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滚切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74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极片滚切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是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分切生产的滚 切刀具。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中,需要将涂布好的大的极片分切成小的极片。目 前, 一般通过滚切的方式将大的极片分切成小的切条。在极片分切过程中,极 片容易出现宽度超出工艺标准上限(即偏宽)而成为不合格产品,导致成本的 上升。从滚切的生产过程来分析,极片出现偏宽最易发生的阶段为换巻接带时, 此时会出现前后巻接带不齐、大片左右张力不一致、极片张力过小等情况,这 些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极片出现偏宽现象。业者主要通过改进整个设备或改进接 带方式来减少张力不一致、张力过小的情况出现,以期减少极片偏宽。然而, 业者忽略了滚切刀具也是导致极片出现偏宽的 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滚切刀具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上、下设置并且相互配合的二切刀200,,每一切刀200,包括若干刀刃部220'、若干刀槽部240'和若干压 边胶皮260'。刀刃部220'和刀槽部240'沿着切刀200,的轴向交错排列设 置。压边胶皮260,套设在相邻刀刃部220,之间的刀槽部240,内。其中一切 刀200,的刀刃部220'与另一切刀200'的刀槽部240'对应i殳置。在4吏用过程中,二切刀200,相对应的刀刃部220'与刀槽部240'配合, 即可将二切刀200'之间大的极片400分切成若干小的切条。请一同参阅图3,上述压边胶皮260,外缘形成有凹槽262',该凹槽262' 在切割极片400时用于容置极片400切条,其深度通常为2.5mm,远大于极片400的厚度(极片400的厚度通常在0.1~0.2mm范围内)。滚切极片400时, 极片400切条会在凹槽262'内沿凹槽262'的深度方向发生弯曲,而非完全的 平整状态,当极片400滚切过后展开时,弯曲的极片400切条便会伸展变平整, 这必然会导致极片400切条的宽度大于刀口间距(即相邻刀刃部220,之间的 间距),出现极片400切条整体偏宽现象而增加产品不良率。另一方面,现有滚切刀具结构还会造成极片400两侧切条偏宽现象。为便 于描述,以下用字母A-G将极片400划分成6段(如图1所示),其中,AB 段极片和FG段极片为边料,中间各段极片为正常极片。上述滚切刀具的其中一个切刀200,上相对的两外端分别为刀刃部220a,和 刀槽部240a,,另一切刀200,上相对的两外端分别为刀槽部240a,和刀刃部 220a,; 二切刀200,外端的刀刃部220,与刀槽部240,配合用以切割极片400上 的AB段边料及FG段边料。现有滚切刀具在二切刀200,的刀槽部240a,内 未设置压边胶皮,在滚切过程中,与BC段极片及EF段极片对应的刀槽部240, 内的压边胶皮260'会分别牵引AB段极片材料及FG段极片材料,并将AB段片及EF段极片会出现拱起的现象,从而导致极片400两侧切条偏宽而增加产 品不良率。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极片切条整体偏宽现 象的极片滚切刀具。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极片滚切刀具,包括上、下设置并且相互 配合的二切刀;每一切刀包括若干刀刃部、若干刀槽部和若干压边胶皮,所述 刀刃部和刀槽部沿着所切刀的轴向交错排列设置,所述压边胶皮位于相邻刀刃 部之间的刀槽部内;其中一切刀的刀刃部与另一切刀的刀槽部对应设置;于每 一压边胶皮的外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极片的厚度,并且小于2.5mm。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极片滚切刀具中压边胶皮上凹槽的深度小于现有 技术的深度,极片切条在凹槽内弯曲的程度得以减小,因此,可减少极片切条 整体偏宽现象。


图1为现有极片滚切刀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极片滚切刀具的二切刀配合时的》文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滚切刀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利用现有滚切刀具以及本实用新型滚切刀具分切的极片切条宽度分 布状况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 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滚切刀具。该滚切刀具的结构与现 有极片滚切刀具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包括上、下设置并且相互配合的二切刀 200。每一切刀200包括若干刀刃部220、若干刀槽部240和若干压边胶皮260。 刀刃部220和刀槽部240沿着切刀200的轴向交错排列设置。压边胶皮260套 设在相邻刀刃部220之间的刀槽部240内。其中一切刀200的刀刃部220与另 一切刀200的刀槽部240对应设置。使用过程中,二切刀200相对应的刀刃部 220与刀槽部240配合,即可将二切刀200之间大的极片400分切成若干小的 极片。