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16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及组件。所述切削工具的上端面具有一个纵向的相对切削刀片的几何中心P对称分布的“M”形截面;所述截面的外侧面由一段过渡圆弧面、一段凸圆弧面和一段凹圆弧面组合而成,所述凹圆弧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组件包括刀夹本体和可移除地固定的切削工具,所述刀夹本体的夹持部由上卡紧部和下支撑部构成,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带有一个与切削刀片的上定位面相对应的、纵向的“M”形截面,上卡紧部的“M”形截面的外侧面与切削刀片上定位面上的凸圆弧面和凸起相接触,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承定位;该装夹方式采用双“M”形状,防止了刀片的侧滑现象,而凸曲面双重支承定位的设计,保证了即使在离心负载情况下,仍可实现高精度锁紧,并提高了刀片的重复定位精度。
【专利说明】—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及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及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及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用于开槽和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组件,在夹持切削刀片时,通常是通过刀夹本体的夹持部和切削刀片的上、下定位面的形状来实现的,现有常规的切削刀片上、下表面为“V”形的凹槽或凸出装置,该类刀体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上、下定位面为凹槽增大了刀体定位面的接触面积,加强了刀体在侧面承受载荷的能力,因此,该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槽类加工的切削刀具中。
[0003]但是,由于切削刀具的制造误差以及刀片烧结变形等一系列误差的存在,很难实现刀体的上、下定位面与刀片的上、下定位面完全地接触配合,导致切削刀片安装不稳定。更加常见的缺陷是具有该类定位面的切削工具在进行横向车削时,将会受到横向力作用而使切削刀片的中心位置产生侧向偏移。
[0004]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公差以及切削工具和切削刀片的性价比等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方面,要求无论切削刀片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都要保持切削刀片的精确位置,另一方面,对于安装所述切削工具时,要求将切削工具与切削工具夹持槽之间具有个非常精确的、预先确定好的位置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应用所述切削工具的切削组件。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提供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具有一个纵向的相对切削工具的几何中心对称分布的“M”形截面,所述“M”形截面由一“V”形凹槽和“V”形凹槽两侧的两个彼此成一钝角α的外侧面组成,所述“V”形凹槽由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和一个底面构成,所述“V”形凹槽两侧的外侧面分别由一段过渡圆弧面、一段凸圆弧面连接一段凹圆弧面组成,所述凹圆弧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下端面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凹槽。本实用新型将切削工具的上端面设计为“Μ”形截面,克服了现有技术将上端面简单设计为“V”形截面所存在的显著缺陷,即当切削工具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其理想位置仍将会发生偏移的技术难题,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所述“Μ”形截面的“V”形凹槽的两个外侧面分别设计为由一段过渡圆弧面、一段凸圆弧面连接一段凹圆弧面组成,两个侧面之间形成一个大的钝角α,进一步在所述凹圆弧面上设置凸起,当被使用时,切削工具上的凸圆弧面和圆形凸起与夹持切削工具的夹持部侧面将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从而保证切削工具与切削工具的夹持部实现高精度锁紧,并提高了刀片的重复定位精度,而所述凸起在成形过程中即使出现了变形也能够保证二点接触,保证装夹的稳定性。
[0009]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得到,所述钝角α范围在110°?160°之间,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锁紧和定位效果。优选地,所述锐角β范围在70°?100°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凸起为球形面,其半径Rl范围在0.2mm?Imm之间;所述凸起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c为0.02mm?0.08mm之间,其中心到刀片几何中心P的距离d为Imm?1.5mm ;所述凸起为若干个,均匀设置。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圆弧面半径R2范围在0.8mm?3mm之间;所述凹圆弧面范围R3在0.2mm?Imm之间;所述过渡圆弧面R4在0.2mm?Imm之间。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钝角α范围在120°?140°之间。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锐角β范围在80°?90°之间。
