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47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现场安装用的大型圆孔铰孔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造企业进行安装现场,例如船舶生产安装过程中在对接法兰上铰出大型圆 孔,需要使用铰孔机。现有铰孔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变速箱体发热严重,需要停机待其冷 却后才能继续正常工作,对工作进度造成较大影响。另外该铰孔机的安装、调整需要二次定 位,工作量大,使用不方便。而现有的通用便携式铰孔机,其铰刀直径小,加工行程不足,不 具备大型圆孔的加工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铰孔机,克服现有大孔径铰孔机散热 差,体型大,重量重,搬运安装困难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孔机,包括切削机构、进给机构、动 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机构包括箱体、箱盖、蜗杆、蜗轮、转动轴、铰刀轴、导向键;所 述蜗轮、蜗杆副装配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所述蜗轮通过键与所述转 动轴连接,并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导向键与所述 铰刀轴连接,带动所述铰刀轴的转动,从而带动装配在铰刀轴前端的铰刀完成切削加工;该 导向键既传递力矩,使转动轴带动铰刀轴旋转,又具有导向作用,可使铰刀轴沿导向键前后 移动;所述铰刀轴前端有铰刀孔,可以安装铰刀;所述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箱体上, 使转动轴既能承受轴向载荷,又能承受径向载荷,所述第一轴承通过所述端盖在箱体上固 定定位; 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丝杆、筒体、筒盖、传动螺母、导向套环、导向套杆、滚子轴承、轴
承挡圈、轴套、手轮、手柄,所述筒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丝杆、传动螺母、铰刀
轴尾端均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传动螺母通过螺纹与所述丝杆连接并可沿丝杆轴向移动,
所述传动螺母通过所述滚子轴承连接所述铰刀轴;所述导向套环套在所述传动螺母上,并
连接所述导向套杆,所述导向套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导向套环套上,导向套杆伸长的一
端嵌入所述筒体的开缝内;所述丝杆的尾端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筒盖连接,所述丝杆尾端
伸出所述筒体的部分与所述手轮轴心连接,所述手轮上安装所述手柄;要进刀时通过转动
手轮,由于导向套杆的限制作用,使传动螺母驱动铰刀轴前进,从而完成铰刀的进给。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磁启动器、弹性联轴器,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铰刀轴
方向垂直,所述电磁启动器控制所述电机启停,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弹性联轴器与所述蜗杆
连接,并带动所述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蜗轮及切削机构的运动。 作为改进,所述的铰孔机还包括座板,所述箱体及电机均固定安装在座板上,使整 个铰孔机形成一个整体模块,便于安装、调整及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滚子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传动螺母首尾两端,首端圆锥滚子轴承顶在所述铰刀轴上,尾端圆锥滚子轴承顶在所述轴承挡圈上,所述轴承挡圈固定安装在所 述铰刀轴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铰孔机还包括大端盖、挡圈,所述箱体采用铸造成形,所述大 端盖与第一轴承之间用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转动轴伸出所述箱体的端面安装所述挡圈。 更优化的,所述箱体内注有润滑油,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泄油螺塞、顶部设有排气螺 塞,以方便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铰孔机的传动、进给部件结构紧凑,便于狭小空间内钻、铰孔作业,并 且可以采用电动和手动作业两种方式,作业效率高,精度控制好,縮短了建造周期,提高了 经济效益。同时,其动力部分与传动、进给部件采用皮带可卸装连接,方便本装置的搬运、安 装、拆卸,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
