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5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锯。
背景技术
手操纵式(handgefilhrt)链锯具有锯链,其在外侧围绕导轨运行(herumlaufen)。 为了驱动锯链设置有外部带有齿的(au β enverzahnt)链轮,该链轮由驱动马达驱动。链轮的外侧的齿接合到锯链的链节(Glied)之间,并且驱动锯链。链轮的驱动轴支承在链锯的壳体中。链轮盖与壳体螺纹紧固(verschrauben),链轮盖覆盖链轮的区域。至少一个支撑螺栓(Stetibolzen)固定在壳体处以用于螺纹紧固, 在已装配的状态中该支撑螺栓被引导穿过链轮盖的孔。将螺母拧上在支撑螺栓的自由的 (frei)螺纹尾部(Gewindeende)上,该螺母将链轮盖压靠壳体。锯链的导轨穿在(auffedeln)该至少一个支撑螺栓上,并且以卡住的方式保持在壳体和链轮盖之间。因此,链轮盖除了其支撑功能之外还具有用于导轨的保持功能。为了对导轨或锯链进行维护工作或为了更换上述两个构件,并且也为了节省空间地保存链锯,需松开链轮盖;可连同锯链一起取下或更换导轨。在装配时,首先将导轨穿到至少一个支撑螺栓上,并且紧接着如此装上链轮盖,即,使该至少一个支撑螺栓穿过在链轮盖中的孔。将螺母旋上(aufdrehen)并拧紧到支撑螺栓的自由的螺纹区段上以完成装配。 支撑螺栓的自由的螺纹尾部具有用于螺母的最大可用旋进深度。在此,拧紧的螺母以工作旋进深度(Betriebseinschraubtiefe)拧入,该工作旋进深度小于最大旋进深度,从而在螺母的拧紧方向上保留足够的公差以用于有效的拧紧而不损坏组件。如果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上取下导轨例如为了运输或维护工作,则还在不带导轨的情况下再次放上(aufsetzen)并螺纹紧固链轮盖。由此保证了,链轮盖保留在链锯处。因此,在稍后装配导轨时链轮盖在触及范围内(griffbereit),并且不会丢失。然而在实际中表明,在没有导轨时至少一个用于固定链轮盖的螺母常常被拧得太紧。在此,链轮盖和螺母可翘曲(verkanten)并损坏。在此,根据组件的设计方案,实际的旋进深度可超过最大许用旋进深度,从而可导致在支撑螺栓以及螺母处的螺纹的损坏。甚至存在这种可能性,即,支撑螺栓从其在壳体中的锚定部(Verankerung)中被拔出(herausrei β en)。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如此改进这种类型的链锯,即,即使在取下导轨时也可在没有组件的过载风险的情况下放上并螺纹紧固链轮盖。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链锯实现。为此提出,设置带有止动面的用于链轮盖的止动部以及用于贴靠在该止动面处的贴靠面,其中,在导轨和链轮盖的已装配的状态中在螺母拧紧时,在止动面和贴靠面之间保留有间距,其中,在没有导轨且螺母拧紧时,贴靠面贴靠在止动部的止动面处,并且在此,螺母以止动旋进深度拧上到支撑螺栓上,并且其中,如此设计止动部,即,使得最大可用旋进深度大于止动旋进深度。在止动部和贴靠面之间的间距保证了,在导轨已装配时止动部是无作用的,并且至少一个螺母可如此程度地拧上并拧紧到支撑螺栓上,即,将导轨可靠地以卡住的方式保持在链轮盖和壳体之间。在没有导轨时,拧上的螺母如此程度地拧紧链轮盖,即,贴靠面贴靠在止动部的止动面处。如此设计止动部,即,使得在此链轮盖不受到翘曲和损坏。同样螺母在此也不翘曲。此外,止动部避免了,螺母可被旋拧上超过最大许用或最大可用旋进深度。相反地,最大可用旋进深度大于止动旋进深度,从而螺栓和螺母包括其外螺纹或内螺纹在内保持不受损坏。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止动部具有止动面并且链轮盖具有与该止动面对应的贴靠面,其中,止动面和贴靠面至少近似地垂直于支撑螺栓的纵轴线。垂直的取向引起这样的贴靠力,即,其仅仅平行于支撑螺栓的纵轴线作用而没有横向于支撑螺栓的方向分量。链轮盖和组件总体保持不受横向力,从而在拧紧时链轮盖不会侧向地滑动并且保持不会翘曲。优选地,由螺栓的头部形成止动部。可为适宜的是,止动部布置在链轮盖处或布置在链锯的其它部件处。在有利的备选方案中,止动部布置在壳体处,并且尤其地通过这样的螺栓的头部形成止动部,即,借助于该螺栓将作为用于导轨的贴靠的侧板固定在壳体处。该结构在构造方面是简单的且非常有效的。通过使用侧板的固定螺栓同样作为止动部,其施加双重功能,从而可取消附加的部件以及与其相关的附加成本。