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27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射线管管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管座,更具体地说,涉及具有连接器部件的阴极射线管管座,该管座用以将荧屏引线电缆与接地引线电缆与在其上安装有阴极射线管管座的基片相连接。
已有技术的阴极射线管管座的实例可以结合

图1与2来介绍。由电绝缘材料制造的阴极射线管管座11包括有管座座体12,其中插入用以连接的阴极射线管端子管脚,以及与座体侧部整体模压制成的高压放电腔13。管座座体12通常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碟盘形状,其上形成有壳体部件15,用以接纳具有以座体中心线14为中心的圆形截面的阴极射线管基座(图中未画)。管座座体12还含有一组触头固定部件17,沿圆周等距离分布且围绕中心线14环状布列在圆周上,以及对应的各管脚插入孔16,使得管脚通过它们得以插入。触头固定部件17与相应的管脚插入孔连通并向后延伸直到阴极射线管管座11的背后侧。在这些触头座部件17中接纳的是低压触头18。在管座座体12上还形成有高压触头座部件17h,它与环状分布的触头座部件17和连通的管脚插入孔16的两端侧等距且位于触头座部件17所在的同一圆周上,在高压触头部件17h中接纳高压触头18h用以与阴极射线管的高压管脚相连接。
在本例中,在管座座体12上围绕它的外周还形成有台阶部件12s,其上装有弓形弯带状的敞露的接地导体19。如图3所示,接地导电带19具有等角度间隔相分离的放电电极舌簧19T,并在其每个中心上形成有球状凸缘19P。在环状布列触头18的端子中部与其相应的接地导体19的放电电极舌簧19T之间形成了放电腔21。在每一个放电腔21中,在每一个接地导体19的放电电极舌簧19T的球状凸缘19P与触头18端子18T中部之间形成了放电间隙。
参阅图1,2,4与5,与邻接高压触头固定部件17h的管座座体12的一侧整体形成的矩形壳体42和关闭矩形壳体42顶部开口的矩形壳盖43形成了高压放电腔13。在高压放电腔13中是一对相分离的高压放电电极31与32并在其间形成了高压放电间隙。高压触头18h与高压放电电极31藉助于连接导体33相互连通(图1,2与5)。高压放电电极31形体上是半球状并与其四周由类似框架的矩形固定板35整体形成。固体板35安装在位于高压放电腔13的内部,且在高压放电电极护壁70(图4)中形成的缝隙71中,以保持高压放电电极31在高压放电腔13中的定位。另一个高压放电电极32同样也是半球状且有矩形安装盘36在其四周整体形成。安装盘36也保持在高压放电腔13中。高压放电电极31与32的凸状表面相互相对且在其间形成了高压放电间隙。壳盖43在其两侧壁上也具有U形整体的啮合部件61,当壳盖43安装在壳体42上且闭合壳体42的开口顶部时,它就与在壳体42两侧侧壁上形成的锁紧啮合突缘62卡合。
如图4所示,高压放电电极31在其背后一侧形成有引线电缆挤压腔41。连接部件38从高压放电电极31的固定板35的一侧的边缘上延伸并垂直地进入引线电缆挤压腔41,并在其中连接部件38又向上延伸形成接收板39并与固定板35相离又相面对。接收板39再向下弯曲倾斜一个锐角θ以形成触头舌片37,并在触头舌片向下伸展时在触头舌片与固定板35之间形成逐渐变窄的间隙。固定板35与触头舌片37也因此组成了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以及穿过壳盖43形成引线电缆插入孔48用以将引线导线或电缆的引线端导入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的间隙中,该构件30具有围绕引线电缆插入孔48且与之同心且从壳盖43顶部表面整体向上外伸的管状突缘49。顶壁,也就是引线电缆挤压腔41的腔盖43有一个沟槽52与管状突缘49相邻接以与引线电缆挤压腔41相连通。
引线电缆插入孔48位于触头舌片37的远端附近并面对着它,所以外来的引线电缆的高压聚焦引线电缆G3的芯线可以通过插入孔48插入引线电缆挤压腔41中有弹性地在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的固定板35与触头舌片37之间保持心线的前端部。围绕引线电缆插入孔48周围的管状突缘49的内径制造得几乎等于引线电缆G3绝缘外皮的外径,当它插入腔41中时能作为高压聚焦引线电缆G3的导引件,同时恰好包围引线电缆的绝缘外皮以防止它的振动。
大致为矩形的摆动板53藉助于由与插座座体侧部整体形成的铰链54(图1与2)面对壳盖43与插座座体12的侧边整体连接。摆动板53具有与板53整体形成且与板53弯成直角的保持舌片51,当摆动板53围绕铰链54摆动时,保持舌片51可以通过在壳盖43内形成的沟槽52转入壳体42中。当摆动板53向下摆动面向壳盖43顶面时,由摆动板53一侧侧壁上的U形啮合部件(图2)就带入与由壳盖一侧伸展的啮合突缘5b啮合以使板固定在壳盖上。当高压聚焦引线电缆G3通过引线电缆插入孔48插入固定板35与触头舌片37之间时,由于摆动板53如上所述摆动压下在壳盖43的顶面上,接收板39就受到在它侧面上来自保持舌片51的横向力以弹性地推向固定板35,如图4所示。这样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就在固定板35与触头舌片37之间用增大的压力将挤压的聚焦引线电缆G3定位锁紧。此外,触头舌片37还有一个方向与引线电缆回退方向相反的由前端提出的锐边并由此作为防止引线电缆退出的止档件。由此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几乎不可能退出,确保聚焦引线电缆G3的正确的电气与机械的连接。
