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28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显象管等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尤其涉及在密封地装有电子枪的管颈部内壁形成高电阻膜的方法及装置。
一般的彩色显象管具有由面板、玻锥、管颈接合成一体的外围部。在面板的内面,形成发蓝、绿、红光的条状或点状的3色荧光体层构成的荧光屏,在该荧光屏对面,装有内侧形成多个孔径的阴罩。
在管颈内,设有电子枪,该电子枪发射通过同一水平面上的3根电子束。该电子枪通过使电子枪主电子透镜部分的低压端栅极的旁束通孔和高压端栅极旁束通孔的位置偏心而在荧光屏中央将3根电子束聚集,同时进行会聚。
在玻锥的外侧,设有使从电子枪发射的3根电子束偏转的偏转线圈。该偏转线圈通过发生水平偏转磁场及垂直偏转磁场使3根电子束偏转,并经过阴罩而对荧光屏进行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由此而经过荧光屏显示彩色图象。
然而,在管颈的内壁形成高电阻膜,其电阻值高于与从玻锥内壁延伸的内部导电膜连接的内部导电膜。高电阻膜能够抑制不通过电子枪各栅极上形成的电子束通孔而从栅极间的间隙漏出的散射电子与管颈内壁碰撞时放射的2次电子所导致的管颈电位变动(充电)。即,通过在管颈内壁涂敷形成高电阻膜,可以抑制管颈电位的充电而稳定管颈电位,且可减少管颈电位变动所引起的旁束在水平方向的轨道变化、即会聚位移。
然而,为了稳定管颈电位,涂敷在管颈内壁上的高电阻膜的电阻值必须具有极高的耐电压特性,而且必须使电阻值稳定。
为此,有一种方法是使用本身的电阻值极高的物质(如氧化铬等)制作高电阻膜,但这种物质的电阻值温度特性差(不同温度下电阻值变化大),彩色显象管的工作温度或周围温度会引起电阻值变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8-134739号公报所示,本发明人等考虑过将导电性氧化锡微粒子等分散在乙醇等溶剂中形成原料液涂敷在管颈内壁上形成高电阻膜的方法。但是,为了使导电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必须降低溶剂的粘度。而且在形成这类高电阻膜的场合,导电物质自身的导电性比上述氧化铬等高出许多。因此,高电阻膜的电阻值取决于膜厚。
作为形成膜厚稳定的高电阻膜的方法,考虑过将管颈浸在原料液中以在管颈内壁形成高电阻膜的浸泡方式,或是将原料液喷射到管颈内壁上形成高电阻膜的喷雾方式。
但是,用浸泡方式时,形成高电阻膜用的装置极其复杂,成本很高,故不实用。而且,用浸泡方式时,相对浸泡管颈用的原料液池的容积,实际涂敷在管颈内壁上的原料液量极少,涂敷效率低,而且为浸泡管颈而聚于池内的原料液还会形成污染。
而采用喷雾方式时,由于是将原料液以雾状喷射到管颈内壁上,故原料液会在管颈内部散射而附着于不需要的部位,使高电阻膜的形成位置不稳定。
如上所述,在没有形成膜厚稳定的高电阻膜的有效方法、膜厚不稳定的场合,电阻值就不稳定,不能抑制管颈电位的充电,导致管颈电位不稳定,不能减轻会聚位移。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管颈内壁形成膜厚稳定的高电阻膜、可减轻管颈电位的充电导致的会聚位移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阴极射线管设有分别具有发射排成一列通过水平面内的多个电子束的电子束发生部以及使从该电子束发生部发射的电子束通过的通孔、且设有沿该电子束的行进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的电子枪;发生使从该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向靶上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偏转的磁场的偏转线圈;包括容纳上述电子枪的管颈部、形成上述靶的面板部、以及内径从上述管颈部向面板部扩大的玻锥部的外围部;从上述玻锥部到管颈部的内壁包覆形成的内部导电膜;与该内部导电膜接触、同时以覆盖上述电子枪局部的状态在上述管部颈内壁上包覆形成的、电阻值高于上述内部导电膜的高电阻膜,其特点是,具有以使上述管颈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上述外围部的设置工序;供给形成上述高电阻膜用的原料液的供给工序;以从比垂直于该内壁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把原料液涂敷于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上述管颈部内壁的方式将用上述供给工序供给的原料液向上述内壁喷射、在该内壁上形成上述高电阻膜的喷射工序。