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导轨具有开口,在导轨的已装配的状态中止动部伸入该开口中。由此保证了,在已装配的状态中导轨不与止动部碰撞。避免了导轨的误装配。同时保证了,在导轨已装配时以期望的方式保持止动部不起作用,并且仅仅在没有导轨时实现止动部的力求达到的作用。已证实为适宜的是,在导轨已装配时止动面和贴靠面之间的间距为至少0. 2mm,并且有利地为最大2. 0mm。最小间距保证了,即使在存在由工作引起的污染的情况下以及在导轨已装配时在止动部和链轮盖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保证可靠的卡住。最大间距的限制导致,在没有导轨时链轮盖不可或不可过度地张紧。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在导轨和链轮盖的已装配的状态中以工作旋进深度拧上拧紧的螺母,其中,最大可用旋进深度比工作旋进深度大至少1.5mm。由此,在旋进方向上保留足够的公差,借助于该公差一方面可可靠地卡住导轨,而另一方面不损坏螺纹紧固的内螺纹和外螺纹。适宜地,螺母为不可丢失的(unverlierbar)、可旋转的且以间隙保持在链轮盖的孔中的凸缘螺母(Bundmutter)。在放上链轮盖时螺母在现场(an Ort und Melle),而不可丢失。在装上导轨时以及同样在没有导轨时在已装上链轮盖的情况下将螺母直接地带到螺纹紧固的位置处,并且螺母可无损坏且无张紧地在该处旋上。


下面根据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以透视的视图显示了带有壳体且带有在导轨的卡住的中间位置 (Zwischenlage)下旋拧到壳体处的链轮盖的链锯;
图2显示了在链轮盖区域中的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分解图,带有用于导轨的组件以及用于固定链轮盖的支撑螺栓的细节;图3显示了根据图1和2的已装配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带有壳体、导轨、链轮盖、支撑螺栓以及螺母的彼此定位的其它细节;图4显示了在支撑螺栓的区域中的根据图3的组件的放大的视图,带有已装配的导轨且带有布置在壳体处的用于链轮盖的止动部的细节;图5显示了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实施方案中在没有导轨时根据图4的组件;图6显示了在没有导轨时且在带有压靠根据图4的止动部的链轮盖的情况下的根据图5的根据本发明改进的组件;图7显示了带有布置在链轮盖处的止动部的根据图4的组件的变型方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手操纵式、以马达的形式驱动的链锯。该链锯包括壳体3,在壳体 3中布置有未示出的驱动马达。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该驱动马达为二冲程内燃机,但也可为四冲程内燃机。代替内燃机也可设置电机。在壳体3处侧向地布置有根据通常的工作姿态向前伸出超出壳体3的导轨1,通过驱动马达驱动的锯链2围绕导轨1的外棱边环绕地被引导。在壳体3之上的中间布置有前把手17。在壳体3的与导轨1相对的后侧上设置有后把手18。借助于两个把手17,18使链锯运行并且手动地操纵链锯。驱动马达驱动未示出的链轮,该链轮的外侧的齿接合到锯链2的链节之间,并且由此将锯链2置于运动中。通过链轮盖4覆盖链轮和邻接于链轮处的导轨1的区段。在壳体3处固定有至少一个、在此两个支撑螺栓5,螺母6在链轮盖4的外侧19处分别拧上到支撑螺栓5上。螺母6使链轮盖4压靠壳体3,其中,导轨1以卡住的方式被夹紧在链轮盖4 和壳体3之间。图2显示了在链轮盖4的区域中的根据图1的组件的分解图。图3显示了穿过在已装配的状态中的根据图2的组件的纵截面。从图2和3的概览中得出,壳体3具有支承孔25,在已装配的状态中带有同样未示出的链轮的未示出的驱动轴被引导穿过该支承孔 25。从支承孔25开始向前在导轨1的方向上,两个支撑螺栓5固定在壳体3处。两个支撑螺栓5穿过在链轮盖4的侧壁中的孔8被引导到链轮盖4的外侧19,并且在其指向链轮盖4的外侧19的端部处分别具有自由的螺纹尾部7,螺母6被拧上到该螺纹尾部7上。根据图4,螺母6实施成不可丢失的、可旋转的且以间隙保持在链轮盖4的孔8中的带有凸缘 (Bund)24的凸缘螺母。凸缘M在其面对壳体3的端部处被径向地向外卷边(umbdrdeln), 从而螺母6不可从孔8中脱出。