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立式内拉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89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械立式内拉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切削机床,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式立式内拉床。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中传动零部件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以及控制技术长足进步,我国机床制造业同样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作为机床系列中的重要一分子拉床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水平,传统液压驱动拉床占住着几乎拉床市场的全部。目前使用的立式内拉床,通常包括一个底座,底座上的一个床身,一个溜板,以及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驱动主溜板作上下运动,然后利用主溜板上的拉刀对工件进行拉削运动。如中国专利 CN201082483Y所公开的一种“立式内拉床”,包括立式框架、拉刀、主液压传动组件,还包括气动夹紧机构、提刀活动板、提刀气缸等部件。这样的立式内拉床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通常主溜板的尺寸较大,尤其是在双油缸驱动主溜板的立式内拉床结构中,为了保证双缸同步,将主溜板制作成很长,从而导致主溜板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等缺点。而且液压驱动装置中,液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综合系统,在正常状况时各子系统以本身的工作和相互协调配合实现系统功能,由于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复杂性, 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往往难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系统故障源,特别是液压的抖动问题,一直是拉床产品中的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经验法、逐层排除法进行分析,致使诊断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在拉削过程中,拉削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不环保,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生产效率高的双床身、双溜板的机械立式内拉床。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立式内拉床,包括底座,竖直固定于底座上的床身,固定于床身上并沿床身上下运动的溜板,驱动所述溜板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溜板相固定随着溜板上下运动的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提送刀机构以及拉刀,并且所述工作台下方的底座上具有一夹头体固定所述拉刀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包括间隔平行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所述溜板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的两个相对的面上的第一溜板和第二溜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溜板和第二溜板同步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所述第一溜板和第二溜板之间。该机械立式内拉床采用双床身、双驱动机构的结构,同步驱动两个溜板滑动,减少了溜板的长度,制造简单、成本低、环保、占地面积小、故障排除容易、生产效率高、拉削稳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的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沿床身竖直设置的滚珠丝杆副以及与所述滚珠丝杆副同向延伸的导轨,所述第一溜板与所述第二溜板分别与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相固定并且与所述导轨相配合,所述第一溜板和所述第二溜板在所述滚珠丝杆副的驱动下沿所述导轨上下运动。为了使提送刀更加平稳和易于控制,所述提送刀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辅滚珠丝杆副,固定在所述辅滚珠丝杆副的螺母上并且向下与所述拉刀的顶部相配合的辅夹头体,以及驱动所述辅滚珠丝杆副运动使所述辅夹头体上下运动的辅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该机械立式内拉床采用双床身、双驱动机构的结构,同步驱动两个溜板滑动,减少了溜板的长度,取消了液压机构减少了故障发生率、占地面积及简化了装配工艺,制造简单、成本低、环保、占地面积小、故障排除容易、 生产效率高、拉削稳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械立式内拉床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械立式内拉床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立式内拉床,如图1、2所示,包括底座1,间隔并且平行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所述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竖直设置在底座1 上。所述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的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竖直设有滚珠丝杆副6,在滚珠丝杆副6两侧或者一侧的与滚珠丝杆副6同向延伸的导轨5,安装在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上分别连接固定的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所述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分别与导轨 5相配合并且在滚珠丝杆副6的带动下沿导轨5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上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机构41和第二驱动机构42,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1和第二驱动机构42分别驱动该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分别沿导轨5上下运动,并且在第一驱动机构41和第二驱动机构42的驱动下该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保持上下同步运动。