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阴极射线管设有分别具有发射排成一列通过水平面内的多个电子束的电子束发生部以及使从该电子束发生部发射的电子束通过的通孔、且设有沿该电子束的行进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的电子枪;发生使从该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向靶上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偏转的磁场的偏转线圈;包括容纳上述电子枪的管颈部、形成上述靶的面板部、以及内径从上述管颈部向面板部扩大的玻锥部的外围部;从上述玻锥部到管颈部的内壁包覆形成的内部导电膜;与该内部导电膜接触、同时以覆盖上述电子枪局部的状态在上述管颈部内壁上包覆形成的、电阻值高于上述内部导电膜的高电阻膜,其特点是,具有以使上述管颈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上述外围部的设置装置;供给形成上述高电阻膜用的原料液的供给装置;以从比垂直于该内壁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把原料液涂敷于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上述管颈部内壁的方式将用上述供给工序供给的原料液向上述内壁喷射、并在该内壁上形成上述高电阻膜的喷射装置。
以下是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用本发明做成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图1彩色阴极射线管玻锥管颈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在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管颈内壁形成高电阻膜用的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涂敷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涂敷装置上的原料液喷嘴的放大图。
图5说明从图4的喷嘴喷出的原料液的动作。
图6说明原料液在管颈内壁上的动作。
图7A是具有2个喷射孔的喷嘴的主视图。
图7B是图7A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8A是具有4个喷射孔的喷嘴的主视图。
图8B是图8A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涂敷装置主要部分。
图10说明从图9的喷嘴喷出的原料液在内壁上的动作。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涂敷装置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涂敷装置变形例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表示用本发明做成的阴极射线管一例。该彩色阴极射线管具有将大致矩形的面板1和玻锥2接合成一体的外围部。
在面板1的内面,形成由发红(R)、绿(G)、蓝(B)光的条状或点状的3色荧光层以及金属背面荧光层构成的荧光屏3。在该荧光屏3的对面,以规定间隔安装着在其内侧形成多个孔径的阴罩4。
玻锥2具有圆筒形管颈5,该管颈5具有最小内径(20mm~40mm)。在管颈5的内部,设有发射通过同一水平面上的3根电子束6B、6G、6R的电子枪7、即所谓一字排列式电子枪7。该电子枪7以中心束6G为中心,在其两侧将旁束6B、6R排成一列,并使主电子透镜部分的低压侧栅板的旁束通孔和高压侧栅极的旁束通孔的位置偏心,以此而在荧光屏中央将3根电子束聚集,同时进行会聚。
在玻锥2的外侧,安装着发生枕形的水平偏转磁场以及圆筒形的垂直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8。另外,在玻锥2的外侧形成外部导电膜13。而在玻锥2的与管颈5连接的内面包覆形成与供给阳极电压的阳极端子导通的内部导电膜17。
采用上述结构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从电子枪7发射的3根电子束6B、6G、6R因偏转线圈8发生的水平及垂直偏转磁场而被偏转,并经过阴罩4将荧光屏3进行水平、垂直扫描并显示彩色图象。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管颈5放大的剖视图。
在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管颈5内设置着一字排列式电子枪7。该电子枪7具有将在一字方向、即水平方向排成一列的3根电子束6B、6G、6R进行发射的3个阴极K以及分别对这些阴极K加热的3个加热器。
该电子枪7具有从阴极K起依次向荧光屏3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第1到第7栅极G1~G7、以及安装在其中第7栅极G7的靠荧光屏3一侧的端部上的会聚罩19。第1及第2栅极G1、G2分别由一体结构的板状电极形成,第3到第7栅极G3~G7则分别由一体结构的筒状电极形成。
