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2767发布日期:2019-09-17 21:1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灯具与灯座安装时是拿着灯具接线或者安装底盘后再接线,再装灯罩。其具有如下缺陷:其一、安装麻烦,接线、安装底盘、安装灯罩等需要分步完成,并且灯具灯体不能整体安装,需要先安装度盘后再安装灯具灯体;其二、灯具灯体在安装之后,稳固性较差;其三、灯具在安装之后,零线、火线的接触不够紧密,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其四、现有技术中最大的问题是零线与火线的导电片或导电接头暴露于外,工人在安装灯具时,容易触碰到零线与火线的导电片或导电接头,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该灯具安装装置能快速完成安装或拆卸,安装拆卸方便,安装稳固性好,零线、火线的导电片接触优良,且导电片隐藏于导电片隔壁之内,工人不易触碰到导电片,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盒,第一导电盒之内设置有弹性接地组件;沿着第一导电盒下端的圆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导电片导向口、第一导电片隔壁、第一固定片导向口、第一固定片隔壁、第二导电片导向口、第二导电片隔壁、第二固定片导向口及第二固定片隔壁;所述第一导电片隔壁之内的上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隔壁之内的上侧安装有第二导电片;

第二导电盒,第二导电盒上侧设置有与弹性接地组件相弹性配合的接地金属面,沿着第二导电盒上端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折弯导电片、第一固定片、第二折弯导电片及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折弯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导向口及第一导电片隔壁相对应,第一折弯导电片能从第一导电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一导电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折弯导电片钩住第一导电片的上侧反向接触导电;所述第一固定片与第一固定片导向口及第一固定片隔壁相对应,第一固定片能从第一固定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一固定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固定片与第一固定片隔壁相固定;所述第二折弯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及第二导电片隔壁相对应,第二折弯导电片能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二导电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二折弯导电片钩住第二导电片的上侧反向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及第二固定片隔壁相对应,第二固定片能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二固定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二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隔壁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盒的上侧设有金属上盖,所述金属上盖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固定耳,两个金属固定耳的下端分别具有加强折角;其中一个金属固定耳的加强折角位于第一固定片隔壁之内侧,另一个金属固定耳的加强折角位于第二固定片隔壁之内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接地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弹性接地组件分别包括弹簧、接地铜柱及铜柱孔,所述弹簧安装于铜柱孔内,弹簧的上端与金属上盖相接触,弹簧的下端与接地铜柱的上端相连接,接地铜柱的下端向下伸出,用于与第二导电盒的接地金属面相弹性接触,接地铜柱的下端具有圆弧形凸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盒设有两个塑胶固定器,两个塑胶固定器之内分别设有定位槽;其中一个塑胶固定器的定位槽卡入所述第一导电片,并通过螺丝固定;另一个塑胶固定器的定位槽卡入所述第二导电片,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分别为具有弹性的铜导电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盒包括两根电线、接线座及五金接地片,其中一根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电片和接线座,另一根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导电片和接线座,接线座还设有地线孔,地线孔中插设所述五金接地片,五金接地片的一端通过螺丝与金属上盖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接线座的下侧安装有塑胶盖,塑胶盖的一端设有 “U”型卡扣,用于接线时拆卸和安装塑胶盖。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盒的上侧设置有五金加强片,所述接地金属面位于五金加强片的上侧,所述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分别一体成型于五金加强片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片导向口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第一导电片隔壁与第二导电片隔壁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所述第一固定片导向口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第一固定片隔壁与第二固定片隔壁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所述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导电片及第二折弯导电片的下侧分别设有一塑胶压盖,并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导电盒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盒之外套装有灯具灯体;所述第一固定片隔壁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固定片松脱的倒扣,所述第二固定片隔壁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固定片松脱的倒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灯具时,只需将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的位置对准,然后按压并正向旋转第二导电盒即完成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在拆卸灯具时,只需要按压并反向旋转第二导电盒即完成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的安装,安装拆卸非常方便;其二、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灯具之后,第一固定片从第一固定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一固定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固定片与第一固定片隔壁相固定;第二固定片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二固定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二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隔壁相固定,因此,灯具安装非常稳固;其三、第一折弯导电片能从第一导电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一导电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折弯导电片钩住第一导电片的上侧反向接触导电;第二折弯导电片能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旋转至第二导电片隔壁中,在弹性接地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二折弯导电片钩住第二导电片的上侧反向接触导电,因此,接触导电性非常优良;其四、第一导电片隔壁之内的上侧安装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隔壁之内的上侧安装第二导电片,即第一导电片藏于第一导电片隔壁之内,第二导电片藏于第二导电片隔壁之内,工人很难触碰到导电片,安全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分散结构图。

图2为第一导电盒的分散结构图。

图3为第二导电盒的分散结构图。

图4为第一导电盒锁于天花板或墙体之上,第二导电盒推入第一导电盒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的纵剖视图。

图6为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安装之后的整体结构图及局部剖视图之一。

图7为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安装之后的整体结构图及局部剖视图之二。

图8为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安装示意图。

图9为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拆卸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吸顶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文中“上端”、“下端”等方向性用语仅是基于附图,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反向导电结构的灯具安装装置,包括:

第一导电盒1,第一导电盒1之内设置有弹性接地组件101;沿着第一导电盒1下端的圆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导电片导向口102、第一导电片隔壁103、第一固定片导向口104、第一固定片隔壁105、第二导电片导向口106、第二导电片隔壁107、第二固定片导向口108及第二固定片隔壁109;所述第一导电片隔壁103之内的上侧安装有第一导电片110,所述第二导电片隔壁107之内的上侧安装有第二导电片111,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11分别连接零线及火线;

第二导电盒2,第二导电盒2上侧设置有与弹性接地组件101相弹性配合的接地金属面201,沿着第二导电盒2上端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折弯导电片202、第一固定片203、第二折弯导电片204及第二固定片205;所述第一折弯导电片202与第一导电片导向口102及第一导电片隔壁103相对应,第一折弯导电片202能从第一导电片导向口102旋转至第一导电片隔壁103中,在弹性接地组件101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折弯导电片202钩住第一导电片110的上侧反向接触导电;所述第一固定片203与第一固定片导向口104及第一固定片隔壁105相对应,第一固定片203能从第一固定片导向口104旋转至第一固定片隔壁105中,在弹性接地组件101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一固定片203与第一固定片隔壁105相固定;所述第二折弯导电片204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106及第二导电片隔壁107相对应,第二折弯导电片204能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106旋转至第二导电片隔壁107中,在弹性接地组件101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二折弯导电片204钩住第二导电片111的上侧反向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固定片205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108及第二固定片隔壁109相对应,第二固定片205能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108旋转至第二固定片隔壁109中,在弹性接地组件101的弹性作用力下,第二固定片205与第二固定片隔壁109相固定。

如图4所示,当第一导电盒1锁于天花板或墙体时,第二导电盒2向上推动,第二导电盒2有倒角209,第一导电盒1有倒角123,此两倒角很方便的让第二导电盒2进入第一导电盒1内腔。

如图1-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盒1的上侧设有金属上盖112,所述金属上盖112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固定耳,两个金属固定耳的下端分别具有加强折角113、114;其中一个金属固定耳的加强折角113位于第一固定片隔壁105之内侧,另一个金属固定耳的加强折角114位于第二固定片隔壁109之内侧。这样,当第一固定片203从第一固定片导向口104旋转至第一固定片隔壁105中时,第一固定片203与第一固定片隔壁105中的加强折角113相固定,从而使第一固定片203与第一固定片隔壁105的安装固定得到进一步加强;同理,当第二固定片205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108旋转至第二固定片隔壁109中时,第二固定片205与第二固定片隔壁109中的加强折角114相固定,从而使第二固定片205与第二固定片隔壁109的安装固定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为增加金属上盖112的稳固性,金属上盖112通过四颗螺丝锁固于第一导电盒1的上侧。

如图1、2、5所示,所述弹性接地组件10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弹性接地组件101分别包括弹簧1011、接地铜柱1012及铜柱孔1013,所述弹簧1011安装于铜柱孔1013内,弹簧1011的上端与金属上盖112相接触,弹簧1011的下端与接地铜柱1012的上端相连接,接地铜柱1012的下端向下伸出,用于与第二导电盒2的接地金属面201相弹性接触,接地铜柱1012的下端具有圆弧形凸点1014。设置两个弹性接地组件101能增加弹性均衡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盒1设有两个塑胶固定器115、116,两个塑胶固定器115、116之内分别设有定位槽;其中一个塑胶固定器115的定位槽卡入所述第一导电片110,并通过螺丝固定;另一个塑胶固定器116的定位槽卡入所述第二导电片111,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11分别为具有弹性的铜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盒1包括两根电线117、接线座118及五金接地片119,其中一根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电片110和接线座118,另一根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导电片111和接线座118,接线座118还设有地线孔,地线孔中插设所述五金接地片119,五金接地片119的一端通过螺丝与金属上盖112相固定。所述接线座118的下侧安装有塑胶盖120,塑胶盖120的一端设有 “U”型卡扣1201,用于接线时拆卸和安装塑胶盖120。

如图1-图10所示,所述第二导电盒2的上侧设置有五金加强片206,所述接地金属面201位于五金加强片206的上侧,所述第一固定片203及第二固定片205分别一体成型于五金加强片206的两端。所述第一导电片导向口102与第二导电片导向口106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第一导电片隔壁103与第二导电片隔壁107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所述第一固定片导向口104与第二固定片导向口108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第一固定片隔壁105与第二固定片隔壁109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所述第一固定片203与第二固定片205对称为一组,分别呈扇环形。所述第一折弯导电片202及第二折弯导电片204的下侧分别设有一塑胶压盖207、208,并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二导电盒2内。此外,第一导电片导向口、第二导电片导向口、第一固定片导向口及第二固定片导向口均设有倒角。

如图6和图10所述第二导电盒2之外套装有灯具灯体3,如图10所示,灯具灯体3为吸顶灯;所述第一固定片隔壁105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固定片松脱的倒扣121,所述第二固定片隔壁109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固定片松脱的倒扣122。倒扣122上有倒角,倒角可作为转动时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的导向。如图10所示,灯具灯体3与第二导电盒2组装成一个整体,这样在安装灯具时,能整体对灯具灯体3进行安装。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灯具时,先将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的位置对准,然后往上按压第二导电盒并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导电盒,最后松开对第二导电盒的按压,第二导电盒在弹性作用力及重力作用下往下移,完成第一导电盒与第二导电盒的安装。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拆卸灯具时,先往上按压第二导电盒并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导电盒,然后松开对第二导电盒的按压,即可取出第二导电盒。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或等同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