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96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件的精密锻造工艺,具体是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用于金属塑性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精密锻造是通过正挤压、反挤压、径向挤压、镦粗、精压等基本工序或其组合,来获取净成形或近似净成形锻件的方法。我国加工行业将在室温进行正挤压、反挤压、径向挤压称作冷挤,将镦粗加冷挤压称为冷锻;将钢材在室温以上到850℃的挤压、镦粗加工称为温锻。通常情况下所指的精密锻造包括冷锻和温锻,其变形温度是在室温或在室温以上、材料的完全再结晶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花键轴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零件,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热模锻制作头部,而花键用机加工的方法生产。
经文献检索发现,朱伟成著“汽车零件精密锻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中(第七章第133页)介绍,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多种成形工艺生产汽车花键轴零件,大致可归纳为多辊凹模正挤花键、整体凹模正挤花键、平板齿条搓挤花键、冷轧花键四种。汽车花键轴制造工艺的现有技术是热锻加冷挤,其工艺步骤是1下料;2毛坯加热(≤1200℃);3热模锻(1150℃);4正火处理;5机加工花键或冷挤花键。由于汽车花键轴的生产采取热锻与冷挤相结合的工艺,因此存在着热锻变形能耗大,工件易产生过热、过烧、氧化、脱碳现象,锻件加工余量大,锻件表面质量和综合机械性能不高,以及劳动条件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本发明变形温度高于通常的温锻范围,是在热锻温度与温锻温度之间成形的一种亚热精锻方法,并采用控制成形,因此,在变形过程中,当产品外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可获得优良的内部组织及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简化了工艺,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下料、毛坯加热两大步骤,所述的毛坯加热至980℃~1000℃后,进行头部和杆部的亚热精锻,然后利用余热控制冷却,最后冷挤花键。
所述的亚热精锻,其始锻温度为950℃~980℃,控制终锻温度为850℃~880℃。
所述的亚热精锻,是将其头部和杆部一次挤压成形,也可以分二次成形,即先挤压杆部,再镦挤头部。
所述的亚热精锻,其头部的总变形程度为55%~62%,杆部花键部分的总变形程度为50%~58%。
所述的控制冷却可以是空冷,或者是水冷加空冷。
所述的冷挤花键的变形程度为16%~20%。
亚热锻造是在温锻温度与热锻温度之间成形的一种精锻工艺。对钢来讲也就是在850℃~1000℃之间成形,由于是在比温锻较高的温度范围下变形,因此可以采用控制锻造技术。传统的冷锻、温锻是通过锻压加工手段使被加工工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其形状和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工件的使用性能则是通过塑性成形的后续工序来保证的。如上述花键轴锻件,热锻后需要正火处理,不仅增加了能耗,而且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对改善工件性能极为有利的亚结构,也在再加热中遭到彻底的破坏,这对改善工件性能极为不利。控制锻造技术是在变形过程中通过对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控制,在产品外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获得优良的内部组织与性能,即在“控形”的同时“控性”。
在亚热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发生了一系列的微观组织演变,并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综合机械性能。为此,本发明研究了钢在亚热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与动态组织变化,以及亚热精密成形工序之间、冷却过程中发生的静态再结晶特征,通过亚热条件下的热压缩实验,测定了汽车花键轴用40Cr钢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1000℃,最大真应变为0.7,应变速率为0.1s-1,0.5s-1,5s-1,20s-1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基于经典模型用数学回归的方法确定了40Cr钢的动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演化模型,通过控制亚热变形参数来控制再结晶过程,从而使亚热变形之后得到较细晶粒。本发明把通过热模拟实验确定的微观演化模型,引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其工序进行全过程模拟,确定了汽车花键轴亚热精锻的主要工艺参数始锻温度为950℃~980℃,控制终锻温度在850℃~880℃,变形程度为50%~62%。
