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013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r W下的光源"或者 "平均亮度为5000cd/m2W上(优选为45000cd/m2)且大小为64mm2W下(优选为17mm2)的 光源"。另外,若设定成优选的数值,则得到透明白识灯泡W上的闪耀感的可能性较高。其 理由如W下(1)、似所示。
[0066] (1)透明白识灯泡使用于商场等重视气氛的环境时具有闪耀感,但是使用于办公 室等重视工作的环境时则非常刺眼。因此,将光源的亮度条件设定为:能够得到闪耀感的亮 度=感觉到刺眼的亮度。
[0067] 使用将直视下的刺眼程度数值化的式1计算出的结果为:感觉到刺眼的平均亮度 为5000cd/m2(nUGRD= 13时,参照图8),确实感到刺眼的平均亮度为45000cd/m2(nUGRD= 31时,参照图8)。因此,将平均亮度的条件设为5000cd/m2 W上,优选设为45000cd/m2。
[0068] 另外,可W根据在灯装置10的有效的配光角度(本实施方式为图5中所示的 300°)的范围内进行的测定结果来定义运些平均亮度。 W例[数1]
[0071] f〇J,《)=aUb
[0072] a=0. 0786?
[0073] b=-0. 4645? 0'2348
[0074] 光源的平均亮度为Ls、背景的平均亮度(光源周边的平均亮度)为Lb、光源的大 小为《、光源的亮度分布(平均亮度/最大亮度)为U、刺眼程度(参照图8)为nUGR。。并 且,计算条件为:U= 30cd/m2、O=0.OOOOOlsr、U=1. 0。
[00巧]如图9所示,在光源的平均亮度为5000cd/m2w上的区域Al可W得到闪耀感,在 光源的平均亮度为45000cd/m2W上的区域A2可W得到透明白识灯泡W上的闪耀感。
[0076] (2)直视光源时会看到光芒(放射状扩散的光线),而光芒的光线越细,则认为是 更具有闪耀感的光源。
[0077] 针对光芒而言,光源越小放射状扩散的光线就越细,因而只要将光源设为小于预 定的大小,就能够实现具有闪耀感的光源。因此,在此,如下确定该预定的大小。
[0078] 通常,将从距光源IOm处观察所谓的具有闪耀感的光源的透明白识灯泡的光源时 的外观大小设为能够得到闪耀感的光源的外观大小。该大小为"0.OOOOOlsrW下"。W下, 将该大小称为标准外观大小。
[0079] 并且,将光源的实际大小设定为,从距光源IOm处观察光源时成为标准外观大小。 该光源的实际大小为64皿2。另外,若光源为圆形或球形,则64皿2的光源的直径为9mm,若 光源为正方形或立方体,则1边的长度为8mm。另外,在此叙述的大小为与视线方向垂直的 面上的大小(参照图12)。
[0080] 并且,优选将光源的实际大小设定为从距光源5m处观察光源时的外观大小成为 0.OOOOOlsrW下。此时,光源的实际大小为17mm2。另外,若光源为圆形或球形,则大小为 17mm2的光源的直径为4. 6mm,若光源为正方形或立方体,则1边的长度为4. 1mm。
[0081] 另外,在光源的外观大小因视角而变化时,可W根据大小最大时的角度来定义。在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0°时,外观面积最大,照度(光束)也最大,但是,也可W设为 运些面积和照度在水平(±90° )时成为最大值。 阳0間如图10所示,在光源的大小为64mm2W下的区域A3可W得到闪耀感,在光源的大 小为17mm2W下的区域A4可W得到透明白识灯泡W上的闪耀感。
[0083]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的光放射部47符合"平均亮度为5000cd/m2W上 (优选45000cd/m2)且外观大小为0.OOOOOlsrW下的光源"或者"平均亮度为5000cd/m2W 上(优选45000〇(1/1112)且大小为641111112^下(优选17111111 2)的光源"的定义。
[0084] 另外,要想感觉到比比较例更多的闪耀感,优选将光源的大小设为30mm2W下。比 较例为将具备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配置于灯罩的内部空间的灯装置。
[0085] 图11是表示光源的大小和光源的亮度之间的关系的最优选的范围的图表。图 11所示的范围表示与比较例相比闪耀感更加突出并且光源(光放出部47)的制造性也 较为容易的光源的大小,该优选的光源的大小范围为9~17皿2。在该图表中,若在光源 的大小为17mm2时将平均亮度设为45000cd/m2W上,或在光源的大小为9mm2时将平均亮 度设为77000〇(1/1112^上,则闪耀感更加突出。并且,若光源的大小为17111111 2时平均亮度 成为2800000cd/m2,则能够感觉到如同白识灯泡那样的刺眼感,因而需要将平均亮度设为 2800000〇(1/1]12^下,在光源的大小为91]皿2时则优选将平均亮度设为4800000〇(1/1]12^下。
[0086] 图13表示光源的实际大小和平均亮度之间的关系。图13中?为透明白识灯泡、 O为比较例、◎为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如图13所示,与比较例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灯装置 10进入能够得到闪耀感的区域A4。并且,即使与透明白识灯泡相比,也进入能够得到其W 上闪耀感的区域A4。