这些加热器、阴极K以及第1到第7栅极G1~G7受在与一字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隔开相对设置的一对绝缘支承体、即条状玻璃(ビ-トガラス)12一体地支承。该条状玻璃12沿管颈5的管轴方向延伸。
在第1及第2栅极G1、G2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3个较小的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在第3栅极G3的与第2栅极G2相对的面上,为了允许已通过第2栅极G2的3根电子束通过,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比第2栅极G2的电子束通孔大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另外,在第3栅极G3的与第4栅极G4相对的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比第2栅极G2一侧的电子束通孔还大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在第4栅极G4的与第3栅极G3相对的面以及与第5栅极G5相对的面上,分别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与在第3栅极G3的靠第4栅极G4一侧的对向面上形成的电子束通孔基本同样大小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在第5栅极G5的靠第4栅极G4一侧的对向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与第4栅极G4的电子束通孔基本同样大小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另外,在第5栅极G5的靠第6栅极G6一侧的对向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3个电子束通孔。
在第6栅极G6的靠第5栅极G5一侧的对向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3个电子束通孔。另外,在第6栅极G6的靠第7栅极G7一侧的对向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与第5栅极G5的靠第4栅极G4一侧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基本同样大小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在第7栅极G7的分别与第6栅极以及会聚罩19相对的各个对向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与第6栅极G6的靠第7栅极G7一侧的对向面上的电子束通孔基本同样大小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
在会聚罩19的底部,即在与第7栅极G7相对的面上,沿一字方向形成一列与第7栅极G7的电子束通孔基本同样大小的3个大致圆形的电子束通孔。而且该会聚罩19经过真空管垫片10而与被供给阳极电压Eb的内部导电膜17连接。
在上述阴极K以及各栅极G1~G7上外加以下的电压。
在阴极K上电气连接着未图示的直流电源以及图象信号源,经过这些直流电源及图象信号源外加在100-200V直流电压上叠加了图象信号的电压。
第1栅极G1接地。
第2栅极G2和第4栅极G4在管内相互连接,经过未图示的直流电源外加500~1000V的电压。
第3栅极G3和第6栅极G6在管内相互连接,经过相互串联接续的未图示的直流电源及交流电源外加动态聚集电压,该动态聚集电压是在外加给第7栅极G7的阳极电压Eb的约20~35%的直流电压Vf上叠加与电子束的偏转同步地变化成抛物线状的动态电压Vd。
第5栅极G5经过未图示的电阻器而与第3栅极G3电气连接。在第5栅极G5上,外加第3栅极G3上外加的动态聚集电压的至少直流电压成分,同时通过第5栅极G5和第6栅极G6之间的静电容量来叠加动态电压Vd的约50%。
在第7栅极G7上,通过真空管垫片10及内部导电膜17外加25~35kV的阳极电压Eb。
通过外加上述电平的电压,在该电子枪7中形成电子束发生部,该电子束发生部通过阴极K以及第1到第3栅极G1~G3来控制阴极K的电子发射,并将发射的电子加速、聚集后形成电子束。另外,通过第3栅极G3、第4栅极G4、第5栅极G5、第6栅极G6、第7栅极G7,形成将在电子束发生部形成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加速聚集的电子透镜。
但是,在上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管颈5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是以与内部导电膜17接触的状态形成具有均匀膜厚的高电阻膜14。该高电阻膜14是为了减轻管颈电位的充电所导致的会聚位移而设置的。
