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679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即本装置上底板和下底板间隔布置,四个测力传感器设于下底板四角;测力传感器包括安装底座、测量臂、电阻感应片、套筒和测量块,测量臂设于安装底座侧面,电阻感应片嵌入测量臂中部,测量臂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套筒套于测量臂外圈,测量块底面设有半圆内凹弧形面并位于套筒外壁滑动;四个测力传感器的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固定于下底板、测量块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底板,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在套筒上依次为固定连接、沿X轴方向位移、沿X轴和Y轴方向位移、沿Y轴方向位移。本装置消除张力辊热胀冷缩影响,避免由于热胀冷缩轴向位移引起的测量误差和滞后,提高了张力辊张力的测量精度。
【专利说明】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冷轧或热轧工艺中,加热炉内张力辊的张力一般通过张力计测量获得,由于张力辊的工作环境温度从室温到1400°C,张力辊的热胀冷缩对应张力的稳定测量形成较大影响,导致张力测量存在较大误差;目前针对张力辊张力的测量一般是先将张力计安装到现场,待张力辊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对张力计进行现场调试和校准,如此张力计在检修后进行校准时,则需至生产现场安装后才能进行,因此操作复杂,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炉内轧辊张力的测力装置,本测力装置有效消除加热炉内张力辊的热胀冷缩影响,避免张力辊由于热胀冷缩的轴向位移引起的张力测量的误差和滞后,提高了张力辊张力的测量精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四个测力传感器,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分别包括安装底座、测量臂、电阻感应片、套筒和测量块,所述测量臂垂直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侧面,所述电阻感应片嵌入所述测量臂中部,所述测量臂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所述套筒套于所述测量臂外圈并与测量臂两端过渡配合,所述测量块底面设有半圆内凹弧形面,所述测量块底面的半圆内凹弧形面位于所述套筒外壁并沿套筒外壁滑动,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分别依次设于所述下底板四角并位于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底板,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底板,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在套筒上分别依次为固定连接、沿X轴方向位移、沿X轴和Y轴方向位移、沿Y轴方向位移。
[0005]进一步,本测力装置还包括数字式接线盒,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连接至所述数字式接线盒信号输入端,所述数字式接线盒信号输出端连接张力计。
[0006]进一步,上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臂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凸条、套筒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测量臂两端的环形凸条分别嵌入套筒两端内壁的环形凹槽。
[0007]进一步,上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与套筒接触面的粗糙度Ra为0.6-1.6。
[0008]由于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装置的上底板和下底板平行间隔布置,四个测力传感器分别依次设于下底板四角并位于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四个测力传感器包括安装底座、测量臂、电阻感应片、套筒和测量块,测量臂垂直设于安装底座侧面,电阻感应片嵌入测量臂中部,测量臂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套筒套于测量臂外圈并与测量臂两端过渡配合,测量块底面设有半圆内凹弧形面,测量块底面的半圆内凹弧形面位于套筒外壁并沿套筒外壁滑动;四个测力传感器的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下底板,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上底板,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在套筒上分别依次为固定连接、沿X轴方向位移、沿X轴和Y轴方向位移、沿Y轴方向位移。本测力装置有效消除加热炉内张力辊的热胀冷缩影响,避免张力辊由于热胀冷缩的轴向位移引起的张力测量的误差和滞后,提高了张力辊张力的测量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
[0013]图4为本测力装置中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图4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包括上底板1、下底板2、四个测力传感器3,所述上底板I和下底板2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分别包括安装底座31、测量臂33、电阻感应片34、套筒35和测量块32,所述测量臂33垂直设于所述安装底座31侧面,所述电阻感应片34嵌入所述测量臂33中部,所述测量臂33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所述套筒35套于所述测量臂33外圈并与测量臂33两端过渡配合,所述测量块32底面设有半圆内凹弧形面,所述测量块32底面的半圆内凹弧形面位于所述套筒35外壁并沿套筒35外壁滑动,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分别依次设于所述下底板2四角并位于上底板I与下底板2之间,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的安装底座31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底板2,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的测量块32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底板1,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的测量块32在套筒35上分别依次为固定连接、沿X轴方向位移、沿X轴和Y轴方向位移、沿Y轴方向位移。
[0016]进一步,本测力装置还包括数字式接线盒4,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分别连接至所述数字式接线盒4信号输入端,所述数字式接线盒4信号输出端连接张力计5。
[0017]进一步,上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的测量臂33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凸条、套筒35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测量臂33两端的环形凸条分别嵌入套筒35两端内壁的环形凹槽。
[0018]进一步,上述四个测力传感器3的测量块32与套筒35接触面的粗糙度Ra为0.6-1.60
[0019]本测力装置中,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四个测力传感器,上底板承受张力辊的张力,四个测力传感器采用套筒复合机构形式,通过测量块感应上底板承受的张力辊张力,测量块位于套筒壁传递张力,由测量臂中的电阻感应片测得张力,四个测力传感器组合感应张力辊的张力,其中一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限制全部自由度,对角的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不限制自由度,另外两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分别限制X轴和Y轴方向的自由度,当张力辊热胀冷缩产生轴向位移时,不限制自由度的某一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随之微动,校准电阻感应片的受力方向,从而有效消除张力辊由于热胀冷缩产生轴向位移引起的张力测量误差和滞后;本测力装置采用数字式接线盒采集各测力传感器信号,其包括A/D转换模块和信号合并模块,进行采集信号的A/D转换、合并等处理,数字式接线盒的输出信号传输至张力计实现张力辊张力的测量;本测力装置中某一测力传感器故障时,其他测力传感器可以继续工作,通过数字式接线盒自动去除损坏的测力传感器信号,保证本测力装置的在线测量;本测力装置可以在现场实施校验,也可以通过离线进行校验,采用电阻感应片的测量原理实施力值测量,有效提高张力的测量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测力装置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四个测力传感器,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分别包括安装底座、测量臂、电阻感应片、套筒和测量块,所述测量臂垂直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侧面,所述电阻感应片嵌入所述测量臂中部,所述测量臂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所述套筒套于所述测量臂外圈并与测量臂两端过渡配合,所述测量块底面设有半圆内凹弧形面,所述测量块底面的半圆内凹弧形面位于所述套筒外壁并沿套筒外壁滑动,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分别依次设于所述下底板四角并位于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下底板,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底板,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在套筒上分别依次为固定连接、沿X轴方向位移、沿X轴和Y轴方向位移、沿Y轴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测力装置还包括数字式接线盒,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连接至所述数字式接线盒信号输入端,所述数字式接线盒信号输出端连接张力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臂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凸条、套筒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测量臂两端的环形凸条分别嵌入套筒两端内壁的环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炉内张力辊张力的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测力传感器的测量块与套筒接触面的粗糙度Ra为0.6-1.6。
【文档编号】B21B38/06GK203448406SQ201320546436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杨定明, 杨家荣 申请人:上海捷林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