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6089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指LED照明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随着LED的应用,照明装置的外观可以设计出越来越多的形状、并呈现出更多不同效果的外形和光效。传统的灯具或光源通常为壳体与光学面罩相结合的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些灯具或照明元件为了追求美观的效果,也开始应用导光板或导光柱来实现美观的灯光效果。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103117114A号,揭示了一种景观面罩以及景观照明装置,其包括面罩壳体以及所述面罩壳体内的景观光源,且所述景观光源包括至少一种颜色的LED光源,可以通过控制景观光源内不同颜色的LED光源同时或部分的发光,从而根据不同的景观装置需求来提供不同的景观装饰效果。
[0005]然而,随着对照明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开始追求生产方便、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更换的模组化照明装置。而现有技术中的具有美观效果的照明装置结构无法适应模组化的需要。
[0006]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照明装置。
[0007]【【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照明装置,包括LED光源、以及对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的光学元件,所述LED光源包括分布于中心的第一组光源以及位于第一组光源周围的第二组光源,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中空导光部以及与所述导光部连接的透光部,所述导光部的中部形成空腔,所述导光部位于所述第二组光源的上方,第二组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在一第一方向上导光后再通过所述透光部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组光源的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的空腔后最终自所述透光部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组光源的另一部分光线在一第二方向上通过所述导光部并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0010]优选地,所述导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纵长延伸,所述透光部在第二方向纵长延伸,所述透光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所述导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宽。
[0011]优选地,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和透光部一体成型,所述透光部自所述导光部延伸出。
[0012]优选地,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从外部看为圆柱形,具有至少一横截面为环形。
[0013]优选地,所述LED光源的第一组光源和第二组光源位于同一平面。
[0014]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收容腔,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中从而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环形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第二组光源与所述导光部之间,对第二组光源的光线起扩散作用。
[0016]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元件形成第一反射腔和第二反射腔,所述空腔连接所述第一反射腔,所述导光部或所述扩散层连接所述第二反射腔。
[0017]优选地,所述扩散层为位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中的扩散板,位于所述导光部的入光口。
[0018]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的底部,具有一中空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的侧壁围成封闭的环形,从而形成一通腔,所述第一组光源位于所述反射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组光源位于所述反射部的外侧。
[0019]优选地,所述反射部为中空的圆柱形,其外壁具有台阶形的支撑部,所述壳体侧壁的内部具有台阶状的支撑壁,所述支撑部和支撑壁位置对应,共同支撑固定所述扩散层。
[0020]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反射部连接,所述开口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反射部内侧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组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0021]优选地,所述底座为环形,所述底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反射部的最大直径,包括位于所述反射部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反射部外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反射部的内壁组成第一反射腔,所述第一组光源的部分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反射腔的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元件。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若干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组光源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且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部分、反射部的外壁以及所述壳体组成第二反射腔,第二组光源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反射腔的反射混光而射向所述扩散层。
[0023]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导光部的空腔或者所述支撑件的通腔中,所述第一组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扩散部处理后再射向所述透光部。
[0024]优选地,位于所述空腔的所述扩散部单独成型且固定于所述透光部,或与所述透光部一体成型,或在所述透光部成型后再形成于所述透光部上。
[0025]优选地,所述扩散部呈碟形,包括圆形的基座以及自所述基座延伸出、直径逐渐扩大且平坦的延伸部,所述扩散部面向所述透光部的表面具有若干凸棱。
[0026]优选地,所述凸棱呈弧形。
[0027]优选地,所述扩散部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位于所述扩散部和所述透光部之间,且位于所述基座和延伸部的连接处。
[0028]优选地,所述透光部呈圆柱形,所述透光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导光部的最大直径,所述透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
[00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以下优点:光学效果能够多样化、美观,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
[0030]【【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侧视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0034]【【具体实施方式】】
[0035]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装置1,包括LED光源
11、以及对LED光源11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的光学元件12。LED光源11包括分布于中心的第一组光源111以及位于第一组光源111周围的第二组光源112,光学元件12包括中空导光部120以及与导光部120连接的透光部121。导光部120的中部形成空腔123,导光部120位于第二组光源112的上方。第二组光源112的光线通过导光部120在一第一方向上导光后再通过透光部121射出照明装置I。第一组光源111的部分光线通过导光部120的空腔123后最终自透光部121射出照明装置1,第一组光源111的另一部分光线在一第二方向上通过导光部120并射出照明装置1,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小于180度,即第一组光源111至少有一部分光线在非竖直的方向上通过导光部120射出照明装置I。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I具有至少两组光源通过光学元件12使该两组光源在光学元件12的顶面和侧面形成不同的光学效果,从而使得照明装置I的光学效果能够多样化、美观,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例如,可以将第二组光源112设置为彩色光源等等。
[0036]光学元件12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有局部的面为磨砂面或具有漫反射层,使得光学元件12整体晶莹通透,从外部看为整体的透明体。
[0037]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也可以和第二方向呈其他角度。
[0038]光学元件12的导光部120从外部看为圆柱形,具有至少一横截面为环形。本实施例中,导光部120在第二方向上的横截面为环形,第一组光源111的光线穿过环形的侧壁射出导光部120。其他实施例中,导光部12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其他柱状结构或不规则的形状。
[0039]透光部121呈圆柱形,透光部121的最大直径大于导光部120的最大直径,透光部12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导光部120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导光部120相背于透光部121的底面具有若干凸肋(未图示),凸肋均匀分布于导光部120的底面。凸肋能够使得从透光部121方向看照明装置I具有一棱一棱的光影效果,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凸肋。
[0040]导光部120在第一方向上纵长延伸,透光部121在第二方向纵长延伸,透光部1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导光部120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宽。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2的导光部120和透光部121 —体成型,透光部自所述导光部延伸出,从外部看,光学元件12为铆钉形,使得光学元件12造型美观。
[0041]LED光源11的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112源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设置于同一平面,使得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可以整合在同一光源板上,方便制造、安装。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也可以设置于不同平面或者即使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光源板上。
[0042]照明装置I还包括壳体13,壳体13具有收容腔131,LED光源11位于壳体13的收容腔131中从而固定于壳体13,光学元件12与壳体13连接从而与壳体13组装成一体。本实施例中,LED光源11固定于壳体13底部。
[0043]照明装置I还包括环形的扩散层14,扩散层14位于第二组光源112与导光部12之间,对第二组光源112的光线起扩散作用。扩散层14能够防止第二组光源112产生的眩光以及颗粒感。本实施例中,扩散层14为位于壳体13的收容腔131中的扩散板,扩散板固定于壳体13中。其他实施例中,扩散层14也可以为光学元件12的磨砂面,或者直接喷涂于光学元件12上的漫反射材料层、或者由扩散薄膜制成。本实施例中的扩散板,更方便安装,且对光学元件12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44]照明装置I还包括支撑元件15,支撑元件15固定于壳体13的收容腔131中并位于LED光源的光源板的上方,具有一中空的反射部151,反射部151的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