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20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开口机。
背景技术
在管道施工中,常会遇到主管道引出分支管道的情况,施工现场在解决这 一情况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办法 一种是在分支处加入三通, 一种是在分支处 的主管道上直接开孔,此方案是在主管道上用焊枪割出圆口,在分支管道上割 出马蹄形口,由于是手工操作,割出的口粗糙,分支管道上不能精确地割出马 蹄形口, 一般是割成斜口,导致主管道上的圆口无法与分支管道严密地配合, 为了能配合严密就得采用堆焊,堆焊影响管道的压力强度及施工工艺。目前, 在施工现场也经常采用管道开口机,但现有管道开口机采用的是液压原理,笨 重庞大、不适合高空作业、而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管道高空施工中由于手工操作不能在主管道上 割出圆口、在分支管道上割出马蹄形口,导致主管道上的圆口无法与分支管道 严密地配合,以及现有管道开口机采用的是液压原理,不适合高空作业的问题, 提供一种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底座、侧底座、定位支架、侧支架、旋转吊架、支架、 伸縮吊架、卡接枪套和轴承,旋转吊架的一端设有同轴的定位孔和轴承孔,轴 承设置在轴承孔内且轴承的外径与轴承孔的内径紧密配合,旋转吊架5上设有 轨道腔,伸縮吊架的上端设置在轨道腔中,伸縮吊架的下端与卡接枪套连接, 支架位于旋转吊架的上方,定位支架的上端与轴承的内孔紧密配合且顶端穿过 定位孔与支架上的第一定位孔紧密配合,定位支架与定位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定位支架的下端与定位底座上的第二定位孔紧密配合,侧支架的上端与支架上 的第一安装孔紧密配合,侧支架的下端与侧底座上的第二安装孔紧密配合,定 位底座上设有第一弧形卡槽,侧底座上设有第二弧形卡槽,第一弧形卡槽与第 二弧形卡槽的大小相同且纵向正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割枪沿轨迹运行,能在 总管道上精确的割出圆口,在分支管道上割出与圆口配合的马蹄口,使圆口与 马蹄口能严密地配合,避免了手工操作造成的割口粗糙和堆焊的情形,提高了 工艺质量,使施工工艺变得简单规范,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二、本实 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精度高、成本低。 本项技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 的A-A剖视图,图4是伸縮吊架7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定位底座1的结构示 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侧底座2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左 视图,图9是卡接枪套8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图9 的俯视图,图12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被切割的管道上的使用状态图,图13 是钢丝绳14将管道13捆在第二弧形卡槽2-2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 图3、图5~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 包括定位底座l、侧底座2、定位支架3、侧支架4、旋转吊架5、支架6、伸縮 吊架7、卡接枪套8和轴承9,旋转吊架5的一端设有同轴的定位孔5-1和轴承 孔5-2,轴承9设置在轴承孔5-2内且轴承9的外径与轴承孔5-2的内径紧密配 合,旋转吊架5上设有轨道腔5-3,伸縮吊架7的上端设置在轨道腔5-3中,伸 缩吊架7的下端与卡接枪套8连接,支架6位于旋转吊架5的上方,定位支架3 的上端与轴承9的内孔紧密配合且顶端穿过定位孔5-1与支架6上的第一定位 孔6-1紧密配合,定位支架3与定位孔5-1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定位支架3的下 端与定位底座1上的第二定位孔1-1紧密配合,侧支架4的上端与支架6上的 第一安装孔6-2紧密配合,侧支架4的下端与侧底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2-1紧密 配合,定位底座1上设有第一弧形卡槽1-2,侧底座2上设有第二弧形卡槽2-2, 第一弧形卡槽1-2与第二弧形卡槽2-2的大小相同且纵向正对,以保证第一弧形 卡槽1_2与第二弧形卡槽2-2同时卡在管子上,保证第一弧形卡槽1-2和第二弧 形卡槽2-2上的中心线与管子轴线在一个平面内。上述各部件均采用钢质材料, 整体重量在1.5-2公斤,便于高空作业。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伸縮吊架7由固
定螺母7-1、上舱7-2、下舱7-3、第一提升弹簧7-4、吊杆7-5、第二提升弹簧 7-6和连接座7-7组成,吊杆7-5的上端装在下舱7-3的内腔中,第二提升弹簧 7-6设置在下舱7-3的内腔中且位于吊杆7-5与下舱7-3之间,下舱7-3的上端装 在上舱7-2的内腔中,第一提升弹簧7-4设置在上舱7-2的内腔中且位于下舱7-3 与上舱7-2之间,固定螺母7-1与上舱7-2的上端螺纹连接,吊杆7-5的下端与 连接座7-7的内腔底端面固定连接,连接座7-7的外侧壁上沿圆周设有卡槽7-7-1 。 在不工作状态下,吊杆7-5在第二提升弹簧7-6的作用下收进下舱7-3中,下舱