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之间固定有工作台2,工作台2在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的带动下可平稳地沿两个床身上下运动。工作台2下方的底座1上具有固定拉刀 7底部的夹头体座21,该夹头体座21上固定安装有与拉刀的底部相配合的主夹头体22,工作台2上用于放置拉削的工件。拉刀7就固定在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之间,固定立于工作台2的上方并且可向下穿过工作台2固定在夹头体22上。该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之间还设有与拉刀7顶部相配合的拉刀提送刀机构 8。该拉刀提送机构8包括竖直设置的辅滚珠丝杆副83,固定在所述辅滚珠丝杆副83的螺母上向下设置与拉刀7顶部相配合的辅夹头体81,该提送刀机构8还包括一辅助驱动机构 82用于驱动辅滚珠丝杆副83运动使该辅夹头体81随辅滚珠丝杆副83上下运动。该立式内拉床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工件安装在工作台2上,提送刀机构8上的辅夹头体81夹紧拉刀7的顶部,并由辅驱动机构82驱动往下进行送刀,送刀到位后停止滑动,此时,主夹头体22锁紧拉刀7的底部,辅夹头体81松开拉刀7的顶部,固定安装两床身11、 12上的第一驱动机构41和第二驱动机构42同时驱动与各自配合的滚珠丝杆副6带动螺母及溜板31、32往上滑动,同时拉刀7对工作台2上的工件进行拉削。在即将完成拉削运动时,提送刀机构8由辅驱动机构82驱动往上运动,脱离拉刀7顶部,拉削到位后,工作台 2将工件推出。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41、42同时驱动与各自配合的主滚珠丝杆副6带动螺母及溜板31、32往下滑动,同时带动工作台2向下滑动。在即将完成返程运动时,提送刀机构8由辅驱动机构82驱动往下运动,运动到位后辅夹头体81将拉刀7顶部锁紧,同时主夹头体22松开拉刀7的底部,提送刀机构8由辅驱动机构72驱动往上运动,将拉刀7上提位于工作台2的上方,此时可取下工作台2上的工件,完成整个动作循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为伺服驱动机构,例如伺服电机等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底座上装有两个床身,通过两个伺服驱动机构同时驱动溜板带动固定于两个床身之间的工作台,有效地解决了拉削不平稳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机械同步驱动两个溜板滑动,每个溜板的长度就可以设置成很短,减少了溜板的长度,从而降低了制造、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由数控程序实现各机械传动链的传动关系,利用伺服电机驱动丝杆带动主溜板上下运动,减少了拉削过程中的能耗。同时,取消了液压驱动机构,有效的减少了液压油泄漏,降低了产品成本及消除液压系统故障。减少了机床的占地面积和液压油的使用。同时使该机械立式内拉床的故障排除容易、生产效率高,拉削稳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立式内拉床,包括底座(1),竖直固定于底座(1)上的床身,固定于床身上并沿床身上下运动的溜板,驱动所述溜板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溜板相固定随着溜板上下运动的工作台O),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提送刀机构(8)以及拉刀(7),并且所述工作台( 下方的底座(1)上具有一夹头体0 固定所述拉刀(7)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包括间隔平行设置于底座(1)上的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2),所述溜板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 的两个相对的面上的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 同步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Gl)和第二驱动机构(42),所述工作台(2)固定于所述第一溜板(31)和第二溜板(3 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 (12)的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沿床身竖直设置的滚珠丝杆副(6)以及与所述滚珠丝杆副(6)同向延伸的导轨(5),所述第一溜板(31)与所述第二溜板(32)分别与所述滚珠丝杆副(6)的螺母相固定并且与所述导轨( 相配合,所述第一溜板(31)和所述第二溜板(32) 在所述滚珠丝杆副(6)的驱动下沿所述导轨( 上下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送刀机构(8)包括竖直设置的辅滚珠丝杆副(83),固定在所述辅滚珠丝杆副(8 的螺母上并且向下与所述拉刀 (7)的顶部相配合的辅夹头体(81),以及驱动所述辅滚珠丝杆副(8 运动使所述辅夹头体 (81)上下运动的辅驱动机构(8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机械立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 (41)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0 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床身(11)和第二床身(1 上。
专利摘要一种机械立式内拉床,包括底座,床身,溜板,驱动所述溜板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床身包括间隔平行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所述溜板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的两个相对的面上的第一溜板和第二溜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溜板和第二溜板同步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所述第一溜板和第二溜板之间。该机械立式内拉床采用双床身、双驱动机构的结构,同步驱动两个溜板滑动,减少了溜板的长度,制造简单、成本低、环保、占地面积小、故障排除容易、生产效率高、拉削稳定。
文档编号B23D41/06GK202155600SQ20112024115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林绿高 申请人:缙云县高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