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滚切刀具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现有滚切刀具的基础 上减小压边胶皮260上的凹槽262深度,以减小极片400切条在凹槽262内的弯曲程度。本实施例中,将凹槽262的深度范围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极片400厚 度,并且小于2.5mm,特别地,优选为0.15~0.25mm。将凹槽深度设计成大于 或等于极片400厚度,目的是防止滚切极片400时过度挤压极片400使极片400 受损。通过下面的实-验可证明将凹槽的深度设定为0.15mm可极大地减小极片 400整体偏宽现象。具体的实验方案及过程如下用凹槽深度为2.5mm的滚刀滚切极片,取滚切后的小巻,每个巻连续取8 片极片切条,ll个小巻,88片;分别测量极片切条的宽度并记录。换一把凹槽 深度为0.15mm的滚刀,再重复上述步骤。实验的数据请参考图4。图4中横坐标表示不同的刀口,纵坐标表示所分切的极片切条的宽度分布 范围,其中,横坐标刀口 1至刀口 11代表凹槽深度为2.5mm的滚刀,刀口 1-1 至刀口 ll-l代表凹槽深度为0.15mm的滚刀。从图4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刀 口 10、刀口 8、刀口 4所分切的极片切条的宽度分布范围较广,尤其是刀口 10 和刀口 8宽度超标严重。刀口 1-1至刀口 11-1所分切的极片切条的宽度分布优 于刀口 l至刀口 11所分切的极片的宽度分布。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二切刀200外端的刀槽部240a内亦分别 设置有压边月交皮260a,以减速小才及片400两侧切条偏宽现象。具体地,如图3中切刀200所处的位置,上方切刀200的右侧外端为刀刃 部220a,下方切刀200的右侧外端为刀槽部240a,该刀槽部240a内套设有压 边胶皮260a, 二切刀200右侧外端的刀刃部220a与刀槽部240a配合,用以切 除大的极片400上的FG段极片边料。上方切刀200的左侧外端为刀槽部240a, 该刀槽部240a内也i殳有压边胶皮260a,下方切刀200的左侧外端为刀刃部 220a, 二切刀200左侧外端的刀刃部220a与刀槽部240a配合,用以切除大的 极片400上的AB段极片边料。在本实施例中,压边胶皮260a的形状与其他压 边胶皮260形状不同,以节省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令所有的压 边胶皮形状相同。由于在切刀200外端的刀槽部240a内也设置压边月交皮260a,可极大降低 由于极片400两侧切条偏宽导致的不良率。这是由于AB段极片为边料,而且 在与AB段极片、BC段极片分别对应的刀槽部240a、 240内均设有压边胶皮 260a、 260,在滚切过程中,BC段极片左右两侧的牵引力一致,从而有效地减 少了 BC段极片的偏宽现象。同理,切刀200中另一外端的压边胶皮260a的设 置,可有效地减少EF l殳极片的偏宽现象。简而言之,通过在二切刀200外端 的刀槽部240a内设置压边胶皮260a,可减少分切时最两侧极片400切条即BC 段极片、EF段极片的偏宽现象,从而可极大地降低由于极片400两侧切条偏宽 导致的不良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极片滚切刀具,包括上、下设置并且相互配合的二切刀;每一切刀包括若干刀刃部、若干刀槽部和若干压边胶皮,所述刀刃部和刀槽部沿着所切刀的轴向交错排列设置,所述压边胶皮位于相邻刀刃部之间的刀槽部内,于每一压边胶皮的外缘设有凹槽;其中一切刀的刀刃部与另一切刀的刀槽部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极片的厚度,并且小于2.5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滚切刀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切刀上相对的 两外端分别为刀刃部和刀槽部,另一切刀上相对的两外端分别为刀槽部和刀刃 部;所述二切刀外端的刀刃部与刀槽部配合用以切割极片上的边料;于所述二 切刀外端的刀槽部内亦分别设置有压边胶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滚切刀具,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二切刀外端的刀槽部内的压边胶皮的形状与其他压边胶皮的形状不同。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滚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槽的深度的范围在0.15-0.25mm之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滚切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 0.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滚切刀具,包括上、下设置并且相互配合的二切刀;每一切刀包括若干刀刃部、若干刀槽部和若干压边胶皮,所述刀刃部和刀槽部沿着所切刀的轴向交错排列设置,所述压边胶皮位于相邻刀刃部之间的刀槽部内;其中一切刀的刀刃部与另一切刀的刀槽部对应设置;于每一压边胶皮的外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极片的厚度,并且小于2.5mm。由于上述凹槽的深度小于现有技术的深度,极片切条在凹槽内弯曲的程度得以减小,因此,可减少极片切条整体偏宽现象。
文档编号B23D35/00GK201217100SQ200820094608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0日
发明者涛 张, 磊 雷, 顾晓峰, 顾洪驰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