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305696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压加工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合金车轮旋压方法。
背景技术
轮毂作为汽车行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不仅承载着汽车的重量,同时也体现着汽车的外观造型。国内制造铝合金汽车轮毂主要是采用成本较低的低压铸造工艺。目前, 在轮毂轻量化趋势的要求下,低压铸造+轮辋热旋压(铸旋)是目前轮毂加工中最安全、最经济适用的一种加工方法。低压铸造能满足外观需求,轮辋经过热旋压成形,在组织上有明显的纤维流线,大大提高了车轮的整体强度和耐腐蚀性。由于材料强度高、产品重量轻,从而使车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大幅提高,有利于车辆减重、节油。现有旋压加工方法均考虑了轮辐背腔、法兰处预机加的情况。现有加工方法会受到车轮轮辐背腔与旋压模具贴合程度的影响。图I中的①处为轮辐背腔预机加后与模具的贴合部位,若预机加工时的程序补偿调节不当,会使机加有接刀棱线,造成轮辐背腔与模具贴合困难,严重影响了旋压工艺,会造成轮辐变形。毛坯法兰处的定位主要是以中心孔与导向铜套配合,如图I中的②处所示。而导向铜套与下模顶料器、连接块连接,这样就影响了其定位基准的准确性,会造成车轮倾斜, 同轴困难。对轮辐背腔和法兰中心孔进行机加工,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了轮辐和法兰处的机加工余量,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旋压模具,并提出该模具与车轮毛坯配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旋压成形过程中车轮与模具的定位精度,并在旋压过程中对毛坯起到支撑作用,减小车轮轮辐变形;同时具有能够减小机加工余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设置带中心凸台的新下模顶料器,与连接块、下模连接,替代现有技术的下模顶料器和导向铜套,采用新下模顶料器的中心凸台与毛坯分流锥铸面配合的定位方式,增加定位精度。旋压下模在轮井处设置平台,对旋压毛坯起支撑作用,减少轮辐变形。设置新压料盘,代替垫块和压料导向柱。新压料盘可以做成标准件,在不同轮型的模具间互换使用。新上模和新压料盘在螺栓孔处进行压料,替代现有的上模、垫块、压料导向柱的连接方式,这样就减少了铣削车轮中心平台的工序,缩短试制周期。车轮背腔采用铸造封层面与所述新模具定位,减小车轮轮辐变形。本发明通过改变车轮毛坯与模具的定位方式和压料方式,取消轮辐背腔预机加、 采用铸面封层定位,较好地解决了车轮与模具的配合问题,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车轮定位精度不高,轮辐变形,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旋压工艺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现有旋压模具总装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旋压模具总装示意图。图中I—垫块,2—压料导向柱,3—上模,4一下模顶料器,5—导向铜套,6—下模, 7一连接块,8—新压料盘,9一新上模,10一新下模顶料器,11-旋压下模。①一现背腔与模具贴合部位,②一现中心孔与导向铜套配合部位,③一车轮中心平台与压料导向柱贴合部位,④一新模具与毛坯在轮井处的贴合,⑤一新模具与背腔贴合部位,⑥一新下模顶料器中心凸台与车轮中心孔配合部位。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设置带中心凸台的新下模顶料器10,与连接块7、下模6连接,替代现有技术的下模顶料器4和导向铜套5,如图2中的⑥处所示,采用新下模顶料器 10的中心凸台与毛坯分流锥铸面配合的定位方式,增加定位精度。旋压下模11在轮井处设置平台,对旋压毛坯起支撑作用,减少轮辐变形。设置新压料盘8,代替垫块I和压料导向柱2。新压料盘8可以做成标准件,在不同轮型的模具间互换使用。新上模9和新压料盘8在螺栓孔处进行压料,替代现有的上模3、垫块I、压料导向柱2的连接方式,这样就减少了铣削车轮中心平台的工序,缩短试制周期。车轮背腔采用铸造封层面与所述新模具定位,如图2中的④、⑤处所示,减小车轮轮辐变形。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不仅限于本发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内容,根据本发明内容启发而获得的其他设计方式,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带中心凸台的新下模顶料器(10), 与连接块(7)、下模(6)连接,采用新下模顶料器(10)的中心凸台与毛坯分流锥铸面配合的定位方式。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旋压下模(11)在轮井处设置平台。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新压料盘(8), 新上模(9)和新压料盘(8)在螺栓孔处进行压料。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轮背腔采用铸造封层面与所述新模具定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铝车轮旋压加工方法。本发明通过改变车轮毛坯与模具的定位方式和压料方式,取消轮辐背腔预机加、采用铸面封层定位,较好地解决了车轮与模具的配合问题,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车轮定位精度不高,轮辐变形,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旋压工艺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B21D22/14GK102581103SQ20111029921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刘智冲, 常海平, 徐世文, 李昌海, 杜德喜, 翁涛, 陈志 , 韩勇 申请人: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