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板形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272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火焰切割时避免出现头尾窄缺陷的热轧板带的板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某厂厚板5500生产线火切工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继出现批量Q345GJC钢板头尾窄现货后,又出现了批量炉壳钢ALK490钢板头尾窄的情况。对于40mm厚及以上、展宽比大于1.7的钢板均采用纵轧-横轧-纵轧的3T轧制策略,而这类钢板的展宽比均未达到3T轧制要求的展宽比,通过技术分析,钢板矩形化程度是受展宽比与伸长比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目前仅依靠展宽比数值来判断使用3T轧制的方法是不能完全满足现场实际要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其目的旨在通过引入矩形化系数,改善钢板板形,避免钢板火焰切割过程中的头尾窄缺陷,提高钢板质量合格率,降低钢板尺寸现货率。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钢板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三级计算机系统中输入矩形化系数μ计算公式,计算出待轧制板坯的矩形化系数值μ:

μ=伸长比/(展宽比-1)2

=(钢板目标长度/坯料长度)/〔(钢板目标宽度/坯料宽度)-1〕2

(2)二级计算机系统根据μ值选择轧制策略,若μ≤20,采用纵轧-横轧-纵轧的3T轧制方式;若μ>20,则采用纵轧-横轧的2T轧制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有效改善钢板的规格形状,保证钢板的矩形尺寸,减少钢板火焰切割过程中出现头尾窄缺陷,降低钢板尺寸现货率,使钢板头尾窄原因造成的现货率由0.16%降低至0.03%,从而极大提高钢板质量合格率,减少现货损失,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钢板板形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引入矩形化系数μ,并根据矩形化系数μ的计算值,采取不同的轧制方式,以减少钢板火焰切割过程中头尾窄缺陷的生成。其具体方法为:

1、在三级计算机系统中输入矩形化系数μ:

μ=伸长比/(展宽比-1)2

=(钢板目标长度/坯料长度)/〔(钢板目标宽度/坯料宽度)-1〕2

2、二级计算机系统根据μ的计算值选择轧制策略,若μ≤20,采用纵轧-横轧-纵轧的3T轧制方式;若μ>20,则采用纵轧-横轧的2T轧制方式。

实施例1:

某钢质坯料规格为200×1800×4031mm,目标轧制规格为22×3265×20202mm,具体计算情况为:

μ=(钢板目标长度/坯料长度)/〔(钢板目标宽度/坯料宽度)-1〕2

=(20202/4031)/〔(3265/1800)-1〕2

=7.6

由于μ≤20,故采用纵轧-横轧-纵轧的3T轧制方式。轧制后钢板头部与中间的宽度差实测为15mm,未出现钢板头尾窄情况。

实施例2:

某钢质坯料规格为250×1800×3180mm,目标轧制规格为12×3095×36590mm,具体计算情况为:

μ=(钢板目标长度/坯料长度)/〔(钢板目标宽度/坯料宽度)-1〕2

=(36590/3180)/〔(3095/1800)-1〕2

=22.2

由于μ>20,故采用纵轧-横轧的2T轧制方式。轧制后钢板头部与中间的宽度差实测为20mm,未出现钢板头尾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