钢板制成的侧板15为壳体3的一部分,借助于螺栓13将该侧板15固定在壳体3 的由塑料制成的基体处。在两个支撑螺栓5之间布置有调整螺栓20用于未详细示出的紧链器(Kettensparmer)。支撑螺栓5和调整螺栓20被引导穿过侧板15的相应的孔。在已装配的状态中,借助于链轮盖4使导轨1以卡住的方式压靠壳体3的侧板15。为此,在图3 中可看出,链轮盖4在其上(auf seiner)在纵向方向上以与两个支撑螺栓5相对的方式具有后盖棱边沈,并且以邻接于两个支撑螺栓5中的前者处的方式具有前盖棱边27。在螺母 6拧紧时,链轮盖4利用其后盖棱边沈压靠壳体3并且利用其前盖棱边27压靠导轨1,由此,导轨1本身压靠壳体3并且由此以卡住的方式被保持。导轨在其面对支承孔25的端部处具有槽形的开口 16,该开口 16在导轨1的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已装配的状态中,两个支撑螺栓5穿过(durchgreifen)槽形的开口 16,并且在螺母6松开时允许导轨1的在其纵轴线的方向上的纵向可移位性。支撑螺栓5以邻接于侧板15处的方式具有环形地环绕的凸肩23,其直径大于自由的螺纹尾部7的直径。凸肩23的直径相应于槽形的开口 16的内宽度(lichten Weite), 以使得在导轨1的已装配的状态中凸肩23至少近似地无间隙地位于槽形的开口 16中。由此,相对于壳体3位置精确地固定导轨1,其中,仅仅保留导轨1相对于壳体3的唯一的运动自由度,即,在相对于导轨1的纵向方向上,以用于调整链的张力。在槽形的开口 16之上和之下,导轨1分别设有孔21。在已装配的状态中,同样未示出的紧链器的未示出的销接合到下孔21中。通过借助于调整螺栓20操纵紧链器,在链轮盖4至少部分地松开时或在螺母6至少部分地松开时,可使导轨1在其纵轴线方向上如此程度地移位并且通过以下方式被调整,即,在锯链2(图1)中调整期望的张力。在完全松开螺母6后,可从壳体3处取下链轮盖4,这使拆卸或更换导轨1或锯链2(图1)成为可能。图4显示了在支撑螺栓5的区域中的根据图3的组件的放大的图示,其中,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用于链轮盖4的止动部9。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止动部9布置且固定在壳体 3处,为此可考虑不同的合适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壳体3处以单件的方式模制(Anformimg) 凸耳或类似者。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螺栓的头部14形成止动部9。为此可设置独立的螺栓,该螺栓旋入壳体3中。根据图4,将这样的螺栓13的头部14设置成止动部9,即,借助于该螺栓13将侧板15拧紧在壳体3的基体处。在已装配导轨1时,头部14伸入导轨1 的槽形的开口 16中,然而在链轮盖4侧上没有突出超过导轨1。相反,头部14的高度小于导轨1的厚度,从而在已装配导轨1时,在头部14和链轮盖4之间保留有间距a。相应地, 在导轨1和链轮盖4已装配时,在止动部9和链轮盖4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然而,螺栓13的头部14或头部14的自由的端面形成止动面10,而相对地在链轮盖4处构造有贴靠面11。止动部9的止动面10和与其对应的链轮盖4的贴靠面11布置成垂直于支撑螺栓5的纵轴线12,并且此外彼此处于前述的间距a中。下面结合图6进一步描述其功能和作用。从根据图4的图示中可看出,在单独的支撑螺栓5的自由的螺栓尾部7和凸肩23 之间可选地设置有无螺纹的区段28。无螺纹的区段28的直径至少如此多地小于自由的螺纹尾部7的外直径,即,使得螺母6可越过自由的螺纹尾部7被拧上至凸肩23。当然同样可行的是,自由的螺纹尾部7从支撑螺栓5的最外端部连续地延伸到凸肩23。自由的螺纹尾部7的和可选地设置的无螺纹的区段18的长度以从支撑螺栓5的最外端部开始直到凸肩 23的方式预定了用于螺母6的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将两个螺母6以工作旋进深度、如此程度地旋上到两个支撑螺栓5的螺纹尾部7 上,即,使得前盖棱边27贴靠在导轨1的外部的侧面处,并且由此将导轨1压靠壳体3或其侧板15。在此,工作旋进深度^从支撑螺栓5的最外的端部开始测量到两个螺母6的壳体侧的端部,在此测量到相应凸缘M的壳体侧的棱边。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大于工作旋进深度t1;其中,优选地,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比工作旋进深度、大至少1. 