操作,简化了对驱动控制器的维修更换过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筒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槽的一种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槽的另一种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装槽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LED筒灯结构示意图,包括驱动控制器11和筒灯灯体12,其中:在筒灯灯体12内还设置有用于发光的LED光源组件,该LED光源组件设置于筒灯灯体12的一侧,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筒灯灯体12设置有LED光源组件的一侧是LED筒灯安装之后露出用于照明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定义为LED筒灯的正面。

在筒灯灯体12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安放驱动控制器11的安装槽121,该安装槽121的形状、尺寸大小等与驱动控制器11的形状、尺寸大小等相匹配。例如,可以设置安装槽121的槽体形状与驱动控制器11的整体形状相同,安装槽121的尺寸大小与驱动控制器11的尺寸大小也相同,从而保证安装槽121可以完整容纳下驱动控制器11。

又例如,可以设置安装槽121的槽体形状与驱动控制器11的整体形状相同,而安装槽121的尺寸大小略小于驱动控制器11的尺寸大小,这样在将驱动控制器11安放到安装槽121内时,可以使安装槽121的槽体对驱动控制器11形成紧密配合,不易脱落。更具体的,可以设置安装槽121的上边缘轮廓尺寸等于或略大于驱动控制器11的尺寸大小,设置安装槽121的中部及底部边缘轮廓尺寸略小于驱动控制器11尺寸,从而确保驱动控制器11可以很容易的安放到安装槽121内。事实上,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实现驱动控制器11的取出,可以设置安装槽121的槽体深度小于驱动控制器11的厚度。

在安装槽121上,设置有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与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一端和LED光源组件电气连接,具体的,可以在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一端通过一根电连接线实现与LED光源组件的连接;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一端作为市电电源输入端,可以实现LED筒灯对市电电源的接入,具体的,可以在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一端连接一根市电电源连接线,在需要接入市电电源的时候,将该市电电源连接线与市电电源连接起来即可。

在驱动控制器11上,设置有第一电性接触部111与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应当注意的是,第一电性接触部111所设置的位置是与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电性接触部112所设置的位置是与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位置相对应的。也即当驱动控制器11安放于安装槽121上时,第一电性接触部111与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位置相互叠合,第一电性接触部111与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之间实现触接;第二电性接触部112与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位置相互叠合,第二电性接触部112与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之间实现触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个电性接触部均是由导电金属、或导电石墨等导电材料制成,故而当第一电性接触部111与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之间触接时,即可实现驱动控制器11与LED光源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当第二电性接触部112与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之间触接时,即可实现对驱动控制器11的市电电源接入。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制作各个电性接触部的导电材料可以相同,例如都采用导电金属制成;制作各个电性接触部的导电材料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二电性接触部112采用导电金属制成,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采用石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电性接触部可以设置为触点的形式,例如设置为金属触点、石墨触点等。在设置电性接触部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触点即作为一个电性接触部,也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触点共同构成一个电性接触部。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电性接触部的触点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构成电性接触部的触点可以均是金属触点,也可以均是石墨触点,还可以一部分为金属触点,一部分为石墨触点。

下面以电性接触部为金属触点为例,对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进行示例说明:

设置第一电性接触部111的金属触点个数与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金属触点个数相匹配,例如个数相同;设置第二电性接触部112的金属触点个数与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金属触点个数相匹配,例如个数相同,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相应电性接触部在触接时的电气连接的良好性。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金属触点个数可以与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金属触点个数不同,例如设置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的金属触点个数为3个,设置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金属触点个数为5个。

本实施例中,设置为电性接触部的各个金属触点可以是诸如金、银、铜、铝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事实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于成本、导电率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设置金属铜片作为电性接触部。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设置方法同样适用于电性接触部为石墨触点或一部分金属触点、一部分石墨触点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一种较好的触点设置方式是:设置相应的触点存在对应的配合结构。例如,可以设置构成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二电性接触部112的所有金属触点为金属凸起,设置构成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的金属触点为形状大小与前述金属凸起相匹配的金属凹陷。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各电性接触部时,为使相应的电性接触部在触接时能够更好地接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较为良好的电性连接效果,可以设置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所述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具有弹性结构,也即设置在安装槽的电性接触部具有弹性结构,例如,设置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二电性接触部112为弹簧触点或金属弹片。