图3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是在管颈5的内壁5a上涂敷形成上述高电阻膜14用的涂敷装置20。在该涂敷装置20上安装着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外围部的玻锥2。
涂敷装置20设有具有将玻锥2大致定位并载放用的水平载放面的工作台21、将载放在该工作台21上的玻锥2的管颈5正确定位并固定用的管颈固定机构22、以及将后述的喷嘴31准确地定位在被管颈固定机构22固定的管颈5内用的机械手30。这些工作台21、管颈固定机构22以及机械手30相互以正确的位置关系分别设置在规定位置上。
机械手30的前端具有经过回转接头35而可旋转地安装有喷嘴31的支臂32。喷嘴31沿玻锥2的管轴方向延伸,并通过安装在支臂32前端的马达33而以沿管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在喷嘴31上,如图4所示,形成向重力方向倾斜的喷射孔31a。该喷射孔31a向水平面的下方倾斜,形成角度α。
另外,涂敷装置20具有压力罐42,其中装有在管颈5的内壁形成高电阻膜14用的原料液41。原料液41使用譬如使成为粘合剂的硅酸乙酯等硅烷耦合剂与导电性氧化锡微粒子一起分散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后形成的溶液。压力罐42设置在机械手30附近并且密闭。
在压力罐42上连接着以规定压力送入压缩空气用的管道43,同时连接着供给原料液41用的供给管道44。该供给管道44用耐乙醇的材料做成。
另外,在供给管道44上连接着排出装置45,该排出装置45通过内装的阀(未图示)的开闭来控制原料液41在每一单位时间的排出量。在排出装置45的排出口45a上,经过比设于压力罐42与排出装置45之间的供给管道44更细的管道46、回转接头35以及与设于排出装置45和回转接头35之间的供给管道46大致同样粗细的供给管道47而连接着喷嘴31。
于是,一旦经过管道43而向压力罐42内送入0.2~2.0Kgf/cm2的压缩空气,压力罐42内容纳的原料液41就经过供给管道44流出。这样从压力罐42供给的原料液41在通过排出装置45调节其排出量后,就经过供给管道46、回转接头35以及供给管道47而向喷嘴31供给。向喷嘴31供给的原料液41经过喷嘴31的倾斜喷射孔31a以规定的喷射量喷出。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涂敷装置20的动作。
首先,在涂敷装置20的工作台21上的规定位置载放玻锥2,起动涂敷装置20。并且用管颈固定机构22夹持玻锥2的管颈5,将管颈5固定在规定位置。
接着,驱动机械手30的支臂部32,使喷嘴31移动到管颈5的正上方,且使喷嘴31沿管颈5的管轴方向下降并插入到管颈5内的规定位置。在此状态下,马达33旋转,喷嘴31以预先设定的速度旋转。当然喷嘴31的旋转速度可任意设定。
一旦喷嘴31旋转,排出装置45的未图示的阀便打开,原料液41以预先设定的排出量经过喷嘴31的喷射孔31a喷出。
这时,喷嘴31的喷射孔31a如图4所示,向水平面下方倾斜成α角度,故从喷嘴31的喷射孔31a喷出的原料液41如图5所示,以角度β与管颈内壁5a碰撞。换言之,通过使喷嘴31的喷射孔31a倾斜,使原料液41的喷出方向向重力方向倾斜,使原料液41从比垂直于管颈内壁5a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与管颈内壁5a碰撞。
图6概略地表示原料液41以角度β与管颈内壁5a碰撞后立即沿管颈内壁5a流动的速度向量。为便于说明,这里将原料液41的速度向量分解成上下左右4个方向表示。
根据该图可知,与管颈内壁5a碰撞的原料液41的大部分如向量V1所示,是从原料液41的碰撞点P向下方流动。反之,原料液41的向碰撞点P上方流动的向量V2的成分极少。就是说,通过使原料液41与管颈内壁5a碰撞的方向向重力方向倾斜,大部分的原料液41沿管颈内壁5a向下方流动。
从而,采用本实施形态时,与采用原料液的喷射孔垂直于管颈内壁延伸的喷嘴的场合相比,可以使高电阻膜14的膜厚稳定。即,采用喷射孔垂直延伸的喷嘴时,在原料液与管颈内壁碰撞的瞬间有大量的原料液流向碰撞点的上方,而流向上方的原料液因重力而减速,一部分干燥后附着于管颈内壁不需要的部位,其余则因重力而流向下方,产生原料液的不稳定流动,不能形成膜厚均匀的高电阻膜。
即,原料液41沿管颈内壁5a的流动基本上取决于从喷嘴31的喷射孔31a喷出的原料液41的喷出角度和初始速度,故为了在管颈内壁5a上形成膜厚稳定的高电阻膜14,如本实施形态那样使喷射孔31a向下方倾斜就变得非常重要。
另外,通过如本实施形态那样使喷射孔31a倾斜,减轻了原料液41向上方的不稳定流动,故可以使高电阻膜14沿管轴方向的上端位置稳定,且可更加提高高电阻膜14的上端附近的膜厚均匀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由于使在玻锥2的管颈5内涂敷形成高电阻膜14用的喷嘴31的喷射孔31a向重力方向(下方)倾斜,故在原料液41与管颈内壁5a碰撞时可以抑制原料液41沿内壁5a向垂直上方流动,原料液41不会附着于不需要的部位,可以使高电阻膜14的膜厚均匀。
