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6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包括前、后、底、中、顶板及侧板,底板与中板之间设第一~第三屏蔽风道板,构成封闭式散热通道;第一与第二屏蔽风道板之间设第一、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上设主电路元器件,第二散热器上设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前面板上设电源开关和输出负极端子;后面板上分别设电源线及控制线插座和输出正极端子;后面板与第二屏蔽风道板之间设冷却风机;中板与顶盖间设中隔板,控制板安装在中隔板上;带高电压元器件设在封闭空间内,主电路元器件与控制电路分隔。整机散热条件好,抗干扰能力强,高负载持续率,能满足高精度电弧控制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逆变焊接电源,具体地说是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IGBT逆变技术越来越成熟、频率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逆变焊接电源中。
[0003]传统的逆变焊接电源主要包括由前面板、后面板、底版、中板、顶盖及左右侧板等构成的机箱,位于机箱内的主电路元件部分一般装在底版与中板之间,位于机箱内的控制电路元件部分一般装在中板上。
[0004]由于其所涉及的元器件较多且整体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使得元器件整体散热条件不好,抗干扰能力弱。实际运行中往往表现出:大功率输出时负载持续率低、故障率高、可靠性较低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具备良好的散热条件,抗干扰能力强,高负载持续率,能满足数字化高精度电弧控制的要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中板、顶盖及左右侧板,前面板、后面板之间通过中板和底板相连。
[0008]所述底板与中板之间垂直间隔设有第一屏蔽风道板和第二屏蔽风道板,由所述第一屏蔽风道板与第二屏蔽风道板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上设有主电路元器件,所述第二散热器上设有带高电压的元器件。
[0009]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屏蔽风道板的右侧还设有与所述的第二散热器相连接的第三屏蔽风道板,使整机从结构上形成了相对封闭式的散热通道。
[0010]所述第二屏蔽风道板上设有一冷却风机,所述中板与顶盖之间纵向居中垂直固设一中隔板,整机的控制板安装在该中隔板上,所述主电路元器件通过中板与整机的控制电路之间相互分隔。
[0011]上述的新型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中,
[0012]所述冷却风机与后面板之间的间距为10?40mm。。
[0013]所述第一屏蔽风道板上设有导风窗口。
[0014]所述主电路元器件包括快恢复二极管、主变压器、换相电感。
[0015]所述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包括IGBT模块、整流桥模块、谐振电容、滤波电容。
[0016]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和输出负极端子。
[0017]所述后面板上分别设有电源线及控制线插座和输出正极端子。[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9]1、整机钣金主要由前面板、后面板、底版、顶盖、中板、隔板、第一?第三屏蔽风道板及左右侧板等组成,风道采用封闭式结构,冷却效果好,正常使用时灰尘少。
[0020]2、整机的主要部件中,IGBT、快恢复二极管、整流桥模块和主变压器发热器件分别装在左右两边的散热器上,使得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更加充分。
[0021]3、逆变部分如IGBT模块、整流桥模块、滤波电容、谐振电容等器件放在一边,相互间的影响很小,四周是有铁板屏蔽的,既能屏蔽干扰、不影响散热,又能有效防尘。
[0022]4、快恢复二极管、主变压器、换相电感等器件放在另一边,相互间的影响很小,四周是有铁板屏蔽的,主变压器表面需要直接风冷却,屏蔽板上增加了导风窗口,既能屏蔽干扰又不影响散热。
[0023]5、主电路各主要部件装配的位置的抗干扰措施,使得各个元器件相互间的干扰程度降到最低。
[0024]6、中隔板的设置既能利用其安装控制板又能增加整机的机械强度。
[0025]7、电源开关和输出负极端子放在前面板上,电源线、控制线和输出正极端子放在后面板上,且前面板带斜面,布局美观,使用安全方便,易于配套使用。
[0026]8、装配在第二屏蔽风道板上的冷却风机与后面板上的窗口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距,使冷却风机能有效地防止雨水的溅入,确保其正常运转。
[0027]9、将带高电压的元器件集中装配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利用设置的中板有效地将主电路元器件与控制电路分隔开来,可确保整机的防护等级达到IP23。
