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组件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1373发布日期:2020-01-21 19:3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套筒组件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筒组件及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条件提高,人们对光输出品质和个性化的产品需求逐渐增加。光输出品质取决于光学方案的设计。

市面上常见的射灯产品光学件与灯体其它外围器件搭配后无法部分拆卸,只能整体更换,一些客户购买一套这样的产品后,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想更改产品的光学效果,需要将产品整套替换,时间、费用的投入要翻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套筒组件及灯具,以解决现有的射灯产品在改变光学效果时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套筒组件,可通配组设于不同尺寸的灯体组件中,包括第一筒体和可拆卸配组于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配光元件,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光元件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灯体组件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如上所述的套筒组件以及收容套筒组件并与其结合的灯体组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套筒组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一筒体和第一配光元件,第一筒体可以作为容器来容纳第一配光元件,并对第一配光元件进行定位。对于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的改变,通常是通过改变第一配光元件的度数来实现的,现有的套筒作为一个整体被安装到灯具上,在需要改变光学效果时,只能对套筒整体进行更换,光学产品属于高精度的产品,更换时需要耗费不少时间,而其本身生产成本也高,用户想要获得多个不同型号的套筒时,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本发明提供的套筒组件的第一配光元件与第一筒体之间为可拆卸的结合方式,在需要改变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时,只需将第一配光元件取下,然后更换一个度数不同的第一配光元件,即可完成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的改变,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只需购买一套包含多种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即可,无需持有多个套筒组件中的其他部件,从而极大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公开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套筒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套筒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套筒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筒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筒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配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筒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出射光角度可调套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可通配套筒组件的灯体组件与套筒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灯体组件与套筒组件的连接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灯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灯体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套筒组件;100-第一筒体;110-第一配合部;120-第二配合部;121-连接部;122-卡接部;123-第四斜面;130-凸出部;140-定位块;150-第二手柄;160-第一卡槽;170-第三斜面;180-出射光角度可调套件;181-第一光学元件;182-第二光学元件;200-第一配光元件;210-配合结构;220-定位槽;230-第一斜面;300-第二筒体;310-卡块;320-第一手柄;330-第二斜面;400-第一灯体;500-第二灯体;510-套筒组件配合部;511-第五斜面;520-一级光学元件收容部;600-光源模组;700-一级光学元件;20-灯体组件;30-公母接头;40-第二配光元件;50-面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套筒组件10,其包括第一筒体100和第一配光元件200。

第一筒体100作为基础容纳部件,用于安装第一配光元件200,且在第一筒体1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配光元件200配合的第一配合部110、用于与灯体组件20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20以及用于与反射器配合的第三配合部。

第一配光元件200作为改变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的重要部件,其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筒体100的顶部,且其与第一筒体100上的第一配合部110可拆卸的结合,以方便对第一配光元件200进行更换。

第一配光元件200可以是成套生产,每套第一配光元件200可以包括多个不同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比如常用有10度、24度、36度和60度的第一配光元件200,在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以增设特殊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同时,第一配光元件200可以作为标准件进行生产,即将第一配光元件200的结构、尺寸等进行标准化,使每个不同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在结构和尺寸上一致,以方便不同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都可以安装到第一筒体100上,同时,当一套第一配光元件200中的某个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受损后,可以只补充该受损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而无需另购一套,从而极大的节约成本。

由于在本实施例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在需要改变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时,只用更换第一配光元件200即可,而无需对套筒组件10整体进行更换,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同时,由于改动的减小,也进一步的简化的操作步骤,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10可以是位于第一筒体100的内部的顶端,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一配光元件200之间可以是卡扣配合,也可以是螺纹结合。

第一配光元件200可以是薄片状透镜,在第一配光元件200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110配合的配合结构210。

当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一配光元件200之间采用卡扣配合时,请参阅图4至图6,第一配合部110可以是第一筒体100的内壁上的卡点,卡点为第一筒体100内壁上的凸起,此时配合结构210可以是卡槽口,即在第一配光元件200侧壁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卡槽口,卡点卡接于卡槽口,可以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定位和固定,在需要分离时,可以直接推动第一配光元件200,即可将第一配光元件200从第一筒体100上拆下。

第一配合部110可以包括多个卡点,多个卡点沿第一筒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的,配合结构210可以包括多个卡槽口,多个卡槽口与多个卡点一一对应。

其中,配合结构210可以是沿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径向凹陷,且其延伸方向与第一配光元件200的轴线平行。配合结构210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两个端部,卡槽口朝向第一配光元件200的顶部的一端为第一端,卡槽口朝向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部的一端为第二端。

