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卷簧机的伺服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23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卷簧机的伺服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数字控制,而不需要 频繁更换凸轮的自动巻簧机的伺服成型机构。
技术背景
生产双锥形的床垫弹簧的自动化的设备在我国生产约有五年历史了,但 以住的自动化设备在控制弹簧成型方面主要是依靠凸轮加连杆。利用凸轮来 控制弹簧的形状虽然能够实现连续的自高效的自动化生产,但也有其的局限 性。这表现在凸轮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弹簧的变化,如果因客户需要 不同形状的弹簧时,要依据客户不同的要求来更换相应的弹簧成型凸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数字控制,而不需要频繁更换凸 .轮的自动巻簧机的伺服成型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巻簧机的伺 服成型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凸轮、凸轮从动件、转动摆杆、转动轴、拉 簧、成型轮摆杆、成型轮,固定在墙板上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键联接 有一凸轮,该凸轮的曲线为阿基米德曲线,凸轮从动件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 转动摆杆的一端,转动摆杆的另一端用螺钉夹紧在转动轴上,转动轴通过转 动轴承连接在两侧的墙板上,转动摆杆的中间与一拉簧的一端固定,拉簧的 另一端固定于墙板,成型轮摆杆是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轴上一端,成型轮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成型轮摆杆的下方。
采用上述方案后,能非常灵活的快速转换生产的弹簧,也不用因要生产 不同规格的弹簧而去更换不同的凸轮了,极大的节约了调试时间,降低了对 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工作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参考图1所示,固定在墙板 .12上的伺服电机1的输出轴上通过键联接有一凸轮2。该凸轮的曲线为阿基
米德曲线,即凸轮2绕伺服电机1输出轴旋转相同的角度,凸轮从动件3的 升程是相同的。凸轮从动件3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摆杆4的一端,转动 摆杆4的另一端用螺钉夹紧在转动轴5上。转动轴5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在两 侧的墙板12上,所以转动轴5可在圆周方向转动。转动摆杆4的中间设有一 拉簧6,拉簧6的另一端固定于墙板在拉簧6的作用力下使得凸轮从动件3始 终贴紧凸轮2。因为转动摆杆4的另一端是夹紧在转动轴5上,所以当伺服电 机1带动凸轮2转动的时候就会使得转动轴5做一定角度的旋转。成型轮摆 杆8是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轴5上一端的,(如图1所示)所以当转动轴. 5摆动时就会带动成型轮摆杆8也作一定角度的摆动。又因为成型轮9是通过 螺纹连接固定在成型轮摆杆8的下方的,所以在成型轮摆杆8的摆动也带动 成型轮9绕转动轴5作一定幅度的摆动。
在工作中送线轮将钢线送过来,压线轮IO在支点轮11的右侧压住钢线。 成型轮9在支点轮的左侧压住钢线。当成型轮9绕转动轴5如图1中成型轮侧的箭头所示摆动时,所以经过成型轮9的钢线在成型轮的摆动以及支点轮 11与压线轮IO共同作用下就能使钢线绕出不同大小的圈。
生产弹簧时,通过程序使伺服电机控制凸轮旋转的角度就能控制成型轮 的摆动幅度。所以在生产不同规格的弹簧时只需要更改一些参数,使得伺服. 电机配合送线轮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转速就能生产出不同形状的弹簧了。
这种数字化控制的方法就能非常灵活的快速转换生产的弹簧,也不用因 要生产不同规格的弹簧而去更换不同的凸轮了,极大的节约了调试时间,降 低了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卷簧机的伺服成型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1)、凸轮(2)、凸轮从动件(3)、转动摆杆(4)、转动轴(5)、拉簧(6)、成型轮摆杆(8)、成型轮(9),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墙板(12)上的伺服电机(1)的输出轴上通过键联接有一凸轮(2),该凸轮的曲线为阿基米德曲线,凸轮从动件(3)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摆杆(4)的一端,转动摆杆(4)的另一端用螺钉夹紧在转动轴(5)上,转动轴(5)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在两侧的墙板(12)上,转动摆杆(4)的中间与一拉簧(6)的一端固定,拉簧(6)的另一端固定于墙板,成型轮摆杆(8)是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轴(5)上一端,成型轮(9)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成型轮摆杆(8)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卷簧机的伺服成型机构。固定在墙板上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键联接有一凸轮,该凸轮的曲线为阿基米德曲线,凸轮从动件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摆杆的一端,转动摆杆的另一端用螺钉夹紧在转动轴上,转动轴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在两侧的墙板上,转动摆杆的中间与一拉簧的一端固定,拉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墙板,成型轮摆杆是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转动轴上一端,成型轮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成型轮摆杆的下方。采用上述方案后,能非常灵活的快速转换生产的弹簧,也不用因要生产不同规格的弹簧而去更换不同的凸轮了,极大的节约了调试时间,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
文档编号B21F3/02GK201353628SQ20082020671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德锵 申请人:李德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