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1388发布日期:2020-02-07 22:0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光学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logo灯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投影仪市场快速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不少家庭对于汽车logo灯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现有的汽车logo灯的投影灯内成像透镜与聚光透镜,菲林片之间的装配结构尺寸精度较差,导致透镜与菲林片在投影时同轴度和倾斜度上偏差较大,影响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投影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光学投影装置尺寸都较大,不具备便携性和微小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学投影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源、聚光组件、菲林片、支架以及成像组件,所述光源、所述聚光组件、所述菲林片、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成像组件同轴设置,所述支架为环形中空件,所述壳体为黑色材质件,所述成像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第一成像透镜、第二成像透镜以及第三成像透镜,所述第二成像透镜朝向所述第一成像透镜的周缘凸起有第一固定凸起部,且朝向所述第三成像透镜的周缘凸起有第二固定凸起部,所述第一成像透镜朝向所述第二成像透镜延伸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凸起部对应的第一固定卡合部,所述第三成像透镜朝向所述第二成像透镜延伸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固定卡合部,所述第一固定卡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凸起部上时所述第一成像透镜与所述第二成像透镜同轴,所述第二固定卡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凸起部上时所述第三成像透镜与所述第二成像透镜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聚光组件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菲林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相对侧,所述第一透镜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第一插接杆,所述第二透镜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杆位置对应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杆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时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插接杆,且多个所述第一插接杆均匀等间距间隔设置,且分别插接于各所述第一插接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光源、所述聚光组件、所述菲林片、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成像组件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形状以及尺寸与所述光源、所述聚光组件、所述菲林片、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成像组件的形状以及尺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朝向所述壳体延伸设置有第二插接杆,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杆位置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杆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周缘设置有相对的第三插接槽,所述菲林片朝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三插接槽位置对应的两个第三插接杆,所述此三插接杆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接槽内时所述菲林片与所述第二透镜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周缘还设有第四插接杆,所述支架的周缘开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接杆对应的第四插接槽,所述第四插接杆插接于所述第四插接槽内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透镜将所述菲林片围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固定腔的中轴线延伸设有抵接凸起,所述支架与所述抵接凸起相互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插接槽贯穿所述支架,所述第四插接杆的长度等于所述菲林片的厚度与所述支架的厚度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投影装置,通过设置光源、聚光组件、菲林片、支架以及成像组件,便可实现对投射出来的影像进行显示;再通过将聚光组件设置为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一成像透镜、第二成像透镜以及第三成像透镜,且第二成像透镜相对两侧的周缘分别凸起有第一固定凸起部和第二固定凸起部,第一成像透镜朝向第二成像透镜延伸设有与第一固定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固定卡合部,这样,当第一固定卡合部套设于第一固定凸起部上时第一成像透镜与第二成像透镜同轴,第二固定卡合部套设于第二固定凸起部上时第三成像透镜与第二成像透镜同轴,使得聚光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时能保持同轴,使得有效保障光学投影装置一直处于较佳的使用状态,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投影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投影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光源;

20—聚光组件;21—第一透镜;22—第二透镜;

212—第二插接杆;222—第三插接槽;223—第四插接杆;

30—菲林片;31—第三插接杆;

40—支架;41—第四插接槽;

50—成像组件;51—第一成像透镜;52—第二成像透镜;

53—第三成像透镜;521—第一固定凸起部;522—第二固定凸起部;

511—第一固定卡合部;531—第二固定卡合部1;