图1的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箱体4通过螺栓副44、45安装在底座1上,蜗轮19、蜗杆6副装配在 箱体4内,蜗杆6转动带动蜗轮19转动,蜗轮19通过键10与转动轴20连接,并通过蜗轮 19的转动带动转动轴20的转动;转动轴20通过导向键22与铰刀轴25连接,带动铰刀轴 25的转动,从而带动装配在铰刀轴25前端的铰刀完成切削加工;导向键22既传递力矩,使 转动轴20带动铰刀轴25旋转,又具有导向作用,可使铰刀轴25沿导向键22前后移动;铰 刀轴25前端有莫氏锥孔14,可以安装莫氏锥度铰刀;转动轴20通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13 和一对深沟球轴承59安装在箱体4上,使转动轴25既能承受轴向载荷,又能承受径向载 荷,角接触球轴承13和深沟球轴承59通过端盖17固定定位在箱体4上;箱体4采用铸造 成形,结构采用密封结构,大端盖8与转动轴20之间采用唇形密封圈12进行密封连接。转 动轴20的端面由挡圈11密封。箱体4内注有润滑油,并设计有泄油螺塞2、排气螺塞21、 油标5,以方便安装使用。 进给机构包括筒体23通过螺栓57、 15安装在箱体4上,丝杆24、传动螺母27、铰 刀轴25尾端均位于筒体23内,传动螺母27通过螺纹与丝杆24连接并可沿丝杆24轴向移 动,传动螺母27通过滚子轴承26连接铰刀轴25 ;滚子轴承26分别安装在传动螺母27首尾 两端,首端圆锥滚子轴承顶在铰刀轴25上,尾端圆锥滚子轴承顶在轴承挡圈28上,轴承挡 圈28通过螺栓副29、30固定安装在铰刀轴25上;导向套环31套在传动螺母27上,并连接 导向套杆32,导向套杆32通过螺栓连接导向套环31,导向套杆32伸长的一端嵌入筒体的 开缝内;丝杆24的尾端通过轴套38与筒盖43连接,丝杆24尾端伸出筒盖43与手轮36轴 心连接,手轮36上安装手柄37 ;要进刀时通过转动手轮36,由于导向套杆32的限制作用, 使传动螺母27驱动铰刀轴25前进,从而完成铰刀的进给。手轮36转动一圈可推动铰刀进 刀3mm。该铰孔机的工作行程达到425mm。 如图2所示,结合
图1,动力装置包括电机58、电磁启动器60、弹性联轴器54,所述
4电机58输出轴与铰刀轴25方向垂直,电磁启动器60控制电机58启停,电机58通过弹性 联轴器54与蜗杆6连接,并带动蜗杆6的转动,进而带动蜗轮19及切削机构的运动。蜗杆 端盖47与箱体4的连接处采用0形密封圈46进行密封。箱体4及电机58均固定安装在 座板1上,使整个铰孔机形成一个整体模块,便于安装、调整及移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铰孔机,包括切削机构、进给机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机构包括箱体、箱盖、蜗杆、蜗轮、转动轴、铰刀轴、导向键、挡圈、大端盖;所述蜗轮、蜗杆副装配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所述蜗轮通过键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并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导向键与所述铰刀轴连接,带动所述铰刀轴的转动,从而带动装配在铰刀轴前端的铰刀完成切削加工;所述铰刀轴前端有铰刀孔,可以安装铰刀;所述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第一轴承通过所述端盖在箱体上固定定位;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丝杆、筒体、筒盖、传动螺母、导向套环、导向套杆、滚子轴承、轴承挡圈、轴套、手轮、手柄,所述筒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丝杆、传动螺母、铰刀轴尾端均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传动螺母通过螺纹与所述丝杆连接并可沿丝杆轴向移动,所述传动螺母通过所述滚子轴承连接所述铰刀轴;所述导向套环套在所述导向套环套上,并连接所述导向套杆,所述导向套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传动螺母上,导向套杆伸长的一端嵌入所述筒体的开缝内;所述丝杆的尾端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筒盖连接,所述丝杆尾端伸出所述筒体的部分与所述手轮轴心连接,所述手轮上安装所述手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磁启动器、弹性联轴器,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铰刀轴方向垂直,所述电磁启动器控制所述电机启停,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弹性联轴器与所述蜗杆连接,并带动所述蜗杆的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板,所述箱体及电机均固定安装在座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轴承分别安装在传动螺母首尾两端,首端圆锥滚子轴承顶在所述铰刀轴上,尾端圆锥滚子轴承顶在所述轴承挡圈上,所述轴承挡圈固定安装在所述铰刀轴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端盖、挡圈,所述箱体采用铸造成形,所述大端盖与第一轴承之间用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转动轴伸出所述箱体的端面安装所述挡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注有润滑油,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泄油螺塞、顶部设有排气螺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圆孔铰孔设备,它提供了一种铰孔机,包括切削机构、进给机构、动力装置,所述切削机构包括箱体、箱盖、蜗杆、蜗轮、转动轴、铰刀轴、导向键、挡圈、大端盖;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丝杆、筒体、筒盖、传动螺母、导向套环、导向套杆、滚子轴承、轴承挡圈、轴套、手轮、手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磁启动器、弹性联轴器。本实用新型铰孔机的传动、进给、切削部件结构紧凑,散热性好,各部件采用可卸装连接,方便本装置的搬运、安装、拆卸,便于狭小空间内钻、铰孔作业。
文档编号B23D75/00GK201493561SQ20092030531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瑞锋, 柳新庆, 黄平 申请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