配合结构210的第二端为封闭端,即配合结构210的第二端未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面,在此情况下,配合结构210的第一端有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当配合结构210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顶面时,此时配合结构210的第一端呈开口状态。当第一配合部110卡入配合结构210后,由于第一配合部110无法阻止第一配光元件200继续下降,此时第一配光元件200可能会继续沿第一筒体100的轴线方向下滑。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可以在第一筒体100的内壁上设置凸出部130,凸出部130位于卡点的下方,且凸出部130与卡点间隔设置,凸出部130与卡点在第一筒体100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与配合结构210的第二端到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利用凸出部130可以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支撑,避免第一配光元件200继续下降,同时,利用凸出部130和卡点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卡接,可以使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连接的更加牢固稳定。

凸出部130可以是设置为多个,多个凸出部130沿第一筒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凸出部130可以对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各个方位形成较为平衡的支撑,从而使第一配光元件200能够更好的工作,避免倾斜。

优选的,多个凸出部130可以相互连接,以使凸出部130沿第一筒体100形成环形,这样在设置时更加的方便,且第一配光元件200也能更加的平稳。

进一步地,凸出部130与第一筒体100可以是一体成型,即让第一筒体100在这一位置的厚度大于其顶部的厚度,从而形成该凸出部130,这样可以方便生产加工。

第二种,当配合结构210的第一端未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顶面时(此方案图中未示出),此时配合结构210的第一端呈封闭状态。当第一配合部110卡入配合结构210后,配合结构210的第二端可以避免第一配光元件200向上从第一筒体100上脱落,同时,配合结构210的第一端可以避免第一配光元件200继续沿第一筒体100的轴线方向下滑,完成对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定位和固定。

在此情况下,凸出部130的设置可以与第一配合部110形成配合,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卡接,可以使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连接的更加牢固稳定。由凸出部130与第一配合部110的配合已经能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固定,因此,配合结构210的长度可以是大于第一配合部110的厚度,该厚度为第一配合部110沿第一筒体100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而在一些情况下,当在第一筒体100上未设置凸出部130时,就可以利用配合结构210来完成对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固定,此时,就需要配合结构210的长度与第一配合部110的厚度相等,当第一配合部110卡入配合结构210后,第一配合部110与配合结构210形成过渡配合,也能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定位和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配光元件200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受到挤压,难免不会发生偏移,可以在第一配光元件200和第一筒体100上设置用于定位的结构,如定位槽220和定位块140,在第一筒体100和第一配光元件200中一者设置有定位槽220,另一者设置有与定位槽220配合的定位块140,即可避免第一配光元件200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定位槽22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配光元件200上,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筒体100上,当定位槽220设置在第一配光元件200上时,定位槽22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顶面和底面,此时定位块140是设置在第一筒体100上的,定位块140的第一延伸至第一筒体100的顶面,而定位二块的第二端可以是延伸至凸出部130的顶面,或者定位块140的第二端与凸出部130的顶面间隔设置也是可以的,同时,定位槽220口的宽度与定位块140的宽度相等,第一配光元件200在安装到第一筒体100上时,定位块140可以卡入定位槽220内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形成限位,避免其晃动或者偏移。

当定位槽220设置在第一筒体100上时,定位槽22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筒体100的顶面和凸出部130的顶面,此时定位块140是设置在第一配光元件200上的,定位块140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面,定位块140的第二端可以是未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顶面,也是可以完成定位的作用的,而为了避免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形成缝隙,影响光学效果,可以让定位块140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配光元件200的顶面。

需要注意的是,位于第一配光元件200上的定位槽220或者定位块140需要与卡槽口间隔设置,而位于第一筒体100上的定位块140或者定位槽220需要与卡点间隔设置。

在将第一配光元件200安装第一筒体100上时,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部从第一筒体100的顶部朝向第一筒体100上安装,调整第一配光元件200的位置,使定位槽220与定位块140对齐,此时配合结构210与第一配合部110恰好对齐,之后向下挤压第一配光元件200,第一配光元件200从第一筒体100的顶部卡入第一筒体100时,第一配光元件200的侧壁对第一配合部110形成挤压,当第一配光元件200沿第一筒体100的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后,第一配合部110卡入配合结构210内,完成对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安装。

