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02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液压整形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压机在各种机械加工领域和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压机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用来传递能量以实现各种工艺的机器,种类很 多。液压机除用于锻压成形外,也可用于压装、打包、压块和压板等。其中,液压机在整形矫正工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力铁塔的生产过 程中,法兰盘和钢管在焊接后产生变形无法满足形位公差的要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技术难 题。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多种。针对法兰盘焊后变形的问题,其中一种 方法采取将法兰盘加厚和整形解决,但是这样既增加材料定额又达不到平整要求。第二种 方法是将法兰盘凹心一定的深度,再在凹心的反面焊接,让焊接应力造成的焊接变形与压 凹深度互相抵消,达到焊后平整的目的。为了满足第二种方法的技术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采 用液压控制压凹模的方法比较普遍。因此,目前第二种方法比较广泛的被采用。针对钢管焊后不圆的问题,目前采用单机手工操作的模具挤压方法。由于存在焊 接应力,钢管在焊后一段时间必然存在变形的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上恢复变形,现阶段普遍 采用液压机驱动挤圆模挤压钢管的方法。然而,现有技术中两台液压整形机是分体的,工作时,需要两台液压机设备分别操 作,运行两台设备所需的能源和操作人员比较多。显然,上述设备的利用率低。因此,如何实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成为了本技术领域人员 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整形机,其能够充分利用人力和能源,提高设 备的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整形机,包括通过至少两根立柱 支撑的上平台和下平台,以及与所述上平台的液压缸固定连接的压板;还包括滑动设置于 所述下平台的压凹模和挤圆模,且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均可选择地位于所述压板的下 方和旁侧。优选地,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与所述下平台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槽和 滑轨。优选地,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还包括与所述滑轨配合的底座,所述滑槽设置 于所述底座。优选地,所述下平台与所述压凹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单活塞杆液压缸,所述下平台 与所述挤圆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单活塞杆液压缸。[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单活塞杆和所述第二单活塞杆液压缸与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 模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优选地,所述下平台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滑轨的双活塞杆液压缸,所述双活塞杆 液压缸具有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压凹模与所述第一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圆 模与所述第二伸缩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压凹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凸模和下凹模;所述上凸模和所述下凹模 之间具有至少两根第一导柱,所述上凸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柱。优选地,所述挤圆模的空腔由相互配合的上半圆模和下半圆模形成,所述上半圆 模和所述下半圆模之间具有至少两根第二导柱,所述上半圆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 柱。优选地,所述挤圆模的圆腔由至少三个等弧度的周向设置的模块而成,三个所述 模块均可沿所述圆腔的径向位移。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整形机,综合设置有压凹模和挤圆 模,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均可滑动地设置于下平台,对应于所述下平台还包括设置有 液压缸的上平台,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由至少两根立柱支撑,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 模均可选择地位于与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的压板的下方和旁侧。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压凹 工序时,只需把压凹模滑动到压板的下方,启动液压缸驱动压板进行挤压即可;当需要进行 整圆工序时,把压凹模滑动到压板的旁侧,同时,把挤圆模滑动到压板下方,以同样的方式 进行挤压。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整形机采用了把各功能模具集于一体,只需一 个液压机驱动,交替压模的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了设 备的利用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平台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滑轨的双活塞杆液 压缸,压凹模和挤圆模分别固定连接于双活塞杆液压缸的两个伸缩端。利用双活塞杆液压 缸来控制压凹模和挤圆模交替工作的方式,进一步地减少了人力劳动,同时,提高了设备的 安全性能。

图1为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液压整形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液压整形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液压整形机,其能够实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 设备的利用率。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液压整形机结构示意图。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整形机,包括通过两根立柱12支撑 的上平台11和下平台18,以及设置于上平台12的液压缸13。当然,为了使液压整形机在工 作状态时更加稳定,也可以多设置几根立柱。液压缸13在此处的作用是提供直线运动的驱动力,应当理解,此处液压缸13也可以为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装置,比如,螺杆丝杠机构。上述下平台18为实际操作平台,其具体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只要 满足需要即可。液压缸13的活塞杆伸缩端固定连接一压板14,液压缸13通过驱动压板14实现对 模具的挤压。为了保证压板14挤压模具过程的稳定性,可以在压板14的厚度方向上设置 两个直径与上述立柱12直径大体相同的通孔,通过这两个通孔压板14可滑动地安装于立 柱12,当然,压板14与立柱12之间要保证有良好的润滑性。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可滑动地设置于下平台18,且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均可 选择地位于压板14的下方和旁侧。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压板14的下方,系指液压缸13驱动压板14抵达下平台18,压 板14施加作用力所能覆盖的区域。同理,本文所述的压板14的旁侧,系指液压缸13驱动 压板14抵达下平台18,压板14施加作用力不能覆盖的区域。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可滑动地设置于下平台18,其中一种较 为简单且可靠的方式是在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与下平台18之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 滑槽和滑轨,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通过滑槽可滑动地嵌套在滑轨上,滑轨可以起始于下平 台18的两端,但最优的方案是滑轨要经过上述液压缸13的活塞杆正下方。如此设置,进行 压凹或者挤圆工序时,压凹模15或者挤圆模16滑动到液压缸13的活塞杆正下方,可保证 液压缸13的驱动力比较均勻的分布在压凹模15或者挤圆模16上表面,因此,挤压力也会 比较均勻的分布在需要加工的工件表面,加工精度明显得到了提高。