[0014]为保证所述切削工具应用安装于切削工具夹持部时与切削工具夹持部槽之间具有个非常精确的、预先确定好的位置上,所述下端面同时具有纵向的“W”形截面,所述“W”形截面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的凹槽。
[0015]优选地,所述底面为平面。
[0016]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组件,包括一个具有夹持部的刀夹本体和前述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工具可移除地固定在所述刀夹本体内;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卡紧部和下支撑部,上卡紧部包括下定位面,下支撑部包括上定位面,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和下支撑部的上定位面形成一刀片夹持槽,所述切削工具被夹持在具有纵向延伸的刀片夹持槽内;
[0017]所述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具有一个与切削工具的上端面相对应的、纵向的“Μ”形截面,该截面包括一个“V”形隆起和两个被“V”形隆起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所述“V”形隆起由两个同样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和一个顶面构成;所述下支撑部的上定位面具有一个与切削工具的下端面相对应的、纵向的“W”形截面;
[0018]所述切削工具被夹持在切削组件中时,所述两个被“V”形隆起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与凸圆弧面和凸起形成接触配合,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
[0019]所述“V”形隆起部分的高度小于所述“V”形凹槽的深度,以便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保证所述“V”形隆起的顶面和所述“V”形凹槽的底面之间不接触;当切削工具组件在进行槽加工操作时,“V”形隆起部分和“V”形凹槽表面不接触,当切削工具组件在进行车削操作时,由于刀片受到了侧向外力的作用,则“V”形凹槽的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和“V”形隆起的两个同样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中的其中一对侧面相接触,切削工具就在该相接触的一对侧面、两个被“V”形隆起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凸圆弧面和凸起的协同作用下被精确固定。
[0020]在所述“V”形凹槽的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相应点之间的宽度至少比“V”形隆起的两个同样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对应点之间的宽度大,在“V”形凹槽和“V”形隆起彼此相对的两对侧面之间形成两个极小的间隙;优选地,所述锐角β范围在70°?100°之间,进一步优选为在80°?90°之间。
[0021]所述切削工具被夹持在切削组件中时,所述两个被“V”形隆起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与所述凸圆弧面和凸起通过接触配合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优选地,所述钝角α范围在110°?160°之间,进一步优选为在120°?140°之间;
[0022]优选地,所述顶面为平面形状。
[0023]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取值为0.02mm?0.08mm。
[0024]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取值为0.02mm?0.08mm ;最优范围为0.03mm?0.06mm。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切削工具的上端面设计为“M”形截面,克服了现有技术将上端面设计为“V”形截面所存在的当切削工具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其理想位置仍将会发生偏移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外侧面设计为由一段过渡圆弧面、一段凸圆弧面连接一段凹圆弧面组成,,同时,在所述凹圆弧面设置凸起,其“M”形的外侧面形成一个大的钝角,使用时,其切削工具上的凸圆弧面和凸起与夹持切削工具的夹持部侧面将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从而保证切削工具与切削工具的夹持部实现高精度锁紧,并提高了刀片的重复定位精度,而所述凸起在成形过程中即使出现了变形也能够保证二点接触,保证装夹的稳定性。
[002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削工具组件,基于所述切削工具结构的优化设计,进一步优化了夹持部刀夹本体的相应结构,保证切削刀片与切削工具的夹紧更加地牢固,切削工具在受到横向作用力时,其“V”形的隆起部分的外侧面将会与切削工具的“V”形凹槽内侧面接触,从而吸收了横向力,外侧面的细致设计可以更好地保证切削工具在横向位置上的稳定性。其中刀夹本体的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和切削工具的上端面都具有“M”形的几何形状,其“M”形的外侧面形成一个大的合理的钝角,上卡紧部的“M”形截面的外侧面与切削刀片上定位面上的凸圆弧面和凸起相接触,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承定位;本实用新型装夹方式采用双“M”形状,防止了刀片的侧滑现象,而凸曲面双重支承定位的设计,保证了即使在离心负载情况下,仍可实现高精度锁紧,并提高了刀片的重复定位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工具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0029]图2是图1所示的切削工具组件离开一定距离的立体图。