固定板35,触头舌片37,沟槽52,插入孔48,管状突缘49,保持舌片51,摆动板53以及铰链54如图4所示组成了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200。当需要从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200中退出高压聚焦引线电缆G3时,只需要转动摆动板53从沟槽52中退出保持舌片51并由此将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解锁。由于很容易地实现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的锁紧与解锁,因此这种型式的连接器部件200就称为引线电缆快速连接型。如上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例如可以从美国专利4,822,301中查到。
阴极射线管管座11安装在阴极射线管的印刷线路板100的表面上,如图6所示,某一些预定触头18的端部18T(参阅图1与2)穿过由印刷线路板100上形成的端部孔110如图上虚线所示并通过其上印刷的线路与板后面上的印刷线路焊接使得端部与板的正面上安装的板上连接器108与连接器管脚103进行电连接。阴极射线管具有插入阴极射线管管座11管脚插入孔16中的管脚以与安装在孔16中的触头18连接接触。此外,从回扫变压器来的高压引线电缆G2与G3虽然图中未画也分别与连接器管脚103与管状突缘49耦合。引线电缆G3是高压聚焦引线电缆用来供给来自回扫变压器数量级达10千伏的聚焦电压。电缆G2是荧屏引线电缆用来供给来自回扫变压器数量级为1千伏的荧屏电压。引线电缆G1,阴极引线电缆4C以及来自主线路板(图中未画)的加热器引线电缆4H都与板上连接器108相连接。这里仅示出了三根引线电缆,实际上包括从主线路板来的其它引线电缆大约有七根引线电缆与连接器108连接并通过印刷线路板100上的印刷线路与阴极射线管管座11的相应端部连接以提供数量级小于100伏的较低电压。
从回扫变压器来的板极电缆4A的端点用手直接与阴极射线管的板极端点(图中未画)连接以提供数量级为30千伏的板极电压。端子孔105,106用来连接例如电阻器,电容器等其它各元件。虽然图中未画,除了引线电缆G2以外接地引线电缆也可以连接到阴极射线管的印刷线路板100上,以使阴极射线管管座的接地管脚与主线路板或其它相应装置的框板连接。
通过初步地将在穿过板上形成的G2插入孔102并突出在印刷线路板100正面上的连接器管脚103与印刷线路板100背面上的印刷线路牢固地焊接,并将附着在荧屏引线电缆G2远端端点上的卷折端部104装配到突出于印刷线路上的连接器管脚103上,荧屏引线电缆G2就与阴极射线管印刷线路板100连接。当然不用连接器管脚103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来进行引线电缆G2的连接,将引线电缆G2心线的远端从印刷线路板100的正面穿过在板上形成的G2插入孔102到板的背面,然后用手工焊接把心线的远端直接连在板背面的印刷线路上。如图6虚线所示,引线电缆G1与G2,阴极引线电缆4C与加热器引线电缆4H都通过板100背面上的印刷线路与相应的端点18T连接并由此与阴极射线管管座11的相应触头18连接。
在这方面还应指出,不管在阴极射线管印刷线路板100上的表面安装元件的大部分都是浸焊到表面上,引线电缆G2的连接从连接操作效率需要角度来看是可以通过手焊分别将这些元件焊在阴极射线管印刷线路板100上。相反在藉助于在阴极射线管印刷线路板100上提供的连接器管脚103来对引线电缆G2进行连接的话,就需要把卷折端子104附着在荧屏引线电缆G2一侧上。需要用压力将卷折端子104附着在荧屏引线电缆G2上这样也增加了连接操作的复杂性。当从主线路板(图中未画)来的接地引线电缆连接到阴极射线管的接地管脚上时,通常的作法是将接地引线电缆直接接到相应于接地管脚的端子18T上。
如上所述,已知的传统引线电缆快速连接型阴极射线管管座不需要对聚焦引线电缆G3进行焊接,但对于荧屏引线电缆G2或接地引线电缆仍需要应用焊接或上述卷折端子或管脚来进行连接(参阅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50837)。
荧屏引线电缆G2上要加上高压电。为此,当屏蔽引线电缆G2通过其上要安装阴极射线管管座的印刷线路板100的印刷线路与阴极射线管管座的相应端子连接时,就要求提供防止如下这些有害的影响。例如作用在邻近G2插入孔102和插入端子孔105,106中电气元件端子上的电漏泄,邻近从G2插入孔102直到相应管座端点的端点孔110b上伸展的印刷线路的印刷线路的电漏泄,以及邻近所述相应管座端子插入在端子孔110a与110c中管座端子的电漏泄等等。为此在印刷线路板上形成了两条缝隙101,它们延伸在从G2插入孔102与端子孔110a与110c之间到相应于G2插入孔102的端子孔110b与邻近端子孔110b的端子孔110a与110c之间。所以如果为了使整个装置小型化,提高封装密度使印刷线路板更加微型化,就会没有提供上述缝隙101的地方。
