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8527发布日期:2019-10-09 00:2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形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形灯。



背景技术:

条形led灯在商场展柜、博物馆展柜等地方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条形灯的结构设计仅对应一种安装方式,也即,当前条形灯具的设计结构使得灯具安装方式被提前固定化,一种灯具只能对应一种安装方式,而无法根据实际安装环境现场选择安装方式。

同时,现有的灯具结构无法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实现扫光模组、重点照明模组、线光源模组等多种灯具模组之间的互联组合,造成灯具使用效果单一。而且,目前的条形灯具结构无法实现多角度调节,无法满足不同角度的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多种安装方式、允许多种灯具模组进行任意组合的条形灯。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多角度调节的条形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条形灯,包括条形灯本体、固定设置在条形灯本体两端的灯具端盖,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灯具端盖内且一端与条形灯本体中的pcb板电连接的连接机构,

以及与连接机构的另一端电连接并与灯具端盖可拆卸相连以便于更换的安装模组。

优选的,所述安装模组与连接机构的另一端通过可拔插方式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的所述另一端上设有沿条形灯本体长度方向成型的插槽,该插槽内具有沿条形灯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插针;

所述安装模组的一端设有插筒,所述插筒内设有沿插筒长度方向成型的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适于插入插筒内并与第二插针电接触。

优选的,所述插筒可在插槽内转动以实现条形灯本体相对安装模组转动。

优选的,所述灯具端盖为两端开口且内部呈空心柱状的筒体。

优选的,所述安装模组包括由母插与公插构成“l”型结构的dc插头、套设在母插外周并与母插固定的dc端盖、与公插相连以支撑条形灯整体的立式支架;

所述插筒形成在母插上,套设dc端盖的母插伸入灯具端盖内与连接机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dc端盖伸入灯具端盖内的直径与连接机构的所述另一端相适配,以使dc端盖套设在连接机构的所述另一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dc端盖伸入灯具端盖内的部分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o型圈,灯具端盖内壁对应处设有供o型圈嵌设的环形槽以防dc端盖任意转动。

优选的,所述公插插入立式支架内且公插与立式支架间设有防止公插随意转动的o型圈。

优选的,所述dc端盖与母插上均设有安装孔,dc端盖与母插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的,所述安装模组包括两端开口可将条形灯与条形灯串联的筒状连接件;

所述筒状连接件内设有沿各自开口方向成型并连接的所述插筒和第二插针,筒状连接件的端部可分别伸入对应条形灯的灯具端盖内以实现插筒与插槽、第二插针与第一插针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状连接间表面设有可防止其在灯具端盖内随意转动的o型圈。

优选的,所述安装模组为插接线,所述插接线的一端形成所述插筒和第二插针而另一端连接导线以实现条形灯整体表贴式安装。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的所述一端上设有与pcb板电接触的弹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以往条形灯由导线直接与pcb板连接致使安装方式固定化的设计结构,替换成,灯具端盖内设置连接机构与pcb板电连接,安装模组与灯具端盖可拆卸连接并通过连接机构与pcb板电接触,根据实际需要仅需更换安装模组即可实现表贴式、立式、级联式等不同方式的安装,这样的模块化设计提高了灯体适用范围和环境,同时插筒可相对插槽转动的设计,能根据照射角度调节条形灯本体相对安装模组的安装角度,实现了灯具照射角度可调,进一步确保了条形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灯具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条形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条形灯的第二实施例去掉一端后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条形灯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图1去掉一端后局部爆炸图。

图5为图1的剖视图。

图6为图2的局部爆炸图。

图7为图3中筒状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8为与图3对应的实现串联安装后的条形灯串联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3示出了本申请条形灯的三种不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仅是示例,并不代表本申请的条形灯仅具有这三类安装方式,相反,采用与本申请基本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而形成的基本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条形灯实际上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灯具的不同安装方式,具体而言,该条形灯包括条形灯本体1、固定设置在条形灯本体1两端的灯具端盖2、固定设置在灯具端盖2内且一端与条形灯本体1中的pcb板11电连接的连接机构3,以及与连接机构3的另一端电连接并与灯具端盖2可拆卸相连以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更换的安装模组4。

以往,条形灯由于各个模块之间关联度过高,使得条形灯结构过于固定,致使一种灯具仅对应一种安装方式,如有的条形灯只能进行表贴式安装,有的灯具只能进行立式安装,灯具与灯具间无法实现串联等,而灯具的安装环境在更多时候未知,这就很容易造成有时候实际环境可能只适合表贴式装配,而采购的灯具只适合立式装配的尴尬局面,不但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也大大降低了灯具的利用价值。

反观本申请,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灯具各个模块具有独立性,也即安装模组与灯具端盖可拆卸连接,安装模组通过连接机构与条形灯本体连接而非以往的直接电连接,使得用户可仅通过更换安装模组,即可轻松实现适合当前灯具安装的装配方式,大大提高了灯具的利用价值和竞争优势。