5mm。由此保证了,在螺母6或其凸缘M和相应支撑螺栓5的凸肩23之间不出现碰撞。此外,在导轨1和链轮盖4已装配时,止动面10和贴靠面11之间的间距a有利地为至少0. 2mm,并且适宜地为最大2. 0mm。图5显示了在没有导轨1(图幻时根据图4的组件的变型方案,然而带有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实施方案中的不带止动部9(图4)的放上且拧紧的链轮盖4。如果相应于根据图5的图示未装配在图3中显示的导轨1,则螺母6可如此程度地拧上到支撑螺栓5上,即, 前盖棱边27贴靠在壳体3处或侧板15处。在此,链轮盖4在其同样贴靠在壳体3处的后盖棱边沈(图3)周围实施摆动运动,相应地,链轮盖4相对于其根据图3的工作位置翘曲并且被张紧。这也同样适用于以翘曲的方式示出的螺母6,这可导致损坏链轮盖4及其螺纹紧固。在根据图5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螺母6以不允许的旋进深度t3如此程度地拧上到相应的支撑螺栓5上,即,前盖棱边27贴靠到壳体3上或侧板15上。不允许的旋进深度t3 大于最大可用的且由此许用的旋进深度tmax。这导致,螺母6利用其面对壳体3的区域(在此利用其相应以虚线示出的凸缘24)与两个支撑螺栓5的相应凸肩23发生碰撞。在此,不允许的旋进深度t3从相应支撑螺栓5的最外的端部开始测量到螺母6的壳体侧的端部,在此测量到凸缘M的壳体侧的棱边。通过与凸肩23的碰撞可损坏螺母6和支撑螺栓5或其内螺纹和外螺纹。此外可出现,支撑螺栓5在其在壳体3处的支撑部中松动或甚至拔出。图6显示了在没有导轨1且链轮盖4拧紧在壳体3处并且螺母6拧紧时的根据图 4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与根据图5的现有技术不同,前盖棱边27相对于壳体3或其侧板15处于间距中。相反地,链轮盖4在拧紧的螺母6的作用下利用其贴靠面11压靠止动部9的止动面10。两个螺母6相对于其工作旋进深度、以间距a(图4)进一步拧上到支撑螺栓5上,从而得到止动旋进深度t2。如此设计止动部9,即,使得最大可用或许用旋进深度tmax大于止动旋进深度t2。这尤其地从以上结合图4提及的针对间距a和针对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和工作旋进深度、之间的差值的限度中得出。这保证了,螺母6或其凸缘M相对于支撑螺栓5的相应凸肩23具有足够的轴向的间距,从而不可出现螺母6和支撑螺栓5包括其内螺纹或外螺纹在内以及包括凸缘M或凸肩23在内的损坏。通过链轮盖 4的前盖棱边27相对壳体3之间的大的自由的间距,与根据图5的现有技术相比,链轮盖4 相对于其根据图3的工作位置仅仅如此微小地倾斜(verkippen),即,在链轮盖4、壳体3、支撑螺栓5以及螺母6处不出现技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relevant)的翘曲或张紧。图7显示了根据图4的组件的变型方案,其中,与根据图1至4和6的实施例不同, 止动部9不是布置或固定在壳体3处,而是布置或固定在链轮盖4处。相反地,设置成用于贴靠在止动部9的止动面10处的贴靠面11不是布置在链轮盖4处而是相对地布置在壳体 3处。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拧入链轮盖4中的螺栓形成带有其止动面10的止动部 9。当然也可考虑这样的设计方案,即,在其中代替螺栓同样设置有不同设计的止动部9,例如以尤其地与链轮盖4 一起以单件的形式构造的凸出部或类似者的形式,例如以凸耳、销或类似者的形式。在此,例如通过布置在壳体3处的侧板15的表面形成贴靠面11,但也可通过其它与壳体3相关联的表面提供贴靠面11。 如同样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那样,在此,在已装配导轨1、已装配链轮盖4和拧紧螺母6时,贴靠面11相对于止动部9的止动面10处于间距a中。如果与图6相似地取下导轨1并拧上链轮盖4,则贴靠面11和止动面10彼此接触或彼此贴靠,其中,出现与在图6 中所示的相同的状况。