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707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属于轧钢厂型材连续式轧机(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精轧机组)和高速线材连续式轧机(粗轧机组、中轧机组、预精轧机组和精轧机组)用轧机结构的改进,更可用于新制造上述轧机结构的最优化设计。
背景技术 自1783年英国人科特创建第一台有孔槽的二辊式轧机以来,至今型材、线材的轧制已有22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经过由单机架到多机架,由横列式、棋盘式到半连续式的反复研究改进和实践,直到20世纪中期才由摩根公司设计制造出第一台无扭连续式轧机,这种轧机一出现便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已建成用于生产型材和线材的无扭连续式轧机已有1000多台(套),我国(包括台湾省)已拥有200多台(套),但经过科学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连轧机的最大缺陷是,连轧机所有各架的轧辊(辊环),都必须严格按传统常规加工成孔槽才能进行轧制生产,这样就严重地束缚了连轧机技术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持续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存的连续式轧机各架轧辊(辊环)都必须严格按常规加工成孔槽才能进行轧制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轧机生产率。
实现这一目的技术方案是整套无扭连续式轧机仅保留最后两架(成品前架和成品架)的轧辊(辊环)有传统孔槽,其余各架都为无孔槽的轧辊(辊环)。本实用新型实施后可获得如下的巨大经济技术效益。
1.由于轧辊(辊环)不刻槽,辊身硬度层被充分利用,轧槽数量可以增加,轧辊(辊环)使用寿命一般可提高3-6倍。由于轧辊(辊环)无孔槽,可实现不同规格坯料的共用,从而可大幅度减小轧辊的储备量。无孔槽轧辊(辊环)可利用辊径范围增大,使轧辊(辊环)增值,同时可减少轧辊(辊环)最大辊径(与有孔槽轧辊相比),从而可减少轧辊(辊环)订购重量。
2.大幅度提高轧机作业率。由于轧槽耐磨性提高,换槽、换辊次数减少;由于不同规格坯料可以共用,大换辊次数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平辊轧制可以避免带孔槽轧辊(辊环)轧制时由于轧槽和导卫不对称引起的故障。综合起来可提高轧机作业率约6%至10%。
3.大幅度降低能耗。随着轧机效率的提高,加热时的燃料消耗减少约6%。由于变形阻力的降低,轧制能耗减少约7%至10%。
4.可显著提高轧件质量,由于平辊轧制时,轧制力横向分布均匀,而且非稳定变形区较窄,因此轧件头部尾部缺陷减少,可提高成材率约0.4%。
5.平辊加工简单,车削量小,可大量减少轧辊(辊环)加工机床和刀具的配备,减少基建投资和维修费用。平辊轧制可以有效清除轧件上的氧化铁皮,因而可以节约高压水除鳞装置的基建投资和降低水耗。由于轧辊(辊环)可以共用以及寿命的提高,备用机架数量可以减少60%,由于导卫可以共用,导卫的消耗量和储备量可以减少60%-8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成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可分组实施,如图1所示,由10个平立交替的轧辊(辊环)机架组成,其中仅成品前架9和成品架10两个机架为刻有传统孔槽的轧辊(辊环),其余各架的轧辊(辊环)都为无孔槽的平辊。其中1,3,5,7,9为奇数机架轧辊(辊环),2,4,6,8,10为偶数机架轧辊(辊环),轧辊(辊环)中心线13相对地平而相交为0°/90°(45°/45°,15°/75°),而奇数机架轧辊(辊环)中心线和偶数机架轧辊(辊环)中心线都交替相间的互成90°。11为轧件,12为轧制中心线。轧件进入轧机后交替受自身主轴与轧辊(辊环)主轴成90度角的压力作用下,使其自由宽展变形断面逐渐减小,最后轧制成所需要的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由一系列平立交替的轧辊或辊环机架组成,其特征是整套连续式轧机仅最后两架成品前架和成品架的轧辊或辊环刻有传统的孔槽,其余各个机架的轧辊或辊环都为无孔槽的平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现存的连续式轧机各架轧辊(辊环)都必须严格按常规加工成孔槽才能进行轧制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孔槽无扭连续式轧机,属于轧钢厂用于连续式轧机结构的改进和优化设计,其特征在于由一系列平立交替的轧辊(辊环)机架组成,仅成品前架和成品架两个机架为刻有传统孔槽的轧辊(辊环),其余各架的轧辊(辊环)都为无孔槽的平辊。轧件进入轧机后交替受自身主轴与轧辊(辊环)主轴成90度角的压力作用下,使其自由宽展变形断面逐渐减小,最后轧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平辊轧制时受力均匀,可以有效清除氧化铁皮,轧件质量好,辊耗成倍降低,维修加工费用大幅度下降,换辊换槽调整操作简便,提高生产率,降低燃耗和能耗。
文档编号B21B1/18GK201044925SQ20062012321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1日
发明者文栋峰, 刘京华 申请人:刘京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