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37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轴类锻件制坯的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
背景技术
大型轴类锻件在重型锻件生产中为数最多,工作量最大,尤其是其中的汽轮机转子、发电机转子、轧辊、主轴等。这类锻件一般来说都是机器上的关键零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目前,大型长轴类锻件常用的锻造工艺有直接拔长法,这种工艺方法对于大型长轴类锻件来说,具有以下缺陷1.不能锻合轴心缺陷,可能形成轴向裂纹或轴向缩管;2.侧表面形成横向裂纹的倾向性大;3.轴类表面不圆整,锻造余量大;4.拔长效率低,需加热多次,能源消耗大,材料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能够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拔长效率高、能耗低的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包括上模具和与上模具相互对合的下模具以及固定在下模具下表面上的底座,所述的上模具下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下凹槽,下模具上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上凹槽,所述的上凹槽与下凹槽相对应并且形成圆柱形空腔。为了能够方便简单制造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形状均为矩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采用上模具和下模具拼合,进行对轴类锻件进行整圆,代替原些上下平砧拔长法,避免出现轴向裂纹,提高了拔长效率,减少了资料的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所示的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包括形状为矩形的上模具1和与上模具1相互对合的下模具2以及固定在下模具2下表面上的底座3,上模具1下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下凹槽,下模具2上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上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相对应并且形成圆柱形空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首先用行车将轴件吊起,然后利用操作机将轴件送给压机,然后将轴件放置在底座上的下模具的弧形上凹槽内,压机加压,然后利用上模具对轴件进行冲压。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其特征是包括上模具⑴和与上模具⑴相互对合的下模具O)以及固定在下模具( 下表面上的底座(3),所述的上模具(1)下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下凹槽,下模具( 上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上凹槽,所述的上凹槽与下凹槽相对应并且形成圆柱形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具(1)和下模具O)的形状均为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轴类锻件制坯的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包括上模具和与上模具相互对合的下模具以及固定在下模具下表面上的底座,上模具下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下凹槽,下模具上表面径向上开设有弧形上凹槽,所述的上凹槽与下凹槽相对应并且形成圆柱形空腔。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锻件锻造用胎模,采用上模具和下模具拼合,进行对轴类锻件进行整圆,代替原些上下平砧拔长法,避免出现轴向裂纹,提高了拔长效率,减少了资料的浪费。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1960071SQ20112010662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武华成, 邵敏刚, 龚文洁 申请人:江苏圣贤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