本发明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不仅材料变形阻力小、易成形,而且取消了单独正火处理的工序,利用成形后的余热控制冷却,从而获得优良的内部组织与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简化了工艺,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产品质量。


图1是一种汽车花键轴的零件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头部,2为杆部,3为花键部位。
图2是各种塑性变形温度范围的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温度T(℃),纵坐标为应力σ(MPa),A是冷变形区,B是温变形区,C是亚热变形区,D是热变形区。
图3是本发明的工艺步骤框图。
图4是汽车花键轴采用亚热锻造后的金相图(×100)。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工艺步骤是1、下料,为了保证下料重量和材料表面没有缺陷,可按常规方法对热轧40Cr钢棒料剥皮,用剪床或锯床下料,对切下来的毛坯要去除毛刺。
2、毛坯加热,可按常规方法用中频加热炉进行加热,为了防止脱碳、氧化,一般先将毛坯予热到100~120℃,浸入水性石墨槽中,拿出后毛坯上会留下固态石墨,起保护钢料不氧化和润滑作用。依据“模拟实验”结果,毛坯加热温度为1000℃。
3、亚热精锻,根据设备能力,头部1和杆部2分二次成形,即先挤压杆部,再镦挤头部。其始锻温度为980℃,控制终锻温度为880℃。头部1的总变形程度为62%,杆部2的花键部分3的总变形程度为58%。
4、亚热精锻后,可采用水冷5分钟然后空冷的方式控制冷却。
5、按常规方法冷挤花键3,变形程度为16%,为了保证挤压精度,冷挤前应磨削杆部。
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工艺步骤是1、按常规方式下料。
2、按常规方式将毛坯予热到100~120℃,然后加热至980℃。
3、亚热精锻,根据设备能力,头部1和杆部2一次成形。其始锻温度为950℃,控制终锻温度为850℃。头部1的总变形程度为55%,杆部2的花键部分3的总变形程度为50%。
4、亚热精锻后,可采用强制鼓风的空冷方式控制冷却。
5、按常规方法冷挤花键3,变形程度为20%,为了保证挤压精度,冷挤前应磨削杆部。
实施例3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工艺步骤是1、按常规方式下料。
2、按常规方式将毛坯予热到100~120℃,然后加热至950℃。
3、亚热精锻,根据设备能力,头部1和杆部2一次成形。其始锻温度为930℃,控制终锻温度为860℃。头部1的总变形程度为58%,杆部2的花键部分3的总变形程度为55%。
4、亚热精锻后,可采用强制鼓风的空冷方式控制冷却。
5、按常规方法冷挤花键3,变形程度为18%,为了保证挤压精度,冷挤前应磨削杆部。
由于利用成形后的余热控制冷却,上述实施例均获得了优良的内部组织,经检验,亚热挤压后的金相组织达到美国ASTN E112标准的6级,如图4所示。
硬度分布是花键轴锻件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影响使用寿命。经测试,控制锻造后获得了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锻件上各处的硬度值为HB 170~250。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和毛坯加热两大步骤,所述的毛坯加热至980℃~1000℃后,进行头部和杆部的亚热精锻,然后利用余热控制冷却,最后冷挤花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亚热精锻,其始锻温度为950℃~980℃,控制终锻温度为850℃~88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亚热精锻,是将毛坯头部和杆部一次挤压成形,或者将毛坯头部和杆部分二次成形,即先挤压杆部,再镦挤头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特征是,头部变形程度为55%~62%,杆部花键部分变形程度为50%~58%。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冷却是空冷,或者水冷加空冷。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冷挤花键变形程度为16%~20%。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花键轴的亚热控制精锻工艺,用于金属塑性加工领域。本发明工艺包括下料、毛坯加热两大步骤,所述的毛坯加热至980℃~1000℃后,进行头部和杆部的亚热精锻,然后利用余热控制冷却,最后冷挤花键,亚热精锻是将毛坯头部和杆部一次挤压成形,或者将毛坯头部和杆部分二次成形,即先挤压杆部,再镦挤头部,亚热精锻始锻温度为950℃~980℃,控制终锻温度为850℃~880℃。本发明不仅材料变形阻力小、易成形,而且取消了单独正火处理的工序,利用成形后的余热控制冷却,从而获得优良的内部组织与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简化了工艺,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1K1/12GK1586764SQ20041005304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2日
发明者张质良, 肖红生, 杨慧, 张峥嵘, 李振红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