这样就可以稳定高电阻膜14的电阻值,控制管颈电位的充电,减轻管颈电位变动引起的会聚位移。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喷嘴31的喷射孔31a的数量是1个,当然也可以使用在旋转轴的周围呈放射状地设有多个喷射孔的喷嘴。譬如图7A和图7B表示具有2个喷射孔61a、61b的喷嘴60,图8A和图8B表示具有4个喷射孔71a、71b、71c、71d的喷嘴70。
以下结合图9和图10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凡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形态是不一定要使喷嘴81的喷射孔82倾斜,而是调节原料液41每一单位时间的喷射量,以调节原料液的喷出速度,使原料液41与管颈内壁5a碰撞的角度倾斜。即,为了使从喷嘴81喷出的原料液41划出如图9所示的抛物线并以角度β与管颈内壁5a碰撞,调节排出装置45每一单位时间内的原料液排出量,以减弱原料液与管颈内壁5a碰撞的力量。这样,通过减少原料液41的排出量,可以不依赖喷嘴81的喷射孔82的角度而使原料液倾斜地与管颈内5a碰撞。
不过,要将原料液的排出量调节到使原料液从比垂直于管颈内壁5a的方向至少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与管颈内壁5a碰撞的程度。换言之,原料液的排出量要调节到原料液与管颈内壁5a碰撞的碰撞点P的高度至少低于喷嘴81的喷射孔82的液体喷出口82a在重力方向的高度。另外,也可在调节原料液排出量的同时通过调节喷嘴81的旋转速度来调节原料液的喷出速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可以减少原料液向碰撞点P上方流动的向量2的成分(见图10),可以在管颈内壁5a上形成膜厚均匀的高电阻膜14。
以下结合图11和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此处凡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形态相同功能的结构省略其详细说明。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形态中,是通过在固定于规定位置的玻锥2的管颈5内使喷嘴31、81旋转而在管颈内壁5a上涂敷原料液,而本实施形态则是通过使喷嘴停止而使玻锥2旋转来涂敷原料液。
图11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涂敷装置90主要部分的结构。涂敷装置90具有以使其管轴沿重力方向延伸的状态支承玻锥2、同时可以其管轴为中心旋转的工作台91以及与工作台91的旋转轴91a连接、使工作台91以规定速度旋转的旋转装置92。另外,涂敷装置90具有支承在玻锥2的管颈内壁5a上涂敷原料液41用的喷嘴31、且可沿工作台91上支承的玻锥2的管轴方向滑动自如的滑动装置93以及安装在该滑动装置93上、调节从压力罐42供给的原料液41每一单位时间的排出量的排出装置94。滑动装置93以及排出装置94安装在机械手30的支臂部32上,可设置于所需的位置,于是,喷嘴31被设置在由工作台91支承的玻锥2的管轴上,用滑动装置93将该喷嘴31插入管颈5内的规定高度位置,并用旋转装置92使玻锥2以其管轴为中心旋转。而且压力罐42内的原料液41经过供给管道44以及排出装置94供给,并经过喷嘴31的喷射孔31a喷出。这时,由于喷嘴31的喷射孔31a向重力方向倾斜,故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在管颈内壁5a上形成膜厚均匀的高电阻膜14。
图12表示上述涂敷装置90的变形例。该变形例是将可旋转地支承玻锥2的工作台91向重力方向倾斜设置。
在工作台91的倾斜的旋转轴91a上,经过一对伞齿轮95而连接着旋转装置100。另外,使喷嘴31在玻锥2的管颈5内滑动的滑动装置93以及调节原料液排出量的排出装置94以规定角度安装在机械手30的支臂部32上,可设置于所需的位置。
并且,由倾斜的工作台91支承玻锥2,通过旋转装置100使玻锥2以倾斜的管轴为中心旋转。这时,支承喷嘴31的滑动装置93也向管轴方向倾斜,喷嘴31以使其喷射孔31a实质性地向重力方向延伸的状态倾斜。从而,经过喷嘴31喷射的原料液向大致垂直的下方喷出,仍是倾斜地与玻锥2的管颈内壁5a碰撞。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使原料液从倾斜的方向与管颈内壁5a碰撞,可以在管颈内壁5a上形成膜厚均匀的高电阻膜14。
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上述第1至第3实施形态的限制,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各种变形。譬如也可将上述第1到第3实施形态组合。