此外,由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 50837展示的快速连接型连接器机械上与管座座体分离,就需要相应增加零件数量并由此附加组装与连接快速连接型连接器的操作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阴极射线管管座,其结构使得不需要用焊接或应用卷折端子来连接从回扫变压器来的荧屏引线电缆或其它电线。
简单地说,根据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包括管座座体,具有一组触头固定部件,其中每一个与安装在管座上的一组阴极射线管的管脚相连接的一组触头的相应触头相适配,以及一个高压触头固定部件,它和与所述阴极射线管的高压管脚相连接的高压触头相适配,所述触头固定部件与所述高压触头固定部件都形成在所述管座座体上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高压放电腔,它在管座座体四周外壁的第一位置上与管座座体一起整体形成,其中还安装有一对相分离而又相面对的高压放电电极;第一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它与所述的高压放电腔一起整体形成并在其中包括具有第一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第一引线电缆挤压腔,用以挤压从外部插入的第一引线电缆,所述第一引线电缆挤压构件与安装在所述高压触头固定部件中的高压触头相连接;以及第二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它与所述管座座体一起形成在管座四周外壁的第二位置上,并在其中包括具有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第二引线电缆挤压腔,用以挤压从外部插入的第二引线电缆,所述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和与所述的一组触头固定部件中的一个触头固定部件相适配的低压触头相连接。
图1是已有技术阴极射线管管座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阴极射线管管座的部分剖面的侧视图3是与图1所示阴极射线管管座使用的接地导体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2Ⅳ-Ⅳ线的说明第一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说明连接导体与挤压构件的透视图;图6是说明阴极射线管印刷线路板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说明阴极射线管管座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是图7所示阴极射线管管座部分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接地导体19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图10是说明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图中触头18,固定板35′,接收板39′以及触头舌片37′一起形成在一个部件上;以及图11是说明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其中示于图8与9中的高压触头18h与固定板35分开形成。
参阅图7与8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图7是本发明阴极射线管管座俯视平面图,图8是管座部分剖视的侧视图。图7与8中那些与已有技术举例中相似的元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标示。具有一组触头固定部件17与高压触头固定部件17h的管座座体的结构与图1与2中所示的已有技术的管座座体的部件相似,安装在触头固定部件17与高压触头座部件17h中的低压触头18与高压触头18h的结构也分别与图1与2所示已有技术的触头基本相似。此外,具有第一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200的高压放电腔13以及位于高压放电腔13中的高压放电电极31,32的结构也与已有技术中的结构相似。此外壳盖43与壳体42也分别形成有U形啮合部分61与啮合突缘62以使相互之间可以卡合,如图2所示。
然而,本发明实施例是已有技术不同之处是第一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200的摆动板53是有一个切去的缺口53C形成的,以避免对凸出于壳盖顶面上具有管状突缘49的影响,并使得引线电缆挤压腔41(参阅图4)尽可能地靠近壳体42的一侧。此外壳盖还有从其顶面伸展的周墙55以包围管状突缘49与摆动板53。位于和壳盖一侧相同的平面上,穿过周墙55的一侧墙的中心部分开有一个矩形啮合孔55H。周墙55的侧壁部分还在它的一角形成从上边向下伸展的切入沟槽55S以方便侧壁部分的弹性弯曲。摆动板53还有一个与它的侧边一起整体形成的啮合突缘53P,使得在摆动板向下摆动抵在壳盖43顶面上时,啮合突缘53P能快速啮合入啮合孔55H中以使摆动板固定在壳盖上。