在需要将第一配光元件200从第一筒体100上拆下时,只需给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部施加一个推力,即可将第一配光元件200从第一筒体100的顶部分离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优实施方式,可以将配合结构210的第二端设置为第一斜面230,第一斜面230沿卡槽口的凹陷方向向内倾斜,第一斜面230位于卡槽口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斜面230位于配合结构210的槽口的一端与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将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进行分离时,可以更加省力,同时,也能避免对第一配光元件200或者第一筒体100造成较大的损伤,从而保证在对第一配光元件200进行频繁更换的前提下第一配光元件200和第一筒体100也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优实施方式,可以将第一斜面23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至60度,在第一斜面230从45度增大时,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逐渐减小,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进行分离时所需的力也逐渐减小,分离时对第一配光元件200和第一筒体100造成的伤害也就逐渐减小;当第一斜面230的角度超过60度时,可能导致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连接的过松,进而导致第一配光元件200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因此,第一斜面230的角度应当小于或者等于60度。

在第一配合部110上还可以设置与第一斜面230相配合的结构,该结构可以是另一个斜面,也可以是球面,以使卡点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者半圆形,这样不光可以是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分离时更加容易,这种形状的第一配合部110还能使第一配光元件200在安装到第一筒体100上时更加的轻松。

将第一配合部110设置为卡点,而将配合结构210设置为卡槽口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配合部110设置为卡槽口,而将配合结构210设置为卡点也是可以的。

当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一配光元件200之间采用螺纹结合时,可以在第一筒体100的顶部设置内螺纹,此时内螺纹即为第一配合部110,然后在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外周壁上设置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外螺纹即为配合结构210,以使光学元件与第一筒体100之间形成螺纹连接,直接拧动第一配光元件200,即可实现第一配光元件20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的安装或者拆卸,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筒体100可以是防眩筒,防眩筒由防眩玻璃组成,防眩玻璃又称减反射玻璃或无反射玻璃,是一种将玻璃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的玻璃。其原理是把优质玻璃单面或双面进行工艺处理,使其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较低的反射比,使光的反射率降低到1%以下,从而降低环境光的干扰,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能度,减少屏幕反光,使图像更清晰、逼真。让观赏者享受到更佳的视觉效果。防眩玻璃降低了玻璃表面的反射率≤2%,透光率≥80,光泽度≥60。

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筒体100内还可以设置出射光角度可调套件180,出射光角度可调套件180至少包括可相对旋转的一组光学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光学元件为偏光透镜,以改变出射光的角度。

该出射光角度可调套件180至少包括第一光学元件181和第二光学元件182,第一光学元件181和第二光学元件182可以之一为偏光光学元件,也可以两者均为偏光光学元件。以第一光学元件181的转动行程以360度为例,第一光学元件181和第二光学元件182其中之一为偏光光学元件,则无论第一光学元件181转动至哪一位置,经过配光组件的出射光均为偏折射出,即本发明实施例的配光组件为偏光组件。此时,若第一光学元件181的偏折角度较大,则光源经过配光组件射出的光线照射轨迹可能呈圆环形,即无法照射到配光组件正前方。若第一光学元件181和第二光学元件182均为偏光光学元件,在某些角度中,配光组件可以为非偏光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81相对第二光学元件182可转动设置是指,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是驱使第一光学元件181转动、第二光学元件182保持不动,也可以是驱使第一光学元件181保持不动,第二光学元件182转动,具体以能够改变配光组件的配光路径为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组件10还包括第二筒体300,第二筒体300安装在第一筒体100的底部,且第二筒体300套设于第一筒体100的内部,第二筒体300作为第一筒体100的附加部件,其安装到第一筒体100上后,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拆分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将第二筒体300与第一筒体100拆分时,第二筒体300也是可以从第一筒体100上取下的。

参阅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60,第二筒体300上设置有卡块310,卡块310卡接于第一卡槽160。为了使第二筒体300和第一筒体100的安装更加容易,可以在卡块310上设置第二斜面330,而在第一筒体100的底部设置第三斜面170。

而在一些情况下,第二筒体30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的角度是需要进行调整的,因此,还可以在第二筒体300的底部设置第一手柄320,通过第一手柄320,能更加容易的对第二筒体300施加一个与之相切的力,从而能更加轻松的使第二筒体300相对于第一筒体100转动,从而实现第二筒体30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的角度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部120位于第一筒体100的外部,第二配合部120可以是卡扣、螺纹或者螺钉锁合结构中的一种。

参阅图9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通配套筒组件的灯体组件20,其包括第一灯体400、第二灯体500、光源模组600和一级光学元件700。

第一灯体400与第二灯体500组配并可相对转动,第二灯体500用于容纳套筒组件10等各个部件,且可以在第一灯体400的顶部布置用于通电的线路。

光源模组600安装在第一灯体400的顶部,且光源模组600位于第一灯体400内。

一级光学元件700安装在第二灯体500的顶部,以使一级光学元件700位于第一灯体400和第二灯体500之间,当第一灯体400与第二灯体500安装到一起后,一级光学元件700的顶部抵接于光源模组600。