在其它特征和参考标号方面,根据图7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至4和 6的实施例的特征和参考标号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链锯,包括用于锯链O)的导轨(1)、壳体(3)、链轮盖G)、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壳体C3)处的支撑螺栓(5)以用于在所述导轨(1)的卡住的中间位置下将所述链轮盖 (4)与所述壳体(3)螺纹紧固、以及螺母(6)以用于拧上到所述支撑螺栓(5)的自由的螺纹尾部(7)上,其中,所述支撑螺栓(5)的自由的螺纹尾部(7)具有用于所述螺母(6)的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带有止动面(10)的用于所述链轮盖(4)的止动部 (9)以及用于贴靠在所述止动面(10)处的贴靠面(11),其中,在所述导轨(1)和所述链轮盖⑷的已装配的状态中在所述螺母(6)拧紧时,在所述止动面(10)和所述贴靠面(11)之间保留有间距(a),其中,在没有导轨⑴且螺母(6)拧紧时,所述贴靠面(11)贴靠在所述止动部(9)的止动面(10)处,并且在此,所述螺母(6)以止动旋进深度(t2)拧上到所述支撑螺栓( 上,并且其中,如此设计所述止动部(9),S卩,使得所述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 大于所述止动旋进深度(t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9)具有止动面(10)并且所述链轮盖(4)具有与所述止动面(10)对应的贴靠面(11),其中,所述止动面(10)和所述贴靠面垂直于所述支撑螺栓(5)的纵轴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通过螺栓(1 的头部(14)形成所述止动部(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9)布置在所述链轮盖(4) 处,并且所述贴靠面(11)布置在所述壳体C3)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9)布置在所述壳体(3)处, 并且所述贴靠面(11)布置在所述链轮盖(4)处。
6.根据权利要求3和5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形成所述止动部(9)的螺栓 (13)将作为用于所述导轨⑴的贴靠的侧板(15)固定在所述壳体(3)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具有开口(16),在所述导轨 (1)的已装配的状态中所述止动部(9)伸入所述开口(16)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动面(10)和所述贴靠面(11)之间的间距(a)为至少0. 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动面(10)和所述贴靠面(11)之间的间距(a)为最大2. 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1)和所述链轮盖的已装配的状态中,以工作旋进深度U1)拧上拧紧的螺母(6),其中,所述最大可用旋进深度 (tmax)比所述工作旋进深度(、)大至少1. 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为不可丢失的、可旋转的且以间隙保持在所述链轮盖的孔(8)中的凸缘螺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锯,该链锯包括用于锯链的导轨(1)、壳体(3)、链轮盖(4)、和至少一个固定在壳体处的支撑螺栓(5)以用于链轮盖和导轨的螺纹紧固。支撑螺栓的自由的螺纹尾部(7)具有用于待拧上的螺母(6)的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设置有带有止动面(10)的用于链轮盖的止动部(9)以及用于贴靠在止动面处的贴靠面(11),其中,在导轨的已装配的状态中,在止动面和贴靠面之间保留有间距(a),并且其中,在没有导轨且拧紧螺母时贴靠面贴靠在止动部的止动面处,并且在此,螺母以止动旋进深度拧上到支撑螺栓上。如此设计止动部,即,最大可用旋进深度(tmax)大于止动旋进深度。
文档编号B23D57/02GK102198540SQ2011100821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G·沃尔夫, M·埃伯哈特, W·魏瑟特 申请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