[0087] 基于该结果,实际上制造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后,向十几个被试验者询问了运3 个光源中哪一个最具有闪耀感,其结果,8~9成W上的被试验者回答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 最具有闪耀感。
[008引如此,通过将光源(光放射部47)的平均亮度W及大小设计在预定的范围,实现能 够得到透明白识灯泡W上的闪耀感的灯装置10。
[0089] 另外,若符合"平均亮度为5000cd/m2W上(优选45000cd/m2)且外观大小为 O.OOOOOlsrW下的光源"或者"平均亮度为5000cd/m2W上(优选45000cd/m2)且大小为 64mm2W下(优选17mm2)的光源"的定义,则光源可W是平面光源也可W是立体光源(球形、 立方体、长方体、柱体、角锥体等)等。无论哪种光源只要能够向灯罩15的前端方向及框体 11的方向放射出光均可使用。
[0090]W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运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 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运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W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运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 发光部,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一端侧; 透明灯罩,覆盖所述发光部且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一端侧; 导光体,具有直径为2~9_的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一端侧配置于所述灯罩的最大外 径部的中心,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侧的端面与所述发光部对置,在所述导光柱的一端侧的 端面形成有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形成有反射膜; 供电部,配置于所述框体的另一端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开口直径为所述导光柱直径的80~95%。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凹部的开口直径的30~70%。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从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侧的柱面的2个位置突出 并且固定于所述框体。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装置具备罩,所述罩上形成有供所述导光柱插通的插通孔,并且该罩覆盖所述 框体的一端侧、所述发光部、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侧。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的大小小于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侧的端面的大小。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部具有:基板、安装于该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周围的框 部、以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式填充于该框部内的荧光体层,并且所述荧光体层的表面相 对于所述框部凹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装置,其能够再现如同点亮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闪耀感,并且能够提高在照明装置中的适用性。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具备:框体(11)、发光部(34)、透明灯罩(15)、导光体(13)、供电部(18)。发光部(34)配置于框体的一端侧。灯罩(15)覆盖发光部(34)且配置于框体的一端侧。导光体(13)具有直径d为2~9mm的导光柱(42)。导光柱(42)的一端侧配置于灯罩(15)的最大外径部D的中心,导光柱(42)的另一端侧的端面与发光部(34)对置。在导光柱(42)的一端侧的端面形成凹部(44),并且在凹部(44)形成有反射膜(45)。供电部(18)配置于框体的另一端侧。
【IPC分类】F21S2/00, F21V7/22, F21V23/06, F21V8/00, F21V17/12
【公开号】CN204922595
【申请号】CN201520696616
【发明人】小川光三, 武长拓志, 東洋邦, 平松拓朗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