在上述已有技术举例中,所介绍的接地导体19是以裸露的状态安装在管座座体12外围上形成的阶梯部件12S上,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管座座体12的阶梯部件12S是以通道23形式形成并以弓形围绕中心线14切入管座的底部平面内。在通道23中,相应于各个环状布列的触头18的端部中心部分,以相等角度间隔相分开而设置着放电腔21。安装在弓形通道23中的是一个接地导体19,它包括一组以带状形式相互连接并每一个都在其中心具有球状突缘19P的放电电极19T如图9所示。触头18安装在管座座体12上,使得在各个放电腔21中,触头18的端部18T的中心部件与相面对的相应的接地导体19的球状突缘19P相分开并由此在其间形成放电间隙。也就是说放电间隙是由触头18与相应的接地导体19的球状突缘19P之间来形成的。应该指出,阶梯部件12S的结构本身对本发明来说无关,但是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已有技术举例中的阶梯部件12S结构或其它任何适宜的结构。
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也类似于前述阴极射线管管座,其能使聚焦引线电缆G3快速连接的第一高压引线电缆连结器部件200也是在高压放电腔13一隅上与管座一起整体构成,根据本发明阴极射线管管座的本实施例中,能使荧屏引线电缆G2快速连接的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也是在管座座体的周边上与其整体构成。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在结构上也与第一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200相似。特别是,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包括具有位于其中的引线电缆挤压腔41′的盒状箱体40′,从盒状箱体40′的顶面上整体向上伸展的管状突缘49′,藉助于铰链54′与盒状箱体40′的顶面的一个侧壁整体连接的摆动板53′以及垂直于铰链54′从板53的侧壁以直角伸展的保持舌片51′。盒状箱体40′的顶壁是向外辐射状形成并由沟槽52与管状突缘49′相邻接,沟槽与引线电缆挤压腔41的内侧沟通。在管状突缘49′中央穿过盒状箱体的顶壁开有引线电缆插入孔48′。同样在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中,摆动板53′也是由切去的缺口53′来形成,为使从管座座体12的外围板53′的辐射突出量达到最小,当摆动板53′向下摆动扣在盒状箱体40′的顶壁上,以避免板53对管状突缘49′的影响。
位于引线电缆挤压腔41′中的部件有固定板35′,它是从连接导体33′向上伸展而成,连接导体33′又是从触头18随之整体伸展而成,而触头18则用以与阴极射线管管座的荧屏引线电缆G2′相连接,如图10所示;连接部件38′,它是从固定板35′的下部边缘上横向整体伸展而成的;接收板39′,面对固定板35′57与之相分离从连接部件38′的外端垂直伸展并与之整体形成;以及触头舌片37′,它是将接收板39′的上端部向下弯曲并向固定板35′方向倾斜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同图5的举例中一样,接收板39′藉助于连接部件38′与固定板35′整体形成,接收板39′与固定板35′也可以不用连接部件38′而分开形成。还可以看到接收板39′的上端部对着固定板35′以向下倾斜一个锐角弯曲形成触头舌片37′。固定板35′与触头舌片37′就这样构成了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
在这种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中,来自外部引线电缆的荧屏引线电缆G2的引线端点由管状突缘49引导穿过插入孔48′插入引线电缆挤压腔41′中,使得引线电缆G2的心线的引线端贴近触头舌片37的前端部件。连续的往内插入使触头舌片37′移入沟槽52′中以使电缆的引线端弹性地保持在固定板35′的平坦表面与触头舌片37′的端刃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板39′在挤压部件中略为有些移入沟槽52′中,当摆动板53′围绕铰链54′摆动将保持舌片51′插入沟槽52′中时,接收板39′被迫向固定板35′推进并用增大的作用力挤压引线电缆G2的引线端。这样就锁住了由接点舌片37′与固定板35′构成的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当需要将引线电缆G2从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中拨出时,只需要简单地把保持舌片51′从沟槽52′中撤出就可以将挤压构件30′解锁。
