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37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治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方便运输和节省空间,会将一些支架的框边设置成一定长度来方便运输和堆放,需要使用这些支架时,再将这些框边进行组装,框边组装时,一般采用双接方管或三接方管进行框边之间的连接,三接方管是三个面上 都有方形通孔的方管,通过方形通孔将框边连接在一起,传统的三接方管打孔一般采用纯人工操作的模式,即操作人员在要打孔的方管上通过划线标示出要打孔的位置和孔的大小,然后人工操作进行打孔,由于要在方管上打三个方形通孔,有些还要打一些圆孔作为辅助安装孔,人工操作打孔时,方孔和圆孔的打孔位置经常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三接方管报废率较高,打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打孔效率高的三接方管打孔治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包括方形壳体;所述方形壳体上面板中心处设有一个第一方形通孔;所述上面板两侧延伸有垂直于所述上面板的左、右两个侧板;所述左、右两个侧板上皆设有一个第二方形通孔。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上还设有两个圆孔;所述圆孔分布于所述第一方形通孔两侧,且相对于所述上面板中心线相对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形通孔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方形通孔尺寸。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右两个侧板上设有倒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提高了打孔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三接方管打孔治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面板,11、第一方形通孔,12、圆孔,2、左侧板,3、右侧板,4、第二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2]请参阅图I,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包括方形壳体,方形壳体上面板I中心处设有一个第一方形通孔11,上面板I上还设有两个圆孔12,两个圆孔12分布于第一方形通孔11两侧,且相对于上面板I中心线相对称,上面板I两侧延伸有垂直于上面板I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两个侧板底端上设有倒角,左侧板2和右侧板3上皆设有一个第二方形通孔4,第一方形通孔11尺寸大于第二方形通孔4尺寸。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接方管打孔 具,在给三接方管进行打孔时,只需将要打孔的三接方管放置于方形壳体内,即将三接方管所要打孔面分别与上面板I、左侧板2和右侧板3相贴合,左侧板2和右侧板3底端上设有的倒角方便三接方管的取放,通过第一方形通孔11和第二方形通孔4即可对三接方管进行打方孔操作,有些三接方管还需要打两个辅助圆形孔,此时通过两个圆孔12,即可在三接方管上开设圆形孔,操作简便,打孔位置精确,打孔效率较高。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打孔位置精确、打孔效率较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壳体;所述方形壳体上面板中心处设有一个第一方形通孔;所述上面板两侧延伸有垂直于所述上面板的左、右两个侧板;所述左、右两个侧板上皆设有一个第二方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上还设有两个圆孔;所述圆孔分布于所述第一方形通孔两侧,且相对于所述上面板中心线相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通孔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方形通孔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个侧板上设有倒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包括方形壳体,所述方形壳体上面板中心处设有一个第一方形通孔,所述上面板两侧延伸有垂直于所述上面板的左、右两个侧板,所述左、右两个侧板上皆设有一个第二方形通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接方管打孔治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打孔位置精确、打孔效率较高。
文档编号B21D43/00GK202779502SQ2012203742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黄志刚 申请人:苏州柏德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