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05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
背景技术
在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下压板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加工以适应产品更新的要求。新设计的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下压板在加工过程中, 需要对冲孔加工成的中间部件进行翻边加工成成品。目前,冲孔加工所使用的冲头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一体的三个冲模单元1组成,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包括圆弧面2,圆弧面的两侧分别与直线平面3连接。由于产品加工难度大,翻边过程中圆弧面与直线平面拐角处极易产生裂纹,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废品率高,质量稳定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以有效地避免拐角处出现裂纹,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由三个一体的冲模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包括主圆弧面,所述主圆弧面的每侧分别通过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与直线平面连接。其中,主圆弧面与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的直径比为 3:1:1。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中主圆弧面的每侧分别通过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与直线平面连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拐角处出现裂纹,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图1为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冲头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的示意图,由三个一体的冲模单元4组成,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包括主圆弧面5,所述主圆弧面5的每侧分别通过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6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7与直线平面8连接。其中,主圆弧面5 与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6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7的直径比为3 1 1。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与直线平面连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拐角处出现裂纹,提高产品成品率。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由三个一体的冲模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包括主圆弧面,所述主圆弧面的每侧分别通过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与直线平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其特征在于,主圆弧面与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的直径比为3 1 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以有效地避免拐角处出现裂纹,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由三个一体的冲模单元组成,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包括主圆弧面,所述主圆弧面的每侧分别通过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与直线平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震器下支座下压板冲孔专用冲头,每个冲模单元的外端面中主圆弧面的每侧分别通过向内凹的过渡圆弧面和向外凸的过渡圆弧面与直线平面连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拐角处出现裂纹,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123148SQ2011202028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杨本军 申请人:天津双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