第二灯体500内部还形成有套筒组件配合部510,套筒组件配合部510用于与上述的第二配合部120可拆卸结合。套筒组件10与第二灯体500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套筒组件10上安装有用于对光学效果进行调整的第一配光元件200,在需要调整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时,只需将设置有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套筒组件10取下,然后更换一个带有不同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套筒组件10,即可完成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的改变,无需对灯具的其他位置进行更换,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套筒组件10与灯体组件20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需要调整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时,只需将设置有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套筒组件10从灯体组件20上取下,然后对套筒组件10上的第一配光元件200进行更换,待更换一个不同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后,再将套筒组件10安装到灯体组件20上,即可完成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的改变,无需对灯具的其他位置进行更换,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灯体组件2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可以采用卡扣和卡槽的方式进行连接,卡扣和第二卡槽的配合较为简单,且在生产制作灯体组件20和第一筒体100时,在灯体组件20或者第一筒体100上增设第二配合部120和第二卡槽也较为方便。

其中,第二配合部120可以是卡扣,也可以是卡槽,当第二配合部120为卡扣时,可套筒组件配合部510为第二卡槽,当第二配合部120为卡槽时,套筒组件配合部510为与之配合的卡扣。由于灯体组件20是用于容纳部件的基础结构,因此,灯体组件20的结构不宜设置的太复杂,因此可以选择第二卡槽设置在灯体组件20上,在灯体组件20上设置第二卡槽,不会使灯体组件20的结构变得复杂,也就不会对后续的部件的安装造成影响。而第一筒体100作为容纳于灯体组件20内的部件,在进行安装时,对第二配合部120进行挤压的操作也更加方便,从而使第一筒体100与灯体组件20之间能够更加轻易的连接,同时,这样也能减小安装时产生的震动,对于较为精密和精细的电学元件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配合部120设置到灯体组件20的内壁,而将第二卡槽设置到第一筒体100的外壁,也是可以实施的。而在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同时在灯体组件20上设置第二卡槽和第二配合部120,并同时在第一筒体100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第二配合部120和第二卡槽,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部120可以包括连接部121和卡接部122。

连接部121的第一端与第一筒体100连接,连接部12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呈悬空的状态,且可以设置连接部121的第二端轻微的朝向远离第一筒体100的方向倾斜,以使连接部121的第二端在受到挤压时,会产生一个沿第一筒体100的径向向外的弹力。这个弹力一方面可以使第一筒体100与灯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在另一方面,这个弹力表明连接部121本身能承受一定的弹性形变,在将第一筒体100和灯体组件20分开时,只需挤压连接部121的第二端,使连接部121的第二端靠在第一筒体100的侧壁上,即可将第一筒体100与灯体组件20分离,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卡接部122可以是安装在连接部121的第二端,且卡接部122位于连接部121背离第一筒体100的一侧,这样,在连接部121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很好的将卡接部122送入灯体上的第二卡槽内,从而形成卡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卡接部122上设置第四斜面123,第四斜面123位于卡接部122的顶部,第四斜面123的设置令卡接部122背离连接部12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卡接部122与连接部121连接处的厚度,这样在进行安装时,利用该第四斜面123,可以很好让连接部121克服弹力收缩到第一筒体100的侧壁上,从而方便第一筒体100进入灯体组件20内。

而为了保证第一筒体100与灯体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卡接部122的底面需要与连接部121垂直,或者卡接部122的底面与连接部121之间只具有一个较小的角度,且灯体组件20上第二卡槽的底壁也需要与灯体组件20的轴线垂直,这样会使卡接部122与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卡接。

而第二卡槽的顶壁的宽度可以大于第四斜面123在第一筒体100的轴线上的投影宽度,这样可以在卡接部122的顶部对卡接部122形成定位,从而避免第一筒体100在灯体内的位置过于深入。

在灯体的底部可以设置与该第四斜面123配合的第五斜面511,第四斜面123和第五斜面511配合,能够更好的使连接部121进行收缩,从而方便套筒组件10与灯体组件20之间进行安装。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部1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卡扣,至少两个卡扣沿第一筒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设置至少两个卡扣可以分别从不同的位置对第一筒体100形成支撑,从而保证第一筒体100的平稳性。