另外,在上述第1到第3实施形态中没有明确规定喷嘴31的喷射孔31a的倾斜角度α,但只要喷射孔31a的角度比垂直于管颈内壁5a的方向略向重力方向倾斜,即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换言之,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喷嘴的原料液喷射口沿重力方向的高度位置只要比原料液与玻锥2的管颈内壁5a碰撞的碰撞点稍高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从压力罐42供给原料液41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只要是经过喷嘴喷射原料液41的方法都可以。
还有,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是把成为粘合剂的硅酸乙酯等硅烷耦合剂与导电性氧化锡微粒子一起分散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后形成的溶液作为原料液41使用的,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在管颈内壁5a上形成高电阻膜14用的原料液的成分可适当变更。
另外,本发明还适用于具有任何内径的玻锥2的管颈5。
权利要求
1.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阴极射线管设有分别具有发射排成一列通过水平面内的多个电子束的电子束发生部以及使从该电子束发生部发射的电子束通过的通孔、且设有沿该电子束的行进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的电子枪;发生使从该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向靶上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偏转的磁场的偏转线圈;包括容纳所述电子枪的管颈部、形成所述靶的面板部、以及内径从所述管颈部向面板部扩大的玻锥部的外围部;从所述玻锥部到管颈部的内壁包覆形成的内部导电膜;与该内部导电膜接触、同时以覆盖所述电子枪局部的状态在所述管颈内壁上包覆形成的、电阻值高于所述内部导电膜的高电阻膜,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使所述管颈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所述外围部的设置工序;供给形成所述高电阻膜用的原料液的供给工序;以从比垂直于该内壁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把原料液涂敷于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所述管颈部内壁的状态将用所述供给工序供给的原料液向所述内壁喷射、并在该内壁上形成所述高电阻膜的喷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使原料液的喷出方向比与所述管颈部内壁垂直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通过沿所述喷出方向倾斜延伸的至少1个喷射孔喷出原料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使所述至少具有1个喷射孔的喷嘴在所述管颈部的内侧旋转并喷射原料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通过调节每一单位时间的原料液喷出量,使喷出的原料液与所述管颈内壁碰撞的方向向重力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通过向着所述管颈部内壁的至少1个喷射孔喷出原料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使所述具有至少1个喷射孔的喷嘴在所述管颈部的内侧旋转并喷射原料液。
8.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阴极射线管设有分别具有发射排成一列通过水平面内的多个电子束的电子束发生部以及使从该电子束发生部发射的电子束通过的通孔、且设有沿该电子束的行进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的电子枪;发生使从该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向靶上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偏转的磁场的偏转线圈;包括容纳所述电子枪的管颈部、形成所述靶的面板部、以及内径从所述管颈部向面板部扩大的玻锥部的外围部;从所述玻锥部到管颈部的内壁包覆形成的内部导电膜;与该内部导电膜接触、同时以覆盖所述电子枪局部的状态在所述管颈内壁上包覆形成的、电阻值高于所述内部导电膜的高电阻膜,其特征在于,具有以所述管颈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所述外围部的设置工序;供给形成所述高电阻膜用的原料液的供给工序