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393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度调节装置,具体是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0002]钢筋折弯机分为手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和数控折弯机。通常的钢筋折弯机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皮带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由于采用了电磁力夹持,使得压板可以做成多种工件要求,而且可对有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 目前,对于一般的手动折弯机不具备弯曲调节功能,要想得到不同弯曲度的钢筋,只能制作不同型号的钢筋折弯机,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钢筋折弯的操作变得复杂。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解决了以往钢筋折弯机的折弯度不可调,不仅增加了钢筋折弯操作的成本,同时又费时又费力的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插口,所述插口内分别设有旋转柱和支撑柱,所述旋转柱上设有挡板,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带外螺纹的可调杆,所述可调杆的一端与挡板活动连接,可调杆的另一端设有旋杆。旋转可调杆可带动挡板移动,达到改变钢筋进料方向,进而调节钢筋弯曲度的目的;而旋杆可以使可调杆的旋转更省力。[0005]所述插口有三个,三个插口等间距分布在底板上。旋转柱与支撑柱分别插入不同的插口中,使旋转柱与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可实现改变。[0006]所述挡板为方形板,挡板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柱上。[0007]所述旋杆与可调杆采用一体化连接。[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可调杆带动挡板移动,达到改变钢筋进料方向,进而调节钢筋弯曲度的目的,从而可得到不同弯曲度的钢筋,而旋杆可以使可调杆的旋转更省力,这样使操作更方便,更省时。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底板,2、插口,3、旋转柱,4、支撑柱,5、可调杆,6、 旋杆,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12]实施例[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三个插口 2,三个插口 2等间距分布在底板1上,插口 2内分别设有旋转柱3和支撑柱4。[0014]本实施例的旋转柱3上设有挡板7,挡板7为方形板,挡板7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柱 3上。[0015]本实施例的支撑柱4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通孔内穿插有带外螺纹的可调杆5, 可调杆5的一端与挡板7活动连接,可调杆5的另一端设有旋杆6,旋杆6与可调杆5采用一体化连接。[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待弯曲的钢筋放于挡板7前,调动旋杆6使可调杆5 旋转并带动挡板7到达合适的位置,这样即可得到所需弯曲度的钢筋。[0017]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至少两个插口( 2 ),所述插口( 2 )内分别设有旋转柱(3 )和支撑柱(4 ),所述旋转柱(3 )上设有挡板(7),所述支撑柱(4)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带外螺纹的可调杆 (5),所述可调杆(5)的一端与挡板(7)活动连接,可调杆(5)的另一端设有旋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2) 有三个,三个插口( 2 )等间距分布在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 为方形板,挡板(7)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柱(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杆(6) 与可调杆(5 )采用一体化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钢筋折弯机的弯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至少两个插口(2),所述插口(2)内分别设有旋转柱(3)和支撑柱(4),所述旋转柱(3)上设有挡板(7),所述支撑柱(4)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带外螺纹的可调杆(5),所述可调杆(5)的一端与挡板(7)活动连接,可调杆(5)的另一端设有旋杆(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使钢筋折弯机具有弯曲度可调功能,使整个操作更方便、更省时。
文档编号B21F1/00GK202316852SQ2011204871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曾维亮, 谭强 申请人: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