可以设置驱动控制器11上的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为非弹性的金属触点或石墨触点,此时驱动控制器11安放于安装槽121中时,由于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具有弹性,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在触接时即可形成紧密性触接,有力保证了触接的有效性。

事实上,在设置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时,也可以设置其具有弹性结构,例如设置为金属弹片,这样在第一电性接触部111和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第二电性接触部112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在触接时,触接双方都会产生一个回弹力,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触接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都设置在驱动控制器11的一个面上,此时为保证用户拿到驱动控制器11即可进行正确位置的安放,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在驱动控制器11上可以在非中心对称的位置处进行设置,例如在驱动控制器11的一个面的一个角上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用户拿到驱动控制器11即可进行正确位置的安放,还可以将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面上,例如将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设置于驱动控制器11的底面,将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设置于驱动控制器11的一个侧面,则此时用户在将驱动控制器11安放到安装槽121时,只存在唯一的位置使驱动控制器11上的两个电性接触部可以与安装槽121上的两个电性接触部对应触接。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设置在驱动控制器11的相对的两个面上,此时为保证用户拿到驱动控制器11即可进行正确位置的安放,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在驱动控制器11上的位置应保证非中心对称,例如,将第三电性接触部1211和第四电性接触部1212分别设置在驱动控制器11相对两个面的相对两个角上。

本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器11可以设置为块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片状结构,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简化驱动控制器11的安放与取出过程,可以设置驱动控制器11为卡片式驱动控制器,例如设置卡片式的LED驱动器作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器使用,以实现对接入的市电电源的转换。利用卡片式的LED驱动器的小巧、易携带等特性,可以使得安装槽等部件在设置时更加小型化,同时也使得在进行驱动控制器的取用/安放时,更为轻松,快捷。

本实施例中,对于安装槽的设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安装槽设置于筒灯灯体上与LED光源组件内设位置相对的一侧,也即将安装槽设置于LED筒灯的背面。

此时,可以设置安装槽与筒灯灯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槽口位置面向筒灯灯体外,即背向筒灯灯体,以便用户将LED筒灯取下后,可以直接进行驱动控制器的取用/安放。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安装槽为与筒灯灯体相独立的一个组件,仅是固定于筒灯灯体上的,此时可以设置安装槽相对于筒灯灯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卸关系,这样即对安装槽的槽口位置不做限定,其可以面向筒灯灯体,在进行驱动控制器的取用/安放可先将安装槽拆下进行。

本实施例中,槽口位置面向筒灯灯体外时,一种可行的安装槽设置方式是,参见图2,设置一个可以与安装槽相互配合,从而固定驱动控制器的安装盖,以保证驱动控制器安放于安装槽中之后,各个电性接触部之间的触接良好。

此种设置方式中:包括一个与安装槽22相匹配的安装盖21,安装盖21一端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圆形凸起211,同时在安装槽2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圆形凸起匹配的凹槽221,其中,圆形凸起211与凹槽221相互配合实现安装槽22与安装盖21之间的连接,同时保证安装盖21可以通过圆形凸起211与凹槽221之间的配合自由转动。

本设置方式中,圆形凸起211的形状及尺寸大小可以与凹槽221的形状及尺寸大小相同。同时,两圆形凸起211的位置应当对称。

本设置方式中,安装盖21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卡合凸起212,安装槽22对应位置设置有一个与该卡合凸起212相匹配的卡合凹槽222,在将驱动控制器11安放入安装槽22之后,闭合安装盖21,此时卡合凸起212会与卡合凹槽222卡合,从而将驱动控制器11固定在安装盖21与安装槽22之间,从而各个电性接触部之间可以进行良好地触接。

应当理解的是,为保证安装盖21与安装槽22之间闭合时的紧密性,还可以在安装盖21和安装槽22上设置螺丝孔,通过螺丝钉进行紧固。

本实施例中,槽口位置面向筒灯灯体外时,另一种可行的安装槽设置方式是,参见图3,包括一个与安装槽32相匹配的安装盖31,安装盖31的两侧具有凸起的滑动沿311,安装槽32具有与该滑动沿311相匹配的凹陷滑槽321,安装盖31通过滑动沿311可在安装槽32的凹陷滑槽321内自由滑动。

