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385750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100’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89]光束控制部件740包括第一光束控制部件750、第二光束控制部件160及保持架770。第二光束控制部件160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0190]与实施方式I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150同样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750具有折射部151、菲涅耳透镜部152以及射出面153。实施方式7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750中,菲涅耳透镜部152的外缘位于比菲涅耳透镜部152的内缘低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30的光不向第一光束控制部件750入射而直接到达保持架770的情况。
[0191]实施方式7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750中,只在保持架770的外周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有多个凹部773。实施方式7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750中,由于从发光元件130直接到达保持架770的下部的光较少,所以在保持架770的外周面的下半部分未形成凹部773。
[0192]多个凹部773形状相同且以一定间隔配置。通过保持架770的中心轴CA3的剖面中的凹部773的剖面形状是长方形。此外,与长方形的两个长边对应的两个面与保持架770的中心轴CA3大致垂直。
[0193](发光装置的配光特性)
[0194]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效果(特别地,多个凹部773的效果),以与实施方式I同样的顺序通过仿真求出了发光装置700’的配光特性。
[0195]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发光装置700’的配光特性的曲线图。将图8的曲线图与图21的曲线图进行比较可知,实施方式7的发光装置700’中,朝向在比较例的发光装置30中光量相对较少的0°方向及±90°方向的光量相对增加,配光均衡性得到改善。
[0196](效果)
[0197]实施方式7的光束控制部件740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光束控制部件140同样的效果。此外,虽然可以看出实施方式7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配光均衡性比实施方式I的光束控制部件140差,但是根据用途,实施方式7的光束控制部件740比实施方式I的光束控制部件140更优选。
[0198][凸部及凹部的优选形状]
[0199]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700’进行比较,则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100’ (图9)、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400’ (图15)、实施方式6的发光装置600’ (图19)的配光特性特别优异。这三个发光装置满足以下的(I)及(2-1)的条件,或满足(I)及(2-2)的条件。条件(I)是针对保持架的上半部分(比第一光束控制部件靠上侧的部分)的条件,条件(2-1)及(2-2)是针对保持架的下半部分(比第一光束控制部件靠下侧的部分)的条件。
[0200](I)在保持架的上半部分存在图23A所示那样的、用于将从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到达保持架的光的行进方向改变为接近与发光元件的光轴LA正交的方向的倾斜面。
[0201](2-1)在保持架的下半部分存在图23B所示那样的、用于将从发光元件直接到达保持架的光的行进方向改变为接近与发光元件的光轴LA正交的方向的倾斜面。
[0202](2-2)代替在保持架的下半部分存在满足上述(2-1)的条件的倾斜面,使菲涅耳透镜部的外缘比菲涅耳透镜部的内缘靠近发光元件。这意味着从发光元件直接到达保持架的光较少。
[0203]因此,为了均衡良好地对前方方向、侧方方向及后方方向的全部进行配光,特别优选使用满足上述(I)及(2-1)的条件,或满足(I)及(2-2)的条件的光束控制部件。
[0204]另外,在实施方式I的光束控制部件的保持架(图9)、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保持架(图11)、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保持架(图13)、实施方式5的光束控制部件的保持架(图17)和实施方式6的光束控制部件的保持架(图19)中,在保持架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形成了相同形状的凸部或凹部。通过这样地在保持架的外周面整体以一定间隔形成相同形状的凸部或凹部,能够容易进行模具加工。
[0205][光束控制部件的变形例]
[020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具有菲涅耳透镜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光束控制部件也可以不具有菲涅耳透镜部。图24是表示不包含菲涅耳透镜部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的结构的图。图24A是俯视图,图24B是主视图,图24C是仰视图,图24D是图24A所示的C-C线的剖面图。虽然图24所示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作为与保持架不同的部件而制作,但是也可以与保持架一体地制作。对于与图5所示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15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207]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具有使从发光元件130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851、将从入射面85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全反射的全反射面852、以及使从入射面85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及由全反射面852反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153。
[0208]入射面851是在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的底部形成的凹部的内表面。入射面851具有构成凹部的顶面的内顶面851a、和构成凹部的侧面的内侧面851b。内侧面851b以开口边缘侧的内径尺寸比内顶面85Ia侧的边缘的内径尺寸大的方式,随着从内顶面851a侧靠近开口边缘侧内径逐渐增加(参照图24D)。
[0209]全反射面852是从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的底部的外缘向射出面153的外缘延伸的面。也可以在全反射面852与射出面153之间形成有凸缘。全反射面852是以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的中心轴CAl为中心的旋转对称面。全反射面852的直径从底部侧向射出面153侧逐渐增加。构成全反射面852的母线虽然是向外侧(远离中心轴CAl的一侧)凸的圆弧状曲线,但是也可以是直线。