[0030]图3是图1所示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0031]图4是图1所示切削工具组件的部分侧视图。
[0032]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0033]图6是图5的放大图,其中,切削刀片的上定位面和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接触配八口 ο
[0034]附图f附图6中,I为刀夹本体,2为夹持部,21为上卡紧部,22为下支撑部,23为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24为下支撑部的上定位面,3为夹持槽,4为切削刀片,41为切削刀片的上定位面,42为切削刀片的下定位面,5为凹圆弧面,5’为凹圆弧面,6为凸圆弧面,6’为凸圆弧面,7为“V”形凹槽侧面,7’为“V”形凹槽侧面,8为底面,9为接触面,9’为接触面,10为“V”形隆起部分的侧面,10’为“V”形隆起部分的侧面,11为顶面,12为间隙,13为间隙,14为圆形凸起,14’为圆形凸起,15为过渡圆弧面,15’为过渡圆弧面,P为切削刀片几何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6]实施例1
[0037]如附图3和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包括上端面41和下端面42,上端面41包括一个“V”形凹槽,下端面42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凹槽,所述“V”形凹槽由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7,7’和一个底面8构成,所述切削工具的上端面41具有一个纵向的相对切削工具的几何中心P对称分布的“Μ”形截面;所述“Μ”形截面由所述“V”形凹槽及“V”形凹槽两侧的外侧面组成,所述“V”形凹槽两侧的外侧面分别由一段过渡圆弧面15或15’、一段凸圆弧面6或6’连接一段凹圆弧面5或5’组成。
[0038]所述凹圆弧面5或5’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凸起14或14’。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设计为“Μ”形截面,克服了现有技术将上端面设计为“V”形截面所存在的当切削工具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其理想位置仍将会发生偏移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外侧面设计为由一段过渡圆弧面15或15’、一段凸圆弧面6或6’连接一段凹圆弧面5或5’组成,同时,所述凹圆弧面5或5’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凸起,其“Μ”形的外侧面形成一个大的钝角,使用时,其切削工具上的凸圆弧面和圆形凸起与切削工具的外侧面将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从而保证切削刀片与切削工具实现高精度锁紧,并提闻了刀片的重复定位精度。
[003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端面42具有纵向的“W”形截面,所述“W”形截面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的凹槽。
[0040]优选地,所述钝角α范围在110°?160°之间;最优范围在120°?140°之间。
[0041]优选地,所述锐角β范围在70°?100°之间;最优范围在80°?90°之间。
[0042]优选地,所述凸起为球形面,其半径Rl范围在0.2mm?Imm之间;所述凸起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c为0.02mm?0.08mm之间,其中心到刀片几何中心P的距离d为Imm?1.5mm ;所述凸起为若干个,均匀设置。
[0043]优选地,所述凸起为圆形凸起。
[004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圆弧面半径R2范围在0.8mm?3mm之间;所述凹圆弧面范围R3在0.2mm?Imm之间;所述过渡圆弧面R4在0.2mm?Imm之间。
[0045]提供一种用于槽加工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组件,如附图1?附图4所示,包括一个由第一种材料制成具有夹持部2的刀夹本体I和由不同的、更硬的材料制成的切削工具4 ;所述切削工具4能够可移除地固定在所述刀夹本体I内;所述夹持部2由上卡紧部21和下支撑部22构成,上卡紧部21包括下定位面23,下支撑部22包括上定位面24,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和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形成一刀片夹持槽3,所述切削工具4被夹持在具有纵向延伸的刀片夹持槽3内;