本设置方式中,在安装盖31的插入端还设有一个卡位凸起,在安装槽32的对应位置设有一个与该卡位凸起形状、尺寸大小等都相匹配的卡位凹槽,当安装盖31滑动到安装槽32的凹陷滑槽内时,该卡位凸起可以和该卡位凹槽卡合,使得安装盖31与安装槽32之间通过卡合固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LED光源组件中包括有:反射杯和LED光源。其中,LED光源设置于反射杯内侧,LED光源产生的光中,一部分直接发送,另一部分则通过反射杯反射发出,从而实现照明。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安装槽的设置,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安装槽设置于反射杯外侧的筒灯灯体内的其余位置,或设置于LED光源的后面位置。

此时,为便于用户对安装于安装槽内的驱动控制器进行拆卸,可以设置LED光源组件或LED光源与筒灯灯体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例如可以为卡扣结构、或螺旋卡位结构等。

具体的,在将安装槽设置于LED光源的后面位置时,可以设置LED光源与筒灯灯体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也即LED光源可以单独拆卸出来,此时对反射杯是否可从筒灯灯体内拆卸下来不做限定。

此时,可以将安装槽的槽口面向反射杯或LED光源设置,这样在用户拆卸下LED光源组件或LED光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槽口进行取出或安放驱动控制器的操作。

对于上述安装槽的槽口面向反射杯或LED光源的设置,由于LED筒灯常用于安放在房屋天花板内,故槽口面向反射杯或LED光源时,槽口方向实际上是向下的,因此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安放好的驱动控制器从安装槽中滑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安装槽的具体设置结构可以参见图4,包括:安装槽41具有一向内延伸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卡合内延凸起411,驱动控制器11通过该卡合内延凸起411卡合固定于安装槽41内。应当理解的是,为保证驱动控制器11可以较容易的放入安装槽41内进行卡合固定,卡合内延凸起411的边角可以设置为圆润的形状,例如圆环形。

应当注意的是,在安装槽设置于LED光源后面时,一种较优的设置方式是:在安装槽上仅设置第四电性接触部,将第三电性接触部设置于LED光源上,同时将第一电性接触部设置于驱动控制器安放时不与安装槽槽体接触的一个面上。这样,当驱动控制器安放好后,驱动控制器通过第一电性接触部与LED光源上的第三电性接触部直接触接,实现了驱动控制器与LED光源之间的直接连接,不需要再在安装槽和LED光源之间设置连接线,这样在拆卸LED光源时也更为方便。同时,在进行驱动控制器的更换维修时,可以直接将LED光源从LED筒灯上拆卸下来,再从安装槽的槽体中取出/安放驱动控制器,而不需要将整个LED筒灯都拆卸下来再取出/安放驱动控制器,用户操作更加的便捷。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安装槽与筒灯灯体之间为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此时在进行驱动控制器的更换维修时,可以将安装槽整体拆卸下来,再将驱动控制器从安装槽的槽体内取出。这样可以避免驱动控制器处于筒灯灯体内时,驱动控制器不好取出或安放的问题。也即,本实施例中安装槽可以是直接在筒灯灯体上进行开槽得到,也可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组件与筒灯灯体并列单独存在。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有的安装槽及其相关部件的设置方式仅为本实施例中所示例的部分设置方式,事实上,只要通过安装槽及其相关部件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对驱动控制器进行固定的安装槽设置结构,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筒灯,通过驱动控制器上以及安装槽上的相应的电性接触部之间的触接,实现了市电电源与驱动控制器之间、驱动控制器与LED光源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同时通过安装槽对驱动控制器进行了固定安放,保证了各个电性接触部之间的触接的良好,保障了LED筒灯的正常工作。当驱动控制器出现问题时,由于驱动控制器和LED筒灯的其他组件之间是通过设置的电性接触部的触接从而实现的电气连接,则可以直接将驱动控制器进行取出更换,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诸如拆断连接线等操作,十分简便,同理,在安装时也只需直接将驱动控制器安放入LED筒灯的安装槽中即可,不需要再额外的进行电线连接等操作,简化了对驱动控制器的维修更换过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满意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