为了兼顾便于拆卸和良好电接触性,本申请的安装模组4与连接机构3的另一端通过可拔插方式电连接,如图5、6、9所示,同时,由前述描述可知,本申请的条形灯的安装模组根据实际需要,其结构会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见图1-3,而灯具的其他部件结构一致,换言之,此处安装模组4与连接机构3的可拔插方式以及结构适用于多种实施例,为了简化描述,本申请以实施例一为对象,对该点进行详细阐述,具体请见下文,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则仅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4-5所示,该连接机构3的另一端上设有沿条形灯本体1长度方向成型的插槽31,该插槽31内具有沿条形灯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插针32,对应的,安装模组4的一端设有插筒41,插筒41内设有沿插筒41长度方向成型的第二插针42,该第一插针32适于插入插筒41内并与第二插针42电接触。

当然,该拔插方式也可以是,连接机构3的另一端仅形成有插槽31而无第一插针32,安装模组4的一端仍旧形成有插筒41和第二插针42,为了实现电连接,此时该插槽31的底部或者内壁可以涂敷导电涂层;也可以是,连接机构3的另一端形成插筒41和第二插针42,安装模组4的一端形成插槽31和第一插针32,不论是哪种实现方式,只要能实现拔插导电功能,便于更换安装模组即可。同时,为了确保接触良好,该连接机构3的所述一端通过弹片33与pcb板11电接触。

实施例一展示的是具有立式安装结构的条形灯,如图1、图4-5所示,对应的,该安装模组4包括由母插43与公插44构成“l”型结构的dc插头、套设在母插43外周并与母插43固定的dc端盖45、与公插44相连以支撑条形灯整体的立式支架46,该插筒41形成在母插43上,套设dc端盖45的母插43伸入灯具端盖2内与连接机构3电连接。

也即,母插43固定套设在dc端盖45内,然后伸入灯具端盖2内,母插43上的插筒41以及成型于插筒41内的第二插针42与连接机构3上的插槽31和位于插槽31内的第一插针32分别对应连接,实现dc插头与连接机构3电连接。为了实现母插43与dc端盖45固定连接,该dc端盖45和母插43上均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dc端盖45与母插43通过螺钉48固定连接。

该dc端盖45伸入灯具端盖2内的直径略大于连接机构3的所述另一端的直径,从而恰好实现dc端盖45套设在连接机构3的所述另一端表面。为了防止dc插头在灯具端盖2内任意转动,该dc端盖45伸入灯具端盖2内的部分的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451,该环形凹槽451内设有o型圈5,灯具端盖2的内壁对应处设有供o型圈5嵌设的环形槽21,o型圈5由于本身具有弹性,故安装时能发生形变,不会阻碍安装,而其本身材质性质又使其相对各个接触壁能产生较大摩擦,从而防止部件任意转动。

同样的,该公插44插入立式支架46内且公插44与立式支架46之间设有防止公插44在立式支架46内随意转动的o型圈5。

实施例二展示的是具有表贴式安装结构的条形灯,图2和图6仅示出了条形灯的一端结构示意图,另一端结构相同,故而省略,,该安装模组4为插接线,该插接线的一端形成前述的插筒41和第二插针42而另一端连接导线6,这种灯具大多直接固定安装在墙体等安装面上。

实施例三展示的是具有串联安装功能的条形灯,如图3、图8-9所示,该安装模组4包括两端开口可将条形灯与条形灯串联的筒状连接件,该筒状连接件内设有沿各自开口方向成型并连接的所述插筒41和第二插针42,筒状连接件的端部可分别伸入对应条形灯的灯具端盖2内以使插筒41与插槽31、第二插针42与第一插针41对应连接。同样为了防止筒状连接件在灯具端盖2内任意转动,该筒状连接件表面设有o型圈。显然,为了确保灯具能导电,处于串联两端的条形灯的端部要么是以立式结构的安装模组构成,要么是以表贴式的安装模组构成,而本申请中以立式结构的安装模组进行了组装,可参见图3。

不论是立式安装方式,还是表贴式安装方式,抑或串联方式,一旦随着照明需求发生改变,则灯具照射角度也需进行对应调整,方可实现照明目的,但现有灯具无法完成该功能。为了克服该问题,作为改进,本申请的插筒41可在插槽31内转动,由于插筒41形成在安装模组4上,插槽31形成在连接机构3上,又连接机构3与条形灯本体1固定连接,故,插筒41能在插槽31内转动,实则意味着安装模组4可相对条形灯本体1转动,而安装模组4相对条形灯本体1的角度改变,实际就是对应着条形灯本体1相对安装面的角度改变,因此,通过该种方式能实现照射角度的改变。

具体的,该插筒41与插槽31采用柱状结构设计,同样,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该目的,该灯具端盖2也对应采用两端为开口而内部呈空心柱状的筒体结构设计。柱状结构对应着圆滑曲面,而圆滑曲面的顺滑性能确保灯具实现360度照射角度的调节,同时配合o型圈防止安装模组在灯具端盖内任意转动的设计结构,很好的实现了调节角度的维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