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滚齿机大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62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控滚齿机大立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数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控滚齿机 大立柱。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数控滚齿机大立柱的结构是一个形状规则的中空七面体,大立柱中空 七面体的结构使得大立柱的强度差。因此,当大立柱沿其底部导轨槽在滚齿机床身上左右 移动时,影响齿轮的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滚齿机大立柱,解决由于大立柱 强度差所引起的影响齿轮加工质量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滚齿机大立柱,大立柱还包括横向贯通于所述大立柱 内壁上的横向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大立柱还包括竖直贯通于所述大立柱内壁上的纵向加强筋。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所述纵向加强筋的横截面的形状 均为梯形。优选地,所述梯形的下底边设置在所述大立柱的内壁面上,上底边朝向所述大立
柱空腔。优选地,所述梯形的上底边与腰的两个夹角处设为倒圆,所述倒圆半径为 15. 0-20. 0 毫米。优选地,所述横截面为下底边为65. 0-75.0毫米,高为25. 0-35.0毫米,上底边为 25. 0-35. 0毫米的梯形横截面。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相互垂直交错。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圈数为8圈,且所述横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横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240. 0-260. 0毫米。优选地,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圈数为2圈,且所述纵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纵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570. 0-590. 0毫米。优选地,所述大立柱顶部左半面的壁厚为40. 0-50. 0毫米;所述大立柱左侧的壁厚为20. 0-25. 0毫米;所述大立柱其余部分的壁厚为45. 0-55. 0毫米。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大立柱内壁上横向贯通横向 加强筋,加强大立柱的强度。应用本方案解决由于大立柱强度差所引起的影响齿轮加工质 量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控滚齿机大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控滚齿机大立柱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5为图2的F向视图;图6为图2的Q向视图;图7为图3中的B-B剖视图;图8为图3中的E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 供的数控滚齿机大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控滚齿机大立柱 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5为图2的F向视图,图6 为图2的Q向视图,图7为图3中的B-B剖视图,图8为图3中的E向视图。其中,1为大立柱丝杆孔,2为大立柱与床身相连的导轨槽,3-10为横向加强筋,11 为纵向加强筋,12为大立柱顶部左半面的壁厚,13为大立柱左侧内壁厚度,14为梯形横截 面,15为大立柱右侧滚刀箱导轨。大立柱还包括横向加强筋3,横向加强筋3横向贯通于大立柱内壁上。大立柱内 壁上的横向加强筋3的横截面为梯形。横向加强筋3的梯形横截面14的下底边设置在大 立柱内壁面上,上底边朝向大立柱空腔。横向加强筋3的梯形横截面14的上底边与腰的两 个夹角处设为倒圆,倒圆半径为18. 0毫米。梯形横截面14的下底边由为70. 0毫米,高为 30. 0毫米,上底边为30. 0毫米。横向加强筋3的圈数为8圈,且横向加强筋3之间的间距 相同为250. 0毫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立柱还包括纵向加强筋11,纵向加强筋11纵向贯通于大 立柱内壁上。纵向加强筋11的横截面也是梯形,且纵向加强筋11与横向加强筋3的横截 面尺寸相同,即纵向加强筋11的梯形横截面14的下底边、高以及上底边的长度与横向加强 筋3的梯形横截面14的下底边,高以及上底边的长度相同。纵向加强筋11的梯形横截面 14的上底边与腰的两个夹角处设为倒圆,倒圆半径为18. 0毫米。纵向加强筋11的梯形横 截面14的下底边设置在大立柱内壁面上,上底边朝向大立柱空腔。纵向加强筋14的圈数 为2圈,且纵向加强筋14之间的间距相同为580. 0毫米。纵向加强筋11与横向加强筋3 相互交错垂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立柱顶部左半面的壁厚12为45.0毫米。大立柱左侧内 壁厚度13为20. 0毫米,大立柱其余壁厚均为50. 0毫米。[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用灰铁300、铸铁300、铸铁400系列铸铁材料,按照设计好 的数控滚齿机大立柱工艺图,进行铸造成形,再加工即成数控滚齿机大立柱。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大立柱内壁上横向贯通横向 加强筋3,加强大立柱的强度。应用本方案解决由于大立柱强度差所引起的影响齿轮加工 质量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通过在大立柱内壁上竖直贯通纵向加强筋11,纵向 加强筋11与横向加强筋3相互垂直交错,进一步加强大立柱的强度,更好的解决由于大立 柱强度差所引起的影响齿轮加工质量的问题。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 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 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 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数控滚齿机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立柱还包括横向贯通于所述大立柱内壁上的横向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立柱还包括竖直贯通于所述大 立柱内壁上的纵向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或 所述纵向加强筋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下底边设置在所述大立柱 的内壁面上,上底边朝向所述大立柱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上底边与腰的两个夹角处 设为倒圆,所述倒圆半径为15. 0-20. 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为下底边为 65. 0-75. 0毫米,高为25. 0-35. 0毫米,上底边为25. 0-35. 0毫米的梯形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 向加强筋相互垂直交错。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圈数为8 圈,且所述横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横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240. 0-260. 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圈数为2 圈,且所述纵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纵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为570. 0-590. 0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大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立柱顶部左半面的 壁厚为40. 0-50. 0毫米;所述大立柱左侧的壁厚为20. 0-25. 0毫米;所述大立柱其余部分的壁厚为45. 0-55. 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控滚齿机大立柱,所述大立柱还包括横向贯通于所述大立柱内壁上的横向加强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大立柱内壁上横向贯通横向加强筋,加强大立柱的强度。应用本方案能够解决由于大立柱强度差所引起的影响齿轮加工质量的问题。
文档编号B23Q1/01GK201711763SQ2010201148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周杰, 康玲, 廖承渝, 廖绍华, 李先广, 李强, 杨勇, 王时龙, 祁鹏, 陈时权 申请人:重庆大学;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