[0046]所述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包括一个“V”形凹槽,切削工具4的下端面42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凹槽,所述“V”形凹槽由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7,7’和一个底面8构成;所述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带有一个与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相对应的、纵向的一个“V”形隆起部分,所述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带有一个反转的与下端面42相对应的“V”形隆起部分,所述“V”形隆起部分由两个同样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10,10’和一个顶面11构成;所述“V”形隆起部分的高度小于“V”形凹槽的深度,以便形成一个所述顶面11和所述底面8不接触的间隙12 ;在侧面7,7’之间的“V”形凹槽某一处的宽度至少比侧面10,10’同一区域内的“V”形隆起部分的宽度大,这样,在彼此相对的两对侧面之间形成两个极小的间隙13 ;所述“V”形凹槽由两侧面7,7’限定,且其底面8为平面形的形状;所述“V”形隆起部分由两侧面10,10’限定,且其顶面11亦具有平面形的形状;
[0047]所述上端面41的“V”形凹槽两侧分别还包括由一段过渡圆弧面15或15’、一段凸圆弧面6或6’连接一段凹圆弧面5或5’组成的外侧面,外侧面与所述“V”形凹槽相接,所述凹圆弧面5,5’上均匀布置有圆形凸起14,14’,所述“V”形凹槽两侧的外侧面和“V”形凹槽形成了具有“Μ”形截面的上端面41 ;所述切削工具4的下端面42具有与上端面41 一样的反转过来的“Μ”形截面,即“W”形截面;所述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具有两个被隆起部分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9,9’,所述接触面9,9’和“V”形隆起部分形成了具有“Μ”形截面的下定位面23,所述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具有与下定位面23 —样的反转过来的“Μ”形截面,即“W”形截面;如图5示出了切削工具4与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和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的配合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中示出了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和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接触配合时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具有一个纵向的相对切削工具4的几何中心P对称分布的“Μ”形截面;所述切削工具4被夹持在切削工具中时,所述接触面9,9’与凸圆弧面6,6’和圆形凸起14,14’形成接触配合,切削刀片上的凸圆弧面6,6’和圆形凸起14,14’与切削工具上的接触面9,9’形成了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
[0048]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和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与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和切削工具4的下端面42的截面形状相对应,以便安装切削工具4时提供所必需的刚度。也就是说,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的形状大致与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的“Μ”形截面形状相对应,而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的形状大致与切削工具4的下端面42的“W”形截面形状相对应。在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的“Μ”形截面中包含一个“V”形凹槽,在切削工具4的下端面42的“W”形截面中包含一个反转的“V”形凹槽;在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的“Μ”形截面中包含一个“V”形隆起部分,在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的“W”形截面中包含一个反转的“V”形隆起部分。
[0049]优选地,所述切削工具上的接触面9,9’之间的钝角α范围在110°?160°之间。最优范围在120°?140°之间,本实施例中,角度α为130°。
[0050]优选地,所述“V”形隆起部分和“V”形凹槽的两个侧面12,12’,10,10’之间的锐角β在70°?100°之间。最优范围在80°?90°之间,本实施例中,角度β为86°。
[0051]优选地,所述“V”形隆起部分和“V”形凹槽形成的间隙12的距离h为0.02mm?0.08mm。最优范围为0.03mm?0.06mm,本实施例中,距离h为0.05mm。
[0052]切削工具4安放在夹持槽3中的初始状态,即在刀片受到负载作用之前,两个侧面10,10’区域中的隆起部分的宽度应小于两个侧面7,7’之间的凹槽的宽度,所述接触面与凸圆弧面和圆形凸起9,6,14和9’,6’,14’彼此紧密接触配合时,在侧面7和10以及7’和10’之间形成极小的间隙13,当切削工具组件在进行槽加工操作时,由于切削工具4只受到夹持槽3的弹性力和来自被切削工件的纵向力的作用,“V”形隆起部分和“V”形凹槽表面不会接触,而当切削工具组件在进行车削操作时,切削工具4除了会受到夹持槽3的弹性力和来自被切削工件的纵向力的作用,还会受到横向力的作用,这样,在刀夹本体I的较软的材料上,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这使得隆起部分更进一步深入凹槽中,当其距离超过图6中所示的极小间隙13的距离时,则两对侧面中的一对侧面接触,即侧面7和10或V和10’之间接触。这样,所述切削工具4接触面9,9’与凸圆弧面6,6’和圆形凸起14,14’以及两对侧面中的一对侧面作用下被固定,即达到稳定的三点定位,可以吸收横向力。因此,保证了切削工具4在其理想位置上不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刀片(切削工具)的安全性,即降低了刀片断裂的危险性。