[0028]10、整机总体结构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强度好、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通过以下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0030]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图1的左侧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图2的右侧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图1或图2中前面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图4中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_前面板、Ia-电源开关、Ib-输出负极端子、2-后面板、2a_输出正极端子、2b-电源线及控制线插座、2c-百叶窗、3-底板、4-中板、5-顶盖、中隔板、7-第一屏蔽风道板、7a-导风窗口、8_第二屏蔽风道板、9-冷却风机、10-第一散热器、IOa-快恢复二极管、IOb-主变压器、IOc-换相电感、11-第二散热器、I Ia-1GBT模块、I Ib-整流桥模块、He-谐振电容、Ild-滤波电容、12-第三屏蔽风道板、X-冷却风机与后面板之间预留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参见图1、2,配合参见图3?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主要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底板3、中板4、顶盖5及左右侧板(图中未示出)。前面板
1、后面板2之间通过中板4和底板3相连;其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
[0037]如图1、2所示,底板3与中板4之间依次间隔垂直装配有第一屏蔽风道板7、第二屏蔽风道板8。如图1中所示,第一屏蔽风道板7上还设有导风窗口 7a,既能屏蔽干扰又不影响散热。
[0038]如图中所示,第一屏蔽风道板7与第二屏蔽风道板8之间空间内的左右两侧分别
设有第一散热器10、第二散热器11。
[0039]如图3所示,第一散热器10上装配的主电路元器件包括快恢复二极管10a、主变压器10b、换相电感10c。
[0040]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器11上装配的带高电压元器件包括IGBT模块I la、整流桥模块lib、谐振电容11c、滤波电容lld,带高电压元器件集中装配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
[0041]如图2、4所示,底板3上位于第一屏蔽风道板7的右侧还设有与第二散热器11相连接的第三屏蔽风道板12,使整机从结构上形成了相对封闭式的散热通道。
[0042]此外,如图5所示,整机的电源开关Ia和输出负极端子Ib分别设置在前面板I上。
[0043]如图3、4所示,整机的电源线及控制线插座2b和输出正极端子2a分别设置在后面板2上。
[0044]如图6所示,冷却风机9装配在第二屏蔽风道板8上,装配时其相对于后面板2之间保持适量的间距X,可有效地防止外界的雨水从后面板2上设置的百叶窗2c中溅入至冷却风机9内,以至影响其正常工作。冷却风机9与后面板2之间预留的间距X可为10?40mm,通常设定为20?30mm,本实施例中,该间距X为25mm左右。
[0045]中板3与顶盖5之间纵向居中垂直固设一中隔板6 ;整机的控制板(图中省略未示出)安装在中隔板6上,利用该中隔板6的设置可大幅度提高整机的机械强度。
[0046]通过中板4的设置有效地将主电路元器件与整机的控制电路分隔开来,可确保整机的防护等级达到IP23。
【权利要求】
1.一种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中板、顶盖及左右侧板,前面板、后面板之间通过中板和底板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与中板之间垂直间隔设有第一屏蔽风道板和第二屏蔽风道板;由所述第一屏蔽风道板与第二屏蔽风道板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上设有主电路元器件,所述第二散热器上设有带高电压的元器件; 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屏蔽风道板的右侧还设有与所述的第二散热器相连接的第三屏蔽风道板,使整机从结构上形成了相对封闭式的散热通道,所述第二屏蔽风道板上设有一冷却风机; 所述中板与顶盖之间纵向居中垂直固设一中隔板,整机的控制板安装在该中隔板上,所述主电路元器件通过中板与整机的控制电路之间相互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机与后面板之间的间距为1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风道板上设有导风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元器件包括快恢复二极管、主变压器、换相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包括IGBT模块、整流桥模块、谐振电容、滤波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和输出负极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逆变焊接电源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上分别设有电源线及控制线插座和输出正极端子。
【文档编号】B23K9/32GK203599689SQ201320742728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舒振宇, 黄叶剑 申请人: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