如上所述,用以接收与挤压荧屏引线电缆G2的第二高压引线快速连接型连接器部件300是与其中插有阴极射线管管脚的管座座体12的外缘周壁整体形成。对于细颈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与管座整体形成的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的位置其在管座座体12的位置在辐射方向邻近第7号端子或第10号端子的位置。对于更小型化颈部的阴极射线管管座,与管座整体形成的荧屏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在辐射方向上位于邻近第8号端子的位置上。49′是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的管状突缘,并使其形成的引线电缆插入孔贯通到管状突缘49′的底部。
在上述发明的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在第一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200中的触头舌片37与接收板39如图5例中所示藉助于连接部件38与高压放电电极31的固定板35一起整体形成,也已经介绍了高压触头18h藉助于连接导体33与固定板35一起整体形成。但是,如图11所示,具有固定板35的高压放电电极31也可以与高压触头18h相分离来形成,以及接收板39藉助于连接导体33可以与高压触头18h整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从连接导体33上向上垂成直角的接收板33其位置就相分开地面对固定板39。在引线电缆G2插入引线电缆挤压构件30并由保持舌片51锁住定位时,固定板35与触头舌片37就可以从引线电缆G2向对面的高压放电电极31放电。
在上述发明的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第二高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作为荧屏引线电缆G2的连接使用,它也可以设计用来连接从主线路板来的接地引线电缆并使其位于与阴极射线管管脚的地线管脚连接的触头18所相应的某一个角度位置上。另外,除了荧屏引线电缆G2的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300以外,类似结构的第三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400也可以用来作为接地引线电缆的连接,如图7中虚线所示。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如上所述的围绕管座的外周侧壁安装一组与管座座体一起整体形成的快速连接型式的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不仅可以很方便地连接高压荧屏引线电缆而且还可以连接阴极射线管管座所要求的接地引线电缆。此外,这种布局也可以很方便适应阴极射线管主控电路的设计修改或所用管脚数量的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在围绕管座座体四周外壁上所需要的角度位置与管座座体整体形成的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可以有效地且经济地不需要手工焊接或使用卷折端子而把包括荧屏引线电缆与接地引线电缆在内的所有引线电缆连接到阴极射线管管座上。
与阴极射线管管座一起整体形成的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可以使原来由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占用的印刷线路板的地方可以用作它用,这样就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系数。
另外,从元件结构角度出发,本发明仅需要替换直接与印刷线路板连接或没有使用的低压触头,所以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管座不带有元件单位成本的实质性变化同时也享有与常用元件同样的制造方便。
此外,提供的一组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也可以具有阴极射线管主控电路的设计变化或所用管脚数量的变化。
再加上,由于直接把引线电缆与阴极射线管管座连接而没有印刷线路板的中间环节,不仅可以提高的绝缘特性,而且没有漏泄电流的有害影响还可以连续施加上稳定的电压。
权利要求
1.阴极射线管管座,包括管座座体,具有一组触头固定部件,其中每一个与安装在管座上的一组阴极射线管的管脚相连接的一组触头的相应触头相适配,以及一个高压触头固定部件,它和与所述阴极射线管的高压管脚相连接的高压触头相适配,所述触头固定部件与所述高压触头固定部件都形成在所述管座座体上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高压放电腔,它在管座座体四周外壁的第一位置上与管座座体一起整体形成,其中还安装有一对相分离而又相面对的高压放电电极;第一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它与所述的高压放电腔一起整体形成并在其中包括具有第一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第一引线电缆挤压腔,用以挤压从外部插入的第一引线电缆,所述第一引线电缆挤压构件与安装在所述高压触头固定部件中的高压触头相连接;以及第二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它与所述管座座体一起形成在管座四周外壁的第二位置上,并在其中包括具有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第二引线电缆挤压腔,用以挤压从外部插入的第二引线电缆,所述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和与所述的一组触头固定部件中的一个触头固定部件相适配的低压触头相连接。