60—壳体0;61—第二插接槽;62—抵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光学投影装置,包括壳体60以及依次设置于壳体60内的光源10、聚光组件20、菲林片30、支架40以及成像组件50,光源10、聚光组件20、菲林片30、支架40以及成像组件50同轴设置,支架40为环形中空件,壳体60为黑色材质件,成像组件50包括依次设置第一成像透镜51、第二成像透镜52以及第三成像透镜53,第二成像透镜52朝向第一成像透镜51的周缘凸起有第一固定凸起部521,且朝向第三成像透镜53的周缘凸起有第二固定凸起部522,第一成像透镜51朝向第二成像透镜52延伸设有与第一固定凸起部521对应的第一固定卡合部511,第三成像透镜53朝向第二成像透镜52延伸设有与第二固定凸起部522对应的第二固定卡合部531,第一固定卡合部511套设于第一固定凸起部521上时第一成像透镜51与第二成像透镜52同轴,第二固定卡合部531套设于第二固定凸起部522上时第三成像透镜53与第二成像透镜52同轴。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投影装置,通过设置光源10、聚光组件20、菲林片30、支架40以及成像组件50,便可实现对投射出来的影像进行显示;再通过将聚光组件20设置为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一成像透镜51、第二成像透镜52以及第三成像透镜53,且第二成像透镜52相对两侧的周缘分别凸起有第一固定凸起部521和第二固定凸起部522,第一成像透镜51朝向第二成像透镜52延伸设有与第一固定凸起部521对应的第二固定卡合部531,这样,当第一固定卡合部511套设于第一固定凸起部521上时第一成像透镜51与第二成像透镜52同轴,第二固定卡合部531套设于第二固定凸起部522上时第三成像透镜53与第二成像透镜52同轴,使得聚光组件20设置于壳体60内时能保持同轴,使得有效保障光学投影装置一直处于较佳的使用状态,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聚光组件20包括第一透镜21以及第二透镜22,第一透镜21与菲林片30分别位于第二透镜22的相对侧,第一透镜21设有朝向第二透镜22延伸的第一插接杆,第二透镜22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杆位置对应的第一插接孔,第一插接杆插接于第一插接孔内时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同轴。通过设置第一插接杆与第一插接槽,且第一插接杆插接于第一插接槽内时使得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同轴,且装配在壳体60内时,由于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之间已经插接固定,使得不会由于使用的晃动导致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间产生倾斜以及轴线的变化,即能够保障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间同轴。

具体地,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均为平凸透镜,第一透镜21的平面为远离第二透镜22方向,第一透镜21的凸面为朝向第二透镜22方向,这样,当光源10的光发射出来时,先穿过第一透镜21并通过第一透镜21使得光为水平方向从第一透镜21的凸面射出,再通过第二透镜22将光折射后并透射向菲林片30,便可实现校正高级像差的作用,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1包括多个第一插接杆,且多个第一插接杆均匀等间距间隔设置,且分别插接于各第一插接孔中。通过设置多个均匀设置的第一插接杆,使得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多点受力,且受力均匀,使得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0开设有用于固定光源10、聚光组件20、菲林片30、支架40以及成像组件50的固定腔,固定腔的形状以及尺寸与光源10、聚光组件20、菲林片30、支架40以及成像组件50的形状以及尺寸对应。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1朝向壳体60延伸设置有第二插接杆212,壳体60开设有与第二插接杆212位置对应的第二插接槽61,第二插接杆212插接于第二插接槽61内。通过设置第二插接杆212,且第二插接杆212能够插接于插接槽中,且插接槽设于壳体60上,所以第二插接杆212与壳体60之间相互连接,当聚光组件20装配于壳体60内时,聚光组件20不会在壳体60内转动,进而防止聚光组件20的中轴线与其它部件之间产生偏离。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2的周缘设置有相对的第三插接槽222,菲林片30朝向第二透镜22延伸设有与两个第三插接槽222位置对应的两个第三插接杆31,此三插接杆插接于第三插接槽222内时菲林片30与第二透镜22同轴。通过设置能够对应插接的第三插接槽222以及第三插接杆31,使得菲林片30固定于第二透镜22的侧边,这样,保障菲林片3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2的周缘还设有第四插接杆223,支架40的周缘开设有与第四插接杆223对应的第四插接槽41,第四插接杆223插接于第四插接槽41内时支架40与第二透镜22将菲林片30围合。通过设置第四插接槽41以及第四插接杆223,使得第二透镜22与支架40相互固定的同时,在第二透镜22与支架40之间围合形成一个用户固定菲林片30的腔室,且菲林片30在该腔室内不会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0朝向固定腔的中轴线延伸设有抵接凸起62,支架40与抵接凸起62相互抵接。通过设置抵接凸起62,使得支架40能够与该抵接凸起62相互抵接,进而使得直接与第二透镜22之间围合形成的腔室稳定且牢固,进而有效固定菲林片30;另一方面,支架40与该抵接凸起62相互抵接后,支架40能够相对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插接槽41贯穿支架40,第四插接杆223的长度等于菲林片30的厚度与支架40的厚度和。通过将第四插接杆223的长度设置为等于菲林片30的厚度与支架40的厚度和,使得在支架40与该抵接凸起62相互抵接时,第四插接杆223同步抵接于抵接凸起62上,使得第二透镜22也与抵接凸起62之间形成抵接,进而使得第二透镜22的位置也相对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晃动导致的倾斜或轴线位置变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