7- 3在第一提升弹簧7-4的作用下收进上舱7-2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9~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卡接枪套 8由两个弹性刚片8-1和底座8-2组成,每个弹性刚片8-1顶端设有卡钩8-1-1, 两个刚性弹片8-1对称设置在底座8-2的外侧壁上且两个卡钩8-1-1相对,底座
8- 2的中心为内六角孔8-2-1。卡接枪套8上的卡钩8-1-1卡在连接座7-7上的卡 槽7-7-1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吊架5的 上端面上设有刻度5-4。这样设计可以根据割口的半径将伸縮吊架7调整到所需 的刻度5-4。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 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两个卡环10,两个卡环10对称设置在侧底座2 的侧壁上。割管时,将本实用新型沿管道13固定在管道上,第一弧形卡槽1-2 与第二弧形卡槽2-2卡在管道上,以保证第一弧形卡槽1-2和第二弧形卡槽2-2 上的中心线与管道轴线在一个平面内,然后用钢丝绳14将管道13捆住且钢丝 绳14的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卡环10上,见图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参见图12,先将割枪枪嘴装入卡接枪套8上的内 六角孔8-2-1中,根据需要开口的管道13的割口半径将伸縮吊架7在轨道腔5-3 内调整到所需的刻度上,拧紧固定螺母7-l,割枪枪嘴随着卡接枪套8沿割口轨 迹进行切割。
权利要求1、一种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底座(1)、侧底座(2)、定位支架(3)、侧支架(4)、旋转吊架(5)、支架(6)、伸缩吊架(7)、卡接枪套(8)和轴承(9),旋转吊架(5)的一端设有同轴的定位孔(5-1)和轴承孔(5-2),轴承(9)设置在轴承孔(5-2)内且轴承(9)的外径与轴承孔(5-2)的内径紧密配合,旋转吊架(5)上设有轨道腔(5-3),伸缩吊架(7)的上端设置在轨道腔(5-3)中,伸缩吊架(7)的下端与卡接枪套(8)连接,支架(6)位于旋转吊架(5)的上方,定位支架(3)的上端与轴承(9)的内孔紧密配合且顶端穿过定位孔(5-1)与支架(6)上的第一定位孔(6-1)紧密配合,定位支架(3)与定位孔(5-1)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定位支架(3)的下端与定位底座(1)上的第二定位孔(1-1)紧密配合,侧支架(4)的上端与支架(6)上的第一安装孔(6-2)紧密配合,侧支架(4)的下端与侧底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2-1)紧密配合,定位底座(1)上设有第一弧形卡槽(1-2),侧底座(2)上设有第二弧形卡槽(2-2),第一弧形卡槽(1-2)与第二弧形卡槽(2-2)的大小相同且纵向正对。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其特征在于伸縮吊架 (7)由固定螺母(7-1)、上舱(7-2)、(下舱7-3)、第一提升弹簧(7-4)、吊杆 (7-5)、第二提升弹簧(7-6)和连接座(7-7)组成,吊杆(7-5)的上端装在下舱(7-3)的内腔中,第二提升弹簧(7-6)设置在下舱(7-3)的内腔中且位 于吊杆(7-5)与下舱(7-3)之间,下舱(7-3)的上端装在上舱(7-2)的内腔 中,第一提升弹簧(7-4)设置在上舱(7-2)的内腔中且位于下舱(7-3)与上 舱(7-2)之间,固定螺母(7-1)与上舱(7-2)的上端螺纹连接,吊杆(7-5) 的下端与连接座(7-7)的内腔底端面固定连接,连接座(7-7)的外侧壁上沿圆 周设有卡槽(7-7-1)。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其特征在于卡接 枪套(8)由两个弹性刚片(8-1)和底座(8-2)组成,每个弹性刚片(8-1)顶 端设有卡钩(8-1-1),两个刚性弹片(8-1)对称设置在底座(8-2)的外侧壁上 且两个卡钩(8-1-1)相对,底座(8-2)的中心为内六角孔(8-2-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旋转吊架(5)的上端面上设有刻度(5-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两个卡环(10),两个卡环(10)对称设置在侧底座(2)的侧壁上。
专利摘要高空便携式管道开口机,它涉及一种管道开口机。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管道施工中手工操作不能在官道上割出圆口和马蹄形口及现有管道开口机采用的是液压原理,不适合高空作业的问题。定位孔与轴承孔同轴,旋转吊架上设有轨道腔,伸缩吊架上端设置在轨道腔中、下端与卡接枪套连接,定位支架的上端与轴承的内孔紧密配合且顶端与第一定位孔配合、下端与第二定位孔配合,侧支架的上端与第一安装孔配合、下端与第二安装孔配合,定位底座上的第一弧形卡槽与侧底座上的第二弧形卡槽大小相同且纵向正对。本实用新型能使割枪沿轨迹运行,在总管道上精确的割出圆口,在分支管道上割出与之配合的马蹄口,避免了手工操作造成的割口粗糙和堆焊情形,提高了工艺质量。
文档编号B23K7/00GK201366562SQ20092009942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6日
发明者董沛霖 申请人:董沛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