为了便于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交替地滑动于压板14的下方,下平台18与压凹 模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单活塞杆液压缸(图中未示出),下平台18与挤圆模16之间可以设 置有第二单活塞杆液压缸(图中未示出)。第一单活塞杆液压缸和第二单活塞杆液压缸最优方案设置于下平台18上,下平 台18可以开有两个容纳上述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槽或者空腔,两个单活塞杆液压缸方向相 反设置于下平台的槽或空腔。此两个单活塞杆液压缸底端可以设置一个带有通孔的筋板, 通过上述通孔铰接于上述槽或者空腔侧壁,这样,随着活塞杆的伸缩,上述两个单活塞杆液 压缸可以绕铰轴做相应的转动,尽量避免了模具卡死在滑轨上的现象。两个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操纵可以由PLC程序控制来实现,由于现有技术中PLC程 序控制技术较为成熟,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通过PLC程序控制前述 两个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操纵,所以本文不再赘述。当然,相对上述设置两个单活塞杆液压缸,还可以有更优的实施方案。比如,如图 所示,可以在下平台18上设置一个平行于上述滑轨的双活塞杆液压缸17,双活塞杆液压缸 17具有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压凹模15与第一伸缩端固定连接,挤圆模16与第二伸缩 端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方式可以具体为铰接,当然也可以为其它连接方式,比如,焊接。 如前所述,双活塞杆液压缸17的两个伸缩端伸缩顺序也可以采用PLC程序控制的方式。因 此,相对于上述设置两个单活塞杆液压缸,此设置使整个液压整形机布置更为简洁。众所周知,模具需要经常维护保养,为了更方便的拆装上述压凹模15和挤圆模 16,可以在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底端分别设置一底座,底座与下平台18上分别设置有相 互配合的滑槽和滑轨。因此,需要拆卸压凹模15或挤圆模16时,无需将二者从导轨上直接拆卸,可有效提高模具与导轨之间的配合精度。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为一体的液压整形机,该 整形机是在液压机的基础上,增设了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两模由双活塞杆液压缸17交替 驱动,分别完成压凹和挤圆工序,实现了一机多用,实现了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了设备 的利用率。可以进一步地对压凹模15和挤圆模16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压凹模15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凸模151和下凹模152,二者具体结构可视不同的操 作需要而定,只要能够满足需要即可。上凸模151和下凹模152之间具有两根第一导柱153, 当然,为了保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也可以设置多根,上凸模15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柱 153,上凹模151和第一导柱153之间要保证良好的润滑性。工作时,液压缸13驱动压板14 与上凹模151上表面接触并挤压,上凹模151在第一导柱153的导向作用下下降并开始挤 压工件。可以理解,上凹模151的上表面和压板14需要配合紧密,使压凹模受力均勻。进 一步地,可在上凹模和下凹模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比如,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固定 连接于上凹模15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凹模152或者下平台18,压缩弹簧处于常态时,上 凹模151和下凹模152处于分离的状态。当压凹工序完成后,液压缸13的活塞杆收缩,带 动压板14复位,上凹模151失去压力,在压缩弹簧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上凹模与下凹模重 新处于分离状态。挤圆模16的空腔由相互配合的上半圆模161和下半圆模162形成,当然,挤圆模 16的空腔具体形状和直径大小同样可视不同的操作需要而定。上半圆模161和下半圆模 162之间具有至少两根第二导柱163,上半圆模16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导柱163,上半圆模 161与第二导柱163之间保证良好的润滑性。其它设置与上述压凹模15的结构类似,这里 不再赘述。为了适用于加工不同直径的工件,挤圆模16的圆腔可以由三个等弧度的周向设 置的模块形成,当然也可以由多个等弧度的模块形成。如图2所示,图2为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液压整形机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挤圆模圆腔由三个模块形成,分别为模 块161、模块1621和模块1622,三者均可沿所述圆腔的径向位移。这里要求导柱163的设 置方向沿圆腔的径向方向设置。其它设置与上述模具设置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整形机具体可以应用在电力铁塔的生产过程,当然也可 以应用在其它生产过程。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整形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 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整形机,包括通过至少两根立柱支撑的上平台和下平台,以及与所述上平 台的液压缸固定连接的压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下平台的压凹模和挤圆 模,且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均可选择地位于所述压板的下方和旁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与所述下 平台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槽和滑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还包括与 所述滑轨配合的底座,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底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台与所述压凹模之间设置 有第一单活塞杆液压缸,所述下平台与所述挤圆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单活塞杆液压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活塞杆和所述第二单活 塞杆液压缸与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台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滑 轨的双活塞杆液压缸,所述双活塞杆液压缸具有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压凹模与 所述第一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圆模与所述第二伸缩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凹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凸模 和下凹模;所述上凸模和所述下凹模之间具有至少两根第一导柱,所述上凸模可滑动地设 置于所述第一导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圆模的空腔由相互配合的上 半圆模和下半圆模形成,所述上半圆模和所述下半圆模之间具有至少两根第二导柱,所述 上半圆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圆模的圆腔由至少三个等弧 度的周向设置的模块形成,三个所述模块均可沿所述圆腔的径向位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整形机,包括通过至少两根立柱支撑的上平台和下平台,以及与所述上平台的液压缸固定连接的压板;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下平台的压凹模和挤圆模,且所述压凹模和所述挤圆模均可选择地位于所述压板的下方和旁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整形机采用了把各功能模具集于一体,只需一个液压机驱动,交替压模的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B21D3/10GK201841186SQ20102056625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2日
发明者张巨峰, 颜丙顺, 马金光 申请人:青岛汇金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