对应的,灯体组件20上可以将第二卡槽设置为至少两个,且第二卡槽的数量与第二配合部120的数量对应设置,每个第二配合部120对应的与一个第二卡槽卡接。而在一些更优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多个第二卡槽连通,使灯体组件20上形成一个呈环形的第二卡槽,这样在安装时,无需对第一筒体100上的第二配合部120与灯体组件20上的第二卡槽进行对准的操作,第一筒体100从任一角度朝向灯体组件20安装都是可以的,从而使安装更加的简单快捷。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优实施方式,第二配合部120可以包括三个卡扣,三个卡扣沿第一筒体100的周向均匀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筒体100的底部设置第二手柄150,由于第一筒体100是从任一角度安装到灯体组件20内的,有时候需要对第一筒体100的角度进行一些微调,而微调的方式一般是让第一筒体100沿其轴线相对于灯体组件20转动,在第一筒体100的底部设置第二手柄150可以让第一筒体100的转动更加方便,需要调整时,第二手柄150可以作为一个着力点,方便用户进行施力。

第二手柄150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一个第二手柄150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手柄15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筒体100的底部,并凸出套筒组件10的底部,以方便进行着力。同时,在对第一筒体100与灯体组件20进行分离时,由于第一筒体100是位于灯体组件20内的,挤压连接部121后,也不方便将第一筒体100从灯体组件20中拉出,而第二手柄150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的手或者工具进行着力,从而将第一筒体100从灯体组件20中拉出。

第二手柄150可以是与连接部121的第一端连接,而第二手柄150与连接部121的连接处安装在第一筒体100的外壁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手柄150呈悬空状态,同时,在连接部121的第二端摆动时,第二手柄150会随之摆动,相应的,在挤压第二手柄150时,连接部121的第二端也就会随着第二手柄150的摆动而摆动。在此情况下,在对第一筒体100和灯体组件20进行拆卸时,可以往外拖动第二手柄150背离连接部121的一端,此时会带动连接部121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筒体100靠近,并使卡接部122与第二卡槽分离,此时可以直接拽动第二手柄150,将第一筒体100从灯体组件20中拉出,使操作更加的连贯简洁。

为了避免第一手柄320和第二手柄150之间相互影响,可以让第二手柄150沿第一筒体100的径向向外稍微倾斜,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套筒组件10整体功能的情况下使第一筒体100和第二筒体300的角度调整起来更加的方便。

其中,第二配合部120和第二手柄150可以均设置在第一筒体100上,第二配合部120和第一手柄320的连接处可以是位于第一筒体100的底部。

以上只是第二配合部120为卡扣时的一些实施方式,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灯体组件20与第一筒体100之间直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螺钉锁合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组件10还包括用于与第二配光元件40配合的第三配合部,第三配合部设置于第一筒体100背离第一配合部110的一端,并延伸超出第一筒体100的端部,且第三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120一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配套筒组件10的灯体组件20还包括一级光学元件收容部520,一级光学元件收容部520与套筒组件配合部510一体设置,一级光学元件700与一级光学元件收容部520连接。

参阅图12,第二灯体500包括顶壁和外周壁,顶壁和外周壁围设形成有收容空间,套筒组件配合部510延伸进入收容空间。

在第二灯体500内可以设置呈环形的内嵌结构,该内嵌结构可以是与第二灯体500同轴设置,在内嵌结构上设置有两个相互连通的腔体,两个腔体沿该内嵌结构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位于该内嵌结构顶部的腔体为一级光学元件收容部520,可以用于容纳和安装一级光学元件700,套筒组件配合部510位于内腔结构底部的腔体内,当套筒组件10放入该内嵌结构底部的腔体中后,由套筒组件配合部510对套筒条件进行固定,且此时一级光学元件700出光面面对第一配光元件200。

且当一级元件安装在一级光学元件收容部520内,套筒组件10安装在套筒组件配合部510内后,一级光学元件700的出光面正好朝向套筒组件10内的配光元件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级光学元件700为准直透镜,而配光元件可以是偏光透镜。

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灯具,包括公母结构30、光源模组600、一级光学零件、第二配光元件40、面框50以及如上的套筒组件10和灯体组件20,公母结构30安装于灯体的顶部,光源模组600、一级光学零件、套筒组件10、第二配光元件40和面框50沿灯体组件20的轴线依次设置,反射器安装于面框50,且第二配光元件40通过第三配合部与第一筒体100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配光元件40可以是反射器或者其他的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配合部可以与第二配合部120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中的套筒组件10与灯体组件2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需要改变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时,只需将设置有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套筒组件10取下,然后更换一个带有不同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套筒组件10,即可完成光学产品的光学效果的改变,无需对灯具的其他位置进行更换,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只需购买一套包含多种度数的第一配光元件200的套筒组件10即可,无需持有多个灯体组件20,从而极大的节约成本,而套筒组件10相较于灯体组件20的体积,也能减小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