[00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工具组件,上卡紧部21的下定位面23和切削工具4的上端面41具有“M”形的复杂几何形状,下支撑部22的上定位面24和切削工具4的下端面42具有“W”形的复杂几何形状,且切削工具4定位面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圆弧面6,6’和圆形凸起14,14’,形成了凸曲面的双支撑定位,并在其中心区域包含了“V”形凹槽和“V”形隆起部分,这样,切削工具组件在开槽和车削操作时,切削工具4都能被稳定地夹持。
[0054]这里,应该指出,所谓“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只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称呼,因此,在工作时,刀夹本体I不一定需要垂直放置,只要其上卡紧部21在下支撑部22之上就可以。换句话说,即附图1所示的刀具可以放在任意的空间位置上。
[0055]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具有一个纵向的相对切削工具的几何中心对称分布的“M”形截面,所述“M”形截面由一“V”形凹槽和“V”形凹槽两侧的两个彼此成一钝角α的外侧面组成,所述“V”形凹槽由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和一个底面构成,所述“V”形凹槽两侧的外侧面分别由一段过渡圆弧面、一段凸圆弧面连接一段凹圆弧面组成,所述凹圆弧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下端面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凹槽; 所述钝角α范围在110°?160°之间;所述锐角β范围在70°?1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球形面,其半径R1范围在0.2mm?1mm之间;所述凸起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c为0.02mm?0.08mm之间,其中心到刀片几何中心P的距离d为1mm?1.5mm ;所述凸起为若干个,均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圆弧面半径R2范围在0.8mm?3mm之间;所述凹圆弧面范围R3在0.2mm?1mm之间;所述过渡圆弧面R4在0.2mm?1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面具有纵向的“W”形截面,所述“W”形截面包括一个反转的“V”形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α范围在120°?14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β范围在80°?9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平面。
8.一种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具有夹持部的刀夹本体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工具可移除地固定在所述刀夹本体内;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卡紧部和下支撑部,上卡紧部包括下定位面,下支撑部包括上定位面,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和下支撑部的上定位面形成一刀片夹持槽,所述切削工具被夹持在具有纵向延伸的刀片夹持槽内; 所述上卡紧部的下定位面具有一个与切削工具的上端面相对应的、纵向的“Μ”形截面,该截面包括一个“V”形隆起和两个被“V”形隆起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所述“V”形隆起由两个同样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和一个顶面构成;所述下支撑部的上定位面具有一个与切削工具的下端面相对应的、纵向的“W”形截面; 所述“V”形隆起部分的高度小于所述“V”形凹槽的深度,以便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保证所述“V”形隆起的顶面和所述“V”形凹槽的底面之间不接触; 在所述“V”形凹槽的两个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相应点之间的宽度至少比“V”形隆起的两个同样彼此成一锐角β的侧面对应点之间的宽度大,在“V”形凹槽和“V”形隆起彼此相对的两对侧面之间形成两个极小的间隙; 所述切削工具被夹持在切削组件中时,所述两个被“V”形隆起横向隔开的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钝角α的接触面与所述凸圆弧面和凸起通过接触配合形成凸曲面双重支撑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开槽或车削操作的切削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为平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α范围在110°?160°之间;所述锐角β范围在70°?100°之间;所述间隙的取值h为0.02mm?0.08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α范围在120°?14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β范围在80°?90°之间。
【文档编号】B23B29/04GK204209144SQ201420572021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树强, 邓剑, 袁美和, 谭文清, 周焱强 申请人:株洲欧科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