[0210]具有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中,相对于发光元件130的光轴LA的角度较大的光从内侧面851b向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内入射,并由全反射面852向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全反射。另一方面,相对于发光元件130的光轴LA的角度较小的光从内顶面851a向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内入射。由全反射面852全反射后的光及从内顶面851a入射的光,从射出面153向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射出。
[0211]如上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能够发挥与实施方式I的第一光束控制部件150同样的功能。因此,具有第一光束控制部件850的照明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照明装置100同样的效果。
[0212]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2年9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2-21651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中。
[0213]工业实用性
[0214]由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代替白炽灯来使用,所以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吊灯或间接照明装置等各种照明设备。
【主权项】
1.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其控制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具有: 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其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入射,并将所入射的光控制为具有规定的配光特性的光后射出; 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其使从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到达的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剩余的光透射;以及 保持架,其具有透光性且呈大致圆筒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二光束控制部件, 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入射面,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入射;全反射面,其使入射至所述入射面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反射;以及射出面,其使入射至所述入射面的光的一部分和由所述全反射面反射后的光向所述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射出, 所述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与所述射出面相对,且使从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到达的光的一部分反射, 所述反射面是以所述保持架的中心轴为旋转轴的旋转对称面,且形成为所述旋转对称面的母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呈凹曲线, 与所述反射面的中心部的位置相比,所述反射面的外周部形成于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方向上的距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更远的位置, 在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形成有改变透射了所述保持架的光的射出方向的凸部或凹部, 所述凸部或凹部的形状是以所述保持架的中心轴为旋转轴的旋转对称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配置有多个相同形状的所述凸部或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以一定间隔配置所述多个凸部或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凸部或凹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光束控制部件到达所述保持架的光的行进方向改变为接近与所述发光兀件的光轴正交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凸部或凹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用于将从所述发光元件直接到达所述保持架的光的行进方向改变为接近与所述发光兀件的光轴正交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光束控制部件具有菲涅耳透镜部,该菲涅耳透镜部具有多个配置为同心圆状的圆环状的关起, 所述圆环状的突起具有作为所述入射面发挥功能的内侧的第一倾斜面、和作为所述全反射面发挥功能的外侧的第二倾斜面。
7.一种发光装置,具有: 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元件;以及 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 所述光束控制部件被配置成,使所述保持架的中心轴与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元件的光轴一致。
8.一种照明装置,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以及使来自所述发光装置的出射光漫射的同时使其透射的盖。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140)具有第一光束控制部件(150)、第二光束控制部件(160)及大致圆筒状的保持架(170)。第一光束控制部件(150)使从发光元件(130)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入射,并向第二光束控制部件(160)射出。第二光束控制部件(160)将从第一光束控制部件(150)到达的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剩余部分透射。保持架(170)使由第二光束控制部件(160)反射后的光透射。在保持架(170)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控制在保持架(170)透射的光的射出方向的凹部(173)。
【IPC分类】F21S2-00, F21Y101-02
【公开号】CN104704286
【申请号】CN201380050507
【发明人】中村真人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9月13日
【公告号】EP2902696A1, US20150252981, WO2014050008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