;以从比垂直于该内壁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把原料液涂敷于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所述管颈部内壁的方式将用所述供给工序供给的原料液向所述内壁喷射、并在该内壁上形成所述高电阻膜的喷射工序;使在所述设置工序中设置的所述外围部以所述管颈部的管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使原料液的喷出方向比与所述管颈部内壁垂直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射工序中,通过调节每一单位时间的原料液喷出量而使喷出的原料液与所述管颈部内壁碰撞的方向向重力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工序中,以所述管颈部的管轴相对垂直方向而倾斜的状态将所述外围部倾斜设置,在所述旋转工序中,使所述外围部以所述倾斜的管轴为中心旋转。
12.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阴极射线管设有分别具有发射排成一列通过水平面内的多个电子束的电子束发生部以及使从该电子束发生部发射的电子束通过的通孔、且设有沿该电子束的行进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的电子枪;发生使从该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向靶上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偏转的磁场的偏转线圈;包括容纳所述电子枪的管颈部、形成所述靶的面板部、以及内径从所述管颈部向面板部扩大的玻锥部的外围部;从所述玻锥部到管颈部的内壁包覆形成的内部导电膜;与该内部导电膜接触、同时以覆盖所述电子枪局部的状态在所述管颈内壁上包覆形成的、电阻值高于所述内部导电膜的高电阻膜,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使所述管颈部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所述外围部的设置装置;供给形成所述高电阻膜用的原料液的供给装置;以从比垂直于该内壁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把原料液涂敷于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所述管颈部内壁的方式将用所述供给工序供给的原料液向所述内壁喷射、并在该内壁上形成所述高电阻膜的喷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具有比与所述管颈部的内壁垂直的方向更向重力方向倾斜延伸的至少1个喷射孔,通过该喷射孔喷出原料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具有所述至少有1个喷射孔的喷嘴以及使该喷嘴在所述管颈部的内侧旋转的旋转装置,使所述喷嘴旋转并喷射原料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调节所述供给装置的原料液供给量的调节装置,通过用该调节装置调节原料液的供给量,使用所述喷射装置喷出的原料液与所述管颈部内壁碰撞的方向向重力方向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具有向着所述管颈部内壁的至少1个喷射孔,通过该喷射孔喷出原料液。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具有所述至少有1个喷射孔的喷嘴以及使该喷嘴在所述管颈部的内侧旋转的旋转装置,使所述喷嘴旋转并喷射原料液。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使用所述设置装置设置的所述外围部以所述管颈部的管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所述管颈部的管轴相对垂直方向倾斜的状态使所述设置装置设置的所述外围部倾斜的倾斜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阴极射线管的制造方法,在构成阴极射线管的玻锥管颈内壁上涂敷形成高电阻膜用的涂敷装置具有设置于管颈内侧的喷嘴。喷嘴具有将原料液向管颈内壁喷射的、向重力方向倾斜的喷射孔。通过使喷射孔向重力方向倾斜,可以减少与管颈内壁碰撞的原料液向上方的流动量,可形成膜厚均匀的高电阻膜。从而可在玻锥的管颈内壁形成膜厚稳定的高电阻膜,可以减轻管颈电位的充电所导致的会聚位移。
文档编号H01J9/20GK1217560SQ9812421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1日
发明者长谷川隆弘, 菅原繁, 铃木史人, 宫永文雄, 矢羽克巳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