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的第一与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分离而又相面向的接收板,以及将所述接收板的前端部弯成锐角且靠近于所述固定板的触头舌片,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一与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它们都具有与所述相应引线电缆挤压腔相连通的引线电缆插入孔的顶面,用以将引线电缆引导到与所述固定板相靠近的所述相应触头舌片上的预定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都还形成有沟槽,用以使各个引线电缆挤压腔与外部沟通,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一与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都包括藉助于铰链与相应的顶面的一端整体组合的摆动板,以及与所述摆动板一起整体形成的保持舌片,以使当摆动板围绕所述铰链摆动时,保持舌片可以插入或撤出相应的所述的一个沟槽以机械地锁紧或解锁所述的第一与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中的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每一个第一与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都有从顶面的上部表面上伸展的管状突缘,所述管状突缘围绕所述引线电缆插入孔并与之同心。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的第一引线电缆是聚焦引线电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二引线电缆是屏蔽引线电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二引线电缆是接地引线电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第三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在结构上类似于所述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也是在管座座体的四周侧壁上与所述管座座体一起整体形成,以连接所述接地引线电缆。
9.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接收板可以做成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接收板可以彼此分开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接收板可以形成一体。
12.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二引线电缆挤压构件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接收板可以彼此分开形成。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的所述摆动板是由一个缺口形成,用以防止所述摆动板对所述管状突缘的影响。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管座,其中所述第二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的所述摆动板上形成有一个缺口,用以防止所述摆动板对所述管状突缘的影响。
全文摘要
阴极射线管管座,包括管座座体,它具有一组触头固定部件与高压触头固定部件;以及在座体四周外壁上与管座座体一起整体形成的高压放电腔,高压放电腔中提供了第一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用以与来自回扫变压器的聚焦引线电缆相连接,以及第二快速连接型引线电缆连接器部件,它是在管座座体四周外壁上与管座座体一起整体形成,用以与来自回扫变压器的屏蔽引线电缆相连接。
文档编号H01J9/24GK1215939SQ9812344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4日
发明者长田孝之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